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当今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现状,通过河北省用人单位对该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当前独立学院该类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双高”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提出了独立学院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四种特色鲜明的教育培养模式,即“3+1”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单片机及嵌入式特色方向培养、相关专业的“多证式”教育,为独立学院打造专业人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电气信息类;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独
2、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本科层次的新型大学,从1999年出现至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截止到2013年3月,由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287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部分独立学院采用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原有的招生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从而形成宽基础、交叉复合的独特知识结构,有利于以后的专业深入和创新发展,并在强化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本文以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我国该类技能型人才短缺及当今就业形式严峻等问题,探究在独立学院中创建一条“高技能+高学历”相结合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双高”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1,为实施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提供了有效途径。 1 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为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人才的真实需求情况,在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对用人单位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河北省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围绕该类人才的就业定位、能力素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证书水平五个方面展开了问卷调查2。从调查结果看,当前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为实际的态度,企业招聘该类专业毕业生从事
4、的岗位依次是调试、设备检测与维修、市场营销,92%的企业认为专业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对于专业是否要完全对口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度,企业认为培养专业能力最有效的来源是到工厂或公司实习,其次是工作经历和课程实习,有7.5%的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要有实践经验,同时有12%的企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应具有相关行业的证书,其次是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当前,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一般定位于学制四年的本科教育,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基本类同于母体学校或其它高校,然而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无疑给处于重点院校、本科院校和专科、技师学校之间的独立学院带来了
5、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模糊、专业设置定位不准、过分重视学历本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弊端、实践环节脱节、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等方面,特别是人才就业方面,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如何在日趋紧张的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事关独立学院生存的关键3-5。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独立学院必须主动将人才培养重心“下移”,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双高”型人才上来,要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的关键参与者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不断的拓宽就业市场,增加就业率。 2 电气信息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学科特点,提出建立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双高
6、”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法,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提高不同“顾客”满意度的质量观,构成“双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创新学校内部的教育体系构建,树立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背景下职业素质教育理念,使“双高”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要求,推动“双高”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为了实现“双高”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采用四种特色鲜明的教育培养模式如下: 2.1.“3+1”培养模式 遵循独立学院“借力错位,开放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计算机
7、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体实训的“3+1”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实训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强、与时俱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2.“订单式”培养模式 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可以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以企业订单为依据,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制订培养菜单,学生在校学完相应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到企业见习,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了“零距离”培养,学院从计划安排、机构设置、过程衔接等管理内容,扩展到人员组织、条件保障、协调处置等保障因素,再深入到教学计划调整、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开展科研活动等更深层面的合作项目,按
8、照企业要求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实现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2.3.单片机及嵌入式特色方向培养 针对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外的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大二学年增设了单片机及嵌入式专业方向,通过认证模式和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除可就业于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外,在国家大力提倡物联网应用之际,还可从事智能家居管理、信息家电开发、数字城市规划、环保物联网等相关工作。 2.4.相关专业的“多证式”教育 独立学院应该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将资
9、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的专业知识达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要求和标准。 3 结束语 本文将“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引入到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将“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双重目标与电气信息类的学科特色相结合,尤其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针对目前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就业难的现状,为独立院校打造专业人才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唐海仕,湛进.普通高校推行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双高”人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2):71-73. 2 董勇,王昕峰.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新思路J.浙江
10、教育学院学报,2006,27(2):94-98. 3 郑忠梅,韦海梅,曹贤中.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8(12):84-88. 4 刘惠洲.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90-95. 5 李根全,张萍,宋金璠.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94-98. 作者简介: 马 亮(1986-),男,汉,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为教育教学管理,培养方案修订。 杨萍萍(1986-),女,汉,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为教育教学管理,培养方案修订。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