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 险国 际 金 融 市 场 风 险 主 要 由 国 际 金 融 投 资 者 主 观 预 期 、 投 资 交 易 成 本 、 投 资 者 的 投 机 行为 和 一 个 国 家 本 身 的 金 融 市 场 状 况 等 因 素 引 起 , 这 些 因 素 的 变 化 内 在 地 使 国 际 金 融 市 场失 去 均 衡 , 导 致 国 际 金 融 资 本 流 动 变 化 无 常 , 如 果 资 本 流 出 流 入 国 家 没 有 防 范 能 力 , 就极 易 产 生 金 融 风 险 。 主要有五大风险:美国不确定性风险美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力使其前景格外引起关注,并将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较大的波动,尤其是
2、美元资产的缩水,可能导致全球交易、结算和储备系统的大调整,不利于金融稳定突出;而从国内看,美元贬值由于经济恢复和结构性均衡,但不利于经济信心维持。美元波动将会引起恐慌性反应,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将会加大,进而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而从当前形势看,美国经济前景难以确定,经济政策和理念的变化将是美国经济难以预测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政策抉择时机与理念的变化,将可能使美国经济最终出现实质的变化,甚至恶化。金价上涨恐慌性风险从目前趋势看,国际金价面临进一步上扬的空间,甚至预测金价将可能达到 350 美元的水平,国际政治与军事矛盾潜在恶化的可能以及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都将是金价上涨的依托;尤其是美国经济不确定
3、和美元超值风险都将是金价上扬的推力与依据,从而对市场心理恐慌具有重要影响,形成进一步刺激金价的重要因素。油价不定性风险从石油价格水平趋势看,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摩擦以及国际政治军事争端的连续不断,都是油价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需要,油价可驾驭更为艰难,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并将对主要货币国的经济环境具有负面影响与打压,欧元区更为突出,欧元区通货膨胀再度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并将直接加大汇率信心心理的波动与调整;而对于美国而言,在经济不确定中经济风险有所上升的形势下,油价的上涨也将使美国经济政策难以驾驭。油价再上 30 美元的水平
4、不仅具有可能,而且也将是再度冲击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利率、汇率和股价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波动与难以驾驭影响将更为直接。利率差异波动性风险全球利率水平的差异与不同步将是未来汇率水平和投资组合波动与调整的关键因素,利率调控的驾驭将直接影响和左右资金流动趋势、方向与结构的变化,对美元的减弱、对欧元的倾斜以及对日元的难以定夺将使汇率和股价水平加大波动幅度,波动区间将难以预测且超出预期。尤为值得关注美联储关于改变永久性贴现率结构的建议,主旨是改变以往联邦基金利率高于贴现率的状况,使贴现率高于联邦基金利率,以刺激存款机构、联邦储备体系在美国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稳定经济。美联储这项可能实
5、施的改革将会对美国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汇率具有直接牵动;而当前美联储利率调整的时机抉择对汇率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利差将形成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较大调整与变化。金融格局潜在调整风险随着美欧日三种主导货币汇率的价格变化,尤其是欧元上升的加快,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将面临提前的挑战与修正。国际资本流动向欧元区间的加大,可能将导致资产信心和份额的调整,而目前美元贬值趋势对与美元相挂钩的机制冲击将会加大,美元与欧元双汇率机制将可能成为新的选择与更新。从中长期看,美欧金融均衡性将会逐渐显现,对美元冲击明显,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影响与冲击,但对金融均衡与风险规避十分有益,有利于国际金融公平
6、、合理氛围的发展。当今,把握国际金融市场格局与趋势变化的焦点集中在,有以下三大基本因素会影响到未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一是价格风险将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延伸的诸多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未来有可能会由金融市场风险转化为金融监管的制度风险,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将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由此,市场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情绪,并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失控。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短期内美元价格下跌,会促使各国加快汇率机制改革。由此,对外汇储备资产损失的担忧将转变为对汇率制度变化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海湾国家开始考虑脱离挂钩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并逐渐开始注重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问题。还有,包
7、括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也考虑其外汇储备结构问题。因此,美元下跌可能会引起汇率的制度性改变,并将可能会引起可能更大的信用危机。二是金融产品风险转为资源价格风险。由于美元利率、美元汇率及美国股市引起了市场担忧美元计价资产的价值会下跌,突出了由美元主导且由美国引导的国际金融信用问题。另外,在经历了去年上半年大幅度调整后,资源价格可能会继续大幅度上涨,如近来黄金价格已达到 28 年新高的 739 美元水平,油价也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国际金融风险已与资源价格风险相互连接,增加了市场和政策调整的复杂性。由于美元依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报价和计价货币,美元下跌或不稳定,将可能会继续推升资源价格上升。
8、由此,各国资源战略会促使金融风险转化为资源价格风险,并最终可能演变为市场危机。三是经济全球化转为投资全球化风险。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全球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连接将愈加紧密,由此导致资本的流动速度与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资之间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价格连接收益、收益连接及相关政策变化,导致流动性过剩会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与背景的差异创造了投资博弈的有效空间和条件,使得价格博弈、收益与风险平衡将形成投资全球化的一种溢价效应。而投资全球化将集中于金融产品的价格上涨与投资收益相互攀比的投资溢价扩大上,对冲基金的影响将更为显著。监管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一、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背景国际金融市场监
9、管是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在沿着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工具创新化、金融管制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这一路径不断向前推进。金融业务国际化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是由于西方各国的银行广泛开展国际银行业务。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金融创新首先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应运而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得金融中介经营活动的自由度加强,还使得一些国家在继承事实面前不得不对某些金融管制予以放宽。随着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出现了放松或部分地取消官方金融管制的趋势,即金融管制自由化。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
10、无论是过去管理较严或较松的国家都开始放松管制,国际上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金融自由化使得国际间金融机构在活动范围上的壁垒降低,而新工具和新市场的设立都使金融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业空前激烈的竞争局面,加快了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市场全球化意味着规则的一致和壁垒的减少以促使资本自由流动,包括了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全球化。而对于货币市场,则表现为离岸市场急剧扩大。所以,可以说,今天的金融市场国界的概念在逐步打破,向全球一体化迈进二、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作用1.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就是对自由市场效率的保护2.金融市场全球化要求
11、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更好的防止和对应可能产生的金融危3.适应各国监管标准趋于国际化、一致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监管提出的要求4.一个国家的监管对于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下的金融市场力不从心5.促进各国防范金融危机和在金融领域的合作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体。金融发展史表明,创新与监管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由此推动金融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活力的体现,但金融创新不是违反法规,而是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去创新、去突破。对那些明显的金融违规违法行为, “创新”就没有存在的依据。至于金融法规
12、范落后了,则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的办法来加强管理。二、开放经济中竞争性市场的监管与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各个国家经济在金融领域的开放。迄今为止,各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大了。在开放经济中,金融市场的监管者众多,一国有的是有一个监管机构,但大多往往则有一个以上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除了金融服务供给者之间展开典型的竞争之外,市场监管者之间也展开竞争,这就为提供面面俱到的金融监管环境创造了条件。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监管过程:当某一个监管机构采取了监管行动,市场参与者就采取相应的行动和进行创新;另一监管机构采取监管行动,市场将做出进一步的反应,这个过程将
13、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建立起新的监管平衡点为止。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现状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国际监管银行的国际监管是从 70 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时开始的。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初期监督的技术拖延了银行的国际化,使人们意识到成立国际监督合作机构,促进世界各国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迫切性,(一)商业银行的监管典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巴塞尔协议2巴塞尔委员会工作与成就(1)巴赛尔委员会达成的两个“协议”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后取得的第一个工作成果是 1975 年达成并于 1983 年进行了修改的“巴塞尔协议”。其主要内容是:本国和东道国当局共同负有对本国银行设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的监督责任;所有的
14、金融机构不得逃避任何一方的监督;监督清偿力是东道国当局的主要责任; 对外国分支行清偿力的监督实际上是本国当局的职责,而对外国附属机构清偿力的监督则主要是东道国当局的责任;本国当局与东道国当局通过交换信息进行银行监督的国际合作,也可采取本国授权检查机构代表本国当局在东道国进行监督。“巴塞尔协议”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成果,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银行监管影响甚巨。具体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思想。在“协议”颁布之前,各国商业银行竞相追求的目标几乎都是资产值的增长,作为衡量银行实力强弱的主要指标。而协议则打破了这一常规,主要从银行资本值和资本金同风险资产的比率角度来评价银行的实
15、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这种新的评价标准,使商业银行由重视资产总值转变为重视资本和资产的比率,从扩张性的经营战略转化为谨慎性的经营战略,由过度注重银行的短期盈利性到较多地关注流动性和安全性。拓宽了管理的对象。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一般只局限于对资产负债表内项目业务的控制,而不涉及表外业务的监督,这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表外业务风险被忽视。协议开发了能兼容表内外业务的监管系统,解决了如何统一管理表外业务的难题,使商业银行的管理对象从表内业务拓展到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并行。 改变了商业银行管理措施的着力点。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系列管理措施的着力点都集中在如何筹措资金和扩大市场份额上。协议的颁布和实施,将人们注意
16、的焦点引向了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之上,如何不断增加资本、提高资本的充足比率已成为各国商业银行一系列管理措施的着力点改变了银行监管的重点。过去,各国银行监督的重点一直是放在合规性监管方面。协议颁布和实施以后,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重点开始逐渐转向风险监督,通过资本构成和充足率的要求,提高银行防御风险的能力。 使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督和银行的内部管理形成合力。传统的监管方式一直没有走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博弈”的窠臼,银行总是以各种方式逃避监管者的监管,以金融创新突破监管者设置的“藩篱”,而监管者则频于修缮原有的或加入新的“栅栏”对被监管者进行“ 围追堵截 ”。 (2)巴塞尔委员会制订的两项原则一是“银行业
17、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包括: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审慎管理和要求。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跨国银行业务监管。“核心原则”是继 1988 年“ 巴塞尔协议 ”后又一划时代的重要成果,是发达国家近百年来银行业监管先进和成熟经验的总结,也是巴塞尔委员会多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的系统集成。这一成果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 影响面较大。监管面较宽进一步强化了将外部监管的压力转化为银行自主的自我约束行为的机制。改变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关于确定贷款价值、计提呆准备金、加强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指导原则”。“新巴赛尔协议”: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明确
18、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二是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三是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资本监管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四是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二、证券市场的国际监管技术委员会在设想加强市场监管和违约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它于 1996 年颁布了有关下列的一系列建议标准:用以识别大额风险的起动水平;在监管者之间发展信息共享协
19、议;设立违约过程的透明度标准;客户头寸信息披露,以及当成员公司违约时,处理余额资金和资产的最好方法。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下的国际监管合作金融全球化的最新动向是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业务融合的基础上走向全球化的市场。在监管工具的运用上,银行尽管依赖于直接管理,证券监管则依赖于公开信息的披露。金融创新的涌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一)监管者面对的新挑战在今后几年将继续围绕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监管者的一个问题时,设计出能够处理界限日益模糊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及其活动监管方法。传统上银行业监管的任务是保护存款人和维护支付系统的稳健运行,银行监管畅通上依赖
20、于直接管理和“秘密监管”。相比而言,公开披露作为银行的监管工具,在大多数国家中发展缓慢。另一方面,证券业监管任务则着重于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市场公平,证券监管更倾向于通过市场约束而不是监管当局的直接干预。(二)加强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的合作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融合,集中体现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领域,因此必须对此领域加强监管。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事件表明,银行监管机构和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机构之间在协调和信息交流方面还须改进。因此,银行业和证券业采取联合监管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关金融衍生交易的信息披露,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吸取银行和证券公司各自的意见,指明了制定内部风险管
21、理规则的必要性,要求银行和证券公司改善其金融衍生交易活动的信息披露。(三)建立对金融联合企业的合作监管机构的尝试某些最为密切的跨国部门合作涉及对金融联合企业的监管。1993 年巴塞尔委员会发起,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证券、保险和银行业三方小组,三个部门的监管者一同处理有关金融联合企业风险的问题。三方小组认为,单独监管即对联合企业的每个部分单独监管,要由对联合企业的整体评估加以补充。之后成立的“联合论坛”取代了“三方小组”,它首要目标是促进各金融部门内和跨部门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也致力于制定发展监管未来金融联合企业监管的指导原则和探讨建立单一监管机构对金融联合企业进行监管的可行性。(四)推动实
22、时交易与清算系统的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经济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以及跨国套利行为的盛行,支付与清算飞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支付与交易清算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对整个世界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交易过程的风险已转向信用和流动性风险,这类风险,尤其是对提供批发性支付的活跃机构,有时相对资产负债表和资本金规模来说规模巨大。四、控制资本流动的其他金融监管机构1995 年,对于剧烈汇率波动与突发性的金融危机,西方七国首脑经过反复酝酿之后,对国际金融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既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新的职能,并为防止墨西哥式金融危机的重演,不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而且要设立一笔应急基金已备急需。然而,对于国际金
23、融活动需要有效的监管的前提是,各成员国能够及时、准确地公布和提供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重要资料与数据,否则预警功能无法发挥。这也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应变融资机制和预警机制的前提。但是,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此举绝非易事。事实上,全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其国际金融制度监督者的地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西方国家的立场与态度。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IOSCO)和国际保险监管委员会(IAIS )已经为此做出了一些工作。并且,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各国又成立“金融稳定论坛”。 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金融稳定论坛是由西方七国集团于 1999 年 4 月建立的。论坛设立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各国在金融监管和监督方面
24、的信息互换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该论坛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这使各国的金融当局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建立政治控制的新阶段。当然,对于金融稳定论坛的作用,还是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还是不够。其结构表现出了当前存在的协商方式的局限性:任何国际机构都需要与各国监管当局并通过他们才能工作。各国监管者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这种关系,将决定该机构是否真正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实施严厉的措施。国际金融市场一复杂到这种地步,非正式的合作已达到了其效用的极限。金融稳定论坛,到目前也有拥有监督和强迫的权利。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应当建立一个世界金融管理局,一个拥有超国家权力的机构,拥有国际金融监管的权力就向各国监管当局在国内市场上一样监管国际金融市场。对于是否以及如何成立,我们拭目以待。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及对各国金融监管的影响一、监管范围不断扩大二、监管内容标准化及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金融监管模式日益趋同四、金融监管体系的集中统一化趋势五、以市场约束为基础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六、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