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广州大学基础学院、教育学院 聂衍刚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3342885718,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预约电话: 86237100 86237200 热线电话: 86335333 地址: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行政楼六楼,内容提要,案例研讨与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二、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及相关研究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五、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要求 六、健康心理学的新趋势 积极心理治疗与教育,主要问题,1、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2、为什么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
2、理和谐、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涵义?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5、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参考文献,1、聂衍刚 学校心理辅导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江光荣著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林崇德等审订,学校心理辅导丛书(20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广东) 2002年 4、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班 5、郑雪 王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 6、 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 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版 7、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 程俊玲译心
3、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金典案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8、林孟平著心理辅导与治疗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林孟平著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年版 10、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汪九刀” 留学生在机场刀刺母亲,一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回上海后,在机场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的这一幕令周围人都惊诧不已。随即留学生被警方带走。 上海警方透露,纠纷的原因是因为在日本上学的学费。母子二人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儿子汪某拔刀伤人后被迅速控制住,母亲顾某则当场被送医救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药家鑫车祸后竟然对着受伤者连捅八刀,致使
4、受伤者当场丧命。旋即又传来了“汪九刀”弑母的消息一位姓汪的留日学生竟然拿刀捅向生他养他23年的母亲,而且连捅9刀。“药八刀”和“汪九刀”两起案件至少有四个相同之处:一是两人都是大学生;二是两人都青春年少;三是两人都靠父母生活;四是两人的作案手段都极其残忍。接二连三出现大学生如此残忍的杀人事件,我们该谴责谁呢?仅仅谴责“药八刀”和“汪九刀”的无人性?当然不是,现在的青少年竟然如此视生命如草芥,杀人如游戏,总感觉这个社会出问题了,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反思,1、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退缩、攻击、自杀、杀人等)?是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是情境因素所致还是人格特质使然? 2、导致儿童青少年
5、心理失衡(危机)、心理不健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3、我们心理老师(班主任)应该怎么帮助(辅导)这他们,使他们学会应对危机? 4、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和学校发生的众多因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悲剧事件对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及自己有何启示?,需要,行为 适应行为 不良行为,结果,目标,动机,人格(自我),环 境 刺 激生 活 事 件,认知评估,情绪调节,驱动,导向,反馈,图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聂衍刚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资源系统,应激反应,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同伴),压力/生活事件,身体生理特点,危机干预,心理教育,心理预警,适应行为,人格特点、自我意识、认知方式、情绪智力、个人需要、应对方式、
6、社会支持,上图:心理教育的三预工作机制模型,不良行为,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心理平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要(生存问题); 第二,安全需要 第三,社交归属爱的需要 第四,尊重地位成就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他社会性需要:认知(求知)审美创造/道德/娱乐等青少年最重要的需求:同伴认同、他人尊重、求知探索、自由快乐自我发展、利他爱人 研究表明:当儿童青少年的某些需要非常重要和迫切,但是不能从外界获得满足时,自我调节无效,易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童年时期需要的欠缺:家庭亲情、同伴友情、社会温情、学业成功人格缺限:自我中心、冷漠、孤独、焦虑、攻击性、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虚拟妄想
7、等,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含义 1、什么是心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也可简称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卫生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良好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全发展的专门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专业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称为学校心理辅导。 美国把心理健康教育称为学生发展指导。,什么是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咨询(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在英文中被称之为“咨询”(counseling). 一般认为,心理咨询
8、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与发展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和专业活动。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200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我国港台地区及内地的一些学者把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一词译为“心理辅导”,认为“辅导”(Guidance)更适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帮助,它有主动关心、沟通、教育、指导和矫治的含义。,我对心理辅导的理解,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危机(灾难)发生后,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是我们能让来访者勇
9、于直面现实,并充满希望和自信。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失常和面临困境,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个体调节心理失衡,维护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提升个人幸福感的专业活动。 心理辅导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你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世界,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追求自我实现。 心理辅导是春天的和风,夏日的清凉,秋天的欢歌,冬日的炉火。,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辅导的关系,1)二者涵义基本等同 。前者强调教育性,后者强调专业性 2)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包含心理教育活动课与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狭义), 3)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心理教育活动课。 4)狭义的心理辅导,也叫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心理辅导(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咨询
10、)。,2、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第一、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社会和学生的福祉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一致强调“五育”并举,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功能就是使每个学生快乐成长、幸福生活和学习,并发展应对挫折、幸福生活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五育”并举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二者的联系 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它们
11、都是一种教育活动,强调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二者的区别 教育的目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 学科教学如数学、英语,强调以学科知识掌握为直接目的,知识的学习活动是载体,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科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心理互动活动(咨询活动、面谈活动、活动课等)为载体,是以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增进学生的幸福为目的专门教育活动; 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大德育体系”的新途径、新方法,但是与传统德育既有显著差异,又有密切联
12、系,相互促进。 总的目的一致性: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不同之处表现为: 1)工作目的:德育着重于培养健全“社会的人”,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道德化,增进学生的德性修养;心理教育着重培养良好“个性的人”,发展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增进学生个人的幸福感。 2)理论依据: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理论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 3)方式方法:心理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有说理但不能说教、灌输和强制要求,如对有吸毒、盗窃、打架或早恋的学生心理教育,二者的方法差异名显。 4)工作途径 5)评价体系等 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五育的关系,图:心理教育与学校五育的关系,智育,德育,心育,
13、劳育,美育,体育,3、什么不是心理辅导,1)不是学科教学,不重视知识体系的掌握学习,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2)不是思想品德教育,有说理但不能说教、灌输,从个人出发关心其人格健全发展; 3)不是单纯的安慰和劝告,而是注重启发、指导,促进成长和发展。 4)不是纯粹的心理治疗,也不是直接(帮助替代)解决对方的问题,而是给予心理支持和协助当事人去面对困境,增进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5)不是一般咨询,如科技咨询、法律咨询等,注重问题的解决,而心理辅导强调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情感交流,注重心理互动过程,达到助人自助目的。,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
14、 人 疾病,心理教育(狭义)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广义),心理教育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
15、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1、一般目的与具体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目的:帮助当事人消除心理困惑、矫治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调适、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心理困惑:指一般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不成熟的心理和行为、轻微的心理失调状况; 心理障碍:指较严重的心理失衡、行为异常和心理疾病状况; 心理健康:指心理机能和行为表现的良好状态。 心理调适:心理调整、行为适应 人格健全:指与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的、自主、和谐、积极的人格状态。,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通过有效的心理教育(辅导)要使学生(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人格)发生积极的变化,涉及的心理方面有: 认知:个体的智力品质、思维方式与认知
16、观念等; 情绪:个体的情绪、情感和态度倾向,主观幸福感等; 行为:可观测的、具体的行为表现,学习行为、交往行为、应对行为及其它社会适应行为等; 价值观: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追求; 自我: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尊、自我监控与调节; 人格:人格结构、人格特征、人格模式。等,2、根据性质分: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治疗性目标 1)预防性目标教育型辅导 2)发展性目标成长型辅导 (指导型) 3)治疗性目标问题解决型,3、根据阶段分:直接目标、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 1)直接目标:自我认识、自我抉择,初步解决自我的具体心理问题(消除症状或困惑)。 2)中间目标:自我悦纳、自我发展和追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7、和适当的生活方式,顺利的适应环境(适应与发展)。 3)终极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挖掘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创造性,实现自我价值(健全人格和人格完善)。 案例三:某小学三年级男生,成绩不好,经常不缴作业而被老师批评,自认不是读书的料,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心上学。,(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第一、基本任务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心理调适,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二,核心任务是使全体学生不断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三,重要任务是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
18、理咨询和辅导,以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发展自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
19、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纲要指出初中年级的任务,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1、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2、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
20、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5、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纲要指出高中年级主要任务,1、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品质,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2、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3、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4、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形成积
21、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良好的人格特点。,从心理辅导涉及的范围看,1学习心理辅导:开发学习潜能,解除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绪、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2生活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家庭生活、日常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学会生活。包括生活目标和态度、劳动、休闲、娱乐、社交、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教育。,3人格发展辅导:帮助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和发展,克服人格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包括自我意识、性格特点、情感活动、性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教育。4升学与择业心理辅导: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校、职业,做
22、好升学和就业的准备,解决学生在升学与择业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介绍职业信息、自我了解、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教育。5、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帮助青少年预防心理危机,对应激状态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是青少年学会自我调适,积极应对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二、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内容。 (一)国家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13号) 3、教育部
2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 4、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职成【2004】8号) 5、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6、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 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中国共产党第
24、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二)广东省、市有关文件精神,1、广州市教育局颁布的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穗教思20004) 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粤教思200326) 3、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 4、关于印发等四个工作规范文件的通知(粤教思【2008】83号 5、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10.6),(二)发达国家、地区的教育经验启示 1、美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情况 2、我国台湾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3、香港的学校辅导工作
25、教育立法、专业人员配备、成效,1、美国学校辅导的若干特点及其得失,关注学生个别化的需要; 高度的专业化; 重视测验和评鉴; 独立于学校其它教学教育活动; 重视个别帮助,忽视学校环境建设。 学生:心理教育老师(学校心理学教师) 为450:1,普及的辅导服务 健全的辅导制度 专业化的辅导队伍(国中) 设置辅导活动课程 在台湾的国小和国中,学校辅导的一个主要形式是“辅导活动课程”。这是一门活动课程。 它有普通课程的一切特征:有全台湾统一的课程标准,有按照此标准编写的教材,在学校里是课表上明确列出的课程,有专任教师上课,有相应的学习效果评鉴。,2、我国台湾地区心理辅导工作的启示,台湾学校辅导工作课程化
26、的得失,容易使辅导教师专注于象其他教师一样“上课”,从而使其它形式的辅导虚化、弱化;把一个情感、性格的感性陶冶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忽视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辅导是专任教师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干。这个问题不是课程化的必然后果,只是台湾学校辅导中的确存在这一倾向。辅导情境虚拟化。辅导活动课程中,事先编排了许多情境和故事。这些不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的材料用于辅导,一是难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真实的情绪体验),二是容易造成知行脱节,不能产生实际的辅导效果。,一般教師在接受數小時的輔導知能課程之後,期待他們要能夠有效輔導以上各種各樣的嚴重適應不良的學生,實在不是他
27、們所能勝任。而在過去長期以來不健全的學校輔導體制下,國民小學雖然有輔導室的設置,但是輔導主任與組長都不必具備專業背景的要求,也沒有輔導教師的編制。 國民中學的輔導教師,雖然需要具備有約三十輔導學分的要求,具有較完整的輔導知能,但是他們以輔導活動科、或以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兼任輔導工作,在投入了龐大時間於教學與行政工作,精疲力盡之餘,當然無法有多的時間與心力從事較嚴重適應困難學生的輔導。這些不健全的學校組織、人事設計與制度層面的因素,使得目前學校輔導工作難以伸展與突破,甚至使外界誤以為輔導功能不彰。 (摘自中國輔導學會:對於國民教育法第十條一讀修正條文的聲明“搶救與重建學校輔導體系”,2003,7)
28、,3、香港的学校辅导的启示,香港的学校辅导称为“全校参与模式”(whole school approach)。其中若干重点包括(林孟平,1995): 对学生一视同仁;培养人性化的校风; 重视团队精神;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 辅导训导相配合;主题导向; 辅导渗透到课程;重视学生自我形象。,香港中小学的辅导离理想的状况还有相当大的距离(Leung & Chan, 1998, Leung, 1999, Yuen,1997),主要问题有以下诸点。 第一是辅导人力不足。目前社工和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大约是1:2000,一位社工往往要负责23所学校。 第二是辅导人员训练不足。初期的“辅导教师”只受过4个月的
29、短期训练,社工也大多只有大学本科水平,这样的训练和经验在面对真正的心理困难时往往力有不逮。 第三是学校内部各种力量缺乏协调配合。学校的非辅导人员对辅导的价值和功能欠缺正确认识,学科教师、训导教师对辅导缺少配合,学校领导支持不足,使辅导人员陷入单打独斗状态,因之士气不振,效能不彰。,(三)我国大陆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 林崇德、刘华山、郑日昌、孙时进、王登峰、郑雪、吴增强、张大均、江光荣、叶一舵 1)起步(8090年代初),学习探索期:介绍、尝试 2)发展(19901999年),规模发展期:实验、研究 3)规范(20002010年),规范发展期:管理、制度、教师、教
30、材 4)推广(2010),内涵发展期:未来展望,2、学校中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及资源的短缺。 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制度、规范、条例逐渐完善和规范 辅导教师(心理老师)编制、职称、工作职责、专业发展 辅导设施 工作经费 中国大陆既没有专业学校辅导人员的储备,而大学又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大量培养合格的专业辅导人员。 因此可以预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大陆的中小学将一直缺乏足够的合格辅导人员。,3、我国一些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的经验 我国中小学独特的班级制度与班主任工作 中国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角色期待 如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的全员参与的经验 长春市学生心理剧与心理教育的经验 厦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 广州文
31、德路小学的三全心理辅导经验 广州21中学的青春期心理教育经验等 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四)学生的成长处境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1、社会变迁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心理危机 1)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爆炸,网络时代,信息社会,人的适应周期和内容增加,社会适应压力增大; 2)改革开放使社会文化多元化与价值判断和选择:多元价值并存,价值观的变化,价值的困惑; 3)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度增加与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疏远,人际冲突增加,心理疏离感扩大; 4)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传统家庭的全面功能与现代家庭的简单功能,离婚、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组合家庭
32、,亲情感的缺失; 5)个人理想与生活目标的失落,生活事件的压力,挫折感、无价值感、职业倦怠感等消极情绪增多;,5)教育的改革和价值导向的矛盾,教育体制、升学制度、教育公平、教师素质、学校办学质量等问题突出,学生的片面发展和学习压力带来诸多心理问题; 7)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自身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适应、同伴交往、自我发展等; 8)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危机事件、自然灾害等问题对个体心理造成的伤害。青少年的适应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1、姜莹,游川等人(2008)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发现,共有1168人在2分以下,为正常,
33、占61.7%; 593人为2 2.99分,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占31.3%,;123人为33.99分,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占6.5%;9人为4分以上,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占0.5%。 2、广州的研究(2008,聂衍刚等)调查结果发现,共有1440名学生在2分以下,为正常占49.0%;有1319名学生在2分2.99分之间,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占44.9%;有168名学生在3分3.99分之间,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占5.7%;还有12名学生在4分或4分以上,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占0.4%。,补充资料: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聂衍刚,2008,广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MHT测验中若焦虑分65分,表示该
3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显示,本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小学生(四、五、六年级)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总体上未表现出明显心理症状的占97.23,存在比较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占2.77。图:广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布情况,广州市中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是2.06,根据常模标准,总均分在22.9分之间,表示心理健康总体上存在轻度问题,但是症状比较轻。 中学生主要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不稳定六个因子均表现出轻度的问题(均在22.9分之间),而在偏执、敌对、抑郁和心理不平衡四个因子上
35、表现良好(均在2分以下)。聂衍刚等,2008,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均分是4.57,表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其中,学生对学业的满意度是最低的,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压力可能更多来自于学业压力,由于来源社会和家庭的期待,让学生对其学业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导致满意度降低。聂衍刚等,2008,补充资料:国内几个研究,3、谭晖(2004)采用MHT量表对上海市1036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MHT)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4.9%,其中以预备班和高一年级发生率最高,达30%以上。在预备班学生中,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问题是自责和对人焦虑,高一学生则主要是恐怖和自责倾向。 4、王秀
36、萍等人(2006)使用MHT量表对深圳特区1090名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等,异常者(人次数)的累积百分比达85.59%,男生的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高于女生,而女生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差; 2)创新能力低; 3)实践能力不强; 4)人际交往(合作与理解他人)的能力低; 5)自我控制(如耐挫折和抗诱惑、自我激励)能力差; 6)社会适应性(独立生活、社会定向等)发展不良; 7)情感脆弱与情感缺陷; 8)青春期适应的心理问题; 9)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逐渐增多
37、; 10)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等。,3、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科学理解心理素质补充材料),心理素质=智力+人格的协调发展 智力= IQ(智商)+ EQ(情绪智力)+SQ(社会智力)+AQ(逆境商)+CQ (创造力)成功智力(SQ)是什么?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EQ情绪智力? 理解他人、人际交往、 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案 例 讨 论:,1、一个学生自我期望很高,学习也很认真,可每次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很少名列前茅,经常在最后几名,他会怎么看待自己和行动? 2、某学生与同学讲话,被同学拒绝,他会怎么想? 3、某教师刚上课,就严厉地批评某学生学习不专心、作业不认真,
38、以致考试不及格,学生会产生什么反应(心理和行为)?,问 题,1、为什么同样的情境下,不同的个体认识与反应不同? 2、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用积极、理性的方式应对压力,而有些人总是用消极、情绪化的方式去应对?,正常心理状态,失衡心理状态,重度心理障碍,轻度心理障碍,不良行为,适应行为,神经症行为 如强迫、自闭,应对行为 如退缩、攻击、自杀、否认,变态行为,心理卫生,调节,咨询,治疗,生活事件刺激,大事 累积,遗传 重大伤害,有意识,无意识,偶然,必然,图2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行为反应模式,教育,(个性表现),三、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及相关研究,(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和要求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 (三)心理
39、健康与心理素质 (四)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 (五)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要求,心理健康,其英文为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 mental health,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标准和条件。1、心理健康对个体生活、工作和发展的意义 1)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健康; 2)心理健康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心理健康有利于个人生活幸福; 5)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保证。,2、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心理健康,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所谓心
40、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它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内在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外在和谐) 3)积极情绪体验为主,有幸福感;(主观体验)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胜任状况),马斯洛和迈特尔曼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即不会感到有某种危险对自己造成威胁;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即人们常说的有“自知之明”; 3、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而非有过高的或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即知行结合
41、,而不是空想与自我封闭;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悦纳自己,有好的个人修养;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固执、我行我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独来独往;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能力,而非任意冲动或苦行僧式的压抑;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而非盲从和随波逐流;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3、马斯洛和迈特尔曼的心理健康观,4、林崇德教授的心理健康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心理健康观: 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
42、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 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二个指标:1)适应性指标指一切不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和行为现象都属于不健康,如品行不良、社会生活不良行为、神经症行为等;2)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性的指标。例如思维、记忆、情感等成长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1)敬业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2
43、)乐群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3)自我修养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5、我国台湾学者黄坚厚(1982),黄坚厚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 1)有工作的人,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 2)有朋友的人,乐于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 3)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 4)能够适应环境,能解决遇到的困难。,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 经常保持乐观心境; 不为五欲所累,致贤而少欲; 意志坚强; 循理而行; 身心劳逸结合; 心神宁静; 热爱生活; 人际关系良好; 善于适应环境变化; 涵养性格等。,6、黄帝内经的心理健康观,7、我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观点,1)心理健康是个人的
44、积极体验状态。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为主,生活愉快乐观,有爱心,情绪稳定,负面情绪少,情感体验与环境相适应。 重要指标是有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内容和水平。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自我意识发展适当,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够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不息;心理不健康的人一般存在自我意识问题。 重要指标是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差异。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3)心理健康要求个体的认知方式科学、理性,能客观地感知现实,理性地思考问题、面对现实,积极乐观; 重要指标是认知理性、客观、积极
45、。4)心理健康要求个体智力发展正常,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表现出效率和创造性;IQ低于70分为智力低下。新的智力观有多元智力论、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论(SQ)、社会智力论(SQ)、情绪智力论(EQ)等。 重要指标是学习(工作)效率和行为特点。5)心理健康要求人际关系和谐,乐群、友善,善与家人、老师、同学相处,懂得尊重与关心他人; 重要指标是有朋友,受欢迎程度、社会支持。,6)心理健康要求个体社会适应良好(生活、学习和交往),遵纪守法,无不良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应对方式积极; 重要指标是良好适应行为多,不良行为很少。7)心理健康要求个体人格健全,个性品质良好,生活观积极向上; 重要指标是人格
46、健全、价值观积极。8)心理健康要求个体心理发展与年龄相适应; 重要指标是发展水平。,(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的关系,1、心理和谐(与心理平衡异同)的涵义和特点 石国兴、高志文(2005),他们认为心理和谐首先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其次为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 林崇德(2007)又从个体的角度来界定心理和谐,认为个人心理和谐是以自我和谐为基础的,心理和谐的人应该要做到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满足自
47、我。 王登峰、黄希庭(2007)也提出了类似的界定,指出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之间的和谐,主要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2008)认为,心理和谐状态较好的人会体现出如下10个典型特征: (1)对生活、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2)乐观、积极、豁达的个性; (3)较少的负性情绪体验; (4)家庭氛围融洽,家庭关系良好; (5)感受到良好的人际氛围; (6)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 (7)较高的人际信任;(8)对社会有较多的积极评价; (9)关注社会焦点问题; (10)倡导和尊重社会规范。,我们总结发现,心理和谐的人
48、均具备以下特征: 1)内在自我的和谐(认知、情感、自我); 2)个性倾向与行为的和谐(需求、动机、价值观和行为的一致性)。 3)外在人我、人事和谐(家庭和谐、人际交往和谐、人事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4)较多的体验到正性情绪,主观幸福感强; 我们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和谐既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的积极心理状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和谐共生的外在协调状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平衡的心理系统。,我们认为,心理和谐首先是要求个体心理的内在统一,没有内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而是协调、一致和积极的自我满意体验; 其次要求个体心理与外在协调,没有心理压力和危机,没有人际矛盾,社会适应良好; 再次,心
49、理和谐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变化,个体的心理平衡也会打破,但是在个体自我调节下又会保持内外协调,因此,心理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谐是一个多维的心理功能系统,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心理机能构成。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的核心成分,包括知情统一、心理平衡和自我一致。其中知情统一是指个体的认知与情绪反应一致;心理平衡是指个体的情绪积极,自我满意状态;自我一致是指个体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协调,价值观与行为一致。,上图: 个体的心理和谐的结构系统,2、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看法之一: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交互作用,共生共长,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一般认识上,心理健康是心理和谐的基础,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高级层面,没有心理健康难以实现心理和谐。也就是说,有人的心理的过程、结构、机制、发生和发展、与环境的简单关系都没有问题时才能谈心理和谐。 (2)具体实践上,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是对人的评定的两个相对独立体系,依存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一个所谓的心理健康者可以是一个心理不和谐者;同样,一个所谓的心理不健康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者,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