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化实验“五步曲反思策略”研究案例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础、最可靠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学需要反思,每个老师都知道.但从笔者所观察到的现象来看,大部份老师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上完课之后写几句反思的话,效益低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如何让反思变得深刻,如何让反思变得透彻,如何从反思中得到更多的启示.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发现使用“五步曲反思策略”,反思的效果不错.现以汽化教学反思为例,简介如下: 1第一步曲上课老师整理实验教学过程,做好课堂实录 本节课是物理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
2、二节第一课时,以“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为重点.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把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实验环节.为了方便整理反思,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录音也可以).碍于篇幅限制,下文重点记录了实验一、五. 实验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上课前,展示书法,在黑板上写下“汽化”两个字. 师:来欣赏一下老师的书法作品.老师的书法作品呢? 生:没了. 师:怎么没了?刚才老师写字时,用的不是墨水而是酒精.酒精原来是什么态的? 生:液态. 师:现在没有了,是什么态的? 生:气态. 实验二视屏展示预先拍摄的实验,区分汽化的两种方式(略). 实验三学生实验,体验蒸发吸热(略). 实验四物理仿真实验(略). 实验五学生实验,探
3、究沸腾现象. 师:(巡视指导、提示)到90开始计时.不要忘了还有一个盖子.提示注意实验安全.被开水淋到就会变成水煮鱼. 师:下面请大家分享一下实验数据.刚才有小组反映说我都加热了半天了,怎么还是那么高的温度啊.是的,你是什么温度就记录什么温度,这就是实验.有可能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就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问题了,我们再来反思哪里出现问题了.下面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实验数据. 生:三十秒92 ,一分钟94 ,一分半钟96 ,两分钟98 ,两分半钟100 ,三分钟101 ,三分半钟102 ,四分钟102 ,四分半钟102 ,五分钟102.2 . 师:大家看看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吗?温度先怎么样后怎么样?
4、生:先上升后不变. 师:在看看到最后温度会怎么样? 生:不变. 师:后来最后一组数据稍微上升一点,我们怎么办?把它去掉.为了更直观地显示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把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成图形.怎么绘制,我先来做个示范大家仔细看.在图表中找出零分钟90度,在该点打叉.根据你自己小组的数据,把点标出来.接下来连线怎么连?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有的点描起来.什么叫平滑的呢?像滑滑梯一样,如果有突变的地方就是不平滑.下面用平滑的曲线将点起来.能不能用尺子?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就这个图来分析.我们把一个点称为A,把另一个点称为B,把另一个点称为C点.请问图像中哪一部份表示沸腾.还是只有一部分表示沸腾呢? 生:
5、BC. 师:BC叫沸腾时,请问AB段呢? 生:沸腾前. 师:请问沸腾前温度的变化. 生: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师:沸腾前我们需要加热,那么沸腾时要不要加热呢? 生:沸腾时也需要吸热. 师:我们把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请在书本上做上笔记.刚才我们小组分了工,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个人没有反映出来?看气泡.告诉我气泡有什么变化? 生:气泡越来越多. 师: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看大屏幕上有两张图,哪个是沸腾前的哪个是沸腾时的.如何分别? 生:沸腾前的气泡上升变小,沸腾时的气泡上升变大. 师:请你把气泡的变化情况写到书上去.下面把书翻到36页.中间的黑体字请你把它画出来.一起读一遍. 师:上课开始时
6、提出的几个关于沸腾的问题你现在能回答了吗?沸腾发生的部位在什么地方? 生:在内部和表面. 师: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吗? 生: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而且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我们把它叫做沸点.沸腾需要吸热吗? 生:需要. 师:如果沸腾时我们把酒精灯灭了,不给它加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请看模拟课件. 生:温度会下降. 师:再请你看看你的温度计温度下降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刚才大家了解到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是100 .你刚才做实验沸腾的温度是100 吗?什么原因呢?100 的时候有什么要求? 生:在标准大气压下. 师:有可能我们这边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还有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的器
7、材绝对精确吗,在同样的温度下,有的温度计温度高一些,有的温度计示数低一些,有可能是器材的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蒸发和沸腾的特点,请你思考一个问题,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生:相同点是它们都需要吸热.它们发生的部位不一样. 生: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在一定温度时发生. 师: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其他液体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吗?比如说油请大家查一下书. 生:280 . 师:还有什么不同点吗?刚才我们看视频可以知道一个比较平缓一个比较剧烈. 2第二步曲上课老师利用课题组研究的实验反思策略,独立反思 为了提升教师反思的品质,笔者课题组研究了一套供教师实验后
8、反思的策略,简介如下:反思教学目标;反思能否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复习;反思如何更好呈现教学内容;反思如何更好地提供学习指导;反思教师的引导行为是否合理;反思如何提供更好的反馈;反思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行为;反思如何增强学生记忆与促进迁移.根据实验反思策略,执教老师首先独立反思.现摘录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基本处在简单的感性阶段.在备课时考虑到让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新课引入中,笔者展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液体蒸发,此现象在学生擦洗黑板时经常遇到.在进行实验二教学时,通过视屏再现的方式,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出蒸发和沸腾一部
9、分特点,此外还能听到水在水壶中沸腾前后的声音.在进行实验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亲自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在通过温度计验证温度的降低,从感性到理性,符合物理的探究规律.实验四,探究沸腾实验是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的第一个复杂的探究实验,该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较多,需要分工合作,对于学生而言此实验颇有挑战意义,如果直接让学生动手实验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实验实际效果,我在此引用了仿真实验进行预演,有效地避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五,学生实物实验时,我进行巡视指导,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指导. (2)在整个实验教学前,我对所有器材进行了挑选,并把每个实验都预先做了一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
10、,无论是自己的演示,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能比较顺利圆满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演示蒸发时选用了酒精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实验时间紧凑教学节奏.再比如沸腾实验中,用多大的烧杯,加多少水,水的初温控制在多少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多思考.这一点做得不太理想,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环节中,我显得有些急促,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在评价学生学习行为上也做得不好,没有精心设计测评练习让学生及时获得学习质量的反馈信息以便矫正和补救. 3第三步曲组内、外其他老师参与评议,百花齐放 教师1:教师在写教案时要仔细斟酌:例如,“师:从物态角度的变化来看这两种现象有
11、没有共同点?是不是都是汽化现象?生:是.师:因为他们的液体都在怎么样?减少”简单的几句话就有几个问题:第一句话,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学生就应该回答“有,是的”两个答案而不是一个答案.教师提问“是不是汽化现象”提问的方式就欠缺了,如果问学生“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更合适一点,可以激发学生考虑酒精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要点就是汽化的定义,什么是汽化在没给出定义前就提出汽化两个字是不合适的.教师提问“他们的液体都在怎么样?”,提问不具体,改成“液体体积如何变化?”教师提的第二个问题“他们的液体都在怎么样?”,按照逻辑顺序应给摆在第一个问题前更为恰当,正是由于液体体积变少了,同学才能想
12、到发生了汽化现象.另外,酒精写字,一会儿看不见了,教师说是酒精变成气态,有点欠妥,如果加一个学生闻到酒精气味的步骤的话,说气态就合适了.在后续的教案中此类问题多次出现,教师要注意表达的方式、用词的规范和科学,同时注意提问的先后逻辑顺序. 教师2:首先,实验小组分工合作中,太注重分工,导致学生只注意自已负责的一方面,忽略了也要关注其他人的工作,要有整体观,既要能分也要能合.其次,在处理图像时为什么不能有尺子,有依据吗?这不是素描,教师的说法会给学生带来误解的,我们只是在某些不能用尺子画直线的地方用弧线代替吧!蒸发和沸腾的教学中知识点很多,教师要有所取舍,讲的多未必是好事,第一个该舍去的就舍去,蒸
13、发和沸腾的区别不讲为妥. 教师3:实验中,实验器材可以改进,可以考虑用试管代替烧杯,气泡在烧杯中上升时,由于上升距离过短,气泡变大难以观察.用试管实验增加了高度,应该可以观察到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能不能在本次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学生再做一些实验反思,比如:本次实验中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注意的?这套装置能改进得更好吗?有什么方法值得今后学习?液体的沸点是一成不变的吗?有可能的话指导学生利用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学生“创造性实验反思策略”,在本节课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这对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提升能力成长必将意义非凡. 教师4:在教学内容的预设和执行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在“
14、实验一”中,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就不如换成一幅卡通图片,这样艺术化处理更能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在“实验二”中,用视频展示烧杯中的水“从一杯到半杯,到没有,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该视频缺乏真实性,这是教学中很忌讳的事.又如,在学生开始做沸腾实验前,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气泡变化,或者关注一下有无其它发现,等等.也可以指导学生向水中加几粒小粉笔块,使水中气泡更明显,更容易观察. 4第四步曲执教老师集思广益,进行二次反思,形成认识飞跃 通过独立反思再结合其他老师的建议,笔者觉得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认识. 首先是问题设置和提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过“教师不掌握娴熟发问的艺术
15、,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是整个课堂的经脉,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课堂效率.不得法的提问不但不能起到应有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思维.比如说本节课就有一些不得法的提问如“从物态角度的变化来看这两种现象有没有共同点?是不是都是汽化现象?”、“它们的液体都在怎么样?”等等.通过提问手段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对教师适时进行课堂调控有不小的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置上要注意有梯度,在提问个别学生时,还要注意关注其他更多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应越俎代庖,阻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沸
16、腾图像有何特征时,问学生的问题过多,告诉学生的也太多.实际上不如在画出图像后先让学生先尝试总结,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最后教师再做适当点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其次是实验,实验是教学中联系实际发现规律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相关知识点的运用与展示.如果实验本身生动有趣,不但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直观具体,还可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要遵循真实性,杜绝空假,在本节课中观察水蒸发快慢的实验就违背这个原则,以后在实验时要杜绝此类现象. 最后是意外情况的处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
17、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当教师遇到意外要冷静对待,把“意外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本节课遇到的意外处理就有欠妥的地方,学生在汇报数据时,沸腾后的温度前几个均是102 ,最后数据是102.2 ,当时我直接删除未加说明,其实应该向学生说明温度计分度值为1 且不要估读,所以102.2 仍然可以记为102 . 5第五步曲整理出教师反思案例,促进交流,供今后循环使用 由执教教师把前四步曲中内容整理好,形成案例,生成资源,供教师间交流.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见,深刻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18、.但是深刻的反思并不是闭门造车,进行个人的冥思苦想.教师间要相互听课、评课、校验、观摩等等,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在不断的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部曲反思” 以教学过程的反思为突破口,让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分到合再由合到分,所以“五部曲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总结,而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反省、思考和探讨,是在集体的智慧中自我反思,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可以促进集体的专业成长.使用“五部曲反思策略”比起传统的写“教学后记”、“教学博客”等形式有显著的优势. 【课题立项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课题名称:中学物理“实验反思”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K9-L085】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