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所占比例越大,体液的总量在新生儿为80%年长儿为65%成人为60%,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血 6%,间质 37%,细胞内 35%,间质 20%,间质 10 15%,间质 25%,细胞内 40%,血 5%,血 5%,血 5%,细胞内 40%,细胞内 4045%,新生儿78%,1岁70%,214岁65%,成人5560%,2、体液组成与成人相似,组成,细胞外液: Na+、Cl-、Hco3-,细胞内液: K+、Mg2、Hpo42- 蛋白质,新生儿特点:1、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及乳酸
2、偏高;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2、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3.水分需求量大,易发生脱水,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水的交换率显著高于成人:婴儿占总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不显性失水相对多:约为成人的2倍,4、体液调节功能较差,肾脏重要的调节作用 年幼小儿的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明显不足,尿量相对过多,入量多易致水肿和低钠血症,入量少则代谢产物蓄积和高渗性脱水。 小儿肾功能不成熟,年龄越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愈差,易发生高钠血症与酸中毒,液体疗法,Fluid Therapy,一、概述,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 的水、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 酸碱
3、度和电解质成分,恢复正常的 生理功能,一、概述(续),途径:,口服,静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5%、10%葡萄糖溶液 电解质溶液: 0.9%、10%NaCl复方氯化钠溶液(Ringer)5% NaHCO3 、 11.2% NaL10%KCl 混合液 ORS,电解质浓度及其换算,百分浓度:5%葡萄糖、10%NaCl 摩尔 mol(克分子量) mmol1 摩尔NaCl=23+35.5=58.5克 摩尔浓度 mol/L (克分子浓度) :换算: 溶质的百分浓度(%)10分子量(原子量)例: 0.9 1058.5=154mmol/L,摩尔/L=,0.9%NaCl=,=0.154mol/L,
4、常用溶液的浓度换算,10%NaCl: 1ml=1.7mmol 5%NaHCO3:1ml=0.6mmol 11.2%NaL: 1ml=1mmol 10%KCl: 1ml=1.34mmol,对于非电解质,1mmol 葡萄糖,1mOsm 渗透压,2mOsm 渗透压,1mmol Nacl,对于电解质,1mmol Cacl2,3mOsm 渗透压,液体张力,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等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150mmol1/2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75mmol2/3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100mmol1/3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50mmol (注意:血浆中Na:Cl=3:2),
5、口服补液盐(ORS) (oral rehydration salts),0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耦联转运吸收机制,ORS机制,小肠的Na+葡萄糖的偶联、转运,Na+葡萄糖 载 体,小肠上皮细胞 刷状缘,Na+葡萄糖,Na+ 葡萄糖,转运,细胞内细胞间隙血液,促进,Na+、水吸收,ORS配制,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 枸橼酸钾:1.5g 葡萄糖:20.0g 加水至1000ml,成为2/3张液体 (Na+ 90mmol/L, K+ 20mmol/L)儿童可稀释,二、液体补充,1)累积损失量:发病至开始治疗前丢失的水分和电解
6、质 2)继续损失量:治疗中继续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生理需要量:维持基本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水分和电解质液体的量、成分及完成时间,累积 损失量 补充,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ml/kg,根据脱水程度、性质 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一)补充累积损失量,累积 损失量 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1/2张 低渗脱水:2/3张 高渗脱水:1/31/5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快速,先快后慢 轻症:812h内完成 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继续 损失量 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31/2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216h内均匀滴入 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 速度:5ml/kg/h,约为1040ml/kg.d,确定补液成分,(二)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 需要量 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41/5张口服,确定补液速度,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6h内均匀滴入 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约为7090ml/kg.d (包括口服),确定补液成分,(三)补充生理需要量,1、先快后慢,三、液体疗法输液原则 Principles of Therapy,2、先浓后淡,3、见尿补钾,4、随时调整,护理要点,评估患儿,解释目的 合理安排24小时输液量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密切观察病情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