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VM有关概念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即逻辑卷管理器,它最先是在Linux 2.4内核中被集成到内核中去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磁盘空间管理理念。以往在安装操作系统时需要规划好分区大小,即使利用了RAID技术也要规划好每个分区的大小,因为一旦分好区后要改变其大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Windows下有大家熟悉的Partition Magic工具可以用来调整分区大小,但它有一个缺点是要么在调整前要关闭系统或调整后重启系统。这在普通PC机上使用还行,要在提供不间断服务的服务器上使用就会造成服务中断,不过这个问题在Linux下随着LV技术的出现一切都得到解决,LV可以在不
2、用重启系统的情况动态增加可用空间大小,不过前提得是使用热插拔硬盘,或事先将硬盘装入而不使用。本文我将使用名词LV(可不是LV包)而不是LVM,因为LV才是主角。首先我们要弄清楚LV领取的几个关键名词概念:物理介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硬盘,简称pm物理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硬盘分区,简称pv物理分区:它是由LVM命令在物理卷上创建的最小LVM寻址单元,在创建物理卷时可以指定物理分区的大小,默认值是4M,简称pe卷组:由一个多多个物理卷组成的逻辑单元,简称vg逻辑分区:它与物理分区一一对应,大小相等,简称le逻辑卷:从卷组中分配一定大小的空间创建的逻辑单元,也可以使用一个完整的卷组空间大小来创建一个逻
3、辑卷,简称lv上面这几个关键名词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解释:图中没有给出le(逻辑分区),因为它对于描述整个概念来说不太重要。如何理解这个图呢?首先pv1和pv2是物理卷,pv1对应的可能是一整块硬盘,也可能是硬盘中的一个分区,如/dev/hda1,pv2也应这样理解;pv1中包含的pe1,pe2,pe3都是经过pvcreate命令在pv1上做的标记,可以理解为将pv1分解成3个小块,响应的pv2下的pe1,pe2,pe3也做此理解;vg1是卷组,它是由pv1下的pe1和pe2组成的,即从pv1的空间中分一部分(pe1和pe2)来组成卷组vg1,并且我给该卷组命名为oracle,注意物理卷没有名字
4、,直接用/dev/hda1或/dev/sda的形式来称呼它,vg2是跨了两个物理卷组成的,它是由pv1中的pe3和pv2中的pe1,pe2组成,可以看出卷组可以跨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盘分区,也可以跨多个硬盘;lv1是在卷组vg1上创建的逻辑卷,它使用了整个vg1的空间,而lv2和lv3都是从vg2空间创建的逻辑卷,可以看出一个卷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卷,注意逻辑卷不能跨卷组,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在两块硬盘上创建一个逻辑卷,必须经过卷组的转换才能实现,因为卷组是可以跨多块硬盘的;在逻辑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如ext3,jfs等,和在普通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没有什么区别,最后可以将逻辑卷挂载在某
5、个挂载点上,如/oracle。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增大逻辑卷lv1(oracle)的大小,首先需要增大vg1的大小,因为lv1在创建时就完全使用了vg1的空间,要增大vg1的大小,就得从pv1或pv2中获取pe;如果在创建lv1时没有完全使用掉vg1的空间,那么可以直接动态从vg1中再分配给lv1空间,增加其大小,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好理解如果增加一块热插拔硬盘到系统上,就是增加了pv,也间接增加了pe数量,那么卷组就可以使用增加的pe来扩大自己的范围,进而提供给逻辑卷lv使用,也就实现了传说中的动态调整空间大小。 创建LV我这里打算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5为系统环境,介绍一下在命令行的操作,不过其他发行版应该都适用,至于在图形界面下的操作我尝试了一下反而不习惯,所以本文就省略掉在图形界面的操作。要创建一个lv,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首先得准备好一块硬盘或一个分区,注意分区还得是Linux LVM类型,下面我一步一步说明:假设已经在系统中增加了3块硬盘,分别是/dev/hda,/dev/hdb,/dev/hdd,因为/dev/hdc被光驱占用了,每块硬盘大小假设是100M,以/dev/hda为例,其他类推#fdisk /dev/hda回车,输入n(创建一个新分区),回车,输入p(创建一个主分区),回车,输入1(主分区号),回车,回车(输入分区起
7、始地址,默认1),回车(输入分区结束地址,默认是整块硬盘的最后一数据块),输入t(修改分区类型,默认是83),回车,输入8e(Linux LVM分区类型),输入w(保存并退出),这样会创建/dev/hda1分区,完全占用了硬盘/dev/hda的空间。同样对/dev/hdb和/dev/hdd做对应的操作。前面的操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创建pv了#pvcreate /dev/hda1#pvcreate /dev/hdb1#pvcreate /dev/hdd1物理卷pv创建成功会有类似【Physical volume /dev/hdd1 successfully created】的提示。可以使用pvd
8、isplay命令查看物理卷的详细信息。执行pvcreate命令后会向硬盘中写如pv信息,同时也会在/etc/lvm/backup目录下产生同样的pv信息文件。接下来就可以创建卷组vg了#vgcreate oracle /dev/hda1#vgcreate src /dev/hdb1#vgcreate ftp /dev/hdd1注意:创建卷组时如果使用默认的参数,最后在此基础上创建逻辑卷时会有大小限制,默认最大不能超过256G,如果在生产系统中规划逻辑卷大小会超过256G时,那么在创建卷组时就要使用参数-s并指定一个分为大小,如32M,这样创建的卷组就可以容纳2T的逻辑卷了。如:#vgcreat
9、e -s 32M /dev/hda1创建卷组时要为卷组指定一个名字,如该卷组会用来存储oracle数据,就可以命名为oracle,如果是用来存储源代码,就可以命名为src,当然随你喜欢了,执行vgcreate命令后会向硬盘中写入卷组信息,也会在/etc/lvm/backup目录下的对应文件中写入卷组信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打开看看,都是文本格式的文件。卷组创建好后可以使用命令vgdisplay命令查看其详细信息。卷组创建好后,就可以开始创建主角逻辑卷了#lvcreate -L10M -noracle oracle这里的-L参数后跟的是该逻辑卷的大小,它们之间没有空格,-n参数后跟的是该逻辑卷的名
10、字,最后是卷组的名字。创建好后可以使用命令lvdisplay命令查看其详细信息,执行lvcreate命令会向硬盘中写入逻辑卷信息,对应的/etc/lvm/backup下的文件也会得到更新。接下来可以在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了#mkfs.ext3 -j /dev/oracle/oracle# mkfs.ext3 -j /dev/src/src# mkfs.ext3 -j /dev/ftp/ftp创建挂载点#cd /#mkdir oracle src ftp挂载逻辑卷#mount /dev/oracle/oracle /oracle#mount /dev/src/src /src#mount /de
11、v/ftp/ftp /ftp这里挂载时是不需要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ls /oracle返回lost+found文件夹,说明挂载成功。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正常使用逻辑卷了,如在挂载点下创建目录,创建文件,设置权限等。不过逻辑卷的使用远不止这么简单,下面就列举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增加LV大小在创建LV时指定的大小现在可能已经不够使用了,这与普通分区空间快要用完的情景非常类似,但使用LV时可以动态增加其大小,而要增加分区大小,事情就麻烦多了。但不是说想使LV增大就能增大的,它还受限于卷组大小和物理卷大小,如果卷组空间已经完全分配,那么要增大LV就必须先增加可用物理卷。这里以逻辑卷
12、lv1(oracle)为例进行说明,增加逻辑卷大小要使用的命令是lvextent#lvextent -L+10M /dev/oracle/oracle#lvdisplay这时看到逻辑卷大小已经变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件系统就随着一起变大了,此时mount上后,用df命令查看还是增大前的大小,这时需要用到另一个工具ext2resize,因国内被封,从下面的地址下载http:/www.mirrorservice.org/sites/#ext2online /dev/oracle/oracle 24M这里的24M即逻辑卷oracle新的大小,在创建逻辑卷时指定大小是10M,但时间创建后是12M,扩展
13、了10M实际上也用掉了12M,所以这里应该就是24M。如果指定大于24的值会报错,而且ext2online命令只能在线增大,不能在线减小。#df -lh这时就能看到文件系统变为24M了,与逻辑卷大小一致了。使用ext2online的一个好处是,如果你在该逻辑卷上有正在运行的程序,不能终止服务,但空间快用光了,这时可以透明地增加其大小,不影响服务。减少LV大小有时也需要减小LV大小,如减小其中一个LV大小,然后增加另一个LV大小。减小LV大小使用命令lvreduce,减少LV大小前先用ext2resize减少文件系统大小,这与增大的过程是相反的,然后再用lvreduce减少逻辑卷大小。#umou
14、nt /oracle#ext2resize /dev/oracle/oracle 10M#lvreduce -L-14M /dev/oracle/oracle#mount /dev/oracle/oracle /oracle#df -h这时看到/oracle文件系统大小只有9.5M了。注意ext2resize后的10M是目标大小,即减小为多大,lvreduce命令-L参数后的-14是指减少多少,为了pe和le一一对应,这里就设为14M,其实真正减少不了14M,只能减小12M,这一点可以用lvdisplay命令查看。注意:减小LV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所以先要做一次全备份,然后卸载掉文件系统,再进
15、行操作。利用LV快照备份数据LVM提供了为逻辑卷作一个快照的功能,目的是想对逻辑卷进行一致性备份,由于它采用了写时复制技术,使得不用停止服务或将逻辑卷设为只读进行备份,因为备份时文件可能正在被写入数据,如数据库文件,LVM提供的快照功能只是记录了文件系统的改变,它并不是对整个文件系统进行备份。因此备份时要用的空间大小与备份逻辑卷大小不一定要相等,快照使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数据正在写入逻辑卷,以及想要保存快照多长时间,快照指定的空间用光时,快照就失效了,需要人工删除。实际上创建快照也是创建了一个逻辑卷,只不过该卷的属性与普通逻辑卷的属性有些不一样。下面以为/dev/oracle/oracle
16、创建一个大小为20M的快照为例,创建快照使用的命令还是lvcreate:#lvcreate -L20M -s -n oracle_snap /dev/oracle/oracle该命令执行结束后,会在/dev/oracle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oracle_snap,可以使用lvdisplay命令来查看该快照逻辑卷的信息:它与其他逻辑卷的信息不同,多了一项Allocated to snapshot,这是属性指出了快照空间的使用百分比,目前使用了0.12%,同时注意逻辑卷/dev/oracle/oracle也多了一个属性LV snapshot status,它指出了快照的路径和状态,图中是/dev
17、/oracle/oracle_snap active,意思是它的快照oracle_snap目前是活动状态。如果我们向/dev/oracle/oracle中填充1M大小的数据,那么快照空间的百分比就会变化(增大)。创建快照后,可以象使用逻辑卷一样进行挂载,然后进行备份。最后不用快照了,使用lvremove /dev/oracle/oracle移除快照。硬盘替换以往如果硬盘坏掉,意味着数据丢失,于是人们发明了RAID技术,LVM本身不具备数据冗余功能,但它可以建立的RADI技术之上,即先用几块硬盘组成RAID阵列,再在阵列上进行分区,然后在其上建立逻辑卷,如果是这种情况,其中一块硬盘坏掉,如果是R
18、AID5,那么可以直接拔掉坏硬盘,插一块好的即可。在使用LV的情况下,可以不用重启系统将一块硬盘中的数据转移到另一块上,实际上只需要一个命令pvmove就可以了。这里以移动/dev/oracle/oracle上的数据到/dev/src/src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oracle上创建1个文件#echo 1111/oracle/1.txt将第二块硬盘加入同一卷组,这里假设将/dev/hdb加入到卷组oracle中#lvremove src#vgremove src这两个命令是将卷组src占用的pv腾出来。#vgextent oracle /dev/hdb1将/dev/hdb1分区加入卷组oracl
19、e,这时可以移动分区了#pvmove /dev/hda1这样将原来的/dev/hda1是的数据全部转移到新的分区/dev/hdb1上了,现在可以将/dev/hda1从卷组oracle中移除。#vgreduce oracle /dev/hda1重新挂载#mount /dev/oracle/oracle /oracle查看前面创建的文件1.txt是否还在#ls /oracle可以看到文件还在,说明移动成功,这样也就完成了硬盘替换。可以看出替换硬盘没有重启系统,实现了在线替换。整个替换流程如下图所示:将硬盘移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在使用普通分区的情况下,将硬盘挂接到其他机器上非常简单,拔下来插上去即可使用
20、,在使用了LVM的情况下,要稍微多一点事情,因为LV的结构是同时保存在硬盘中也保存在/etc/lvm/backup下,在将硬盘移动前,要将这里面的信息删除,这是通过LVM附带的一个命令vgexport实现的,到了另一台机器上后,要创建这个信息,是通过vgimport来实现的,下面以/dev/hda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机器1上:#vgchange -a n oracle这条命令是将卷组oracle设为不可用状态#vgexport oracle注意这里不要理解为导出,实际上这个命令是从源系统中注销卷组。在机器2上:#vgimport oracle /dev/hda1在机器2上注册卷组oracle#
21、vgchange -a y oracle激活卷组oracle,这样硬盘就从一台机器移动到另一台机器了。注意:如果在你的发行版中运行vgimport命令没有在/etc/lvm/backup目录下创建LV信息备份文件,需要手动运行vgcfgbackup命令来备份。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转移到LV这里转移的意思是从现有的普通分区模式转移到用LV管理分区的模式,如我在安装系统时/home文件系统的大小我设为1G,现在发现空间快被填满了,打算增加/home大小,按照以前的管理模式,实现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数据丢失风险较大,下面我就其转移为以LV管理模式进行举例说明。首先要清楚一点,这个转移不是类似从ext2
22、转换到ext3的过程,它需要几个步骤:1、增加一个新分区,假设是/dev/hda6,大小2G2、将该分区转为物理卷,通过命令pvcreate实现#pvcreate /dev/hda63、创建卷组home_dir,并将hda6加入该卷组#vgcreate home_dir /dev/hda64、创建逻辑卷home_dir#lvcreate -L2G -nhome_dir home_dir5、创建挂载点#mkdir /home_dir6、创建文件系#mkfs.ext3 -j /dev/home_dir/home_dir7、挂载逻辑卷#mount /dev/home_dir/home_dir /ho
23、me_dir8、拷贝源/home目录下的所有内容#cp -avx /home/* /home_dir9、重命名源/home名称#mv /home /home_old10、卸载home_dir#umount /home_dir11、重命名home_dir#mv /home_dir /home12、挂载新的/home#mount /dev/home_dir/home_dir /home13、如果不出现故障,可以将/home_old删除#rm -Rf /home_old至此,就将原来固定分区大小管理的/home转移到用LV管理的/home了,以后再遇到空间不足的情况就可以使用动态增加空间的功能增加其
24、大小了。一些注意事项1、/boot不能使用LV,系统启动时还来不及加载LV驱动,造成系统启动失败。2、增加或减少LV空间大小时,保险起见要先umount文件系统,再执行增加或减少命令,那么根文件系统使用LV时就不应该做增大或变小操作,因为无法umount根文件系统,即使强制做了也可能会造成系统启动失败。3、创建卷组时必须要指定名称,创建逻辑卷时可以不指定名称,默认以LogVol00开始命名。4、创建逻辑卷时一定要指定空间大小,即-L参数,默认不是使用全部的vg空间。5、如果mount逻辑卷时提示必须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多半是因为还没有创建文件系统,即还没有使用mkfs.ext3之类的命令。6、在
25、执行命令时多仔细看其返回的信息,LVM命令通常能够返回非常易懂的信息,在解决故障时非常有用。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CentOS网络设置这里介绍一下Linux下的网络设置文件,这是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的前提条件。1网络的基本设置我们在设置网络环境的时候,提前要弄清楚以下的相关信息。IP IP地址 Netmak 子网掩码Gateway 默认网关HostName 主机名称DomainName 域名DNS DNS的IP2网络设置文件无论是通过网络配置命令(下文将提到)来配置网络,还是通过图形化的配置界面,最终的配置信息都将写入到某某的文件中,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息都写到了什么文件中或哪儿个
26、文件中,我们就可以通过直接的修改某某文件来直接进行配置,下面就说明一下网络设置将要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文件。不光是 CentOS,其他的UNIX系的OS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配置网络,不过系统的不同定义也不同,比如说有些系统会说到通过直接修改文件的方法配置网络信息会导致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提倡使用图形界面或配置命令的形式来配置网络,这里要特别的注意。(1)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这个/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是定义hostname和是否利用网络的不接触网络设备的对系统全体定义的文件。设定形式:设定值=值/etc/sysconfig/network的设定
27、项目如下:NETWORKING 是否利用网络 GATEWAY 默认网关IPGATEWAYDEV 默认网关的接口名HOSTNAME 主机名DOMAIN 域名(2)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在这个目录下面,存放的是网络接口(网卡)的制御脚本文件(控制文件),ifcfg- eth0是默认的第一个网络接口,如果机器中有多个网络接口,那么名字就将依此类推ifcfg-eth1,ifcfg-eth2,ifcfg- eth3.(这里面的文件是相当重要的,涉及到网络能否正常工作)设定形式:设
28、定值=值设定项目项目如下:DEVICE 接口名(设备,网卡)BOOTPROTO IP的配置方法(static:固定IP, dhcpHCP, none:手动) HWADDR MAC地址ONBOOT 系统启动的时候网络接口是否有效(yes/no)TYPE 网络类型(通常是Ethemet)NETMASK 网络掩码IPADDR IP地址IPV6INIT IPV6是否有效(yes/no)GATEWAY 默认网关IP地址这里有一个例子:CODE:rootlinux # cat -n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 DEVICE=eth0 2 BOOT
29、PROTO=static 3 BROADCAST=192.168.1.255 4 HWADDR=00:0C:2x:6x:0x:xx 5 IPADDR=192.168.1.23 6 NETMASK=255.255.255.0 7 NETWORK=192.168.1.0 8 ONBOOT=yes 9 TYPE=Ethernet(3)文件 /etc/resolv.conf这个文件是用来配置主机将用的DNS服务器信息。在这个文件中如果不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那么在通信的时候,将无法指定像 url=/url/url这样的域名。(DNS是Domain NameSystem的简称,中文名称域名解析服务
30、器,主要是IP和域名转换功能)/etc/resolv.conf的设定项目:domain 定义本地域名search 定义域名和搜索列表nameserver定义被参照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最多可指定3个)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三个nameserver项目,没有这项定义,用域名将无法访问网站,并且yum等服务将无法利用(4)文件 /etc/hosts/etc/hosts这个文件是记载LAN内接续的各主机的对应HostName和IP用的。在LAN内,我们各个主机间访问通信的时候,用的是内网的IP地址进行访问(例:192.168.1.22,192.168.1.23),从而确立连接进行通信。除了通过访问
31、IP来确立通信访问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HostName进行访问,我们在安装机器的时候都会给机器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这台机器的HostName,通过上图可以看到,HostA的 hostname是centos1,HostB的hostname是centos2那我们怎么能不但通过IP确立连接,通过这个IP对应的 HostName进行连接访问呢?解决的办法就是这个/etc/hosts这个文件,通过把LAN内的各主机的IP地址和HostName的一一对应写入这个文件的时候,就可以解决问题。要在HostA上用ssh访问HostB的时候,在命令行下做这样的操作: - CODE:rootcentos1 #
32、ssh 192.168.1.23email=root192.168.1.23sroot192.168.1.23s/email password:Last login: Mon Dec 25 15:04:58 2006 from centos1rootcentos2 #访问成功后,我们看到hostname的地方变化了。那么我们用hostname试试看: - CODE:rootcentos1 # ssh centos2ssh:centos2: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提示错误,不知道主机rootcentos1 #那么我们编辑/etc/hosts文件,将HostB的IP和
33、hostname的对应关系写入这个文件,如果主机有域名,可以将域名写在IP地址之后hostname之前,并且用空格隔开,形式如第三行127.0.0.1的设置。 - CODE:rootcentos1 # cat -n /etc/hosts 1 # Do not remove the following line, or various programs 2 # that require network functionality will fail. 3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4 192.168.1.23 centos2rootcen
34、tos2 #然后我们再从复#ssh centos2的操作 - CODE:rootcentos1 # ssh centos2email=rootcentos2srootcentos2s/email password:Last login: Mon Dec 25 15:05:07 2006 from centos1rootcentos2 #可以看到访问成功了,这个文件就是这样的,倘若你要用windowsXP访问局域网中的linux你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只不过在 windowsXP下面你也要修改hosts这个文件,文件路径: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在这个文件
35、中添加你要访问的局域网中的主机的IP和hostname,就能通过主机名访问主机了。3网络基本命令(1)network service的制御网络接口配置信息改动后,网络服务必须从新启动,来激活网络新配置的使得配置生效,这部分操作和从新启动系统时时一样的作用。制御(控制)是/etc/init.d/network这个文件,可以用这个文件后面加上下面的参数来操作网络服务。例如:rootlinux #/etc/init.d/networkrestart同样也可以用service这个命令来操作网络服务例如:rootlinux #service network restartstart 启动stop 停止r
36、estart 再启动reload 和再启动一样(.)status 状态表示如果服务器软件采用rpm的方式安装,以上的内容大多数都对应。(2)network管理命令网络管理还有一些常用的命令,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命令。ifconfignetstathostnamepingtracerouteifconfig这个命令可以用于,网络接口的启动/停止,更改设置和表示网络状态,在不添加任何参数的情况下,这个ifconfig可以表示网络接口的状态。例如:rootlinux # ifconfig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00:xx:xx:xx:04:45 inet addr
37、:192.168.1.81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61:445/64 Scopeink UP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packets:472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packets:445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bytes:35804 (34
38、.9 KiB) TX bytes:53012(51.7 KiB) Interrupt:185 Base address:0x1080lo Link encap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inet6 addr: :1/128 Scope:Host UP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packets: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packets: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
39、llisions:0 txqueuelen:0 RXbytes:560 (560.0 b) TX bytes:560 (560.0b)rootlinux #看看ifconfig的输出内容1. Link encap 2. HWaddr MAC地址 3.inet addr IP地址(IPV4) 4. Bcast 广播地址 5. Mask 衍码 6. inet6 addr IP地址(IPV6) 7. UP 启动中 8. BROADCAST 广播地址有效 9. RUNNING 动作10. MTU 网络接口的MTU(MaximumTransfer Unit:Ethernet最大传送frame值)11.
40、Metric 12. RX packets 受信包数13. TX packets 送信包数14. collisions 15. interrupt IRQ号码16. Baseaddress I/O地址通过这个命令还可以up(开启)和down(关闭)某个网络接口(网卡),例如我们关闭eth0可以用下面的命令:rootlinux #ifconfigeth0 down相反的开启如下:rootlinux #ifconfigeth0 up通过这个命令还可以设置网络接口(网卡),例如我们将eth0的IP设置成192.168.1.11,子网衍码设置成255.255.255.0如下:rootlinux #if
41、configetho inet 192.168.1.11 netmask 255.255.255.0假如有多个网络接口的情况下,ethX的X部分用网络接口码(数字,例如eth0,eth1,eth2代替)。netstat这条命令是显示网络各种情况的命令,在不跟随任何参数被执行的情形下,将表示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和ActiveUNIX domain sockets的情报。看看下面的输出信息:这里是192.168.1.56正在通过ssh连接192.168.1.81的情形rootlinux #netstatActive Internetconnections (w/o
42、 servers)Proto Recv-Q Send-QLocal Address ForeignAddress State tcp 0 0 :ffff:192.168.1.81:ssh :ffff:192.168.1.56:4757 ESTABLISHEDActive UNIX domainsockets (w/o servers)Proto RefCntFlags Type State I-Node Pathunix 11 DGRAM 5202 /dev/logunix 2 DGRAM 5997 /var/run/hal/hotplug_socketunix 2 DGRAM 2536 udevdunix 2 DGRAM 7474unix 3 STREAM CONNECTED 5995 /var/run/dbus/system_bus_socketunix 3 STREAM CONNECTED 5994unix 3 STREAM CONNECTED 5974unix 3 STREAM CONNECTED 5973unix 2 DGRAM 5933unix 2 DGRAM 5923unix 2 DGRAM 5876unix 2 DGRAM 5819unix 2 DGRAM 5805unix 2 DGRAM 5786unix 2 DGRAM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