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生长发育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儿期4、幼儿期5、学龄前期6、学龄期7、青春期,胎儿期:受精卵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特点:1.完全依赖母体生存2.母体健康影响胎儿3.最初12周-胚胎期 妊娠早期,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生后28天 特点:1.机体发育不成熟,适应能力较差2.发病率、死亡率高3.早期新生儿(D1W)护理 保暖 防感染,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婴儿期生后 满1周岁之前包括新生儿期 生长发育最迅速,易发生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幼儿期1周岁后满3周岁之前,学龄前期3周岁后
2、6-7周岁入小学前 学龄前期特点1.体格生长减慢2.智能发育增快,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3.意外事故多见4.免疫力提高,疾 病减少,学龄期(小学学龄期)入小学起(6-7岁)青春期前(女 12岁男 13岁),青春期 (少年期,中学学龄期)男1314岁至19 20岁女1112岁至17 18岁 个体相差2-4岁,二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一、儿科护理的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基础特点 解剖:小儿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 生理:不同年龄不同的正常数值如心律、呼吸、血压、血清等 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不同 免疫:不成熟,六个月后易于生病;,儿科护
3、理学的特点,临床特点 疾病种类:疾病谱和发病与成人不同 临床/诊断:不能自诉 治疗:强调早期,注意药物剂量 预防:注意新生保健、接种疫苗及疾病筛查等,第二章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growth ) :指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 :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完善,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发育成熟往往贯穿于生长中,表现在生长量的变化上。故简称发育。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一、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4、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因不同的遗传潜力及受环境的影响,每个个体的生长“轨道”不完全相同。,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及趋势。 体格:皮肤、身高、脸型等 心理社会:性格、气质和学习方式等 性别:体格生长:青春期初、青春期末外形特点:骨盆、肩宽、脂肪、肌肉,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1.孕母情况2.营养3.生活环境4.疾病和药物,(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体重( weigh
5、t,W ) 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 系反映小儿体格增长、营养状况的重要、敏感指标 临床计算药量、输液、热量的重要依据,体重增长,体重增长的规律,前半年每月增加600g800g,后半年每月增加300400g。 第一高峰在婴儿期(尤其6个月内) ,第二高峰在青春期。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估计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X7 (kg) 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X0.7 (kg)+(月龄6)X0.4 (kg) 212体
6、重为:年龄X2 (kg)+ 8(kg)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体重测量方法,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2.身高(长) (height or length) 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反映骨骼的发育 增长规律同体重,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 6个月约为65cm, 1周岁时75cm ,2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 cm。 212岁身高(长)估计公式: 身高/长(cm)=年龄7+75(cm)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身高(长)测量,-身高,-身长, 3岁,3岁,立位测,卧位测,身长测量,身高测量,上部量:头顶至耻骨
7、联合上缘的长度 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3.顶臀长(坐高)(crown-rump length or sitting height)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坐高/身高:由出生时的66降至6岁时的55。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坐高的测量,-顶臀长,-坐高,3岁,坐位量,卧位量,3岁,4.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34cm
8、 3个月:40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头围过大:脑积水等,头围测量,5.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约32cm1岁:胸围=头围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cm,胸围测量,6.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 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7.上臂围(upper arm circumference) 沿
9、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长度。 筛查15岁营养状况,评估标准:(1)13.5cm,营养良好(2)12.513.5cm,营养中等(3)12.5cm,营养不良,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颗) 410个月(约6个月)萌出乳牙 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 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月龄-(46),恒牙(共32颗) 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出第1恒磨牙 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萌出第2磨牙 18岁以后:第3磨牙(智齿),亦有人终身未出 2030岁:出齐,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愚型等。,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10、前囟异常,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第四、五节 小儿保健及青春期保健,【掌握】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及计划免疫【熟悉】体格锻炼及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了解】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及婴幼儿早期教育,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生后1周内死亡率极高,应加强保健 1.提高助产技术,合理喂养:按需喂养 2.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身检查,注意保暖 3.加强护理,指导母乳喂养 4.接种疫苗,进行筛查 5.做好访视工作,定期体格检查,婴幼儿期保健,1.应提倡纯母乳喂养46个月,按时添加辅食,适时断
11、奶,合理安排幼儿饮食 2.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3.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实行早期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5.定期体格检查,学龄前期儿童保健,1.体格发育逐渐减慢 2.智力发展快,智能训练是该期的特点 3.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4.加强体格锻炼 5.做好预防接种,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1.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2.加强智力开发 3.加强体格锻炼 4.保护视力,预防龋齿 5.防止免疫性疾病 6.做好生理、心理和性知识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习惯 进食习惯 卫生习惯 排便习惯,睡眠习惯,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时间 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居室安静、光线柔和 睡眠时不抱、不拍、自然入睡,进食习惯,规律进食
12、 独自进食 勿强迫进食 定时、定量 不边玩边食 不吃零食,不偏食,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 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乱扔东西,排便习惯,从婴儿开始训练按时大小便习惯 1岁左右训练定时坐盆排便 23岁后一般夜间不在尿床 45岁后仍经常尿床,进行治疗,婴儿锻炼,幼小和体弱儿,采用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 26月,做被动体操 712月,以被动为主,逐渐改为主、被动体操,幼儿锻炼,三浴锻炼 简单的游戏活动 主动体操、单、双杠操,学龄前儿童锻炼,各种游戏活动,如打秋千、跳绳 球类活动,如乒乓球、足球、蓝球 做体操,徒手操、器械操,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小儿出生
13、至3岁前的教育 在脑发育的关键年龄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结合个体差异进行训练 挖掘潜在能力,促进智能的发育,婴儿自食其力,辅助食品(断奶期食品)的添加 4个月以上的婴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 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一般在每天乳量达 100O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 加辅助食品,以保障婴儿的健康。,1.添加目的 (1)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母乳中所含的 铁、维生素等均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改变食物的性质,为断奶作好准备:食物从 流质、半流质逐渐到固体食物的过渡,有利于训 练小儿的咀嚼功能,满足小儿摄入量增加的需要。 (3)逐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食具由奶瓶 改为匙、碗
14、,锻炼了小儿进食的自一理能力。,2.添加原则 (1)添加方式:根据小儿营养需要及消化 能力循序渐进,适应一种食品后再增加一 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 到固体食物。 (2)添加时机:天气炎热或患病期间,应减少辅 食量或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3)食物质量:添加的食品应单独制作,不要以 成人食物代替辅食,以保证质量。,三、儿童、少年膳食安排 儿童、少年的膳食安排应符合下列原 则:满足生理需要,合理烹调制作,适合 消化功能,保持良好食欲。 1.幼儿膳食 食物制作要细、软、碎,易于咀嚼、 便于消化,逐渐增加食物品种及花色,并注意养 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定时进餐、不挑食、不吃零
15、食等。饮食次数以每日3餐23次点心和(或) 乳品为宜。 2.学龄前小儿膳食 与成人饮食接近。,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管理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人群 做好预防免疫工作,二、计划免疫,定义 :是根据小儿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对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的免疫措施。,表3-1小儿免疫程序表,年龄 制品名称 出生 卡介苗 乙肝疫苗 1个月 乙肝疫苗 2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4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5个月 百白破三联疫苗 6个月 乙肝疫苗 1.52岁 百白
16、破三联疫苗复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复种 7岁 麻疹疫苗复种 百白破三联疫苗复种 12岁 乙肝疫苗复种,预防接种注意事项,询问过敏史 准备消毒用具和抢救药品 掌握禁忌证 掌握接种方法,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接种反应及处理,接种反应及处理 局部反应,接种后12日以内,局部红、肿、热、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弱反应:红肿直径小于2.5 中反应:2.55.0 强反应:大于5.0,全身反应,疫苗接种后24小时小儿体温可到37.538.5,一般不需处理,适当休息,多饮水,可自行恢复 少数体温39以上,应进行对症处理,过敏性休克表现,在注射后数秒或数分钟内 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大汗淋漓、手足冰冷、呼吸困难、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 1000肾上腺素0.51.0ml 将小儿平卧,头稍低,吸氧、保暖 病情稍稳定后,迅速转院抢救,晕针 多在空腹、疲劳及精神紧张时进行注射 出现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或轻度恶心、手足发麻等表现,晕针处理,立即将小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 喂糖水或温开水 必要时针刺人中、十宣等穴位 片刻即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