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2213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01 大小:9.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2腹前外侧壁、腹膜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腹 部,内 容,腹前外侧壁,腹膜和腹膜腔,结肠上、下区,腹膜后隙,第一节 概 述腹壁腹部组成 腹腔腹部内容物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二)分区“九分法”、 “四分法”,二、表面解剖(一) 体表标志 Murphys点, Addison平面 (二) 体表投影三、腹膜腔及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一)概念 (二)腹膜与腹、 盆腔脏器的关系,腹前外侧壁,内容: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三、腹股沟区,腹壁手术切口,浅动脉:腹前壁下半部有二条起自股动脉的浅动脉,较粗大: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由于行于浅筋膜的浅、深二层之间的浅动脉与同名静脉伴行,故临床上常在腹下部切取带蒂或游离皮瓣。,浅静脉:腹前壁的浅

2、静脉较丰富,彼此吻合成网。,脐以上的浅静脉经汇入腋静脉,脐以下的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脐区的浅静脉还与附脐静脉相吻合。,浅淋巴管:脐以上的浅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脐以下浅淋巴管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皮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支 第1腰神经,二、深层结构,(一)肌层,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1.腹直肌 abdominal rectus m.,起点: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止点:胸骨剑突和第57 肋软骨 作用:使脊柱前屈,在腹直肌表面包有腹直肌鞘。,腹直肌鞘,构成:由腹外侧壁三层阔肌的腱膜构成。腹直肌鞘分为前、后二层。,腹直肌鞘:,腹直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腹直

3、肌 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腹直肌 鞘后层,腹直肌鞘前层包被整个腹直肌。,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下45cm处缺如,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弓形线称弓状线。,弓状线,弓状线以下,三层阔肌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构成腹直肌鞘前层。,弓状线以下的腹直肌 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腹直肌鞘的前、后二层在腹直肌的外侧缘互相融合构成一半月形的凸向外侧的弧形称半月线。,半月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厚而坚韧,血管少。,腹白线:,腹白线,2.腹外斜肌,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主要结构:,腹直肌鞘前层,皮下环(浅环),

4、皮下环 (浅环),内侧脚,外侧脚,脚间纤维,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髂耻弓,肌纤维方向:腹内斜肌腱膜:,3.腹内斜肌,肌纤维方向:腹横肌腱膜:,4.腹横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腱膜形成的主要结构:腹直肌鞘提睾肌腹股沟镰,腹直肌鞘, 腹股沟镰(联合腱),提睾肌,腹横肌深面的层次:,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 腹膜壁层,贴于腹横肌深面,在腹股沟管深环处呈漏斗状突出,延续为精索内筋膜。,腹横筋膜,为一疏松结缔组织层,在腹股沟区此层含脂肪较多。输精管、腹壁下动脉等均行于此层内。,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是腹前壁的最内层。,腹前壁下部的

5、腹膜皱襞及隐窝,腹膜皱襞: 脐正中襞5条 脐内侧襞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襞),腹膜隐窝:,腹股沟内侧窝,腹股沟外侧窝,腹腔脏器经腹股沟内侧窝突出为腹股沟直疝,经腹股沟外侧窝突出为腹股沟斜疝。,(二)腹前壁的血管、神经,1.血管 腹壁上、下动脉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4对腰动脉 旋髂深动脉,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经过腹股沟韧带深面时发出的分支。,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与脐的连线。故腹膜腔穿刺应在此线的外上方,以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 (Hessebach三角、直疝三角),周界: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临床意义:,

6、腹腔脏器经此三角(腹壁下动脉内侧)突出为腹股沟直疝。,2.腹前壁的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三)腹股沟区,周界:下界:腹股沟韧带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上界;通过髂前上棘的水平线,1.腹股沟管,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通过腹股沟管的内容:,精索(男) 子宫圆韧带(女),精索,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七个月达到腹 股沟管内口。,出生前后入阴囊。,皮下环 (浅环),腹环 (深环),腹股沟管有二口:,位置:,腹股沟管有四壁 :,前壁:,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股沟镰,腹横筋膜,上壁:腹

7、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腹股沟韧带,下壁:,2.腹股沟疝,凡器官或结构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裂口或薄弱区脱出者,称为疝。,自腹股沟韧带上方脱出者,称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又分为:,斜 疝,直 疝,以腹壁下动脉为标志。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深环)突出者为斜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直疝三角)突出者为直疝。,斜疝,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腹环时,向前推顶腹膜壁层形成腹膜鞘突。,睾丸下降与腹膜的关系:,睾丸降入阴囊以后,包绕睾丸表面的腹膜鞘突,形成睾丸固有鞘膜,鞘突的其余部分则闭锁形成鞘韧带。,睾丸下降后,如腹膜鞘突未闭,仍与腹膜腔相通,则可形成先

8、天性腹股沟斜疝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右侧睾丸下降慢于左侧,鞘韧带闭锁时间也较晚,故右侧斜疝多于左侧。,小结:,1.Camper筋膜 Scarpa筋膜 2.腹直肌鞘 3. 经腹白线切口、腹直肌切口、阑尾手术切口分别经过的层次。 4. Hessebach三角 腹股沟管 5. 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腹膜腔,内容:一、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三、腹膜间隙,一、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腔为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内有少量(100200ml)浆液。,男性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间接通外界(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二、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系膜,韧带,皱襞,陷窝、陷

9、凹,(一)网膜 omentum,与胃相连的腹膜皱襞,有:,小网膜,大网膜,1.小网膜lesser omentum,为从肝门连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皱襞。又分为:,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内含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和神经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出入肝门的三个重要管道,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和两者后方的肝门静脉。,2.大网膜greater omentum,形似围裙覆盖在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面,左缘与胃脾韧带相连续。,胃结肠韧带:,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至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形成胃结肠韧带。内含胃网膜左、右血管、胃网膜左、右淋巴结等。,3.网膜

10、孔和网膜囊,网膜孔:位于小网膜游离缘后方,可容12指,经网膜孔可进入胃后面的网膜囊。,网膜孔的周界 :,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 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后界: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上界:肝尾叶,网膜囊 omental bursa,(又称小腹膜腔) 位置: 位于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网膜囊以外的腹膜腔称大腹膜腔。,周界 :,上界:肝尾叶和膈下面的腹膜。 下界:大网膜前、后层的愈着处。,前壁: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临床意义:,网膜囊位

11、置较深,胃后壁穿孔或某些炎症导至网膜囊内积液,早期常局限在囊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二)系膜mesentery,与肠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将肠管连于腹后壁,内有出入肠管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结等。,主要的系膜有:,肠系膜 阑尾系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肠系膜mesentery:,将空、回肠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肠系膜根:长约15cm,从第二腰椎左侧至右骶髂关节前方。,(三)韧带ligament,为腹膜反折处形成的腹膜皱襞,多数为双层。韧带对脏器起固定作用。,(四)皱襞、隐窝和陷凹,在腹膜皱襞之间形成的凹陷称隐窝,较大的隐窝称陷凹。,1. 腹后壁的腹膜皱襞和隐窝,十二指肠上、下襞 十二

12、指肠上、下隐窝 盲肠后隐窝 肝肾隐窝,2.盆腔的腹膜陷凹,男性:膀胱直肠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 子宫直肠陷凹,(五)腹膜间隙,1. 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2. 结肠下区的腹膜间隙,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又称为膈下间隙或肝周间隙。共有6个腹膜间隙,膈下间隙的分区:,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肝下间隙: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左肝下间隙:前间隙后间隙 (网膜囊),另还有1个腹膜外间隙 膈与肝裸区之间。,膈下脓肿:上述7个间隙,任何一个间隙发生脓肿均称为膈下脓肿,临床上以右肝上、下脓肿较为多见。,4个:左、右结肠旁沟左、右系膜窦,2. 结肠下区的

13、腹膜间隙,右结肠旁沟:向上通肝肾隐窝,向 下通右髂窝和盆腔。 左结肠旁沟:向下通盆腔,结肠下区腹膜间隙的通向:,左系膜窦:向下通盆腔 右系膜窦:几乎封闭,窦内有感染不易扩散。,结肠上区,内容: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二、结肠上区的器官,一、结肠上区的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腹腔干的分支:,1. 胃左动脉2. 肝总动脉3. 脾动脉,1. 胃左动脉食管支胃支,2. 肝总动脉 胃右A 肝固有A 左支右支 胆囊A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右A胰十二指肠上A,3.脾动脉脾支胰支 胃短动脉 (35支)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动脉(60%80%),二、结肠上区的器官,胃 十二指肠 肝 肝外胆道 胰 脾,(一)胃stomac

14、h,内容:1.胃的位置和毗邻2.胃的韧带3.胃的血管、神经,1.胃的位置和毗邻,位置: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胃的毗邻:,胃前壁邻: 肝左叶 膈腹前壁,胃后壁邻:,左肾 左肾上腺 胰 脾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器官共同构成统称胃床。,2.胃的韧带,主要有: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脾韧带,3.胃的血管、神经,动脉:胃的动脉供应丰富,并分别在胃大、小弯形成动脉吻合弓。胃的动脉有以下6个来源,胃左A腹腔干 胃右A肝固有A 胃网膜右A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左A脾A 胃短A 35支 脾A 胃后A (70%左右) 脾A,胃的静脉回流:,胃的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肝门静脉系统。,1.

15、 分部及毗邻,分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二)十二指肠 duodenum,在第1腰椎右侧,长约5cm。十二指肠球:为溃疡的好发部位。,(1)十二指肠上部,上部的的毗邻,前上方: 肝方叶 胆囊 下方: 胰头 后方: 胆总管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2)十二指肠降部,在在第13腰椎右侧,长约78cm 。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小乳头,降部的毗邻:,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3)十二指肠水平部,水平部的毗邻:,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

16、、V,(4)升部,从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长约23cm。,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由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膈右脚之间的肌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表面包有腹膜,有固定和上提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三)肝 liver,内容:1.肝的位置、毗邻 2.肝的韧带3.肝门和肝蒂,1.肝的位置、毗邻,位置: 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毗邻:肝上面邻: 膈腹前壁,肝下面邻: 胃前壁 食管腹段 结肠右曲 十二指肠上曲 右肾和右肾上腺,2.肝的韧带,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圆韧带,肝门:肝下面“H”形沟的横沟称为肝门 肝蒂:

17、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3.肝门和肝蒂,肝蒂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主要结构: 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蒂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另外,临床上还有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之称(了解)。,(四)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 胆囊管胆总管,1. 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向下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2. 胆囊 gallbladder,位置: 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内。功能: 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的分部:,分四部:,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

18、囊管,胆囊管:,34cm长,管径约0.3cm。其粘膜形成螺旋襞,胆结石常停留于胆囊管或Hartmann囊内。,*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3.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长约4 8cm, 管径0.6 0.8cm。 若管径大于1cm, 说明胆总管下段 有阻塞。,胆总管分段:,分四段: 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为十二指肠壁内段与胰管汇合形成的膨大,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乳头。,肝胰壶腹(Vater壶腹),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为包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在胆总管和胰管末段也分别有胆总

19、管括约肌和胰管括约肌包绕。,(五)胰 pancreas,1.分部 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胰头被十二指肠环 绕,胰尾达脾门。,胰管开口:,主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2. 胰的位置和毗邻,位置:位于腹后壁,第1、2腰椎前方,横置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胰头的毗邻:上右下: 十二指肠 前面:横结肠及其系膜后面:胆总管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毗邻 :,胰体的毗邻: 前面: 胃后面:腹主动脉 左肾及肾上腺 脾静脉,(六)脾 spleen,位置: 位于左季肋区, 第911肋的深面,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的毗邻: 内侧面:中央凹陷为脾门。内侧面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和胰尾等相邻

20、。 外侧面:隆凸,贴膈。,脾的韧带:,主要有: 胃脾韧带:内含胃短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脾肾韧带:内含脾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位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二、结肠下区,1.肠系膜上动脉 2.肠系膜下动脉,(一)结肠下区的血管,1.肠系膜上动脉,起自腹腔干稍下方,在胰头后方下行,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面进入小肠系膜根。,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1)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2)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3)右结肠动脉 4)中结肠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平第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腹后壁腹膜后面向左下方行走,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1)左结肠动脉 2)乙状

21、结肠动脉 3)直肠上动脉,边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互相吻合形成的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再从弓上发出直动脉入结肠壁。,小结:,1.胃的毗邻、动脉供应及来源。 2.Treitz韧带 3.肝蒂结构的位置关系。 4.Calot三角及胆总管分段。,腹膜后隙,内容:一、肾二、输尿管三、血管、神经,概 述,腹膜后隙位置:腹后壁腹膜后方 范围:上自膈,下至骶岬,两侧续腹膜外筋膜。向下续盆部的腹膜后间隙。,肾 kidney,内容: (一)肾的位置和毗邻(二)肾蒂(三)肾的血管(四)肾的被膜,(一)肾的位置及毗邻,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的上部。,左肾位置:,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

22、 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 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第12肋跨过左肾的中部,右肾的上部。,右肾位置:,肾门位置:,肾门平第一腰椎平面,距正中线约5cm。,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肋脊角)。在某些肾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可引起疼痛。,肾的毗邻:,两肾后面:膈 腰大肌 腰方肌 腹横肌 两肾上端: 肾上腺,右肾前面邻:,肝右叶 结肠右曲 十二指肠降部,左肾前面邻:,胃 胰 空肠 结肠左曲,(二)肾门、肾蒂,肾门: 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肾的部位,称肾门。,肾蒂 renal pedicle:,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主要结构为:肾动脉

23、 肾静脉肾盂 右侧肾蒂较左侧短。,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 肾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四)肾的被膜,肾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为:,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输尿管ureter,起于肾盂,终于膀胱,长约2530cm。,输尿管行程分部:,分三部:,腹 部,盆 部,壁 内 部,输尿管腹部:,位于腹膜后方,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至小骨盆上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跨过髂血管的前面,进入盆腔移行于盆段。,输尿管腹部在腰大肌前面中点处与睾丸血管(男)或卵巢血管(女)相交叉(血管位于输尿管前面)。,腹部的血管、神经,动脉: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从膈的主动脉裂孔沿脊柱左前

24、方下降,至第四腰椎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其右侧邻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分支有:,壁 支,脏 支,1.壁支,主要有:膈下动脉4对腰动脉骶正中动脉,2. 脏支,有成对的脏支和不成对的脏支。,(1)成对的脏支,有3对: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精索内动脉) (在女性则称卵巢动脉),(2)不成对的脏支,有3支: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膈下动脉发出: 肾上腺上动脉腹主动脉发出: 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发出: 肾上腺下动脉,3.肾上腺的动脉 3对,腹 部 的 静 脉,主干为下腔静脉。,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组成: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右侧汇合而成。下腔静脉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下腔静脉的属支有:,壁支,脏支,1. 壁支,膈下静脉 4对腰静脉,2. 脏支,成对脏器和肝的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先汇合成肝门静脉, 入肝后再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3对:(1)肾静脉 (2)肾上腺静脉 (3)生殖腺静脉,成对脏器 的静脉:,(1)肾静脉 renal V 左侧长于右侧。 (2)肾上腺静脉 右侧注入下腔静脉, 左侧注入肾静脉。 (3)生殖腺静脉,右侧注入下腔静脉,左侧注入肾静脉。,肝静脉hepatic V.一般有左、中、右3条, 包埋在肝实质内, 在腔静脉沟上份(裸区)注入下腔静脉。,小结:,1.肾的位置、毗邻。 2.肾蒂结构的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