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1443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2012 年 1 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JaIL2012 第 l 期 Joumal0fofPart)rCollegeSichua 五 ProvinceCo 哪 itteeofCCPNo1 从五次宏观调控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闫茂旭(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北京 100084)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复杂性;科学发展观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特殊的复杂性。这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五次宏观调控中看出来。对以通胀为代表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进行的调控,虽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经济性与社会性、政治性并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要

2、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同时也涉及更为基础性的调整经济结构问题。此外,地方政府的“暧昧” 态度也增加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氏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55(2012)0100630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同时意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一个味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启动。从此,中国的经济重要战略思想和政策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方式就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性、粗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型发展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

3、资、消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型以及集约型的发务。 ”?为此,中央提出了下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展方式转变。然而时至今日,这一转变任务仍没有建设的具体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完成。2010 年远景目标大部分都实现了,只有这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个转变没有实现。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困难?根本原因在于这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 O 年比二一举措有着非常高的复杂性。由于宏观调控是政 ooo 年翻两番。 ”【21 府管理国民经济的主要手段,这种复杂性

4、可以从改事实上,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转变经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五次宏观调控济发展方式。早在 1995 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看出来。本文的目的即是要从这五次宏观调控制定“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时候,中央的历史内涵来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就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举措,十七大则将转一、五次宏观调控概况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改革开放以来五次集中性的宏观调控分别发二五”规划的主线。如果从党的政策实践层面来生在:197791980年,19851986 年,1

5、9881989 考察的话,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在改革开年,1993 一 1996 年,20032005 年。调控所对应的放之初就开始了,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就意味着的 GDP 指标数据如下图所示。五次调控既有其相收稿日期201l 一 1202作者简介闫茂旭(1983 一),男,山东兖州人,汉族,法学(政治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改革开放史。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史研究”(项目号 10 耵 D710001)的阶段性成果。632012

6、年第 1 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同的目标,又有不同的内涵。调控的内涵因为每次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调控所处的历史阶段不一样,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地区发展较快,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也不一样,因此内涵各异;但调控的目标却是高度过热问题在 1988 年出现了反弹。1988 年 6 月,通一致,都是要治理经济过热,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而且通货膨胀率与储蓄利率国民经济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发展。也就是说,党和发生倒挂。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很快调整利率,但政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要通过宏观调控的顾忌到国有工商企业的承受能力,没有及时调整,方式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7、变。一直拖到当年 8 月份。当时的居民储蓄利率在7左右,通货膨胀率达 15左右,而当时价格又放开了,只有少数商品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其余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并且率先放开了高级烟酒的价格。价格放开后,商品价格上涨很快,比如五粮液酒,从十几元一下涨到了 150 元左右,茅台酒从二十几元涨到了 200 多元。价格的快速增长,使普通百姓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所有商第一次:1979 年一1980 年品都会大规模涨价,因此在 1988 年 8、9 月份就出当时中国刚刚从“文革”走出来,政府急于发现了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抢购,银行储蓄存款大幅下展经济,提出要快上项目上大项目,要“再建十个滑。政府为平息此

8、次抢购风,实施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再建十个鞍钢” 。而这些大项目所需资源,的第三次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以中国当时的国力是无法实现的,只能从国外进口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增加,并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资源与技术,这就是所谓的“洋跃进” 。这种状况居民储蓄利率被调整到了 14以上,随即又推出没有持续多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适了保值储蓄的办法,就是储蓄利率按照物价浮动而度发展经济,认为“洋跃进”有些不切实际,规划太浮动。这样,一直到 1988 年 10 月,抢购风潮才基大,因此很多项目被压下,这次宏观调控很快取得本过去。成效。这一次宏观调控力度非常大,采取了非常多的第二次:1985

9、 年一 1986 年行政性手段进行调控,比如下发指令性文件,派检 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查组下去检查,严禁一些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开工,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要建立有计划严格控制银行贷款等。到 1990 年,物价就完全被的商品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商压下去了。这次宏观调控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一品经济,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一时是对需求压缩过多,由于这次调控力度过大,导致间全国上下热情高涨,鼓足干劲搞经济。在此背景了随后三年中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几乎下银行贷款出现问题。1984 年 12 月,中央银行公没有增长;二是导致中国整个经济连续三年低

10、速增布 1985 年各银行的贷款规模要以上年的贷款规模长,这次调控基本是经济的“硬着陆” 。 “软着陆”为基数。这样各银行纷纷行动起来,有的银行甚至和“硬着陆”虽然都能达到着陆的目的,但两者付用车拉钱送到企业。结果是 1984 年 12 月份一个出的成本不同,所引发的后果也不一样。前者在调月的贷款增长量是当年全年贷款增长量的 40一控过程中相对平衡,追求渐进式发展,可以随时进 50。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直接导致 1985 年出行调控,后遗症少,但用时较长;后者能够轻易一步现经济过热。为此 1986 年中央实施宏观调控。这到位,但风险较大,调控过程难以控制,有时严重到次调控平稳、缓慢、适度,成效

11、也较显著。难以收拾的地步。这次调控对于国民经济产生了第三次:1988 年一 1989 年很大的负面效应。1986 年的调控成功之后,为了更快发展经济,第四次:1993 年一1996 年中央加大力度推进开放,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 1992 年,邓小平发表视察南的重要讲话,中2012 年第 1 期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到 1993 年上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2004 年 GDP 增长为半年,经济又出现严重过热,通货膨胀率又超过两 95,投资过热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清理固定资位数。下半年,中央再次实施宏观调控。这次宏观产投资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再次实现了经济调控运用的经济手段较多,

12、而行政手段相对较少。的“软着陆” 。政府开始运用金融财政等手段,利用税收、利息等从调控的具体内容看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提工具来进行调控。此次宏观调控的力度很大,其中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五次宏观调控事实上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房地产行业,由于严格控制贷款围绕着确保国民经济走健康的发展方式的思想和规模,导致沿海地区如海南、北海、深圳等地“烂尾目标来展开。现今,五次集中的调控都已经结束,楼”的大量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大量增加,金融系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这一战略思想不仅没统风险增大。到 1995 年底,第四次宏观调控基本有变,而且更为明确迫切。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位,经济过热得到控制,经济基本实现

13、了“软着这一战略思想,实践起来是多么复杂和艰巨。陆” 。只是这次调控的时间长了一些,1996 年仍然采取“双紧”政策,由此导致了从 1997 年开始连续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表现六、七年的通货紧缩,从 1998 年开始,国家实施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到结合五次宏观调控的历史内涵看,转变经济发 2002 年才基本扭转了紧缩局面。展方式的复杂性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第五次:2003 年一 2005 年第一,对以通胀为代表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进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中国经济也步人了行的调控,虽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2002 年经济增长率为济性与

14、社会性、政治性并存的问题。调控不当,国 83,2003 年达到9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家会付出沉重的社会民生代价甚至政治代价。时,出现了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在第一次宏观调控期间,国家在经济脆弱的同建设问题。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时又面临“洋跃进”的负面效应。由于政治上的因急剧升温,全年固定资产增长幅度为267,并在素,经济调控举步维艰。直到政治上拨乱反正的推 2004 年一季度达到了顶峰,同比增长 43,主要集行,尤其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变动之后,调控才得中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及房地产几个行业。针对以推行。第二次宏观调控期间,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这种情况,国家实施了第

15、五次紧缩型宏观调控。开始推进到城市,原来的公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本轮投资过热限于少数几个行业,所以政被打破,所有制多元发展的态势明朗化,而相关配府在调控措施上不搞“一刀切” ,而采取了“点刹套改革措施并未启动,衍生了经济活动双轨制问车” ,以“管住土地、管住信贷”为调控主线,采取了题,社会上“官倒”盛行。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以经济、法律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调控稳定,更为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土壤。第三次方式。这次调控以2003 年 6 月央行出台的 121 号宏观调控期间,因调控措施不慎,以及实施不适当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为的价格改革方案,酿成了社会动荡的苦果。

16、“价格标志。在信贷方面,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闯关”引发的抢购浪潮成为政治风波的经济引擎。 降低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需求。2003年 9 月 21 日,第四次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软着陆”的胜利,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 6提高到7;2004 年也付出了持续通缩的代价。尤其是调控风险被转 4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移到了民间金融方面,关闭了所有的民间金融体及房地产开发行业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进行调系,直接导致了后来金融体制改革的迟滞。第五次整,通过上调自有资金比例来提高行业投资门槛。宏观调控的成果虽然也较显著,但却是以问责和处在土地方面,以前盛行的以协议转让经营性土地的

17、理一批地方官员为政治代价的,江苏“铁本事件”做法被叫停,所有经营性土地都要进人土地交易市和内蒙古丰镇电厂事件即为典型。这次调控将房场,通过公开竞价出让。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地产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后来房地产过2012 年第 l 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热进而严重损伤民生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进行宏经济的主导力。然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并不如此。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基于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灶吃身的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饭”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要依赖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调控宏观经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毋庸讳言,由于近年来房地济、

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经产业的过热态势,地方政府获益良多,土地财政现济环境的制约。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象愈发严重。这就不能不使得地方政府在转变经位,但我们为此付出了资源、环境与民生方面的代济发展方面并不如中央政府那样积极主动。而这价。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一点,更需要中央政府妥善解决。低端,中国“世界工厂”的能量已经发挥到了最大化,依靠资源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没有了进一步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扩大再生产”的渠道。因而,中央才提出必须要转变抓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国际社会热钱炒作、转移投资风险的产业和金融投机行从上述四个

19、方面的复杂性表现来看,要成功实为愈演愈烈。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措施不到位或错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实位,会使得国民经济走入发达国家的陷阱之中。上施科学发展观。可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转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反面教训。这就使中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其原因即在于科学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既在战略上很紧迫,又在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判断和科学应对世界经济全战术上必须谨慎。球化发展趋势基础之上的,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从根本上展趋势正是沿着科学的、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前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世界加工厂的进。国际经济角色;而调整经济结构,则是

20、一个更为复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跨国经济的迅速扩杂、更加艰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宏观调展和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控都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要内容。第一次宏观的经济在以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呈调控期间,国家积极建设以上海宝钢为代表的一批现出区域化、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在两极格局和重要项目;第二次调控期间,国家努力发展城市私“两个平行市场”终结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营工商业、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三次调控期间,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从而宣告了“第一个真正的中央调整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价格,缩小工农业剪全球性的时代”的到来。全球化首先和主要的是刀差;第四次调控期间,

21、国家整顿私营金融业,统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信贷业务,乃至对国有企业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手交易及国际资本的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第五次调控期间,中央免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除农业税,巩固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将房强。 3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则开了一个不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胡锦涛为的头,使得产业结构调整至今都远远没有完成。近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社会主义市几年,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民间资金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实践,在继承大量投向虚拟经济。这又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邓小平

22、特别是江泽民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基础战略原则背道而驰。上,进一步升华了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新趋第四,地方政府的态度较为“暧昧” 。对于转势、新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深层次影响的认识。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政府是有着壮士扼腕的气概 2003 年 5 月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的。这正如在国企改革攻坚期间,中央所采取的中说:“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社会在促进生产力“断尾求生”式做法一样,能够“抓大放小” ,解决矛快速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盾的主要面,确保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对国民了贫富愈加悬殊、南北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2012 年第 1 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突出问题。国

23、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趋利避害,推两种资源”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思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想正是建立在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的深刻展。这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认知和科学把握基础之上的,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与稳定的要求。 ”【41 同年 6 月,胡锦涛在法国埃维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的讲话中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积极推动经济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他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和共赢方向发展所作出的重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大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的内涵虽然

24、涉及经济、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无疑最具有指导意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市场更为开放,义的是经济方面。面对着如此复杂的经济发展方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式转变问题,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意识到,只有科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发展观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只有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具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被进一有了现实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总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程度

25、非常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高,对党和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管理国民战的紧迫性。 ”【51 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特经济的政策灵活度和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但是,作点,胡锦涛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共同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展”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一是针对经济党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全球化使“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的特点,建议各观的指导下,定能从容迎接这一挑战。国应采取有力措施,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二是针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参考文献势,倡导各国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世界多样性。三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

26、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是针对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合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理现象和不完善的国际经贸体制,建议各国应加强版社,2007 年,第 22 页。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当前尤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其要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加强危机版社,2007 年,第 19 页。预防和应对能力。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方特别是4】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世界经济展望 ,北京:中国金融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健全开放、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出

27、版社,1997 年版,第 45 页。制。四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拉大”的趋5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势,建议国际社会应加大支持力度,充实南北合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09310 页。6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的实质性内容,特别强调指出, “只有实现全球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12 页。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7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j, ,6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1l 页。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其蕴含的“统筹(责任编辑:杨志远)一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