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模块一 全面认识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肖晓鸿,项目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是指运用运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促进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治疗方法。它包含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 从作用机理来说:属刺激疗法 从治疗方面来说:属外治疗、也有深达作用 从临床应用来说: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临床治疗应用:炎症性疾病、创伤性疾病、机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血管痉挛及末梢循环障碍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皮肤病等。,项目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正确应用理疗方法有利于: 1.提高疗效; 2.
2、缩短病程; 3.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 4.促进功能和劳动力的恢复 。,任务2 物理因子治疗分类,物理因子主要包括声、光、电、磁、波等。 第一类:人工的物理因子 1.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低频: 100KHz;(2)静电疗法:静电场;电离空气疗法,人工的或自然界。 2.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激光。 3.超声波疗法:f 20KHz,800-1000KHz 4.水疗法:浸浴、漩涡浴、蒸汽浴、药洗等; 5.温热疗法:石蜡、化学热袋 、药喷等。 6.磁疗法:磁片、磁块、旋磁、电磁感应等。 7.冷疗法:冷疗法(0体温)、冷冻疗法(-100 0 )、超低温疗法(100 )。 8.
3、其他:手法、按摩及牵引等。 第二类:应用大自然的物理因子 日光疗法、空气疗法、海水浴疗法、温(矿)泉疗法等。,一、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方式,1温度刺激:传导热、辐射热、深部透热、还有热外作用即电磁震荡作用。热的生理作用:增强血液循环加强代谢降低兴奋性,降低肌张力增强免疫力。 热的治疗作用:镇静、止痛、消炎、解痉。 冷的治疗作用:镇痛、抗炎、控制痉挛。 2机械刺激:超声波、针刺、 按摩、擦浴。 作用:可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肌肉、关节活动等作用。 3化学刺激:蜡疗:(1)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新陈代谢,消
4、除炎症。(2)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生长,促进骨的再生及骨痂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3)能与皮肤紧密接触产生机械压迫作用。 4电磁刺激:(1) 直流电引起机体内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2) 各种低频、中频电流;(3) 高频电疗中的共鸣火花疗法 。,二、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理,(一)直接作用:(1)对机体组织器官;(2)对致病因子。 (二)神经反射作用:一个完整的神经反射弧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神经传出神经纤维反应器 (三) 体液作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二、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共性和特性,(一)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共性 2.治疗作用 主要表现为: (1)
5、促进神经内分泌机能障碍的消除; (2)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 (3)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4)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 (5)镇痛作用; (6)消炎、消肿作用; (7)缓解痉挛; (8)脱敏或致敏作用; (9)加强机体的适应机能; (10)加强药物向组织器官内透入等。,二、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共性和特性,(二)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特性 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共同性的效应的同时,并引起特异性的效应;物理因子的共同性作用和特异性作用是互相联系的。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是基于不同的物理因子对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有相对的选择作用,这是因为各种物理因子信息的性质不
6、同;各种组织细胞对不同的物理因子的感受性有差异。 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的物理因子引起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体液因子的变化,超微结构功能形态直至组织器官功能的变化以及物质代谢的变化等均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三、机体内外环境对物理因子治疗效果的影响,(一)外因 1.刺激的种类和性质。2.刺激剂量。3.刺激的环境、时间和条件。 (二)内因 1.机体的状态。2.刺激的部位。3.心理因素对物理因子治疗效果的影响。 四、物理因子治疗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诊断。(二)整体观念。(三)综合治疗。 1.物理因子间的综合应用。(1)作用基本相同的物理因子不宜同日综合应用。(2)相互拮抗作用的物理因子不能同时综合
7、应用。(3)反射疗法不宜在同一反射区同日使用两种以上的物理因子治疗。(4)避免因综合治疗给患者过大负荷或疲劳。 2.理疗与药物综合应用。,三、机体内外环境对物理因子治疗效果的影响,(四)方法选择 1.物理因子的选择。(1)明确问题。(2)全面考虑。(3)对症下药。 2.治疗时机的选择。(1)机体功能低下者,选择在其精神状态最好时进行治疗。(2)机体功能亢进者,选择平稳向高潮期过渡但尚未到达高潮期时进行治疗。(3)机能非低下也非亢进者,根据病变规律,分别找出最佳时机。 3.参数选择。根据病情,适时选择和调整参数。 4.部位选择。不仅限于局部治疗,有时应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5
8、.剂量选择。一般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产生兴奋作用。 6.疗程选择。一般急性病疗程较短(38次),慢性病疗程较长(1220次);累计作用强者疗程短,累计作用弱者疗程长;需多个疗程的慢性病,应在2个疗程之间设一个间歇期,一般间歇期为24周,甚至12个月,同一物理因子一年内使用的次数不应超过4个疗程。,五、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的书写,(一)处方书写要求 1.一般项目。2.医嘱。3.复诊记录。4.治疗后记录。5.病程结束。 (二)处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选择物理因子的种类。2.选择物理因子规格。3.选择治疗部位。4.选择治疗方法。5.选择治疗频次。6.选择处方图示。,六、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原则,一
9、、救死扶伤 医务工作者的基本精神: 1.忠于职守、救死扶伤; 2.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3.作风正派、正直廉洁; 4.语言亲切、尊重患者; 5.团结同行、互学互助; 6.努力学习、优质服务。 二、明确诊断 三、心理因素:人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四、整体观点 五、综合治疗:超声波 短波 蜡疗 超短波 泥疗(药物的速度) 六、方法优先:因子优先、时机优先、参数优先、共振优先 七、因人施治 八、治疗部位:局部、全身、全身和局部两者结合等。 九、控制剂量:大剂量抑制、小剂量兴奋。 十、疗程确定:根据病情确定疗程:急性病(38次),慢性病(1220次),两个疗程间设一个间歇期,一般为24周,长者为12
10、个月。,项目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简史,任务一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过去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任务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现在,1996年4月卫生部要求二甲以上的医院须设立康复医学科,2011年4月卫生部明确指出二甲以上的医院须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任务3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未来,一、老年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重点推进 二、专科专病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全面推广 三、中西医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将成为必然趋势 四、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社区化 五、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信息化,项目3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安全与防护,一、治疗安全的重要
11、性 1.是治疗对象的前提。2.是高质量治疗的基础和保证。3.有利于提高医院效益。4.关系到治疗师的自身利益。 二、影响安全治疗的因素 (一)治疗师素质 1.业务素质不高。2.法律意识淡漠。3.工作责任心不强。4.治疗师与患者沟通不够。 (二)治疗管理因素 1.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不到位。2.相关培训不到位。3.物品管理不到位等。 (三)患者因素 1.医疗依从性低。2.消极情绪。,任务1 治疗安全与防护,三、治疗安全的防护 (一)健全、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二)加强与安全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治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2.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增强法律意识。3
12、.加强治疗师业务技术培训。 (三)重视医患沟通 (四)加强医院管理,完善支持系统 (五)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治疗安全,任务2 治疗师职业防护,一、治疗师职业防护的意义 (一)科学规避治疗职业风险,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保证治疗师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治疗职业的生命质量 (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治疗职业防护的危险因素 1.机械性损伤。2.温度性损伤。3.辐射性损伤。4.电击性损伤。5.心理社会性损伤。,三、治疗师职业防护的内容,(一)机械性损伤因素的职业防护肌肉、骨骼、关节的损伤 1.正确的劳动和工作姿势。2.避免长时间维持一种体位和姿势。3.加强身体锻炼。4.
13、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二)辐射性损伤因素的职业防护细胞组织变异 1.学习掌握辐射设备仪器的安全和防护技术。2.做好防护措施和穿戴好防护服。3.就可能远离辐射源。4.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三)电击性损伤因素的职业防护 1.治疗室的地面和治疗桌须绝缘。2.治疗室的电源开关须按安全用电的要求设计安装。3.新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要定期安检。4.治疗机外壳须接地线。5.每次使用治疗机前应检查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情况。6.不得随意更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极、电缆和附件。7.治疗机的故障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安装、改装等。8.操作者的衣服和皮肤应保持干燥。9.去掉治疗患者部位的金属物品。10.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接触任何接地的金属物或潮湿地面。 (四)心理社会性损伤因素的职业防护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3.加强身体锻炼,培养多种爱好。4.提高综合素质。5.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