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化脓性感染,(一)化脓性骨髓炎(purulent osteomyelitis),感染途径:血行感染或邻近器官蔓延 临床表现:高热,患肢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 病 理:干骺端松质骨区局部化脓性炎症骨膜下脓肿病骨广泛骨质坏死血栓性动脉炎,死骨形成10天后修复改变,新骨形成骨膜增生、骨包壳,X线表现 :早期 软组织肿胀(二周内)二周后 骨质破坏,干骺端-骨干斑片状大片骨质破坏区死骨,长条状高密度致密影骨膜增生,层状、花边状 CT表现:同X线表现,更好显示病变细节 MRI:确定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优于X线和CT,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cute purulent osteomyelitis),虫蚀状骨质
2、破坏,层状骨膜增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早期),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广泛性骨质硬化,髓腔闭塞 显著新骨形成,骨皮质增厚 增生硬化的骨质中仍有骨质破坏,及死骨 花边状、层状骨膜反应与增厚硬化的骨皮质逐渐融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chronic purulent osteomyelitis),慢性骨髓炎CT表现,大量骨质增生,死骨、瘘管存在,骨外形增粗,慢性骨脓肿,细菌毒力低,机体免疫力强,感染灶被局限。 干骺端髓腔髓腔局限性破坏。 周围显著硬化圈包绕。骨外形略增粗,轻度骨膜反应。,骨脓肿,(二)化脓性关节炎 (pyogenic arthritis),金葡菌
3、感染 病 理: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腔内渗出液,滑膜坏死,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最后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X线表现: 早期 关节肿胀、半脱位、 关节间隙增宽 骨质疏松 晚期 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承重出现早而明显,有时有骨质坏死和死骨,关节间隙变窄愈合期: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消失,形成骨性关节强直,化脓性关节炎1(发热右髋肿痛9天),化脓性关节炎2,化脓性关节炎3,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骨性强直,关节肿胀,化脓性肩关节炎,三、骨、关节结核 (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骨结核,致病菌:结核杆菌。 感染途径:骨结核80%以上是由肺结核经血行布散而感染。 好发年龄:儿童与
4、青少年。 好发部位:骨骺、干骺端。 临床症状:较轻微,常见有疼痛、局限肿胀、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冷脓肿和,骨骺、干骺端结核,儿童长管状骨结核中最好发的部位。 早期骨骺区局限性骨质疏松。 后期小圆形、椭圆形破坏区,边缘锐利,可有少许硬化。(4125) 可有砂粒样死骨。(4126) 无骨膜反应。 周围软组织肿胀。 常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结核。,骨骺和干骺端结核,短管状骨骨结核,病理:短管状血供丰富,骨膜的再生能力强,因此骨髓感染后有显著的骨膜新骨形成,形成骨的梭形膨胀,形如“腰鼓”而得名。 临床症状:患指(趾)骨软组织梭形肿胀,活动稍受限,有的患儿无症状,只觉手指增粗而就诊。,X线表现,手指均匀性软组
5、织肿胀。 指、掌骨髓腔圆形或卵圆形骨破坏,并对称性向周围膨胀。 层状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 病灶常为多发。 少数干酪坏死、形成皮肤瘘管。,分 型:骨型和滑膜型 好发部位:髋、膝关节常见 滑膜型X线表现:关节肿胀 几个月至一年以上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边缘关节间隙狭窄出现晚关节强直多为纤维性,(二)关节结核 (tuberculosis of joint),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边缘 关节间隙狭窄出现晚,骨型关节结核:继发于骺、干骺端结核 早期X线表现:1、关节两端构成骨局限性骨质疏松、模糊、骨质破坏,2、当骨骺板上下对应面骨质破坏区有死骨时,称为接触性死骨。,(二)、关节结核,继发于骨骺、
6、干骺端结核,(一)脊椎结核 (tuberculosis of spine),病 理:干酪样骨炎 发病部位:依次为腰、胸、颈椎 分 型:中心、边缘、骨膜下型,X线表现:椎体破坏变形、塌陷(边缘或中心),椎体呈楔形、变扁、消失椎间隙狭窄、消失相邻椎体嵌入融合、后突畸形冷性脓肿形成腰椎-腰大肌脓肿胸椎-椎旁脓肿颈椎-咽后壁软组织增厚,(一)、脊椎结核,椎体破坏变形、塌陷(边缘或中心)楔形、扁、消失,相邻椎体嵌入融合、后突畸形,寒性脓肿形成,脊柱结核CT表现,脊柱结核 MRI表现,腰椎结核MRI表现,脊椎结核MRI表现,慢性骨关节病,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定义:结缔组织病 病理: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关节
7、囊增厚、纤维性与骨性强直、肌肉萎缩 症征:女多于男(3:1),小关节为主,对称、游走、发热、贫血、类风湿因子(+) 影像:软组质肿胀、骨质稀疏、关节间隙增宽与狭窄、脱位与半脱位(C1-2)、边缘骨质侵蚀与“假囊”、骨膜反应、畸形与骨性强直。,好发部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图1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囊肿胀与骨膜反应-2,关节间隙狭窄与边缘骨质侵蚀,骨质稀疏与软组织肿胀3,末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脱位、畸形与骨性强直4,肱骨及肋骨骨质吸收5 类风湿性关节炎,右肩类风湿与关节囊造影6,图7类风湿性关节炎,图8类风湿性关节炎,图9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少年(Still 病)结缔组织病 单关节或多
8、关节受累 颈椎:环、枢关节半脱位与椎弓关节强直,C1-2脱位-1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C1-2脱位-2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好发,二、强直性脊柱炎,又称中心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30岁以下男性多见、开始于骶髂关节、而后自下向上累及脊柱椎体与小关节、两侧对称、关节面不规则、方形椎体、骨性强直与竹竿样改变。,好发部位,方形椎体:边缘硬化 强直性脊柱炎,方形椎体:边缘硬化、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竹杆样改变-1强直性脊柱炎,竹杆样改变-2强直性脊柱炎,三、骨性关节炎(病)(多关节发病),定义:增生性,退行性 特点:关节软骨退变 +代偿性新骨形成 部位:大关节(膝、髋)/指间/脊柱 症征
9、:局部痛/压迫症状(血管或神经) 影像: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间隙狭窄、 边缘硬化、“假囊”形成(髋)、偶见游离体(指旁Heber结节)、椎间盘退变(膨出/真空/滑脱)与椎管狭窄(颈椎病)、无骨质稀疏。,好发部位 骨性关节炎(病),肩、膝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指指骨关节病,左髋骨关节病,髋骨关节病随访观察,骨关节病囊样病变,骨关节病的同位素扫描所见,四、脊柱病变 (一)脊柱退行性变(颈椎病)1、临床特点: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钩椎关节退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根据症状不同,临床分为四型 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2、X线表现:(1)颈椎序列变直、后突或(和)侧弯。(2
10、)钩突骨质增生及钩椎关节间隙变窄。(3)椎体边缘骨刺、骨唇或骨桥形成。(4)椎间隙狭窄。(5)椎间小关节增生,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6)项韧带钙化。(7)脊髓造影有硬膜囊压迹加深,常大于3mm。,(二)椎间盘膨出与脱出(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1、病理:慢性损伤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可向各方向突出,以后外脱出压迫脊神经根和脊髓为重要。2、临床:好发于L45,L5S1,次为颈、胸椎。可引起腰腿痛、颈肩痛和脊髓压迫等。3、X线表现:(1)平片:脊柱变直或(和)侧弯。椎间隙不匀称或狭窄。椎体后缘骨赘。Schmorl结节。(2)脊髓造影:椎间隙处硬膜囊前、外侧缘压迹
11、3mm。(3)CT或MRI可直接显示脱出间盘。,腰 间 盘 脱 出,椎间盘膨出CT表现:椎间盘边缘均匀而弥漫膨隆,超出椎体终板边缘,椎间盘后缘与相临椎体后缘形态一致、微凹、平直或轻度均匀弧形。,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病变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形态不一 突出之椎间盘钙化 Schmorl 结节 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硬脊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 可伴有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椎体和上下关节突骨质增生等。,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MRI表现,第十一节 痛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积聚,沉积于关节周围,突发性红肿痛热,以小关节为主。 X线表现:关节肿胀,可见痛风石,可见囊样骨质缺损。 与类风关不同的是:无骨质疏松,两侧不对称,骶髂关节正常。,图1痛风,图2痛风,图3痛风,图4痛风,图5痛风,图6痛风,图7痛风,图8痛风,图9痛风,图10痛风,七、神经性骨关节病,亦称:夏科(Charcot)关节病。X线特点:关节囊肿大,韧带松弛;关节软骨破坏,骨关节面硬化,有游离体形成,骨质缺损,脱位与半脱位。,多关节神经性骨关节病,脊柱神经性骨关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