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和实践功能探究.pdf

上传人:学资料 文档编号:2120249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和实践功能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和实践功能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和实践功能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出版史研究103*本文系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传播符号学视域下雄安新区的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研究”,2022年度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定县实验时期农民科普实践及科普思想研究”,2022年河北大学思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3HXA029)阶段成果。1 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辑与出版学名词(202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54.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和实践功能探究*彭 翠 庞瑞灿 张梦迪 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围绕“救国和改良社会”的宗旨出版了大量面向平

2、民的科普读物。在众多的平民教育机构中,它出版的读物最多,且最具代表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底层民众的阅读需求和“科学下嫁”,平教会在编辑理念上注重选题的生活化、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等特点。在科学下乡的时代呼吁下,平教会依托定县实验,在广大农村开展了多年的科普读物编辑工作,并通过公共阅览处和巡回文库的设立,率先探索出了如何通过科普读物这一重要媒介在农村进行科技传播的有效路径,从而成为乡村科学启蒙的典范。质言之,平教会出版的科普读物既为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的推广扫除了认知障碍,也为今天的科技传播和图书出版如何有效地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助力乡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宝贵经验,其编辑理念和推广经

3、验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平民教育促进会 科普读物 乡村建设运动 编辑理念 实践功能 G239.29;G315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志在创办平民学校和大力推广平民教育的杰出文化人,于 1923 年 8 月在北京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该机构以“救国和改良社会”为旨归,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科普读物。1926 年,与陶行知和朱其慧产生思想分歧的晏阳初为了推行平民教育和助力乡村建设,特将河北定县作为“华北实验区”,以翟城村为切口,通过“调查、研究、实验、表现和推广”等步骤确立了平教会的主要工作,出版了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等著作,引起了一大批留学

4、归国知识分子的热情参与,这就是著名的定县实验,后因抗战而被迫结束。平教会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编辑出版的科普读物对民国时期平民教育的推行和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故而,笔者以平教会出版的科普读物作为研究对象,并着重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同时结合报刊、图片等历史资料,就其发展概况、编辑理念及实践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科普读物是“向社会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的出版物”1。图书作为经久不衰的传统科普媒介,对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篇幅和呈现方式而言,科普读物主要指已经出版印发且独立成册的书本,不包括科普教材、科普报纸等类型。对于科学知识匮乏、传播渠

5、道较窄的近代中国而言,科普读物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也是民国时期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弘扬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正因如此,平教会作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很早便开始出版科普读物,且持续时间较长,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适合一般民众阅读的科普读物。研究这些读物既有助于了解平教会是如何通过不断地转换或调整编辑理念,使得科学更加适应民众的日常生活,进而加速科学在近代的传播;同1042023年第3期时,这些科普读物也是民国时期科学传播史研究的重要传播媒介,折射着科学在民国尤其是民国乡村的发展及传播的真实图景。正因如此,学界已有多篇文章讨论民国时期科普读物的发展及意义。诸如王春秋就曾总结了科普读物在近代一

6、百年的发展历史,肯定了乡村建设运动中科普读物的重要性。2但学界对于乡村建设中衍生的科普读物少有研究,且分析不够深入。民国时期政局的动荡和军阀的长期混战,使得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及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加之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传入之初,科普读物的读者仅仅局限于魏源、徐寿等少数知识分子。直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下乡”和“科学下嫁”运动开始后,既晦涩又抽象的科学书籍才开始向适合一般民众阅读的科普读物转变。伴随着科学下乡风潮而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可谓一场不折不扣的乡村科普运动,志在把近代科学传递给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并试图弥补乡村的科普空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和教育机构的科普自

7、觉性开始增强,并陆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适合底层民众阅览的科普读物。据统计,“各民众教育馆和平民教育组织如江苏教育学院和平教总会共出版的民众科学读物,占此时期(科学下嫁时期)科普读物数量的近二分之一”3。在众多的教育和出版机构中,平教会则是乡村建设运动中开展科学普及的典型代表。自 1926 年平教会在定县扎根,便开展了长达十年的乡村建设实验,致力于向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定县实验不仅在当事人看来“把科学和农村联合起来了”4,在今天的学者眼中,它也是“将科学的口号转化为科学启蒙的具体实践”5。值得称道的是,平教会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提高科学普及的效率与覆盖率,且尤为注重科普读物的编辑

8、出版。1929 年,平教会开始出版关于自然科学常识、农工业常识、卫生常识的科普读物,独立成册,年有增加。皖北民教称其为最早的民众读物。6就传播环境而言,当时的底层民众不仅对科学的认识十分肤浅,而且缺少接触科学知识的渠道。平教会文学部随着“定县实验”的开展和长期扎根于定县农村的经验,他们很早就发现适合民众阅读的读物很少,已有的读物要么太过生硬难懂,只适合知识分子阅读;要么严重缺乏科学性,起不到教化的作用。因此,他们试图改善民众的阅读困境,并努力将科学知识以通俗简单的形式编辑成册。既然是科普读物,就应该以一般民众为传播对象,一切都应当以民众的需求为中心。正如负责人孙伏园所言,“我们是为农民大众写读

9、物,同时我们就在农民大众的当中,这环境叫我们不得不为读者负责”7。换言之,平教会的科普读物的推广宗旨出自农村,始于民众需求,终于民众满意。就发行价格而言,平民读物务求定价低廉,将 1000册的价目计划在 40 元上下。其中,“注音本每册五分,非注音本每册二分五厘,全部十二元九角二分五厘”8。虽然 1000 册的计划最终未完成,但“自从平教会开创以来,就已经在那里开始编辑”9。故而,在民国时期平民教育的科普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及传播经验。基于此,平教会出版的科普读物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练习文字,减少平民学校毕业生对文字的遗忘。毕竟书本的阅读既是对文字最好的运用,也能逐渐提高底层民众

10、的文学素养。二是介绍科学知识与技能,改善平民的阅读环境,促进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三是传递科学思想,帮助民众免受封建思想的荼毒,为推动乡村建设运动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的同时,也能打下雄厚的群众基础。为了达成目标,平教会文学部计划出版 1000 册平民读物,其中百分之七十为常识,百分之三十为文艺。而常2 王春秋.中国近代科普读物发展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 王伦信.中国近代民众科普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225.4 蒋廷黻.平教会的实在贡献J.兴华,1934(20):11.5 周孟璞.晏阳初的科普思想和“定县实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0-73

11、.68 介绍平民读物J.皖北民教,1935(5):151-157.7 孙伏园.平民读物的编辑试读与校订J.国闻周报,1934(1):1-4.9 熊绍钧.平教会民众读物的编辑与心得J.山东民众教育月刊,1935(7):207-213.出版史研究105识则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等诸多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1935 年,平教会文学部共出版平民读物 388 册,其中常识类读物 213 本,科普读物135 本。10本文搜集了平教会出版的前 200 期平民读物。11从内容上来说,科普读物主要讲述和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故而,着重以读物封面

12、标识类别为划分基础,从中整理了科学常识、卫生常识、农业常识三类,并将其归于科普读物进行研究。12其中科学常识50 册,卫生常识 9 册,农业常识 4 册,共计 63 册科普读物,出版时间从 1929 年到 1933 年,历时五年,详情见表 1。10 平民读物指读者为平民群体的非专业性出版物,包括文艺类、生活类、知识普及类等。常识类读物往往以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科学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科普读物则以科学常识为主要内容。11 由于前200期平民读物史料留存完整且连贯,故以此为研究范畴。12 共搜集到177本书籍,其中1-10号、81-90号、137号、175号、180号缺失。12 猷光 实用的灭蝇方法

13、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再版16 李劭青 天地间的怪物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再版20 李劭青 牧童救命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再版39 李劭青 好朋友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九月再版40 李劭青 好朋友(二)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九月再版55 李劭青 哭和笑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58 刘俊生 人类的仇敌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64 李劭青 巧夺天工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66 周晦盒 人类的暗杀者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70 李劭青 养命之源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72 李劭青 大树将军的恩惠民国

14、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79 李劭青 喝水 民国十九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80 李劭青 狗洞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再版92 刘儒珍 饮食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再版100 李劭青 谈天(一)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再版101 李劭青 谈天(二)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再版102 李劭青 谈天(三)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再版103 李劭青 谈天(四)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再版105 李劭青 叶绿精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 107 周晦盒我们的老祖宗(上)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108 周晦盒我

15、们的老祖宗(下)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111 周书舲普通自然现象问答(一)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112 周书舲普通自然现象问答(二)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113 李劭青 澡堂里的发明 民国十八年六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再版116 李劭青 太阳的恩惠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17 李忠渊 旅行的常识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19 李劭青 雷公和电母(一)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20 李劭青 雷公和电母(二)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21 李劭青 新农场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26 陈雨芬 飞机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27 周晦盒 鱼类的生活(上)民国二十一年九月 128

16、周晦盒 鱼类的生活(下)民国二十一年九月 130 顾绮仲 可怕的霍乱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 131 周晦盒 植树节(上)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32 周晦盒 植树节(下)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33 周晦盒 征服自然(上)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34 周晦盒 征服自然(下)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141 李劭青 说地(一)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142 李劭青 说地(二)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143 李劭青 说地(三)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144 李劭青 说地(四)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149 刘家驹 开垦与农具(上)民国二十二年一月 150 刘家驹 开垦与农具(下)民国二十二年一月 161 李劭青 论人(一)民国二十二年七

17、月 162 李劭青 论人(二)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63 李劭青 论人(三)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64 李劭青 论人(四)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67 周晦盒 公众卫生(一)民国二十二年三月 168 周晦盒 公众卫生(二)民国二十二年三月 169 周晦盒 公众卫生(三)民国二十二年三月 170 周晦盒 公众卫生(四)民国二十二年三月 171 李劭青 空气的实验(一)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72 李劭青 空气的实验(二)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73 李劭青 空气的实验(三)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74 李劭青 空气的实验(四)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85 李劭青 水的实验(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86 李劭青 水的实验

18、(下)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87 李劭青 力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88 李劭青 热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89 李劭青 音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90 李劭青 光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91 李劭青 磁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192 李劭青 电的实验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续表 11062023年第3期 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程序十分严谨细致,严格按照收稿、校改、试读、校订四个步骤进行,尤为重视试读环节,以期消除科学在民众中的异质性和陌生性。在内容生产上,科普读物的稿件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读物工作人员自撰,二是本会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各部编撰,三是会

19、外专家特约编撰。稿件收齐以后,先由工作人员审查校改一次,然后用石印或者铅印,印成“实验用本”以备试读。试读又分为两种办法:一种由本会各部人员承担,分发给大批的民众试读(大抵 200 人以上);另一种由工作人员承担,每次只需要一两个人的试读,但必须详细记载试读日记。试读的目的在于使内容更加契合民众的文字理解水平和阅读兴趣。实验用本每册附“试读表”。试读者填好个人信息后,即按照表中填写“哪一页”“哪一行”“哪几句话”或“哪几个词”不妥当,并指出“不妥当的缘故”。孙伏园直言,“试读的确是校订时最大的帮助,找出书中不妥当的地方,以便在校订时决定全书去取或部分修改”13。而承担校订工作的通常是留学归国的

20、学者或经验丰富的编辑,包括陈筑山、瞿菊农、熊佛西、李劭青等人。为了更好地推广科普知识,平教会依据试读表,制定了十二项校订规则,14每项规则下再规定如何修改的细则。一本科普读物需要经过如此详尽负责的步骤才能正式出版,可见平教会对其付出了很多心血与精力。概言之,平教会在科普读物的选稿、编辑、试读、校订等环节时刻承担着对内容、风格、导向进行把关的责任。此外,平教会凭借在定县实验区多年的文学工作经验,依托扎根农村的便利,在农民群众之中广泛开展读物的试读工作,且重视试读民众的意见。通过搜集读者的反馈和调查研究,在科普读物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尽可能顾及更多的民众。此举充分彰显了平教会“以农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21、,其严格的编辑流程也使得平民读物的编辑、出版程序愈发完善。如何提高广大底层民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如何让科学走出知识分子圈层,真正从神坛走向民间,走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这是民国时期推广平民教育的追问。科普读物作为面向普通民众传播科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既需要保证自身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需要契合当时民众较低的阅读能力和接受水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辑出版理念便着重凸显启蒙和教化民众,具体表现为科普读物选题的生活化、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等层面。为了更好地向平民普及科学知识,平教会通过设计范围广泛、贴近生活的选题,强化了科普读物选题的完整性与针对性。具体而言,首先,这

22、些科普读物涉及的科普知识十分丰富,从地球自转、气候带、区域划分等地理知识到物种进化、动植物生态特征等生物学知识,再到风、雨、雪、雷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涉及的科学原理,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同时还涉及农业生产常识和卫生保健常识等。尽管这些读物看上去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广,但在题材的选择上依然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这点通过对科普读物的学科类型统计可知。从数量上来看,关于生物、气候、卫生、农业的读物不仅占据出版总数三分之二的比例(见表 2),而且这些科学知识更加直观,更具有实效性,既能够对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有助于实现通过科学知识改造农村现实生活的目的。通过上表可知,对于尚未与

23、科学发生联系的广大底层民众而言,科学知识的普及更要从感性直观的自然环境13 孙伏园.平民读物的编辑试读与校订J.国闻周报,1934(1):1-4.14 十二项规则包括词的不熟悉、句法的不熟悉、材料的不熟悉、趣味不足、叙述方法的不熟悉等项。生物学 23 36%物理学 12 19%卫生科学 8 13%农业科学 5 8%地理学 5 8%天文学 5 8%气象学 4 6%其他 1 2%出版史研究107或现实生活所需的技术变革上切入,而不是空洞地灌输科学知识,否则便很难使普通民众对科普知识产生兴趣。有了这样的正确导向,平教会科普读物经常引导读者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促进农民科学地认知生活世界的日常事物,帮

24、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科学知识。正如好朋友一书呼吁“我们对于鸟类的生活状态,可以自由的观察研究”15那般,平民教育的科普推广工作同样也可以殊途同归。除此之外,科普读物也会用生活的实例或经验来阐释科学的原理。只有了解更多自然知识,才能掌握改造自然的手段,懂得更多的生活技能,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因此,诸如普通自然现象问答便涉及生理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基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 38 种自然现象及其科学原理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其中就包括了“冬天嘘气,可成白烟;夏天嘘气,就没有白烟”“我国人常说,雪兆丰年,也是很有效验的”“多食咸物,便觉得口渴”“禽鸟可以上飞,人类不能上飞”16等司空见惯的日常问题

25、。可见,平教会科普读物的出版在充分考虑民众生活场景的前提下,巧妙地将系统的科学知识融入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同时,也确保了知识与民众的密切联系。相比于高深的研究和理论,对日常生活的科学观察与解读显然能够更方便农民进行检验与体会,从而也更容易获得底层民众的青睐与认可,从而加速了科学知识在乡村田野间生根发芽。不论读者群体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水平如何,内容的科学性永远是科普读物不可撼动的内核。平教会科普读物显然也受到了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在重视介绍科学知识与成果的同时,也强调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故而他们推出的科普读物大量利用逻辑推理、实验检验等方式,向农民展示了真实可靠的科学知识、

26、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证据和实验等方式来保证科学在平民化转向的过程中“不失真”。为了确保科学知识的正确性和严谨性,平教会做了如下努力:首先,科普读物的内容保持着一定的理性思考,且通常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这些知识的传播者常常引用世界公认的理论或科学案例,将先进、准确的科学知识呈现在民众面前,以此保证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先进性。农业科普读物注重介绍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和农业工具的改良。卫生科普读物则通过介绍西方的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分享各种疾病的来源、治疗和预防知识,进而传递给农民先进、健康的生活观念。如可怕的霍乱就介绍了外国对于霍乱的救治和预防办法,简要解释了预防针的原理。17此外,平教会秉持科

27、学的知识传播原则,力求从问题选择、材料佐证到解决路径,都要合乎逻辑,杜绝胡编乱造。总之,平教会科普读物结合公认的材料或理论,按照清晰的逻辑进行阐释,既有助于支撑文章的主题及观点,也能够确保知识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其次,科普读物的传播内容注重实践的实验,进而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孙伏园在总结文学部工作时指出:“科学常识必须附带实验,在平民读物工作中,实验工作已然成了独立的一部分。”18此外,实验工作不只是进行专业的学术探究及寻找新的发现,还要对西方的、已有的科学观点及原理进行再次检验,并将其改造为适合本土教学的科学内容。也正是在这样的科普原则下,平民教育的很多科学常识都来自平教会

28、人员的实验研究。故而,选取水的实验空气的实验力的实验光的实验等部分典型的且易于操作的实验,也是平教会科普读物的一大特点。值得称道的是,考虑到实验仪器的价格问题,科普读物中特意展示了很多依靠日常用品便可以完成的简单实验,诸如墨水瓶可以改造为酒精灯,鸡蛋壳可以仿制为不倒翁,显微镜可以用水滴来代替,蒸馏器可以用水壶来制成等。以力的实验中展示的鸡蛋不倒翁的制作方法为例,“取鸡蛋一枚,往尖端 捥去一个小孔,使蛋黄蛋白完全流出,再把黏土填入,将下部填满,上部仍然空着,然后把小孔用纸封好,在蛋壳上画一个人形,也变成了一个不倒翁”19。这些实验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科学方法,佐证了书中科学原理的适用性与15 李劭

29、青.好朋友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0:21.16 周书舲.普通自然现象问答(共二册)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0.17 顾绮仲.可怕的霍乱.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2.18 孙伏园.定县的平民文学工作略说J.艺风,1933(9):45-55.19 李劭青.力的实验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1.1082023年第3期正确性。总之,这些科普读物通过权威的证据和反复的实验将知识的科学性贯穿于文本之中。读物的编撰者们一方面用大量的科学材料去佐证自身的观点,传递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不忘引导读者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此举既可以帮助读者

30、形成对待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理论及方法,也能够提升科普读物的可读性和实践性。不言而喻,通俗化既是科普读物广泛传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连接科学与大众、实现科学向平民化转移的必要特质。故而,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撰通常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表达专业抽象的科学知识,以此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间接提升科学在广阔乡村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多年来,平教会文学部始终将他们的科普读物视作“甘美廉价的大众粮食”,并坚信“要使科学能够普遍的流传,不能没有通俗的读物”。20所谓通俗,就是首先要保证农民看得懂。一般人都知道深奥的文字不容易写,但其实在文人或科学家看来,要想写出“人人可

31、读”“老少可通”的文字或知识实际上更难。但为了使科学最大限度地走向民间、走向平民大众,平教会的科普读物就只能以初级平民学校毕业生能阅读为标准,且文章均采用白话文进行表达。同时还要参考文学研究中的通用字表和新民词表,一边字斟句酌,有意识地进行应用;一边选择适合农民的口吻,尽量让更多的平民能读能懂。正是本着这样的出版原则,平教会做了大量的询问和调查,并发现农民比较喜欢“简短浅白而有趣”的文字,希望“附注音,字体稍大,不要 横印”21等,这些建议在后续科普读物的编辑过程中都有采用。对此,皖北民教 就曾评价说,平教会出版的平民读物“修辞用字合适,民众阅览,容易明了”22。总之,平教会的编辑们既要保证科

32、普读物的通俗性,又要让民众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就不得不进一步增强科普读物的趣味性。为此,编辑们特意将科学与文学相融合,并尝试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其中就包括对话式、图文式、故事式和问答式等(见表 3)。此外,很多科普读物也经常运用类比、比喻、举例等修辞手法,旨在通过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文艺手法传播复杂的科学知识。通过上表可知,对话式是这些科普读物中采用最多的形式,高达三分之二的比例。该手法的运用通常是在设计好一定的场景和简单的情节后,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其中,平教会成员李劭青就是科普读物创作的主力,且深受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影响。法布尔习惯于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统统编成对话

33、体的文章,无论是解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介绍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他都能通过对话的方式将抽象无趣的事物转换成活泼有趣的故事。法布尔的经验让李劭青坚信文学化的科普读物可以在平民阶层发挥奇效,故而他也坚持以故事或对话的形式传播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并创作了诸如喝水天地间的怪物太阳的恩惠等多部妙趣横生的科普作品。他将科学知识融入学生佩兰与佩芝的日常对话中,通过两人的一问一答,步步深入,从“你刚刚喝的水,是从哪里来”到“地下的水怎么会跑到空中去”等,将水比作千变万化的天地间的怪物,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液态水、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规律及引起的气象变化。23从而再次践行了科普读物在传播形式上要注重通俗易懂的原则

34、。总之,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并借用多种文学创作手法灵活地表达科学知识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国时期科普读物原创性不足的缺憾。对话式 41 66%图文式 12 19%自述式 6 9%故事式 2 3%问答式 2 3%20 李劭青.平民的科学教育J.民间(北平),1934(2):13-17.21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的实验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5:43-48.22 李荣楫.阅平教会平民读物各类常识读物之后J.皖北民教,1935(5):157-169.23 李劭青.天地间的怪物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9.出版史研究109 如果说“定县实验”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的知识分

35、子深入民间传播科学知识并与平民教育相结合的典型案例,那么科普读物就是平教会“唤起民众”的一张科学启蒙名片。要想实现科普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平教会就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并积极地满足最底层读者的需求。一方面,平教会需要依托定县实验在农村创造或利用适宜阅读的场所及条件,帮助科普读物真真切切地走入农村,实现更深入、更持久的知识传播。另一方面,平教会也需要寻求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以便让科普读物进一步突破地域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乡村,创造更大范围的社会价值。具体而言,科普读物在民国时期平民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功能,且其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平教会的科普读物帮助科学走出象

36、牙塔,走近底层民众,在推行平民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 世纪初,科学虽然在学术界得到了“无上尊严”,享有至高地位,但如何应用到民众的生产实践中,依然是个很大的难题。民国时期的农村尚处于封建腐朽没落的历史境遇之中,庙会上或者小摊上发售的各种小册子依然充斥着各种神奇鬼怪思想。可见广大的民众依然不认识、不了解科学及其之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功能。因此,要想实现科学知识在乡村的传播,就要率先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因为其优势就是将科学思潮和平民思潮结合在一起,以此促进科学更直接地在农村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平教会还意识到识字是阅读科普读物的基础,也是农村接受科学教育的

37、重要前提。毕竟农民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城市的科普读物难以在农村发挥实际作用。在理性的认知前提下,平教会便依托定县实验开展科普读物的相关编辑工作,且其出版的平民读物由于是建立在广泛开展文字工作的基础上,所以率先在农村发挥了科学启蒙的作用。能够在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的广大农村进行科学启蒙无疑是一项时代的功勋。平教会发行的科普读物在帮助民众认知、接受科学知识和文明观念上作出了较大努力。他们不但为底层农民介绍了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技术和卫生手段,而且为普通民众带去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并试图改善农村封建腐朽的文化环境,培养民众科学的信仰和态度。这些科普读物虽然并不适合专业研究人员的阅读研究,但在增加民众常识

38、、进行科学启蒙层面却是民国时期难得的好书。李劭青认为只要它们能够大量在民间流传,“神药可以废除,害虫可以减少,狐仙怨鬼不至于继续的捣乱,巫卜星象阴阳风水等也不至于再成问题了”24。这一论断可谓充分肯定了科普读物在破除封建迷信方面的效果。从已有记载来看,平教会出版的平民读物的确受到了农民的喜爱。每当在乡间举办图书阅览会时,便会出现“游庙乡民皆蜂拥往观,相视谈说,每至夕阳西下犹徘徊不忍去”25的科普场景,足见科普读物在民国时期的科学启蒙作用。科普读物虽然具有启蒙民智的作用,但大部分底层民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各类读物。即便他们能够接触到也难以支付购买书籍的费用。因此,这就需要平教会在农村探索一条高效的

39、流动阅读推广机制,以便提高科普读物的利用率,继而推动其在底层民众间的广泛传播。为了解决农村读者的阅读困境和求知需求,民国初年,图书馆应该向普通民众开放也已成为社会共识。1915 年 10 月,中华民国教育部还要求:“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26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教会为了开展社会式教育,在定县设置了多种阅览书籍的场所,并建立了图书文库巡回的书籍流动机制,为科普读物的广泛传播创造了设备条件和组织条件。阅览处按照规模大小和运作规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规模较大、馆藏较多的定县民众教育馆。该馆成立于民国十八年十月,在定县考棚设址,由图书部负责书籍的管理和

40、借阅,馆藏多与四大教育内容有关。据 益世报报道,“民国十八年起,图书部设报章十二份,新旧书籍24 李劭青.平民的科学教育J.民间(北平),1934(2):13-17.25 农村图书展览会J.民间(北平),1935(24):19.26 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2:184.1102023年第3期五千余种,每日借书阅报者,不下二百余人”27。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图书部每年都会引进新的书籍,其中不乏平教会出版的平民读物,以拓宽民众的视野。截止到民国二十四年,民众教育馆已经拥有中文藏书约 2 万册,英文藏书约 2000 册。馆藏丰富的教育馆极大地满

41、足了周边民众的阅读需求,但其涵盖区域毕竟有限,总体来说难以辐射到各个村落,尤其是偏远地区。第二种是在村落设置的小型阅览处,如平民角、公共阅览处等。这些小型阅览处坐落在各个村落之中,极大地方便了乡村的民众阅览,确保了不同区域的村民都有书可读,弥补了大型图书馆的不足。所谓平民角,是指在平校教室的角隅,放一木箱书架,作为小型图书室使用;公共阅览处则是充分利用村内原有的废庙,略加修葺,置少许条凳、报纸、读物、历史挂图等,改造成村中的公共阅览处。这样就保证了不论是学生还是村民都可以在村中不同的场所借阅书籍。遗憾的是,这些小型阅览处的书籍存量不多且更新速度较慢,与民众的阅读需求不够匹配。面对这一困境,平教

42、会设置了图书的流动机制,成立了巡回文库,每年定期分区巡回,以便提高科普读物的利用率,这些巡回文库外形统一,“高八寸七分,长一尺二寸三分,横六寸二分,材质为杨木,上面设有铜环,以便提携运送”28。在图书来源上,文库中主要是平教会出版的各种平民读物,包括科学常识类、农工常识类、社会科学常识类、小说类、故事类等内容。据统计,其中一次巡回历时三个多月,走进了 138 个村庄,阅读的人数共计10369 人,平均每个村庄阅读者有 86 人。29可见,巡回文库有助于科普读物在各村间流动传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阅览率。总的来说,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辑与阅览处的设置相辅相成。一方面,阅览处减少了农民的阅读成本;另

43、一方面,科普读物的出版丰富了各类阅览处的图书内容,契合了农民不同层面的多种需求。其中,小型阅览处和巡回文库的内容都以平教会出版的各类平民读物为主。正如孙伏园所说:“村中有一个村立的小图书馆,这一千册书大概就是这个小图书馆内容的全部了。”30李浴日在统计过村民阅读的书籍后指出:“他们不喜欢阅览较深奥的书,却最喜欢平教出版的平民读物。”31此外,公共阅览处的设置和巡回文库的运用,是科普读物在农村进行高效传播的重要探索,也是科学知识真正走向农村,实现科学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为民国时期的底层民众带来了接受教育的希望和可能。平教会历来重视科普读物的教育作用,所以,编辑们一方面不断充实全国各地教育馆的图书

44、资源,一方面也不吝分享多年编辑的经验和心得,并欢迎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和平教机构前往定县参观,一时间定县便成为乡村建设运动中文学创作和编辑的典范。首先,科普读物已然成为配合平教会开展四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传播媒介。为了提高科普读物的影响范围,平教会经常利用 民间 农民等刊物积极地进行宣传。其中,农民在第六卷特地介绍了“这些平民读物,不但内容丰富,并有趣味,读之有益,而且适合农民的生活,定价又便宜。凡曾读完千字课者,应当看看这些读物,不但可以练习文字,而且可以继续增加四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32。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读物的普及,农民和民间多次将科普读物的目录和价格刊登在底版上,以便读者订阅。随着社会对平

45、民读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国内已有的平民读物日益匮乏,平教会发行的科普读物不仅充实了定县当地的图书馆,而且受到其他地区教育馆的关注,成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其中,安徽省立第三民众教育馆特地购买了当时已出版的平民读物,并在皖北民教发布了介绍平民读物,为各县级教育馆详尽地介绍了平民读物,认为这些读物符合“要根据真确的事实、运用浅近的字句、有力的文笔、灌输某种正当的思想和智识”33的四种标准。李荣楫也考察了平民读物各类常识读物,认27 定县民众教育馆之设施N.益世报(天津),1931-06-18(3).2829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的实验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5:43-48.30 孙伏

46、园.平民读物的编辑试读与校订J.国闻周报,1934(1):1-4.31 李浴日.定县平民教育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54.32 介绍平民读物J.农民,1931(29):1.33 介绍平民读物J.皖北民教,1935(5):151-157.出版史研究111为“这是一般民众必须知之常识,可以改进人的事业,可以增进个人、社会、国家的福利”,并呼吁“凡是社教机关,都应该购置一部,供民众阅读”。34显然,这是对平教会科普读物最为细致的一次报道,也是其他地区教育机构热切关注平教会科普读物的有力佐证。事实上,除了科普读物本身具有重要的媒介功能和社会价值外,平教会的编辑经验在选题、用字、理念等方面

47、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时中国各地的平教机构,无论私立还是公立,都在编辑或者意图编辑平民读物。为此,平教会在报刊上刊登了文学部的工作经验,阐释了平民文学编辑的理念与心得。1933 年,孙伏园在艺风发表定县的平民文学工作略说一文,并指出平民读物应是为农民大众所创作,计划出版平民读物一千册,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常识,并希望海内外同志加以指教。351935 年,熊绍钧在山东民众教育月刊上也发表了平教会民众读物编辑与心得,分享了平教会为编辑出适合平民阅读的读物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经验,36对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机构如何编辑出适合平民阅读的科普读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区,平教会十分欢迎全

48、国各地热衷教育的个人或机构到定县参观交流或考察视察,并派工作人员进行陪同讲解,充分体现了平教会在全国乡村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很多个体和组织在参观定县实验区和阅读平民读物后,都将心得体会刊登在报刊上或专门出版。其中,察哈尔教育厅的姜书阁就于 1932 年出版了定县平民教育视察记,详细记录了他在定县考察的数日经历,分享了文学部的工作及成果。该著指出平民读物“都经过详细的审查,期望能适合普通老百姓的阅读”37。经过不断的宣传和交流,平教会科普读物也逐渐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范围,并由定县实验区渐渐走向全国各地,为乡村建设运动贡献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精神财富,在当时的文学编辑和平民教育事业中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

49、效果。在西方科普作品日渐流行的民国时期,平教会原创科普读物的产生和推广可谓在破败乡村开展科学启蒙的一次重要尝试。同时也再次证明了“科学根本是普遍的,平民的;并不是专有的,贵族的”38这一客观事实。正是由于认识到科普读物对于平民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媒介功能和社会价值,平教会始终将科学的普及视为“唤起民众”的时代使命,间接促进了民国时期科普事业在民间的进一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科普读物虽然被视为平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但已经摆脱了原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场所,并依托公共阅览处和巡回文库等新的传播机制成为科学启蒙和平民教育推广的重要工具,不仅在定县实验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整个民国

50、时期科学深入基层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媒介。不言而喻,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辑实践和图书试读与推广机制,对于今天的图书出版如何满足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大众需求,如何有效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并为公众创造富有时代感和亲近感的科学体验和阅读实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当然,研究平教会科普读物的编辑理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实践功能对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也有启示意义。(作者单位:彭翠,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出版文明研究中心;庞瑞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梦迪,河北大学国际学院)34 李荣楫.阅平教会平民读物各类常识读物之后J.皖北民教,1935(5):157-169.35 孙伏园.定县的平民文学工作略说J.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