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13934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 郭凤广一、教学设计背景(一)内容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也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最高境界。(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并且此前又学习了信息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另外,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描述和说明。因此,他们基本具备了在实践基础上接

2、受信息文化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获取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能针对实际问题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能对信息获取的效率进行关注。(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2.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五)设计理念问题解决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但目前对其理

3、解还比较片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学生总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提出的问题,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问题解决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复杂过程,单一的问题很难完整的诠释、运用教学内容。因此,本节课采用基于问题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视野下去建构知识、亲历技术实践、理解技术思想、发现新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问题一:小虎是一个记者,有一天他正在赶稿子,突如其来的陌生电话打断了他的思路,郁闷中看到来电显示是 1381796XXXX。他接起来后刚说了一声喂,就听那边说:兄弟,快过来看啊!这里最高的塔要

4、进行跳伞表演,很好看的啊!小虎问:你是哪位啊?那人嘀咕了一声后又说:哦,对不起,是我打错了。但他讲的内容却引起了小虎的兴趣,他通过分析了解那塔有( )米高,如果举行跳伞表演一定会很精彩,于是他打算亲自去现场报道一下。 (屏幕显示)师:排除直接回电话的方式,你能不能通过分析确定塔的高度?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自觉的相互讨论,有些同学想出了一些办法,甚至说出了答案。这时候请学生回答。生 1:是不是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塔高 550 多米吧。师:看来你知识面比较丰富,看到最高的塔就想到了世界第一高塔。小虎是不是在国外呢?学生继续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兴致很高。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位学生主动谈了自己的想法。生

5、 2: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方式先查一下手机是哪儿的,然后再了解一下那个地方的最高塔,最后再查一下塔的高度。教师追问:这种思路很好,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手机的归宿地以及当地的最高塔及高度呢?学生们又开始讨论,有的说手机号码的前几位是“138” ,可以给移动公司打电话查询,有的说2上网查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供参考做法。师:可以首先在网上通过“手机号码归宿地”查询得知 1381796XXXX 的归宿地为上海,然后在百度里输入“上海 第一高塔” ,得到答案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接着,再在百度里输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高度” ,得到最终答案 468 米。对于这种方法,学生比较认可,但不能让学

6、生认为网络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特别强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后,自觉讨论,思维非常活跃。经过老师的讲解,得到了启示,明白了在生活中利用信息获取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2.头脑风暴,建构知识问题二:为了促进通用技术课的学习,我们班将于明天去郊区的机械加工厂进行参观。由于近几天天气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需要提前了解明天的天气情况。大家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屏幕显示)学生争先恐后的说:看电视、去学校的电话超市打电话、借老师的手机打电话

7、或发短信、听广播、上网查询。几分钟后,教师总结、板书学生想出的方法,逐一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推导、归纳出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如下图) 。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考能力。通过对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集中讨论中明确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从而实现知识性目标的达成。3.自主探究,亲历过程问题三:我们学校的旧址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爱过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创办的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位于老校图书实验楼的梁漱溟纪念馆自建成以来已接待

8、近千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来访。假设下周有一位国内学者前来参观访问,学校团委安排你为客人介绍梁漱溟先生的相关情况。请问你将如何收集相关信息?根据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填写信息采集卡(共享) (见表一) ,并发送到教师机上。 (屏幕显示)表一 信息采集卡编号 信息内容 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123学生自主探究,十分钟后将信息采集卡发至教师机。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从粱漱溟生平、粱漱溟思想、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粱漱溟与邹平一中的渊源、粱漱溟纪念馆等诸多方面确定了获取了解明天的天气情况电视网络电话收音机手机.天气预报 上网查询 拨打 121 收听广播 发短信晴 晴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评价信息确定获取信息的办法需

9、求3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类型涉及文本、图片、实物等;信息来源于网络、著作、纪念馆工作人员、粱漱溟墓等。教师选取其中的两份信息卡进行评析。设计意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能够亲历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同时强化对信息获取各环节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信息获取的相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4.合作交流,深入探索问题四:小组合作,选取生活、学习中的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拟定一份信息获取方案。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辅导。最后选取小组代表汇报拟订的方案。设计意图:设置这样一个非结构化、开放性的问题,力图使学生将运用信息获取理论解决问题的过

10、程与方法内化为一种自然意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协作、交流能力。5.发现问题,总结提升师: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交流,同学们对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以及其中的环节有了较深的了解与体会。针对这些问题,大家还能不能发现其他问题?比如在问题一中,假如小虎接到的电话处于漫游状态,我们获得的信息还准确吗?学生得到启示后进一步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之后请几位学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生 3: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情况,那么在问题二中,如果我们通过拨打 121电话获得的天气情况与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获得的天气情况不相符,那么应该相信哪种情况呢?生 4:最新版本的 QQ 也提供天气情况,

11、在问题二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了解天气?生 5:在问题三中,如果我从书籍、网络、梁漱溟纪念馆等都不能获得需要的信息,我该怎么办?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见解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学生对围绕信息需求获取信息、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实际意义的理解,并且锻炼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包含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这不但为知识的科学建构以及后继学习做好铺垫,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三、课后分析与反思本节课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导,以

12、情景导入知识建构综合应用深入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线,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表达融为一体,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包含了一定的情感意识渗透。问题的难度“螺旋式上升”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进阶”学习中去。此外,设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非结构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问题的难度而不同,这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培养学生团体、独立、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且,问题的解决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问题的发现与延续。 (见表二)表二 问题明细表问题编号 问题内容 问题类型 问题难度 问题解决方式一 与社会生活有关 半结构化 中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二 与学习生活有关 非结构化 易 头脑风暴、集体建构三 与学习生活有关 非结构化 中 自主探究、亲历过程四 与学习生活相关 非结构化 难 合作交流、深入探索进一步发现问题、延续问题,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笔者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诸多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科学处理,力争以自己理性的思维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