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构造 柱施工中的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摘 要】对构造柱的钢筋绑扎、砌体砌筑、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等重要环节的施工中容易产生质量缺陷原因作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构造柱;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1 质量缺陷 1.1 钢筋绑扎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纵向受力钢筋在构造柱变截面的位置处处理不当。当构造柱由于设计原因需要变截面时,可视钢筋的折角是否大于 1/6 区别对待。当钢筋折角大于 1/6 时,应设置插筋或将上柱钢筋锚固在下柱内。当钢筋折角不大于 1/6 时,下柱的钢筋不必截断,以弯曲的方式伸至上柱。但在施工中许多操作人员往往忽视以上规定,而对钢筋随意弯曲
2、。 2)与圈梁交接后主筋位置发生了上下错位。多数情况下构造柱与圈梁交接时,它们的主筋位置相冲突,为了保证圈梁截面尺寸,构造柱的主筋就得弯曲让位,通过圈梁后再通过弯曲主筋的方法回到原来的位置;另外,施工放线人员粗心致使主筋位置穿越楼板后有偏差,也是形成构造柱纵向受力钢筋上下错位的主要原因。以上两种原因均会影响构造柱的抗震性能。 3)箍筋间距过大、不均匀或箍筋歪斜、松动。绑扎构造柱箍筋之前,应该用粉笔或滑石笔在主筋上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划线做为绑扎时确定钢筋位置的依据。如果未按上述方法操作就会出现箍筋间距过大或不均匀的现象。个别绑扣不牢或未按正确的缠绕方式绑扎会造成箍筋歪斜、松动或移动现象。 4)拉结
3、筋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规范规定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体高度每 500mm 设置直径为 6mm 的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 120mm 墙厚放置一根,但最少不得少于 2 根,且每边伸入墙体中的长度不小于 1m。如果在现实施工中,未按上述要求去做,就会造成拉结筋的锚固长度不够、拉结强度不够,从而影响结构的抗震能力。 5)箍筋的端部弯钩长度及弯折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在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箍筋端部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 倍箍筋直径且不小于 75 mm,弯钩角度应为 135,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在箍筋加工成型的过程中误差过大,往往不能使加工完的箍筋满足以上的规范要求。 1.2 砌体工程施工中造成的问
4、题 1)构造柱大马牙槎施工不规范。留设大马牙槎的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更利于抗震。大马牙槎槎口的深度应该等于 1/4 砖长,至楼板向上应该是 “五退五进”,并且应该是先退后进。在施工中常常出现:大马牙槎槎口高度及深度参差不齐、槎口先进后退的不规范现象;有些时候甚至不留设大马牙槎,特别是在柱与柱间长度较小的墙段上。 2)砌体施工时凸出大马牙槎槎口的砂浆没有及时清理。这部分砂浆是在砌砖时进行挤揉操作时形成的,在砌完一皮砖后应该及时清理。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人却不清理这部分砂浆,这样不仅削弱了构造柱的有效截面面积,而且在浇筑混凝土时还阻碍了混凝土的下滑,拆除模板后,使得构造柱
5、的表面出现了隔空、孔洞甚至钢筋外漏等质量问题。 1.3 模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使用的模板质量差或周转次数过多。这样的模板外形不够平直、挠度大或缺肉掉角,安装完毕后很难保证模板系统的密闭性,致使构造柱棱角处的混凝土因漏浆而出现漏砂漏石等质量缺陷,这种质量缺陷常常出现在角柱、门边柱等位置。 2)模板安装不牢固。模板安装不牢固,很容易出现胀模、跑模,胀模导致柱子外形鼓肚,跑模则导致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3)构造柱根部杂物清理不彻底。施工时构造柱根部的模板内经常会积有砌筑墙体时的落地砂浆及碎砖等杂物。为了保证在浇筑混凝土前将上述杂物清理干净,规范规定在构造柱根部应留设清扫口。如果在施工中未按规
6、定留设清扫口或者对上述杂物的清理不够彻底,就会使构造柱在楼板上面的柱根处产生隔离层,从而大大降低造柱的抗震能力,而且破坏了墙体在接点处的整体性。 1.4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缝处理不当。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缝处必须凿毛剔除疏松的表层混凝土,再用清水冲洗、湿润,然后再铺设 23cm 厚与混凝土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如不按此施工,则会造成混凝土接茬部位比较薄弱。 2)粗骨料粒径过大。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不大,在浇筑混凝土的通道上除了有纵向受力主筋外,还有箍筋、拉结筋以及大马牙槎槎口处未清理干净的砂浆,所以真正留给混凝土通过的通道被大削减,所以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顺利
7、通过,规范规定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 mm。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会出现粗骨料在个别位置处的堵塞,致使构造柱出现隔空、狗洞等质量问题。 3)未按正确的振捣方法进行振捣 2 防治措施 2.1 严格控制垂直度 为保证构造柱成型之后的垂直度,应该严格控制紧挨着构造柱墙体的垂直度,因为这部分墙体是构造柱模板的一部分,墙体的垂直度有偏差将会直接影响构造柱的垂直度。因此,砌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偏差,使其不能超出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主控项目的允许范围。 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当发现构造柱钢筋位置有偏差时应随时调整,浇筑混凝土时应该派一到两名钢筋工跟班作业,当钢筋笼的位置偏移时随时进行矫正。
8、 2.2 严格把控箍筋下料关 箍筋下料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构造柱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箍筋端部弯钩长度及角度应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制作箍筋的数量应足够,以免工人因数量不够而私自放大某些部位的箍筋间距。 2.3 重视拉结筋的施工 安放拉结筋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伸入墙体中的锚固长度使其符合规范规定,并保证其卧砌在足够厚度的砂浆层中,端部弯钩的朝向应准确。另外构造柱拉结筋应靠着纵筋边缘穿过,不宜设置在构造柱的中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顺利通过而产生质量缺陷。 2.4 主筋绑扎 当构造柱主筋与圈梁主筋位置发生冲突时可采用适当减小圈梁箍筋截面尺寸或让圈梁部分主筋在构造柱主筋外侧穿过的方法解决。构造柱主筋是
9、弯曲还是切断重新生根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 2.5 模板质量的控制 选用质量好的模板并严格控制模板的周转次数。模板安装前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与墙表面贴合处应粘贴海绵条,合模时加固牢靠。在具备拆模条件时方可拆除模板。及时清理构造柱大马牙槎槎口处挤出的砂浆。在柱子根部模板应该按规定设置清扫口。 2.6 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材料进场应严格把好质量关,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 cm。由于构造柱一次浇筑高度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对混凝土的坍落度、级配、振捣方式要严格控制,认真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清理构造柱根部的落地砂浆及碎砖。为方便清理清扫口内的垃圾,顶板混凝土施工时每层构造柱部位浇筑时宜高于
10、楼板 3cm5cm,清扫口应在墙体砌筑时分 2 次3 次清理。 混凝土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构造柱根部,然后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浇筑 1 cm 2 cm 厚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 cm。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要严格控制,认真按照施工工艺标准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及时清理构造柱根部的杂物。为方便清理清扫口内的杂物,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构造柱部位的混凝土上表面宜高于楼板 3cm5cm。 构造柱的根部属于施工缝,在浇筑前应凿毛并用清水冲洗,然后再浇筑 1cm2cm 厚与混凝土同成分的水泥砂浆。 2.7 砌筑质量的控制 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尺寸对应。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留设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 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2 GB 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