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评论汇总(55篇)目录1.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论)32. 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声音)63. 自主创新,站在山顶望星空84. 人员回流激发乡村活力(来论)105.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人民时评)116. 用好义务教育评价“指挥棒”(评论员观察) 137. 冰雪运动为全民健身添彩(人民时评)158. “春耕”图景别样美179. 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中国道路中国梦)1810. 树立文明祭扫新风(现场评论)2011.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评论员观察)2212. “包包饭”见证苏区干部好作风(2413. 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人民时评)2614. 为零工经
2、济就业群体赋能2815. 更好激发科研创新内生动力3016. 持之以恒深化拓展基层减负(评论员观察)3117. 让民生成为“十四五”的价值刻度(新论)3418. 必读书中的“赶考”指南(微观)从红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36 19“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3720. 规范招聘平台,需自律更需严管(人民时评)3921. 学史力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评论员观察)4122. 花椒树,面向市场好致富(现场评论小产品 大产业)4423. 村小的美丽蝶变(中国道路中国梦感受我们的小康生活)4624. 推动社区托幼增量提质4825. 数字创新助力食品溯源4926.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人民时评)5027.
3、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评论员观察)5228. 紧密合作 携手应对(人民时评)5429. 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新论)5630. 向大地播撒绿色的种子(暖闻热评)5831.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6032.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人民时评)6233. 发展机遇垂青有心人(现场评论)6434. 渡江锦旗映照鱼水深情(微观)从红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66 35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683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凝聚文化认同(新论)6937. 促进形成义务教育良好生态(大家谈)7138.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关键7139. 从测量到评价的飞跃7240. 健全教育问责机制7341. 越来越近的
4、故乡(中国道路中国梦感受我们的小康生活)7442. 多举措提高养老服务水平7643. 厘清权责边界促进家校共育7744. “阅读存折”助力书香社会建设7845. 久久为功,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人民时评)7946. 整改动真碰硬,实现天蓝水清(人民时评)8147. 在振兴发展道路上矢志前行8348. 细节处见真功夫(中国道路中国梦我身边的党员)8549. 未成年人保护应融入校园日常(纵横)8750. 创新治理解难题谋发展(治理者说)8851. 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人心(人民时评)9052.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新论)9253.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暖闻热评致敬脱贫攻坚楷模) 945
5、4. 抓好抓实中心组学习9655. 小草莓,蕴含种植大智慧(现场评论小产品 大产业)98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论)绘就“十四五”新篇章“数量缺口”逐步填满,“质量缺口”仍然很大,要求我们加快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转换,显著增强我 国发展的质量优势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
6、质量发展。我国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数量缺口”逐步填满,“有没有”的矛盾基本解决,而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质量缺口”仍然很大,“好不好”的矛盾更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转换, 显著增强我国发展的质量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
7、然突 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
8、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形成“抓创新不问出身”的制度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 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更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现代化。制
9、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发展清洁能源、绿色技术,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深化商品和 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 型开放,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
10、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声音)要与民营企业家保持清白、纯洁的关系,在帮扶民营企 业的过程中把好分寸、守住底线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更 加顺畅、更加爽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西工作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
11、神,始终牢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真正同民营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民营经济在江西这片发展热土上大展宏图、大放异彩。要持续提升政策惠企的准度。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和穿透力,让广大民营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能够准确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调配合,推动各级各类政策横向集成、纵向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政策的整体效能,坚决防止政策相互掣肘、效应相互抵消、红利层层衰减。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新情况、新变化,及时研究推出更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
12、的获得感。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温度。服务企业决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决不能“脸好看、事难办”,而是要真心办事、真情服务,真正让企业感到温暖。要纵深推进“放管服” 改革,不断扩大“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成”等改革成果,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更加顺畅、更加爽心。要坚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健全和落实挂点联系、入企帮扶等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暖心服务。要以创建“信易+”示范省为契机,带头依法办事、依法履约, 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机制,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决不能“开门招商、关门欺客”。要持续提升政商关系的纯度。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既亲而有界、亲而有度,又清而有责
13、、清而有为。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乐于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敢于为民营企业发声,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积极作为、倾心服务,真正做到“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要与民营企业家保持清白、纯洁的关系,在帮扶民营企业的过程中把好分寸、守住底线。政府与企业携起手来,并肩作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挑战、跨越不了的沟坎。民营企业家要大力 弘扬企业家精神,在“观大局、察大势”中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提品质、树品牌”中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在“行正道、扬正气”中进一步担好社会责任,奋力实现企业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4、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作出新贡献。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在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说(本报记者郑少忠整理)自主创新,站在山顶望星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现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就宏伟蓝图,新征程上尤需我们矢志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
15、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对于制造业 龙头企业来说,更要有“站在山顶望星空”的高度和格局, 从促进技术革新、行业进步的角度布局创新资源,推出更多“从 0 到 1”的原创性、开创性成果。近年来,格力电器坚持做“全球首创”的技术研发,努力增强全球技术话语权, 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 8 万余件,发明专利超 4 万件,自主掌握了 31 项“国际领先”技术。实践证明,只要有“争第一”的精神和干劲,就不会满足于“跟随跑”的模拟创新。国家好,企业才会好,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存、成长,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迈入新时代, 我
16、们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只有把关系国家命运的核心科学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发展才有主动权。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肩负中国科技、中国制造自立自强的光荣使命。这要求我们把服务国家需要摆在突出位置,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性核心技术,促进打通中国制造的经络、血脉。这些技术,我们不做,别人也不会给;现在不做,就会影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自主创新还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缺乏对人的关照,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服务用户、为美
17、好生活保驾护航上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研发推出多款抗疫产品,从口罩等抗疫物资自主生产,到成功下线可移动 P2+核酸检测车,再到居家消毒液制造机等, 用自主创新不断丰富着“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内涵。与此同时,高质量产品才是自主创新的结晶。今年 3 月,格力电器推出家用空调“十年免费包修”政策,承诺让消费者十年内使用产品无忧,之所以敢作出这样的承诺,目的就是要以高质量的产品让消费者少修、免修。我们始终认为,让消费者满意、做老百姓信得过的高质量产品,才是格力创新、发展的目标。2018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格力电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
18、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制造要实现在高水平上的再跃升,就必须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以战略定力坚守自主创新, 始终保持向上攀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行动力,中国制造业企业就能在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征途中不断挑战自我,用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尊重、赢得未来。(作者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人员回流激发乡村活力(来论)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规模扩大,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工艺等项目在多地落地开花,开办网店、直播直销等新模式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农业农村人才项目的实施,全国返
19、乡入乡就业创业热度持续提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人才培养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激活乡村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农业农村 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 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9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中办、国办印发关 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 乡村人才引流、回流工作。各地也积极出台举措,通过返乡创业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开展创业培训等,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 1010 万人,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
20、一年,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人才工 作是重中之重。除了持之以恒做好人才引流、回流工作,如何让他们留得下、干得好也是重要课题。完善人才服务乡村 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为返乡入乡人才创造良 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人民时评)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 14 亿人的吃饭大事,这决定了保护耕地决不能有半点闪失。“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
21、本农田控制线”。这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提出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各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一 系列硬措施落地见效。但也要看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 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搞非农建设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出现 “非粮化”倾向。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地方违规占用永久基 本农田绿化造林、扩大自然保护地,违规占用耕地在铁路公 路、河渠两侧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也有一些企业或个体占用 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等,一些工商资本流转 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行为,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耕地损 毁和粮田减少,如果任其发展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红线就是禁止线,划定红线就要让红线“长牙齿”
22、。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 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占用耕地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运用法治手段,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对挖田造湖破坏耕地、 侵害群众权益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督察违法占用耕地突出问题,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从根源看是在认识上出了偏差,在落实中失了分寸。有的干部轻耕地保护、重项目建设, 是对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23、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不深不透。有的地方部门打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旗号大量上马水系景观、河湖整治工程,其实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属于政绩观跑偏走斜。由此而言,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需要指出的是,耕地保护的职责并不限于国土资源部门,粮食安全也不限于农业部门,相关领域和部门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只有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耕地流失的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一致的。经过规范程序和科学论证,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24、的有机统一、充分协调。严守底线也要严防一刀切。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 必须根据各地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差别化的管控要求。要把握好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协同性和精细化,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让三条控制线守得住、有权威、落实好,才能创造出最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当前,春耕生产从南到北次第展开。耕地资源是生活之基、生产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们要严 守耕地红线,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用好义务教育评价“指挥棒”(评论员观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既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抓手,也对不规范的教学
25、行为形成约束,对于促进学生 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 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 动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不久前,教育部等六 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进行系统性规定,为推动办好优质均衡的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扭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去年印发 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立德树人 成效作为教育评价
26、的根本标准。与之一脉相承,义务教育 质量评价指南立足于少年儿童成长和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 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方面,对评什么、怎么 评、谁来评做出全面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指南,给各地的义务教育评价立起刚性规矩,既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抓手,也对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形成约束,对于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这些年来,从制定
27、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和竞赛活动的举办;从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学校加强美育、劳动教育,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我国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在为学生减负、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上下足了功夫。进入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推出,有助于引导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培养观,推动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和教育生态。长期以来,社会上“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现象较为突出。学校有掐尖招生、追求升学率的冲动,家长有
28、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的焦虑,社会上“校园减负, 校外增负”“线下不行转线上”等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问题背后,照见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重要性。对此,义务教育质 量评价指南坚持问题导向,将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融入对县域、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比如, 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指南将“校内、校外学业负担感受状况”纳入考核,规定教师“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针对学校和教师的负担重现象,要求“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 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这些针对性举措, 为根治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顽瘴痼疾开出良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代表委员热烈讨
29、论的话题。各地需要抓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落实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对办好义务教育的政策要求和方向指引切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实效。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冰雪运动为全民健身添彩(人民时评)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溢出效应”,体现在群众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上,也体现在雪场建设、冰雪旅游等冰 雪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不久前,20202021 赛季全国单板滑雪平行项目冠军赛在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落幕,吸引了众多滑雪运动员参与;在 2021 年自由式滑
30、雪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选手谷爱凌收获 2 金 1 铜,让许多人把关注目光投向冰雪运动。今天,冰雪运动正在为新时代体育事业贡献更大力量。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我国体育事业一直存在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提供了宝贵机遇。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吹响了“南展西扩东进”的号角,冰雪运动人口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见证着群众不断升温的冰雪体育需求,也推动着冰雪运 动的推广普及。特别是,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集
31、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冰雪运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动力源泉同样在于群众参与。眼下北方各地的雪季渐近尾声,不少雪场在这个雪季的客流量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正如专业记者指出的:“这个雪季有点热”。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建设和工作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场馆的建设,关注冰雪运动员,对冰雪运动项目燃起更大兴趣。再加上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相继出台落地,一座座滑雪场、滑冰馆次第落成,推动着更多人走上冰场、走进雪场,亲身感受体育精彩和冰雪运动魅力。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河北崇礼,雪场把滑
32、雪运动与音乐、艺术等元素相结合,创新性的 经营思路延展了人们对滑雪运动的认知。一些滑雪场根据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增设了夜场,聚集人气,带动消费。越来 越多的青少年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陕西太白鳌山滑雪场特别为宝鸡市中小学生配备了 1000 套滑雪装备,开设了 2.4万平方米的专用雪道,超过 1.2 万名中小学生在这里体验了滑雪课。热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冰雪运动进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全民健身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新亮点,为 竞技体育提供了坚实的新支撑。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溢出效应”,体现在群众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上,也体现在雪场建设、冰雪旅游等冰雪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今年全国两会上,有
33、政协委员指出,进入 2020 年下半年的雪季,全国冰雪体育旅游产品订单额和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 13.61%和 23.46%。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基础正在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可见一斑。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激活蕴藏在中华大地的冰雪经济潜力。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上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显示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冰雪之约”越来越近。相信借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东风,冰雪运动必将更好地融 入群众生活,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更多更大的能量。“春耕”图景别样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大地回春,遍野农桑渐起。紧抓春日好时光,一幅春耕图景
34、正在大江南北徐徐织就。除了播种插秧、除草育苗,春季也是一年中许多传统农事肇始的关键时期。在广西凌云,蚕农照护桑枝嫩叶,为幼蚕生长积蓄能量;在甘肃张掖,农民驾驶农机播种玉米,科 技为农业赋能;在四川岳池,油菜花成片盛开,蜂农们追花寻蜜,许多跨省蜂群在这里春繁转场、扩大种群;在内蒙古的鄂温克草原,牧民们修葺畜舍、喜接春羔、保育幼崽,活 蹦乱跳的小羊羔为牧区增添了勃勃生机不误农时不误 春,他们和千千万万的耕种者一道,在山林、河湖、草原里繁忙,为春季农业生产写下了辛勤的注脚。近年来,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同时,我们持续推进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从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到加强绿色食品、有
35、机农产品等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品牌,我国农副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春日里,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整装出发,为守好人民群众餐桌上的“肉盘子”“奶瓶子”“蜜罐子”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春耕”图景里,可以捕捉到别样的美丽镜头。镜头里, 有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欢欣喜悦。许多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顺应市场需求,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镜头里,也有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的累累硕果。利用种养结合,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不同种类的蜂群给植物授粉、除害,既成就了采花酿蜜的“甜蜜事业”,又促进作物量质齐增,产生了“1+1>2”的效益。由此可见,春天播撒下的,不只是稻麦黍粟的幼小种子
36、,也是农林牧渔的发展希望及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乡村大地升腾起来的袅袅炊烟开始,从亿万农民洒下的辛勤汗水开始,丰收的希望就在手中。顺应时令、遵循规律,新一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期待满满。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中国道路中国梦)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高海拔地区来说,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既是影响致富的重要因素,也关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让青海地区老百姓就医方便可及,稳步提升健康水平,牵动人心。2019 年底,我作为中组部第二十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从北京医院来到西宁,挂职担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初到此地,高寒缺氧导致的憋气胸闷,
37、是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在这片热土上,有“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有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感召,我更加坚定了援青的初心,决心吃苦不移志、攻坚不畏难。做好健康扶贫,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夏天,青海省启动包虫病手术患者“清零”行动。为有效推进包虫病的临床、科研等工作,我 们规划构建起临床数据平台和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一年时间里,我跑遍了青海省所有的市州,其中最高的县海拔4300 米,我们团队指导和主刀了 100 余台手术、转诊了 150 余台手术。每到一地调研、每开展一台手术,都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在全省范围内“清零”包虫病打下了 基础、做好了准备。患者痊愈、群
38、众健康,是最大的欣慰。22 岁的藏族女孩卓玛,患了包虫病,肝脏上的病灶有两个拳头大,侵犯了肝脏血管和胆管,手术异常困难,多家医院都因为手术复杂、风险太大而放弃。看到患者花季的年龄、渴求的眼神,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经过仔细评估和周密准备,我和同事们经过 7 个小时的艰苦手术,终于完整切除了病灶。在青海的日日夜夜,通过团队的努力,我们亲眼看到了很多群众摆脱了病痛,脸上绽放了笑容。有的群众治好了病,恢复了劳动能力,靠双手致富,不再因病致贫返贫。应该说,日趋完善的医疗服务和保障条件,让越来越多群众有了健康的身体,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幸福指数稳步增长。作为医生,我能亲身参与救治病人的次数是有限的。高原
39、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水平薄弱,着眼于提高医疗人才的整体水平,需要下更大功夫。为此,我将诊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与当地同事分享,稳步提高当地肝胆胰外科的治疗水平;注重临床教学工作,手把手传帮带,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强起来。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与教学共进, 把学到的、掌握的临床知识留下来,让更多人受益,让幸福安康常在。“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我曾在博士团之歌里填词道:“年轻的追梦人奋斗正当年,把汗水和泪水洒在美丽三江源,时代的骄子啊再谱新诗篇,用智慧和勤奋建设我们美丽家园”。在高原奋斗和成长的经历,是我一生的骄傲和 财富,也激励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把群众健康放在心上,时刻为治病救
40、人而准备行动,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北京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树立文明祭扫新风(现场评论)祭扫活动,文明是行为准则。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传播现代文明风尚,需要提高认识,付诸行动前不久,宁夏南部的固原市原州区某林场因群众上坟烧纸祭祖导致突发火情,当地投入专业灭火队伍和公安干警、武警、民兵等近 2000 人开展扑火,虽仅耗时一天便扑灭全部明火,但肆虐的山火还是造成严重损失。事后 9 名涉事人员已向公安机关自首。这场因祭扫烧纸导致的火情,令人唏嘘不已。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清明时节护林压力尤其明显。笔者采访一名六盘山林场的护林员,他裂开的嘴巴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因为天干物燥,另一方面也因
41、为清明前后巡山防火压力陡增,稍不留神就可能百密一疏,一个小小的火苗就足以酿成一场悔之晚矣的火灾。祭扫活动,安全是头等大事, 文明是行为准则。近年来,原州区所在的西海固地区从干旱荒秃到绿树遍野,一批批搬离家园的移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数据显示,原 州区已累计完成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面积 42.42 万亩,其中林业工程 23.25 万亩、自然修复 19.17 万亩。西海固昔日干旱、贫瘠的生态环境,如今已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守护绿水青山,同样需要移民们的支持与配合。严防火种被带入山林, 不仅是林场和政府部门的责任,每个进山、返乡的人也都有义务。在林地、草地等易失火区域进行烧纸点烛轻则违法、重则犯罪,切莫让不
42、文明的陋习毁了失而复得的宝贵山林。推动文明祭扫和乡风文明建设,做好包括移风易俗在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政府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就“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出明确要求。易地扶贫搬迁之后,群众需要适应和融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正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良好时机。有关方面不妨通过文明倡议、劝诫引导等方式,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综合统筹、多管齐下,才能树立科学文明祭扫新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明时节,用鲜花代替纸钱、香火,用网上祭奠代替现场扫墓,同样可以缅怀先烈
43、、祭奠逝者。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传播现代文明风尚,需要提高认识, 付诸行动。(作者为本报宁夏分社记者)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评论员观察)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打开典籍,对话先贤。最近,一档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广受欢迎,成为现象级文化亮点,并带动“典籍热潮”,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 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
44、结晶。但提起古籍,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导致部分典籍或高悬在象牙塔,或尘封在藏书馆。如何让经典不再“高冷”?如何让今天的观众对古老的典籍产生共情?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 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 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 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 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
45、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
46、从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到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如此强调赓续文脉香火?典籍里的中国的开场白,或许可为答案,“知道我们
47、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那些在 血脉和文脉中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 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包包饭”见证苏区干部好作风(现场评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好传统,不仅是我们一 路走来、发展壮大的依托,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保证 前不久,笔者来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重温才溪乡调查的革命实践,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在纪念馆,一件特殊展品折射出党员作风。这是当时闽西苏区干部使用过的餐具,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