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企业建设活动方案一、活动依据及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915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健康企业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爱卫办字20212号等文件要求。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企业环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实现公司发展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XXX副组长: XXX组员:XXX三、活动时间表(一)建设阶段(XX年X月-X月)。依据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山东省健康企业建设评估表,开展公司健康企业建设活动。(
2、二)企业自评(XX年X月)。公司对照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山东省健康企业建设评估表山东省健康企业建设评估技术指南(由山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另行编制发布)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三)审核推荐(XX年X月)。若自评得分达到900分及以上,向所在县(市、区)牵头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根据山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到时发布的要求准备),审核符合条件的,向市级牵头部门推荐。(四)审核申报。接受市级牵头部门对公司基本条件、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审核,符合省级健康企业评估条件的,报经市爱卫办同意后,向省评定委员会申报省级健康企业评估。(五)评估评定。接受健康企业建设活动评定委员会组织评估专家,对公司
3、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技术评估,形成专家评估书面意见。四、活动内容(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企业成立健康企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企业建设工作。2、根据公司现状、劳动者健康需求和健康影响因素等,完善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3、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明确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4、完善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发动员工积极参与健康企业建设。(二)建设健康环境1、完善企
4、业基础设施,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整洁卫生、绿色环保、舒适优美和人性化的工作生产环境,无卫生死角。2、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和贮存、运输、处理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和要求。3、开展病媒生物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4、工作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工效学要求和健康需求。工作场所采光、照明、通风、保温、隔热、隔声、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和要求。5、全面开展控烟工作,打造无烟环境。积极推动室内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等全面禁烟,设置显著标识,企业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6、加强水质卫生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5、7、食堂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要求,达到食品安全管理等级B级以上,并应当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8、厕所设置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干净整洁。9、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竣工验收。(三)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1、设立医务室、紧急救援站,配备急救箱等设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的场所和设施。2、建立企业全员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制定员工年度健康检查计划,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设立健康指导人员或委托属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员工健康评估。3、根据
6、健康评估结果,实施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和指导,降低职业病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风险。4、制订防控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健康危害事件的应急预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流行。5、鼓励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制订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提供心理评估、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6、组织开展适合不同工作场所或工作方式特点的健身活动。完善员工健身场地及设施,开展工间操、眼保健操等工作期间劳逸结合的健康运动。7、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加强对怀孕和哺乳期女职工的关爱和照顾。积极开展婚前、孕前和孕期保健,避免孕前、孕期、哺乳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每年安排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病和
7、乳腺病筛查。根据女职工的需要按规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母婴室等设施。8、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实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9、对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当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对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
8、案。10、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规范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定期评估,配合做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妥善安置有职业禁忌、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和患有职业病的员工,保护其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11、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12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和能力。(四)营造健康文化1、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企业员工主动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积极传播健康先进理念和文化,鼓励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鼓励评选“健康达人”,并给予奖励。2、定期组织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及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健康素养。3、定期对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培训。4、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平等、信任、宽容的人文环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歧视和性骚扰等。5、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