收藏 分享(赏)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46813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工商局纪检组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近日,驻市工商局纪检组监察室,针对“为官不为”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搜集资料、实地查看、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了解、分析“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成因,经过归纳总结,提出治理对策。一、工商系统“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零容忍”的反腐形势以及“八项规定”、“四风”问题的持续深入整治,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有不少党员干部感受到强烈的“为官不易”的同时,“为官不为”现象却在日益凸显。“为官不为”,就是尸位素餐,就是是腐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不为亦腐”,为各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然而现实工作中,“为官不为”大多

2、隐蔽,不为人洞悉,全市工商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不作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党员干部看到自上而下抓的紧,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福利也少了,觉得没劲,落差大,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比如,某县局基层所李某,在对辖区内混凝土楼板生产厂家监督管理过程中,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辖区内无照生产厂家生产的楼板发生断裂,造成人员伤亡。县人民法院认定,李某犯玩忽职守罪,犯罪情节轻微,免于刑事处罚。二是“不敢为”。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怕触及利益、得罪人

3、,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比如,某直属单位在查办案件过程,重处罚轻管理,致使群众利益受损,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引起系统执法人员的恐慌,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愿调查处理,怕当责。三是“乱作为”。少数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自以为是打“擦边球”、搞规避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比如,某县局工作人员许某,于 XX 年 3月向有关人员提供空白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各一张,致使有关人员伪造公章,办理了虚假的营业执照,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

4、六个月,缓刑两年。XX年 1 月,县纪委监察局给予许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理。综上所述,党员干部“为官不为”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既有上级因素,又有基层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界因素;既有机制体制上的因素,又有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有的虽然有其貌似无奈和合理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消极、被动、应付的直接表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为官不为堪比严重的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种表现,它的危害是极大的。二、“为官不为”产生原因党员干部“为官不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掌握领导权力,负有领导职责和义务,但不能及时、有效、准确甚

5、至不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党员干部不作为实质上是“懒政”、“怠政”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工商系统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较差。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

6、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二是理念信念动摇。“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党的宗旨意识淡化。“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三是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

7、、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四是履职能力欠缺。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三、“为官不为”治理对策食民之禄分民之忧,居官当思尽天职,为政尤贵合民心。只有破除“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

8、如此老样子”的“为官不为”现象,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较好地完成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思想到位,才能引导行动到位,这也是为什么要在人才培养与选拔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群众观,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奋斗激情。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引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积极干事创业,实实在在的为民办事。同时要以现实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以身边发生的因“不作为”导致严重后果而受到追究的现实警醒干部职工。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9、为官不为”者之所以敢不为是因为以往对于“不为”缺乏严格的惩治制度,让那些“游手好闲”的干部无所畏惧。要转变这一情况,不只是要制定出台严格的查处惩治制度,还要坚决逗硬惩处机制。抓典型、树案例,要让那些“为官不为”之人看到党和政府惩治“不为”的决心和行动,进而改变工作作风。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重点对高风险的权力运行,进行合理分解。根据新情况、新任务和职权变化,对工作岗位清权明责,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及时修订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调整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工作制度。四是加强督查问责。要在干部的日常管理中贯彻从严治理。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要严格执纪,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不作为现象,按照纪律要求严肃处理,让不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要让干部随时都不敢懈怠、不敢失责。五是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干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评估、群众评议、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实地考察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发挥好考核的作用。同时,发挥纪检监察督查、组织部门考察的规范导向作用,完善针对不作为现象的监督、检查、纠错制度,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