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9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整体感知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象,看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象,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象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工具解决。 3.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深入思考童话思路。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2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1)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2.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4.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3(5)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6)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5.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课堂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附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1.大胆想象,勇于创新。2.书写规范、工整。3.字数 300 字左右。 120 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3.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导入新课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代表诗集有《女神》 《星空》 。在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代表诗集《星空》 。 新诗是在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发展、白话文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与旧体诗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1)采用白话;(2)形式自由。《天上的街市》写于 1921 年,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革命处于低潮,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象了天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环境,为的是表达他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2.整体感知理清《天上的街市》思路。 第 1 节: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 第 2 节:写天上的街市。 第 3-4 节:写牛郎织女自由美满的生活。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天上的街市》1.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2.诗人是怎样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的?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骑着牛儿趟过天河,提着灯笼在天街信步闲游,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3.作者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造? 合理。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实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2作者这样改造是借想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来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表达诗人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4.由现实写到理想,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联想和想象。 所谓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而想出天上有街市,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的? 诗人由夜晚地上的街灯,产生联想,自然地想到了天上的明星,街灯与明星都是点状发光体,有类似之处。这样,巧妙地打开了一条从地上的街市到天上街市的通道,接着神驰天空,尽情地想象天上街市的美景,再由街市想到天上的银河,并由银河想到两岸的牛郎织女,那闪光的流星,正是他们闲游时用来照明的灯笼。这样幻想成真,环环相扣。 6.你能举出一些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例子吗?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7.作者为什么会把天上写得这么美?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改写得这么美好?作者对当时军阀混战,黑暗如漆的现实十分不满,但在人间又无法找到光明、自由、幸福,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天街美好、自由的生活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再读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1)第一节的“闪” “点” ,写出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2)第一节的两个比喻特别美。第一个比喻本体是“街灯” ,喻体是“明星” ;第二个比喻本体是“明星” ,喻体是“街灯” 。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美,而内容上从地上联想到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写得天衣无缝。(3)“定然” “定能够”等这些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透露出对光明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后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更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121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导入新课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由一学生介绍什么是神话,并说说神话有哪些特点。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二、深入情节 梳理思路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2.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3.女娲有什么特点?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 ,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24.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 ;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三、多元智能 拓展延伸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说理由。提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此题目不要求统一的答案。教师不要把学生只限制在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四、总结文本 感悟导行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才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附板书设计:勤劳 智慧 伟大女 娲 造 人 {造 人 的 原 因 : 寂 寞 荒 凉 , 添 点 生 气造 人 的 过 程 、 方 法{揉 泥 成 团 造 人挥 藤 洒 泥 造 人 )繁 衍 生 存 : 男 女 配 合 }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1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2.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教学过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4.总结寓言寓意。 (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抓住联系 深入体悟 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并演读 。(想知道—问道—笑着问道—心想—问道;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的?“自己的雕像”是看见?还是特意找的?如果赫耳墨斯连雕像都没有会怎么样?“笑着问道” ,笑背后的内心在想什么?)2.多角度提炼寓言寓意。 先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明寓意” 。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时,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启发学生要多角度地从故事中总结道理。如: 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②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到自己的责任。③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三、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 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思考: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寓意是否发生变化 。四、总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2蚊子和狮子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二、抓住联系 深入体悟1.请学生找出蚊子挑战狮子的语句并朗读。“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2.品读上述几句话,分析蚊子形象。蚊子说的话,每一句都蕴藏着它的智慧。首先公然挑衅,说“我不怕你” 。读的时候读出蚊子的勇敢,无畏。接着蚊子故意激怒狮子,挖苦,嘲笑,奚落狮子,等狮子急火攻心乱了阵脚的时候,蚊子更加坚定地说“我比你强得多” ,和第一句话形成呼应,同时进攻的势头更猛了。最后蚊子正面下战书公然挑战。蚊子的话句句利落,无不显示出它的勇敢无畏和自信,而这个自信的背后是它的胸有成竹,准备充分。因为它已经找到了战胜狮子的方法,抓住了狮子的弱点。3.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分析蚊子形象。“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4.从“蚊子挑战狮子并战胜它”这一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①面对强敌,应自信、勇敢,用智慧战胜它;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面对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蚊子,蜘蛛可能会说:“……”)6.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听到蚊子临死前的叹息,蜘蛛可能又会说:“……”)想象补充并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7.蚊子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后却被蜘蛛吃掉,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发?①骄兵必败;②保持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并简要阐述理由。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故事情节改变了,人物形象也会随之改变,寓意也就发生了改变。四、小结寓意: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告诉我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3穿井得一人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 “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2.重点词语释义溉汲:__浇田、打水。__居:__停留。__ 及:__待,等到。__国人道之:__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__闻之于宋君:__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__问之于丁氏:__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__使:__使唤。__ 吾:__我家。__ 对:__回答。__不若:__不如。__ 穿井:__打井。穿,挖掘,开凿。__闻:__第一个“闻”是“听到”的意思,第二个“闻”是“使知道”的意思。__令:__派。__ 常一人居外:__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__3.整体感知《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1. 《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去。第三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2.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对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3.从文章出现的人物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4杞人忧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 ,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2.读准字音杞( qǐ )人 躇( chú )步 跐( cǐ )蹈舍( shì )然 中( zhònɡ )伤3.重点词语释义崩坠:__崩塌陷落。__ 寄:__依附。__ 若:__你。__屈伸:__(四肢)弯曲伸展。__ 星宿:__星辰。__ 中伤:__伤害,受伤。躇步:__踩踏。__ 舍然:__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__耳:__罢了。__ 晓:__告知,开导。__ 亡:__无,没有。__当:__可能。__ 四虚:__四方。__ 积块:__聚积的土块。__积气:__聚积的气体。__ 废寝食:__睡不着觉,吃不下饭。__4.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忧到“废寝食” 。后“舍然大喜” 。2.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三、课堂小结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 ,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