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欣赏,第一节 巴罗克时期 第二节 古典主义时期 第三节 浪漫主义时期 第四节 民族乐派 第五节 20世纪音乐,2.掌握几位代表性音乐家的创作特点。,3.掌握西方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在音乐这条艺术长河中孕育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正是他们的出现为人们奉献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单元分别介绍西方的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在了解他们音乐的同时,大家还可以了解他们的音乐之外的不同人生,多方面地了解一个音乐家的音乐才能和他们的内心世界。本单元共分六节,讲述了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这几个历史阶段西方音乐的发展情况,其中选录了每个历史阶段的著名作
2、家的代表作品加以分析和鉴赏,力求全方位的展示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文艺思潮和时代特点,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本章导读,学习目标,1.了解本单元介绍的音乐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4.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巴罗克时期,巴罗克这个词(Baroque)源自葡萄牙语,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19世纪德国美术家用来专指17世纪欧洲风行的一种倾向于浮夸的、华丽的风格,它甚至不看重内容的需求,刻意追求精雕细琢式的形式变化和动势起伏的宏伟气势。它首先表现在建筑和美术上,同时不可避免地在音乐上体现出它的共同审美情趣。与其他的艺术风格相比较,巴罗克艺术
3、的确显得很夸张。音乐上的巴罗克是指欧洲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16001750)盛行的音乐风格,因其音乐上以数字低音为特点,故也被称为“数字低音时期”。1750年巴赫去世,通常这标志着巴罗克的结束。1.巴罗克音乐的总体特征:,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李斯特,(1)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气息很长,乐句长度不一,确实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比较“难唱”。(2)节奏律动总体来说比文艺复兴时期强劲、鲜明得多,富于推动力。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自由节奏松散的、带有频繁的急缓变化,通常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规整节奏恒定不变的拍子,用于咏叹调
4、、赋格、舞曲等。这两者常常前后搭配,如宣叙调和咏叹调、前奏曲与赋格这样的套式。如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托卡塔”主题,它是自由节奏,谱例三是赋格主题,节奏非常稳定、规范,这前后两个段落形成了鲜明对比。,(3)大、小调体系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给人以严谨的逻辑感。被卢梭他们批评为“和声混乱,充满转调与不协和音”的,正是作曲家们的巧妙手法,他们利用不协和音以及调性转换使和声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4)自公元9世纪发展的多声音乐在巴罗克时期形成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有着严密和声逻辑的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同时,主调织体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
5、(5)音乐的力度不像后来的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充满了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它表现的是一种宏观的概括性情感。(6)音乐的情绪变化虽然比过去丰富和强烈得多,但通常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不会有繁复而细腻的变化,如一个乐章或一首咏叹调之内基本保持一种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2.巴罗克音乐在150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使得各种体裁和曲式趋于成熟,我们今天所见的奏鸣曲、交响乐、歌剧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具体讲:声乐方面有宣叙调(Recitative)、咏叹调(Arie)、清唱剧(cantata康塔塔)、歌剧(Opera)、神剧(oratori0)等;器乐方面
6、有小提琴奏鸣曲、教堂奏鸣曲、管弦乐大协奏曲(Concerto)、法国式序曲(Overture)等;风琴方面有组曲(Suite)、赋格曲(Fugue)、竞技曲(Toccata)、众赞歌等。,(2)这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作曲家:拉摩、达肯、多美尼科、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蒙特威尔地等。这些作曲家写作了各式各样的、难以计数的作品,他们的作曲技巧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1597年在佛罗伦萨巴尔第伯爵宫廷上演了意大利作曲家佩里创作的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演出获得成功。在佩里后来创作的歌剧尤里迪西中,已经开始用乐队来描述情景,并赋予每个角色不同的音乐个性。意大利歌剧传到法国,吕利创作出了法国风格的
7、歌剧;普赛尔则代表了当时英国歌剧的成就。(3)乐器的制造工艺大大提高,尤其以意大利小提琴为代表的提琴族乐器,直到现在还是演奏家们的收藏佳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乐器制造业为乐队作品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巴罗克时期各种器乐作品获得极大的发展。大师辈出,作品纷呈,形成了器乐创作和演奏的黄金时代。在当时的宫廷乐队中小提琴是最完美的乐器,因而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出现了柯莱里、维瓦尔地、塔蒂尼等小提琴大师。(4)巴罗克音乐时期,古钢琴是所有作曲家偏爱的一种乐器,在法国宫廷里尤受宠爱。法国作曲家库泊兰和拉摩均创作了大量的古钢琴小曲和组曲,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标题性和抒情性,直至今日我们还
8、可在音乐会上听到他们的作品。意大利的作曲家斯卡拉蒂父子也创作了五百多首古钢琴作品。(5)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相比,作曲家们开始大量地采用大、小调式体系来代替自然调式,用十二平均律来取代以前的毕达哥拉斯律、中庸全音律等律制,这样就为频繁转调铺平了道路。在此方面,巴赫起到了开辟性的作用,功不可没。众所周知,他的一套在当时最先进、最完备的键盘文献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这方面的伟大杰作,被誉为17、18世纪复调音乐的“百科全书”。,德国作曲家巴赫与亨德尔的创作达到所有巴罗克音乐时期的顶峰。如果把巴罗克音乐比作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位于金字塔的塔尖。他们从150年以来的巴罗克音乐中汲取各国音乐的精华,并且以他
9、们的超人智慧创造出巴罗克音乐高度完美的艺术境界,从而为巴罗克音乐作了最精彩的总结,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7851850)巴赫家族200年间音乐人才辈出,其中尤以世称“大巴赫”的约翰萨巴斯坦巴赫最为出类拔萃。他不仅是巴罗克时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现代西洋音乐的开山鼻祖,故也有“音乐之父”之称。巴赫幼时情形,史料记载不多,他是由父亲教小提琴和中提琴启蒙的。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巴赫10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往后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15岁时,巴赫就读于吕内堡的米亥尔学校,校方给了他
10、一份很优厚的奖学金,鼓励他求学。在此,巴赫又随着校内的优秀音乐家,学习各种技艺,接着又去汉堡和吕北克等音乐水准颇高的城市继续深造。,赴吕北克之前,巴赫担任亚伦市的风琴师。因朝夕与风琴(Organ)相处,便倾其心力研究风琴,也因此,风琴曲成了他的创作重心。在他的许多风琴曲之中,以“前奏曲与赋格曲”(Preludes and Fugues) 最为突出,他可以很完美的结合“前奏曲与赋格曲”,达到非凡的效果。到了吕北克,巴赫一待就是四个月,使得亚伦市的官员大为不满;再加上他的风琴演奏,被视为有扰乱信仰之嫌疑;又加上他擅自在教堂的合唱团里,安插他的表妹玛丽亚,最后弄得满城风雨。因此,巴赫只好卷起铺盖,离
11、开亚伦市。巴赫后来与玛丽亚结婚,迁居威玛,担任当地宫廷风琴师兼宫廷乐家,在此他写出了最好的风琴曲。为了应付宫廷的音乐会,他又写了许多室内乐。他的一些小提琴独奏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不论技巧或内涵,都十分深奥。由于深得威玛的艾伦斯特大公欣赏,巴赫在此地过得十分愉快,一待就是9年。这时的巴赫,交际也逐渐广阔了,与声名显赫的泰利曼结成莫逆之交,巴赫的次子也认了泰利曼为义父。他又与堂兄华尔特交游,获益良多,从他那里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因而他的作品取材自意大利作曲家的不少。威玛时期,巴赫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都成了重要的音乐家。巴赫于1717年自威玛又迁至柯登担任宫廷乐长;柯登与威玛完全不同,礼拜的场
12、面十分华丽盛大,巴赫在此又学习到许多乐器。他也为全市的市民公开表演风琴曲,技惊四座,观众如疯似狂。这时他写了许多世俗作品,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柯登时期的杰作,巴赫曾将这套曲子献给布兰登堡爵爷,但未能得到重视,反而被束之高阁,后来才被世人发现。,巴赫也写了许多古钢琴曲,因为他在柯登时常演奏,同时也要指导儿子琴艺,所以特地执笔,如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作为教材的有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Inventions),巴赫凭着一种构想,把一个小动机发展成小曲子,并将这些曲子汇辑成册,这就是这本曲集的由来。他的另一套巨作平均律古钢琴集,1722年问世,此套作品后来成为学习钢琴的模范作品。在柯
13、登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在宫廷中备受尊敬,在家又享尽天伦。可是好景不长,1720年6月,巴赫随雷奥波德公爵前往波西米亚温泉胜地卡尔斯巴特旅行时,玛丽亚去世了,等他回到科登,她已入土一个多月了。这件事对巴赫是很沉痛的打击。心灰意冷的巴赫,也顾虑到儿子们上大学念书的问题。柯登只是一个小镇,没有大学,对巴赫而言,接任莱比锡托玛斯教堂合唱长的职位,是再适合也不过了,此职是德国中部教会里最重要的音乐家职位,自古以来,都由优秀的作曲家担任。巴赫的前任为库瑙(Kuhnau),也是以古钢琴作品驰名于世的作曲家。巴赫于1723年迁入莱比锡,家族均以巴赫登上这个重要职位为荣。为了照顾孩子们,也为了能专心
14、作曲,巴赫又娶了安娜玛格丽娜,她如巴赫前妻般贤惠,而且又出身音乐世家,帮了巴赫许多大忙,抄谱记谱,笔迹与巴赫极为相似,后人很难辨认。安娜也替巴赫生了几个孩子,当然,这些小孩也注定要以音乐为业。其中两子,约翰克里斯多夫与约翰克里斯更是出人头地,赫赫有名。巴赫共有二十个孩子,其中几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2018/9/1,大凡学钢琴的人演奏巴赫作品时,多半要先弹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此曲是巴赫衷心献给妻子的杰出作品。在工作上,巴赫有义务每个星期天提供一首新的清唱剧。其中包括遴选歌词、抄谱、指导合唱、管弦乐队、独唱者,这都得在一个礼拜内完成,负担虽重,但巴赫却不曾间断。可惜的是,这些乐谱没有全部
15、流传下来。遗留至今,不到200首,不过,却也很可观了。其中以农民清唱剧和咖啡清唱剧较为有趣有名。圣诞节和复活节是教会大事,巴赫身负重责,不能不写这方面曲子应景。巴赫特地把圣诞节前后的星期天和节日的清唱剧汇集在一起,编成一部著名神剧圣诞节神剧,内容主要叙述基督耶稣诞生的故事。直到今日,德国有些城市,每逢圣诞节,仍会上演巴赫的这部圣诞节神剧,可见这部作品的庄严、神圣与美妙动人。在复活节演出的是受难曲,是根据圣经的福音书写成,内容描述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受难的故事。巴赫早在柯登时即已着手创作,一直到了莱比锡才完成。巴赫完成约翰受难曲后的两三年,1729年又完成了更为感人的马太受难曲,这是一部4小时演出
16、的大曲子,气势磅礴,是史无前例的宗教作品。在莱比锡期间的巴赫,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因此他很喜欢外出为人演奏风琴。年过50的巴赫,已不像以前勤于作曲了,1744年,他完成了平均律古钢琴曲集第二卷。巴赫的次子卡尔飞利浦艾玛纽那时已是一位卓然有成的音乐家,他在普鲁士的腓德烈二世宫廷内,担任大键琴师。巴赫十分想念卡尔,特地远赴波次坦,他到了那里,倍受礼遇。当时腓德烈大帝召见他,巴赫也当场表演了几段即兴演奏,深为感动,的大帝,当场又赐他一则主题,巴赫毫不迟疑又作了六声部赋格曲,令人瞠目结舌。后来巴赫把这则主题稍加修改,献给大帝,后称献乐。巴赫晚年最后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一部大曲子,他在这部曲子中尽情地
17、发挥深奥的对位法技巧。当时巴赫似乎没想到此作品会如此广传,这部作品被封存了150年之久,才被人拿出来演奏。这部作品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作,并未指明要用什么乐器演奏。因而今日演奏的方式有弦乐合奏,有风琴、钢琴、大键琴独奏。无疑的,这部作品是巴赫最高境界的杰作了。巴赫晚年失明,十分痛苦。他失明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他幼时在烛灯下抄谱的恶果,也另有说法归咎于莱比锡的官员,给他太多的工作。另外有一种可能是来自遗传,堂兄华尔特晚年时都失明。为了复明,他请了英国眼科名医泰勒为他动手术,结果不幸失败,而使病情恶化。这位不屈不挠的老合唱长,仍以口述的方式作了风琴圣咏曲而今我走向主的宝座前。1750年7月18日
18、,一阵回光返照后,巴赫又痛苦挣扎,7月28日终于告别人世,一代大师,谢世长眠了。巴赫去世后,遗产都分给了孩子,可是无人关心他的遗孀安娜玛格丽娜,她一贫如洗,不得不住进救济院,十年后,也悄然去世了。巴赫生前以管风琴的即兴演奏风靡当世,就作曲而言,他的创作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亦即以管风琴曲为主的“威玛时代”,以器乐曲和管弦乐曲为主的“柯恩时代”,2018/9/1,以及以清唱剧、圣咏等宗教音乐为主的“莱比锡时代”。巴赫一生作品数量之多真可说是浩如烟海。然而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创作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甚至在那些(包括他的儿子们)“新派”作曲家眼中已属过时,人们只是感叹失去了一位大演奏家。他的管
19、风琴演奏绝对无以匹敌。对巴赫的重新认识和崇高评价在19世纪上半叶姗姗来迟,1850年德国成立了巴赫协会,陆续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这些经典之作像群山之巅一般矗立在世界音乐史上,一代又一代音乐家从中获得启迪和激励,更多的人则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巴赫的音乐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这位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的新教信仰者心目中,上帝是和谐境界的缔造者,耶稣是为拯救人类而牺牲自我的英雄化身。他以毕生的精力在音乐中探寻至高的和谐,赞颂献身精神,为身边的普通人带来安慰和欢乐。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或许他的音乐语汇十分古旧,或许对他的虔诚信仰你并不认可,但如果能抛弃浮躁,以平和的心态走进他的音乐世界,你一
20、定会为他那用音符营造的殿堂的宏伟所折服,会在那无穷无尽的美妙旋律引领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巴赫的名字Bach在德文里原意为“小溪”,贝多芬曾满怀着崇敬说,他不是小溪,是大海。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巴赫,从他那里更多地获得,就请走近这深邃宽广的大海,你每一次的感受都会不同,都会更深。,2018/9/1,2.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德国作曲家,最伟大的后巴罗克时期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希尔(Halle),但很多时候称其为英国作曲家。1703年旅居汉堡,1704年在汉堡作了第一出歌剧欧米亚(Almira),获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历至意大利,在意大利
21、写了不少歌剧、清唱剧、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剧阿格利批拿(Agrippina)。1710年亨德尔移居伦敦,1711年的歌剧作品利努度(Rinoldo)获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资助下写了清唱剧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圣歌。1719年得到国王的支持,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演出他的歌剧。这个时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剧作品利达米士图、骄里奥些萨(Giulio 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连达(Rodelinda)。在18世纪30年代,亨德尔作了大量英语清唱剧和为清唱剧而作的乐器音乐,其中包括不少伟大的协奏曲。1742年弥塞亚(Messi
22、ah)首演。继后以大概每年两首的速度创作清唱剧,一直持续到1751年,因为那时他的视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弃。17421751年这段时间的著名作品有森逊(Samson)、所罗门(Solomon)。1759年的演出季中,亨德尔在一个多月中指挥了10部大型作品。当最后上演的弥赛亚演出结束后,亨德尔在剧院中虚脱了,几天以后去世。英国人给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2018/9/1,虽然亨德尔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整个作曲生涯中他都没有使用巴赫的对位法。亨德尔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戏剧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给后世的最大艺术遗产是他的清唱剧作品。亨德尔创作清唱剧采取了和前人完全不同的根据,他的清唱剧差不多完全是
23、忠实地叙述犹太人的历史的。事实上他的清唱剧所表现的是一些戏剧性的史诗。亨德尔利用音乐来激动群众、表达群众的情感和行动的力量,这些是对白的诗剧所比不上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他是超过一切前人的。在亨德尔的清唱剧中,合唱占着中心的地位。在用合唱表达几个民族的事迹和他们的情感上,亨德尔的能力达到了最高的表现。在亨德尔的二十多部清唱剧中,最优秀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大马加比、参孙。除了歌剧和清唱剧,他还写了一些很好的器乐曲,如1717年为英国皇室在泰晤士河上的庆典所写的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1749年同样为皇室庆典而作的皇家焰火音乐,以及协奏曲、室内乐、羽管键琴独奏曲等等。弥赛亚是亨德尔最受欢迎的清唱
24、剧,直到今天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的合唱,如上帝的荣耀、圣婴为我们而诞生、哈里路亚,是世界合唱音乐中的珍宝。亨德尔富于感染力的激情、无可争辩的天赋、刚强乐观的性格,都展露在这些令人振奋的合唱作品中。与性格内向、思维缜密的巴赫不同,亨德尔是个性格外向的人,从一开始就迷醉于舞台上的戏剧激情。他在20岁出头去意大利游学,迅速掌握了歌剧写作技巧,几年以后,2018/9/1,以歌剧大师的身份应邀访问伦敦。从1712年起他成为英国女王的御前音乐家,得到贵族的支持,十几年中为他们写了大量歌剧,名声之显赫、地位之优越是英国音乐家从未有过的。然而也正是在这里,亨德尔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经历了资产阶级
25、革命的英国民众对意大利风格的、贵族式的歌剧毫无兴趣,他们喜欢反映日常生活的、轻松幽默或针砭时弊的平民化歌剧。在17世纪20年代一部叫做乞丐歌剧的通俗作品唱遍了英国,亨德尔的咏叹调在其中被大加嘲讽。与此同时王室内部的纷争也殃及到他,使他主持的歌剧院失去了支持,一下子破产了。再加上同行之间的互相倾轧,真是雪上加霜。当时有人幸灾乐祸道:这个德国佬总算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完了。亨德尔的确很痛苦,他得了一场大病,不得不回到德国老家去修养。但这个倔强的人在稍稍恢复了之后,又回到了伦敦,他要向这里的人证明自己的实力。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亨德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另一种舞台戏剧体裁上,这就是用英语演唱的宗教题
26、材的清唱剧。在他的笔下,庄严肃穆的清唱剧变得富于激情和戏剧性,人人都熟悉的圣经故事被他用音乐生动地讲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他赞颂英雄精神,讴歌民众的力量,特别是其中那些气势雄浑的大合唱使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英国新兴市民阶层倍感鼓舞。没用太多的时间,亨德尔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荣誉、更广泛的尊敬,在他生前,伦敦的公园里就立起了他的雕像,地位之高可以想象。,2018/9/1,谱例1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合唱哈里路亚,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巴罗克音乐的光彩,毫无疑问,他们是音乐历史上的巨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乐派是欧洲巴罗克音乐之后, 18世 纪到19世纪20年代之间
27、以古典风格为标志的音乐派别。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潮是产生于法国并迅速波及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建立一个符合真理、正义的理性王国,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是启蒙运动者的目标。音乐学家格劳特对他们的思想作如下概括:反对超自然的宗教和教会,赞成自然信仰和实际道德;反对玄学,赞成普通常识、经验心理学、实用科学和社会学;反对繁文缛节,赞成返璞归真;反对权力,赞成个人自由;反对特权,赞成平等权利和普遍教育。在这种思潮引领下,欧洲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文学领域,戏剧家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控诉和鞭挞封建专制(莱辛明娜冯巴尔赫姆、博马舍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席勒阴谋与爱情);小说家们有的将理想寄
28、托于奇妙幻境(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有的通过勇士的遭遇来表现新兴资产阶级坚强不屈、崇尚科学和创造力的精神面貌(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或者以曲折的爱情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对人性的摧残(狄德罗修女、卢梭新爱洛伊斯、菲尔丁汤姆琼斯)。,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2018/9/1,古典主义的美术在形式上强调结构稳定、色彩单纯,以朴素自然取代华丽雕饰,以简洁取代繁琐,以理性取代夸张,更以全人类的至高理想取代少数人的权势和享乐。音乐的古典主义有许多与文学、美术的共同点,例如以简洁明晰的形式表现至高至美的精神境界,在题材上(如歌剧)表现普通人的真实情感等等。 古典
29、乐派包括了两个时期:一是前古典乐派,也叫初期古典乐派,其中包括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前期维也纳乐派还有意大利北部、巴黎、伦敦等欧洲各地具有相似风格的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中叶以德国曼海姆宫廷乐团为主形成的乐派,其代表人物是小提琴家斯塔米兹,主要贡献是在交响乐写作手法和管弦乐演奏风格上的创新,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影响很大。柏林乐派是以巴赫的儿子卡尔巴赫为代表的、18世纪后半叶活动于柏林的一批作曲家,他们用主调音乐来写作,音乐的歌唱性大大加强。第二个时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其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我们所说的古典乐派一般就是指盛期的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号称
30、“音乐之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这里风光秀丽, 文化发达,许多王侯都拥有自己杰出的作曲家和管弦乐队。这些贵族们都有一定的音乐修养,经常举办沙龙音乐会,也经常在夏季避暑时聘请高水平的乐团来维也纳演出。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就是在这样一种音乐环境下进行他们的大部分音乐创作的,他们都把维也纳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2018/9/1,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旋律不再有那么多的装饰音,也不再那样绵长,而是变得简洁、对称,并常常由短小的“动机”构成。如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是由两个对称的大乐句构成(各长4小节),每个乐句中包含两个短小的乐句(各长2小节),乐句中最小的
31、单位是三个音构成的“动机”(仅占两拍),它是不断重复的核心材料。(2)节奏和速度灵活多变,不再像巴罗克那样不是松散自由、就是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乐章里会出现不同的节奏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末乐章“欢乐颂”,其中有多种节奏。(3)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使音乐有更加明晰的结构和推动力。转调成为重要的情绪表达和结构手段。(4)主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即以丰富和声衬托主要旋律,只是在局部使用复调织体。(5)音乐力度有频繁变化,包括过去没有过的渐强和渐弱,变化的幅度比过去大了许多。(6)在一个乐章甚至一个段落之内就会有大幅度的情绪变化和对比。(7)管弦乐队有了完整的包括四大组的编制: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
32、乐组。乐队音响比过去丰满响亮得多。上述只是大致概括,尤其强调古典与巴罗克风格的不同之处。实际上,在每一位作曲家手下甚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中的都有着不同的个性。,2018/9/1,1.海顿(Franz Joseph Hadon,17321809),海顿堪称为古典作曲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随着新的音乐观念一起成长蜕变, 而且在风格塑造上居功厥伟, 非他人所能比拟, 可算是启蒙时代的典范。简言之, 海顿是一位各方面都调适良好的人, 这一点也表现在他的音乐上,少有作曲家能像他一样, 全然摆脱神经过敏的折磨(或许在这方面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德沃夏克)。他的音乐总是散发着清新健康的气氛, 或许莫扎特的
33、激越热情是海顿所缺乏, 莫扎特的登峰造极之境也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整体而言, 其音乐品质可与莫扎特并驾齐驱, 甚或更崇高。自1780年起, 海顿所写的每一部交响曲、四重奏、弥撒曲甚至神剧, 莫不令人称颂, 而成为必传的上佳作品, 他创作之丰硕实在令人折服。,在海顿刚起步的时候, 新音乐华丽风格音乐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它之所以能成长茁壮, 全凭海顿一手栽培“交响曲之父”的名誉绝非空穴来风。同样,他也可以担当“弦乐四重奏之父”或“奏鸣曲之父”而无愧。海顿在19世纪时暂时受挫, 销声匿迹好一阵子,除了四季、创世纪和几首交响曲以外, 少有作品能登上音乐殿堂。直到一次大战后古典复苏及二次大战后古典与巴
34、罗克音乐卷土重来, 海顿的声威才得以重振。在此之前, 海顿不过是教科书上必列的音乐大家,2018/9/1,演奏家的曲目中只会列出他一百零四首交响曲中的几首 (不会超过半打),外加几首属于室内乐的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方面代表作F小调变奏曲及降E大调奏鸣曲。人们在一夜之间突然领悟海顿是一位仰之弥高的创作家与革新家, 他的音乐又是如何匠心独运、蕴藏珠玉、清澄优美,如沐春风如饮醇酒。从18世纪六七十年代直到他死时为止, 其作品都充满了阳刚巧思、魅力与生命活力,臻至圆融成熟则是在1780年以后的事。他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一百零四首交响曲、八十三首弦乐五重奏、五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许多协奏曲
35、、各式的室内乐曲, 为数甚多的合唱作品、二十三出歌剧、许多歌曲、四出神剧和无数首弥撒曲, 可以说没有任何音乐形式未经海顿使用过。他的音乐是如此优雅,以致于其中许多成功处都被人忽略:如大胆的曲调结构。18世纪七十年代的海顿经历了历史上所谓的“狂飙时期”。此时期的欧洲文人及艺术家一窝蜂想要表达更多的个人情感,这应该是浪漫时代来临前的一股推动力。海顿在这种风气盛行的时期, 亦随从流俗, 以一些罕见的曲调创作音乐,如F小调、 E小调、#F小调、B大调这些均属“浪漫”曲调。虽然莫扎特在曲调上比海顿大胆, 但海顿在选择曲调方面比莫扎特更富冒险精神。在海顿后期的音乐里, 蕴涵更多对浪漫时代的期许,但最重要的
36、莫过于其音乐的直接、明朗、美善,以及对生命、艺术的适切关照。海顿曾言:“上天既然赐给我一颗欢愉的心, 他也应该会宽恕我以欢愉的心服侍他。”这也是后世赠与海顿的赞辞。海顿的艺术生涯是在贵族宫廷里度过的,他却将农民的质朴、乐观和幽默天性保持终生。无论是大型的交响乐还是小型的室内乐,无论是纯器乐作品还是宗教音乐、歌剧,这种天性都显露无遗。就像他所说的:,2018/9/1,在这个世界上,快乐而满足的人真是寥寥无几,人们到处被痛苦和忧虑所逼迫,也许你的作品有时可能成为一股清泉,而使那些满怀忧虑和百事劳心的人能够从中得到一时的安宁和憩息。海顿是个勤奋的人,不算其他各种器乐、声乐作品,仅交响曲就有一百零四部
37、(一说一百零八部)之多。最初他的写作手段还不确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将交响曲规范为以下模式: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以一个缓慢深沉的引子开始,接下来是热情明朗的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速的,从容安详,或是内省式的或是抒情亲切的。第三乐章是小快板或中速,采用当时盛行于欧洲宫廷的小步舞曲风格(不过海顿的小步舞曲常常带有民间幽默质朴的特色)。第四乐章又是快板,音响辉煌,情绪热烈,它是全曲的总结性乐章。在这一百零四部交响曲中,有不少带有“绰号”,这是人们根据其中的某个特征或是联想而添加在作品上的,实际上海顿的交响曲属于“纯音乐”,即没有任何音乐以外的描述对象。他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有:第45“
38、告别”、第92“牛津”、第94“惊愕”、第100“军队”、第101“时钟”、第103“鼓声”、第104“伦敦”等。2.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4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5岁那年,一天下午,父亲雷沃博带了一个小提琴家和一个吹小号的朋友回来,预备练习六支三重奏。孩子挟着他儿童用的小提琴也要加入。父亲呵斥道:“学都没学过,怎么来胡闹!”孩子哭了。吹小号的朋友过意不去,替他求情,说让他在自己身边拉吧,好在他音响不大,听不见的。父亲还咕哝着说:“
39、要是听见你的琴声,就得赶出去。”孩子坐下来拉了,吹小号的乐师慢慢地停止了吹奏,流着惊讶和赞叹的眼泪;孩子把六支三重奏从头至尾都很完整地拉完了。,2018/9/1,8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10岁写了第一出歌剧。14至16岁之间,在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别忘了他是奥地利人),写了三出意大利歌剧在米兰上演,按照当时的习惯,由他指挥乐队。10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有些听众还以为他神妙的演奏有魔术帮忙,要他脱下手上的戒指。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童年时代常在中欧西欧各地旅行,孩子的观摩与听的
40、机会多于正规学习的机会,所以莫扎特的领悟与感受的能力,吸收与消化的迅速,是近乎不可思议的。我们古人有句,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欧洲人也认为早慧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真正伟大的成就。的确,古今中外,有的是神童;但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
41、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2018/9/1,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德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他在1783年的书信中说:“我更倾向于德国歌剧:虽然写德国歌剧需要我费更多气力,我还是更喜欢它。每个民族有它的歌剧;为什么我们德国人就没有呢?难道德文不像法文英文那么容易唱吗?”1785年他又写道:“我们德国人应当有德国式的思想,德国式的说话,德国式的演奏,德国式的歌唱。”所谓德国式的歌唱,特别是在音乐方面的德国式的思想,究竟是指什么呢?据法
42、国音乐学者加米叶裴拉格的解释,在后宫诱逃中,男主角倍尔蒙唱的某些咏叹调,就是第一次充分运用了德国人谈情说爱的语言。同一歌剧中奥斯门的唱词,轻快的节奏与小调(mode mineure)的混合运用,富于梦幻情调而甚至带点凄凉的柔情,和笑盈盈的天真的诙谐的交错,不是纯粹德国式的音乐思想吗?和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德国人的思想也许没有那么多光彩,可是更有深度,还有一些更亲切更通俗的意味。在纯粹音响的领域内,德国式的旋律不及意大利的流畅,但更复杂更丰富,更需要和声(以歌唱而言是乐队)的衬托。以乐思本身而论,德国艺术不求意大利艺术的整齐的美,而是逐渐以思想的自由发展,代替形式的对称与周期性的重复。这些特征在
43、莫扎特的魔笛中都已经有端倪可寻。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美地将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交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以现代词藻来说,在音乐领域之内,莫扎特早就结合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虽是不自觉的结合,但确是最和谐最美妙的结合。,2018/9/1,莫扎特的创作涉及
44、从小到大的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每一种体裁中都有杰作。莫扎特共写有22部歌剧,其中上演率最高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这三部歌剧都是维也纳时期的杰作。费加罗的婚礼以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情节为基础,讲述了聪明的仆人费加罗和未婚妻为保卫自己婚姻的纯洁和贵族主人周旋、让主人大出丑的喜剧故事。唐璜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纨绔子弟唐璜到处追逐女性,始乱终弃,最后遭到命运的报复,被地狱之火吞噬。魔笛是个神话故事,黑暗世界的夜女王最终被代表光明的大祭司战胜,一对年轻恋人也通过了种种考验获得了幸福。这些故事虽然都是他人撰写剧本,但莫扎特之所以选择它们,除了艺术的出发点以外,显然也与他自己的世界观有密切关联。费
45、加罗的婚礼是平民对贵族的挑战,表现了莫扎特向往平等、自由的心声,魔笛中的大祭司代表了莫扎特的共济会理想,王子塔米诺为真正的爱情勇于接受考验,是莫扎特对真理不懈追求的表现。唐璜中那个遭到命运报应的家伙一方面因其轻浮放荡令人厌恶,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社会保守势力的叛逆者,在很多地方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气,莫扎特用音乐将唐璜塑造为性格复杂的人物,而绝不是简单的脸谱。,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沃.阿.莫扎特,2018/9/1,歌剧体裁在经过格鲁克的改革之后出现了新的面貌,代表平民文化的喜
46、歌剧也为歌剧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到了莫扎特笔下,这门艺术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光彩和魅力,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被他用音乐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由衷地喜爱。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作于 1786年,是喜剧性歌剧序曲的典范之作。(1) 主旋律主部主题(“喜剧”主题)谱例2,2018/9/1,主题主要动态特点:匀称、递增的动感节奏型;环绕式的音程旋律线条。两者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青春朝气和喜剧气氛。(2)主旋律副部主题(“机警”主题)谱例3,副部主题主要动态特点:一长一短的附点节奏与突强突弱的力度变化;上行级进音程的旋律线走势。两者的结合,有一种机警、聪慧之感。(3)结束部主题(“嘻笑”主题)谱例4,2018/9/
47、1,毫无疑问,莫扎特的旋律是他音乐最迷人之处,据说费加罗的婚礼首演后,一时间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人在哼唱着其中的旋律。他还特别能够把握整体的戏剧性,一段段优美动听的独唱、重唱、合唱被他有机地连成整体,将剧情环环相扣地推进,其间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莫扎特还尝试着将各种风格结合到一起,如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包括了德国歌唱剧(Singspiel,德国民族喜歌剧)的朴实、意大利正歌剧的端庄、喜歌剧的诙谐,甚至还融入了宗教音乐的肃穆深沉。他的歌剧序曲是交响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各种各样的咏叹调被歌唱家视为珍宝,甚至成为声乐比赛最常见的曲目。3.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
48、827),1787年4月,一位年轻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扎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扎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轻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莫扎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波恩。他的父亲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的命运下,贝多芬度过了童年。,2018/9/1,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不如
49、。12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逐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1787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恩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恩待了五年。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1792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伦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伦斯坦。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闻名遐
50、迩。他的第一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为贝多芬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交响曲。他凭着神奇的想象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受束缚的严格形式。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而在此时,他与一名17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1802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根施塔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