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蠕虫病家畜蠕虫病学是研究寄生于畜禽的蠕虫及其引起疾病的科学。 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和刺头虫病。,第一节 吸虫病 一 、 吸虫通性 (一)吸虫的形态构造,双腔吸虫,阔盘吸虫,肝片吸虫虫,姜片吸虫,奶奶,返回,下一张,上一张,吸虫多为雌雄同体,背腹扁平,呈叶状,少数为线状或圆柱状。大小不一,长度范围在0.175mm。体表光滑或有小刺、小棘等。虫体前端有口吸盘,腹面有腹吸盘,有的腹盘在后端,称为后吸盘,有的无腹吸盘。 体表为角质层,里面为肌肉层,构成皮下肌肉囊,包囊着内部柔软组织,内脏器管出埋在柔软组织中。,片形吸虫,返回,下一张,上一张,消化系统 口孔位于口吸盘底部,其下为咽、食道
2、和左右分支的肠管,肠管末端为盲端。食物残渣从口孔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在食道部有神经环,由此向虫体各部发出神经干,末梢终止于各器官组织。 排泄系统 由分布于各处的焰细胞收集排泄物,经过毛细管、前后集合管、排泄总管,汇集到位于早体后部的排泄囊。排泄囊开口于虫体末端的排泄孔。,生殖系统 其雄性生殖系统有两个(个别有两个以上)睾丸,各有一条输出管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后端膨大称为贮精囊,其外围绕有前列腺,末端接雄茎,开口于虫体腹面的雄性生殖孔。贮藏囊、前列腺和雄茎被包围在雄茎囊内。,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卵膜、卵黄腺、子宫、受精囊、劳氏管和雌性生殖孔等组成。子官呈弯曲的管状,一端与卵膜相通,另一端开口于
3、雄性生殖孔,其作用是接受精子和将成熟的虫卵排出。受精囊是贮藏精子的器官,与卵膜相通。劳氏管是与卵膜相通的小管,另一端开口于虫体背面,排出多余的卵黄物质,有时起阴道的作用。,(二)吸虫的发育史 吸虫在发育过程中均需中间宿主,成虫,虫卵,胞蚴,毛蚴,雷蚴,子胞蚴,子雷蚴,尾蚴,外界,中间宿主,离开中间畜主,雷蚴,虫卵,成虫,成虫,成虫,囊蚴或 后尾蚴,囊蚴,终末宿主,终末宿主,终末宿主,补充宿主,尾蚴,二、 人畜共患吸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1、病原体 病原体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呈扁平叶状。新鲜虫体棕灰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2030mm,宽810mm。虫体前部呈圆锥状突起,口
4、吸盘位于突起尖端。突起基部骤然增宽,形似肩样,以后逐渐变窄。腹吸盘位于肩水平线中央。,大片形吸虫:与肝片形吸虫形态相似,但虫体较大,长2575mm,宽512mm。圆锥状突起不明显,无肩样。 肝片形吸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卵膜薄而光滑,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有一胚细胞,周围有卵黄细胞。大片形吸虫卵与之相似,只稍大。,2、发育史: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我国主要是小土蜗螺), 终末宿主为牛、羊、骆驼、鹿、猪、马、驴、骡、兔等家畜及野生动物 成虫在终末宿主肝脏胆管内产生虫卵,卵随胆汁进入肠道,而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温度1530水中,经1025天发育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中间宿主后钻入体内,在3550天
5、内经胞蚴、雷蚴或再经子雷蚴等阶段,发衣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面或值物叶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囊蚴而感染。,肝片吸虫的生活史(发育),肝片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囊蚴进入终末宿主肠道,脱囊后从胆管开口钻入肝脏;或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入肝;或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然后从肝脏表面钻入肝脏。到达肝脏后,穿破肝实质,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成虫可在终末宿主体内生存35年。,3、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吸虫病生于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羊;其次为骆驼、鹿、猪、马、驴、骡、兔等家畜及野生动物。 感染来源:病畜和带虫畜是重要的感染来源。,繁殖力及抵抗力:片形吸虫的
6、繁殖力较强,一条成虫每昼夜可产800013000个虫卵。细虫期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毛蚴最后可以发育成数十至数百个尾蚴。 虫卵对于燥抵抗力较差,在干燥便中停止发育,完全干燥时迅速死亡。在潮湿环境中可生存几个月。囊蚴抵抗力更强。在水及温草上可活35个月。,地理分布:肝片形吸虫病在我国普遍流行;大片形吸虫病主要见于南方。 季节动态:感染多在夏秋季节。 4、病状:急性型是由幼虫引起的,多发生于绵羊和犊牛,见于秋末冬初。 患者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时腹泻。肝区扩大,触压和叩打有痛感。结膜由潮红黄染转为苍白黄染。迅速消瘦,经-10天死亡,或转为慢性。,慢性型是由成虫引起的,多发生
7、于冬末和春季。患畜表现精神沉郁,运动无力,消瘦,结膜苍白。绵羊下颌及牛颈下水肿,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或消失。间歇性瘤胃臌气和前胃弛缓,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孕率易流产和早产。经2-3个月死亡或隐性带虫35年。 5、病理:剖检特点是尸体消瘦,皮下及其他脂肪沉积处水肿,呈胶胨样。肝脏病变,区实质萎缩变硬,呈土黄色。胆管高度扩张,管壁显著增厚,在牛常有钙盐沉着而变得粗糙,挤压时流出污秽的棕绿色胆汗和虫体。 6、诊断:急性型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剖检结果可确诊。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充血,表面有纤维素沉着和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切开挤压时从胆管流出粘稠暗黄色胆汁和虫体。 粪便检查用沉淀法或尼龙筛淘洗
8、法。,肝片吸虫虫卵,返回,下一张,上一张,7、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三氯苯达唑(肝蛭净):羊、鹿10mg/kg,牛、马12mg/kg,配成5%10%混悬液灌服。硫双二氯酚(别丁),牛5070mg/kg,羊100mg/kg;硫苯咪唑或丙硫咪唑,羊1520mg/kg,牛1015mg/kg。,预防:定期驱虫、粪便发酵处理、轮牧、饮水及饲草卫生、消灭中间宿主、肝脏严格处理。 (二)姜片吸虫病 1、病原体:布氏姜片吸虫,呈扁平的椭圆形,肥厚,似姜片状。新鲜虫体肉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压片长2070mm,宽820mm。腹吸盘是口吸盘的34倍,与口吸盘靠近。,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内含一个胚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
9、,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 2、发育史: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终末宿主为猪和人。 发育史略。,姜片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 寄生动物及部位: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中引起的疾病。 繁殖力:姜片吸虫繁殖力较强,每条虫体一昼夜可产虫卵15万个;在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大量尾蚴。 抵抗力:囊蚴在30下可生存3个月,在5的潮湿环境下生存一年。,流行性:该病主要分布在用水生植物喂猪的南方。36月龄“架子猪”最易感染发病,成年猪感染率及发病率较低。 4、病状:姜片吸虫在十二指肠寄生最多。患猪以幼龄为多。表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腹泻,粪中混有粘液。眼睑及腹下水肿。重者死亡。,5、诊断:
1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病状,粪便检查及剖检结果可确诊。粪便检查用沉淀法或尼龙筛淘洗法。剖检可见小肠粘膜有点状出血、水肿以至溃疡和脓肿,并可发现虫体。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病猪,敌百虫,100mg/kg,混于少量精料中,早晨空腹饲喂,隔日一次,两次为一疗程。硫双二氯酚,100200mg/kg;吡喹酮,3050mg/kg。 预防:每年春、秋季驱虫;人和猪的粪便发酵 处理后,再作水生植物的肥料;水生植物洗净浸烫或做成青贮饲料后再喂猪;搞好灭螺。人不生食菱、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食用前用沸水浸烫。,(三)日本分体吸虫病(又称血吸虫病),血吸虫(线形),1、病原体:日本分体吸虫,线状,雌雄异体,常呈合抱状
11、态。腹吸盘大于口吸盘。雄虫乳白色,短而粗,长918mm,宽0.5mm。从腹吸盘起向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雌虫常位于此沟内。两条肠管在虫体后三分之一处合并成一条。睾丸7个,单列于腹吸盘后的背侧。雌虫细长,暗褐色,长1226mm,宽0.10.3mm。肠管在卵巢后合并。,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发育史 宿主:中间宿主为钉螺。终末宿主为人、牛、羊、猪、马、免、犬及野生动物。 发育史:日本分体吸虫多寄生于肠系膜静脉,有的也见于门静脉,雄雌虫交配后,雌虫产出的虫卵堆积于肠壁微血管,借助堆积的压力和卵内毛蚴分泌的溶组织酶,使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落入水中,在25-30温度下
12、很快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内经6-8周,经胞蚴、子胞蚴形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遇到终末宿主后,借助于穿刺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从皮肤侵入机体。 尾蚴进入皮下组织的小静脉内,随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动脉,经毛细血管进入肠系膜静脉。随血流到门静脉发育为成虫,,然后移居到肠系膜静脉。从尾蚴侵入到发育为成虫需3050天,成虫生存期在35年以上。 、流行病学 寄生动物及部位:寄生虫于哺乳动物和人肠系膜血管中。主要感染牛;其次为羊、猪、马、免、犬及野生动物。它是南方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感染来源与感染途径:主要感染来源是患病和带虫的牛和人,其次是其他被感染的动物。尾蚴经皮肤侵入终末宿主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13、;也可在终末宿主饮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妊娠后期,移行的童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地理分布:该病只存在于有钉螺孳生的南方省、区。,种间差异和年龄特点:耕牛感染存在着种间差异,黄牛感染率一般高于水牛。 、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较少,见于大量感染的幼龄牛表现体温升高,呈不规则的间歇势。精神沉郁,倦怠无力.食欲减退。腹泻,粪中混有粘液、血液和脱落的粘膜。,腹泻加剧者,最后出现水样便,排粪失禁。 逐渐消瘦、贫血。经23个月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胎盘感染出生的犊牛,病状更重,死亡率高。 慢性型多见:病畜表现为间歇性下痢,有时粪中带血。精神不佳,食欲下降。日渐消瘦和贫血,生产力下降。幼畜发育不良,孕
14、畜易流产。,血吸虫寄生部位,返回,下一张,上一张,5、剖检变化尸体消瘦,腹水增加;病初肝脏肿大,后期萎缩硬化;肝表面和切面有粟粒至高梁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结节还可见于肠壁、肠系膜、心脏等器官。大肠(尤其是直肠)壁有小坏死灶、小溃疡及瘢痕。在肠系膜血管、肠壁血管及门静脉中可发现虫体。,6、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病变及粪便检查可确诊。也可做免疫学诊断应试验。,治疗:治疗病牛可选用以下药物,六氯对二甲苯,100mg/kg,内服每天一次,七次为一疗程;吡喹酮:黄牛30mg/kg,一次内服。 预防:(1)治疗:在流行区每年对人和家畜进行普查,对病人、病畜及带虫者进行治疗。 (2)粪便处理。(3
15、)饮水卫生。 (4)牛群管理。(5)消灭钉螺。,(四)前后盘吸虫病1、病原体:前后盘吸虫的种类有的长数毫米,有的长20多毫米。虫体多呈深红色,也有的呈乳白色。体呈圆柱状,或梨形、圆锥形等,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后吸盘位于虫体后端,大于口吸盘。,2、 生活史 前后盘吸虫的发育史与肝片吸虫相似。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内产卵,卵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为毛蚴,毛蚴从卵中孵出后,进入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 3、流行病学: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内,童虫寄生于真胃、小肠、胆管内引起疾病。全国分布,南方各省比较严重,有的虫体多达万个以上.,4、 症状 童虫的主要症状为顽固性拉稀,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低,病牛渐消痩,颌下水肿,严重时发展到整个头部以至全身。体弱无力,高度贫血,粘膜苍白。最后衰竭而亡。 成虫的主要症状为顽固性拉稀,渐消痩、贫血。,5、剖检:在瘤胃、胆管、真胃、小肠内可发现虫体。 6、诊断:(1)据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剖检诊断。 (2)粪便检查发现虫卵(与肝片吸虫相似,但为灰色)可诊断。 7、治疗: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