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培训 第二讲 水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主讲人:全水清 副教授,本讲学习内容,1、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4、水样的预处理 5、物理性质的检验 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9、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10、底质监测,本讲的基本要求,1、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 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 3、掌握水质的布点、采样、保存方法 4、掌握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 5、掌握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6、了解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
2、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污染,1.水资源地球上总共有1.36109 km3的水,分布于由海洋、江、河、湖和大气水分、地下水以及冰川共同构成的地球水圈中。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全球水资源,淡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全球水资源,第一节、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大部分属被人类活动污染,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污染,2. 水质污染类型 (1)化学型污染
3、:指排入水体的碱、酸、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有机物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2)物理型污染:指引起水体的色度、浊度、悬浮性固体、水温和放射性等监测指标明显变化的物理因素造成的污染。 (3)生物型污染:指某些病原菌造成的污染。未经处理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水质污染类型图,一、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污染,3.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的“自净功能”是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综合贡献,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 在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污染物排入水体强度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导制水质日趋恶化。,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
4、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一、水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等,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一、水质监测对象与目的,1.水质监测对象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监测的对象为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监测的对象为各种污(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以及各种工业废水不同废水具有不同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总汞
5、、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共13种,(10种);第二类污染物。,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一、水质监测对象与目的,2.水质监测目的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监测是通过对影响水体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水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1) 对进入江河湖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 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 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2.水质监测目的 (3) 对水环境污染
6、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二、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1.水质监测项目选择依据水质监测项目因水体的功能和污染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随着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和进步,国际或国内标准的相继更新与补充,水质监测项目增速较快。 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目前我国对水质监测和污水排放性标准推行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的“双轨制”,选测项
7、目中大多数为有机物测试指标。优先污染物(标准中要求控制、环境中难于降解的,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的,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的污染物)须优先监测。,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二、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2. 水质监测项目根据水体被污染的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污染物特性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项目。 (江河湖库渠)常规(基本)项目:pH、CODMn、BOD、TN、TP、DO等;基本项目除这项外还有其它8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中所提出的项目,根据水域的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等适当删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补充5项、特定项目80项;
8、海水37项;生 活 饮用水 常 规 3 4项、非 常 规 60项)特征水质参数: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如行业类别)、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13项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 排放口取样)敏感水质参数:可选择受纳水域敏感的或曾经出现超标而要求控制的污染物。,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二、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2. 水质监测项目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我国于2002年12月首次颁布了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于2003年1月1日开始生效。 该规范规定实施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监测项目:COD、石油类、氨氮、氰化物、六价铬、汞、铅、
9、镉和砷。,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二、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取对于同一个监测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正确选用监测分析方法,是获得准确测试结果的关键所在。 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方法灵敏度能、准确度满足定量要求; (2)方法比较成熟、准确;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药品易于购买和保存; (4)抗干扰能力强; (5)试剂无毒或毒性较小。,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二、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1)水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首选) 每一标准中的每一个项目基本上都有规定的分析方法
10、 。(2)统一分析方法 (3)等效方法,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三、水质监测常用分析方法,1、无机物的监测分析法 P34-35表21原子吸收法(火焰原子化法、冷原子化法石墨炉原子化法);分光光度法(可见、紫外、红外、流动注射分析);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电化学法(电位法、极谱法、库仑法);离子色谱法;化学容量法;重量法。 2、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GC-MS(质谱法)、离子色谱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3、污染物形态分析多种分析法的使用。,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环境监测分析
11、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现场 调查 2.监测方案 制定 3.监测点 优化布设 4.样品 采集 5.水质 分析 6.数据 处理 7.综合 评价,1.基础资料的收集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
12、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13、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河流源头。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监测对象(污染源)的上游,500 m。可能有要设几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监测对象(污
14、染源)的下游,500 m 或混合段长度) 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削减)过程的河流长度,1500m。,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排污口,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B-B、C-C、D-D、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3) 采样点位的
15、设置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有明显水流处,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等间距设置,采样点位确定,采样点位确定,水面下0.30.5m处,河底以上0.5m处,水深处,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断面,点位,排污口,(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
16、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
17、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其详细内容将在本章以下各节中分别介绍。,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1.结果表达水质监测所测得的众多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
18、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2.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详细内容参阅第九章。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个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例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
19、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采样点的布设 对照监测井 控制监测井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时间 采样频率,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采样点的设置 (1)工业废水 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
20、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1.采样点的设置 (2)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设在:非居民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口布设采样点。如需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应在各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另外,还需设污泥采样点。,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
21、、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2.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随工厂生产及居民生活情况常发生变化,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1.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某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2.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采样点不变、不同时间) 3.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 (同一时间采集的不同采样点的样品混合),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2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水样的类型,1.采样前的准备选择适宜材质的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并清洗干净。准备好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常使用船只。 2.采样方法和采样器(或采水器),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二、地表水样的采集,图2.5 简易采水器和急流采水器示意图,图2.6 泵式采水器示意图,图2.7 废(污)水自动采水器示意图,三、地下水样的采集井水、泉水、自来水 四、废(污)水样的采集 1.浅层废(污)水可从浅埋排水管、沟道中采样,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也可用长把塑料勺采集。 2. 深层废(污)水可用深层采水器或固定在负重架内的采样容器,沉入检测井内采样。 3.自动采样采用自动采水器可
23、自动采集瞬时水样和混合水样。,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五、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2)采样时必须详细、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六、流量的测量(水文监测站获取)(一) 地表水流量测量1.流速-面积
24、法首先将测量断面分成若干小块,测出每小块的面积和流速,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再将各小断面的流量累加,即为断面上的水流量。2.浮标法是一种粗略测量小型河、渠中水流速的简易方法。测量时,选择一平直河段,测量该河段2m间距内起点、中点和终点三个过水横断面面积,求出平均横断面面积。在上游投入浮标,测量浮标流经确定河段(L)所需时间,重复测量几次,求出所需时间的平均值(t),即可计算出流速(L/t)。,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六、流量的测量(二) 废(污)水流量测量1.流量计法 2.容积法将污水导入已知容积的容器或污水池中,测量流满容器或污水池的时间,然后用其除受纳容器或池的容积,即可
25、求知流量。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测量污水流量较小的连续或间歇排放的污水。3.溢流堰法适用于不规则的污水沟、污水渠中水流量的测量。该方法是用三角形或矩形、梯形堰板拦住水流,形成溢流堰,测量堰板前后水头和水位,计算流量。如果安装液位计,可连续自动测量液位。,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式中: Q水流量; h过堰水头高度; K流量系数; D从水流底至堰缘的高度; B堰上游水流宽度。,溢流堰法公式:,图2.8 直角三角堰示意图,七、水样的运输与保存1.水样的运输(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2)需冷藏的样品,
26、应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水样的保存方法 (见P49) (1) 冷藏或冷冻法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 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用H3PO4调至pH为4时,加入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调节pH值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酸化至pH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加入NaOH调至pH为12时, 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
27、样的采集和保存,2.水样的保存方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测定汞的水样需加入HNO3(至pH1)和K2Cr2O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还原)等。,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3. 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如欲测定水样中某组分的含量,采样后立即加入保存剂,分析测定时充分摇匀后再取样。如果测定可滤(溶解)态组分含量,所采水样应用0.45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藻类和细菌,提高水样的稳定性,有利于保存。如果测定不可过滤的金属时,应保留过滤水样用的滤膜备用。
28、对于泥沙型水样,可用离心方法处理。对含有机质多的水样,可用滤纸或砂芯漏斗过滤。用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测定可滤态组分是不恰当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为什么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预处理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水样预处理的原则: 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 回收率高 操作简便省时 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影响,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
29、的预处理,水样预处理的原则: 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 回收率高 操作简便省时 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影响,一、水样的消解,图2.9 消解用微波炉,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一、水样的消解 (一)湿式消解法 1. 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 2. 硝酸-高氯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3. 硝酸-硫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常用的硝酸与硫酸的比例为52。4.硫酸-磷酸消解法两种酸的沸点都比较高,其中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3+等络合,故
30、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一、水样的消解 (一)湿式消解法 5.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该方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在中性、碱性、酸性条件下都可以氧化有机物,其氧化产物多为草酸根,但在酸性介质中还可继续氧化。 6.多元消解法 为提高消解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消解体系。例如,处理测总铬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消解。 7.碱分解法当用酸体系消解水样造成易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即在水样中加入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溶液,或者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煮沸至近干,用水或稀碱溶液温
31、热溶解。,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干灰化法又称高温分解法。其处理过程是:取适量水样于白瓷或石英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或用红外灯蒸干,移入马福炉内,于450550灼烧到残渣呈灰白色,使有机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发皿,冷却,用适量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本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富 集富集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中,从而提高其浓度至其测定下限之上。分 离分离是将欲测组分从试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一个
32、地分开,或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分成若干组。,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 (一) 气提、顶空和蒸馏法1.气提法 该方法基于把惰性气体通入调制好的水样中,将欲测组分吹出,直接送入仪器测定,或导入吸收液吸收富集后再测定。,图2.10 测定硫化物的吹气分离装置示意图,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 (一) 气提、顶空和蒸馏法2.顶空法该方法常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水样的预处理。例如,测定水样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或挥发性无机物(VICs)时,先在密闭的容器中装入水样,容器上部留存一定空间,再将容器置于恒温水浴中,经一定时间,容器
33、内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平衡后测定气相待测组分浓度、计算出水样中的浓度:,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式中: K预测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两相体积比; XG平衡状态下预测物X在气相中的浓度; XL平衡状态下预测物X在液相中的浓度; VG气相体积; VL液相体积。,欲测物气相中的平衡浓度XG和水样中原始浓度XL0之间的关系:,二、富集与分离 (一) 气提、顶空和蒸馏法 3.蒸馏法 蒸馏法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分馏法等。,图2.11 挥发酚和氰化物蒸馏装置示意图,图2.12 氟化物水蒸气蒸馏装置示意图,水环境监
34、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 (二) 萃取法 1.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式中:V水水相体积; D分配比;V有机有机相体积; E萃取率。,公式,图2.13 萃取率与分配比的关系,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 (二) 萃取法 2.固相萃取法(SPE) 固相萃取法的萃取剂是固体,其工作原理基于:水样中欲测组分与共存干扰组分在固相萃取剂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固相萃取剂是含C18或C8、腈基、氨基等基团的特殊填料。,图2.14 膜片型固相萃取剂萃取装置示意图,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35、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二、富集与分离 (三)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四)离子交换法该方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广泛应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操作程序,按照吸附机理分类,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交换柱的制备 交换 洗脱,(五)共沉淀法1. 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共沉淀法系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
36、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力图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手段。2. 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 当欲分离微量组分及沉淀剂组分生成沉淀时,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共同析出。 3. 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有机共沉淀剂的选择性较无机沉淀剂高,得到的沉淀也较纯净,并且通过灼烧可除去有机共沉淀剂,留下欲测元素。,一、水温 (一) 水温计法 (二) 颠倒温度计法 二、嗅和味 (一) 定性描述法 (二) 嗅阈值法,表2.1 嗅强度等级表,第五节 物理指标检验,三、色度 P61水颜色的分类测定方法(一)铂钴标准比色法(二)稀释倍数法,真色,假色,图 铂钴标准比
37、色法标准色列,四、浊度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而污水和废水中不溶物质含量高,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法、分光光度法、浊度计法等。 测定方法(一) 目视比浊法(二) 分光光度法(三) 浊度仪法 五、透明度(一) 铅字法(二) 塞氏盘法,六、残渣水中的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解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七、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该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矿化度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电导法、阴、阳离子加和法
38、、离子交换法、比重计法等。重量法含意明确,是较简单、通用的方法。,八、电导率 电导仪是测定溶液电导或电导率的专用仪器。,图 电阻分压式电导仪原理示意图,式中: Q电极常数或电导池常数; Q=L/A 式中: L两平行板极间距; A板极面积。,电导率与电极和电极几何尺寸间的关系K=LQ,九、氧化还原电位,En = Eind + Eref,式中: En被测水样的氧化还原电位,mV; Eind实测水样的氧化还原电位,mV; Eref测定温度下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mV。,图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装置 1.温度计, 2.铂电极, 3.饱和甘汞电极, 4.玻璃管,5.广口瓶,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金属测
39、定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位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一、铝,铝是自然界中的常量元素,毒性不大,但过量摄入人体,能干扰磷的代谢,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我国饮用水限值为0.2 m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分光光度法,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示意图1.感应圈;2.冷却器;3.辅助气;4.炬管;5.试样载气,图 电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示意图 1.进样器;2.ICP焰炬;3.分光器;4.光电转换及测量部件; 5.微型计算机;6.记录仪;7.打印机;8.高频电源; 9.功率探测器;10
40、.高频整流器,二、汞,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颜料、塑料、食盐电解及军工等废水。天然水中汞含量一般不超过0.1g/L;我国饮用水标准限值为0.001mg/L。,(一)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图 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示意图 1.光源;2.分光系统;3.比色皿架;4.光电检测及放大装置;5.指示、记录仪表;6.稳压电源,(二)冷原子吸收法,图 冷原子吸收汞仪工作原理示意图,(三)冷原子荧光法,图 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示意图,三、镉,镉属剧毒金属,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中蓄积,造成脏器组织损伤,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会导致骨质疏松,诱发癌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镉的
41、浓度不能超过0.005mg/L。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铜、铅,图 原子吸收分析过程示意图,图 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A吸光度; 待测元素的浓度。,图 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图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法原理示意图,(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三)阳极溶出伏安法 1. 经典极谱分析法原理,极谱分析是一种在特殊电解条件下,根据被测物质在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基本装置如图 所示。E为直流电源,AB为均匀滑线电阻,加于电解池(极化池)D两电极上的电压可借助移动触点C来调节。V为伏特计,G为检流计(见下页图
42、 ) 。,图 极谱分析基本装置示意图,图 极谱波,id=607nD1/2m2/3t1/6c 式中: id平均极限扩散电流; n 电极上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数; D电极上起反应的物质在溶液 中的扩散系数; m汞的流速; t 在测量id的电压时的滴汞周期; c 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物质的浓度。,滴汞电极上的极限扩散电流可用尤考维奇(Ilkovic)公式表示:,2.阳极溶出伏安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要点:(1)水样预处理(2)标准曲线的绘制(3)样品测定,图 阳极溶出伏安曲线,四、铅,铅是可在人体和动植物中蓄积的有毒金属,其主要毒性效应是导致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等。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
43、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示波极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五、铜,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铜会发生贫血、腹泄等病症,但过量摄入铜亦会产生危害。铜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较大,有人认为铜对鱼类的毒性浓度始于0.002mg/L,但一般认为水体含铜0.01 mg/L对鱼类是安全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分光光度法 新亚铜灵萃取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示波极谱法 ICP-AES法,六、锌,锌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有益元素,每升水含数毫克锌对人体和温血动物无害,但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影响较大。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约为0.1mg/
44、L。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示波极谱法 ICP-AES法,七、铬,铬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铬的毒性与其存在价态有关,六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六价铬、总铬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总铬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八、砷,元素砷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物毒性更强。砷化物容易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硒、锑、铋,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注: 1.反应管; 2.U形管; 3.脱胺管; 4.吸收管。,图 砷化氢发生与吸收装置示意图,图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测定装置示意图,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九、其他金属化合物,详细内容可查阅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其他水质监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