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新契机.docx

上传人:dreams99 文档编号:2102142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新契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新契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新契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新契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国企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调整对企业的一种倒逼,也是中国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转变“世界工厂”的角色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出口的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属低端、廉价这个层面上。 然而,经过多年的政策调整和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情况已经有所改观。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投资输出国转变。以高铁、核

2、电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以质优价廉的优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还能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掌握技术看,“走出去”还可以使中国企业的技术人员更为便捷地进入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源头地,增强与国外技术人员的直接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满足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可谓一举多得。 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

3、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推动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结构,实现互利共赢。 5月1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国资委也发布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发展,加大海外业务合作力度,倡导有序竞争,避免不规范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国际化经营向中高端发展。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走出去”正在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和企业发

4、展的新途径。 今年7月10日,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对外透露,中国铁路装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位于马来西亚的东盟制造中心于当地时间7月9日正式建成投产。公司已成为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的最大制造商,提供了市场份额8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产品加技术加服务加投资的转变。 同时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已有3个子公司落地马来西亚,90%的员工是马来西亚本地人。公司今后要将东盟制造中心建设成中马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典范,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第一批示范基地。 而另一家中国中车旗下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10日也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

5、签订了约2.8亿元人民币的机车出口合同。这是继2011年大连机车首次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电力机车后,与乌方再次签订的又一电力机车项目订单。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对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规划,乌兹别克斯坦未来将有更多的铁路方面投入以缓解对交通运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中车将全方位为乌方提供技术、产品、服务等支持。同时,中国中车将与当地铁路方面在机车牵引动力方面及相关配件市场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当地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实现装备与产业的迅速升级。 与此同时,中广核也积极践行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久前,英国政府同意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企

6、业参与英国拟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罗马尼亚也已宣布中广核成为切尔纳沃德核电项目“选定投资者”,双方正就项目落地积极谈判。中广核国际核电开发已进入技术和项目落地的新阶段。 “走出去”已成现实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成绩可圈可点。有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方融资再投资,去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7、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就是说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首次超过海外在华投资。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7月14日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盘点和展现央企“走出去”发展现状。 路线图显示,在电力领域,央企在境外建设的电站涵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类型,在周边国家建成和在建的水电项目达17个,总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在建材领域,央企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大量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生产线,其中水泥技术工程及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轨道交通领域,央企从设备出口装备运营维护起步,目前铁路装备已实现六大洲全覆盖,轨

8、道车辆整车产品已进入北美发达国家市场。 资料还显示,目前已有80多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央企业承担大量“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具体包括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10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以及中缅、中泰、中老铁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项目。 通过以上资料说明,中国企业高水平、大规模的“走出去”已成现实。 不久前,中国石油集团装备制造分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石油装备出口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加快转型

9、升级步伐,充分发挥产能优势,与石油伙伴国大力发展产能合作,实现中国装备的当地制造,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今年6月,江苏省主要领导率团访问德国北威州期间,专程考察了中国徐工欧洲公司。代表团希望中国徐工欧洲公司坚持开放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合作和交流,努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提质升级,并希望徐工欧洲研发中心和徐工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德国福莱科斯有限公司取得更好的业绩。 目前,无论央企还是民企都已纷纷迈出对外投资、并购的步伐。企业正在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由单独企业向抱团出海转变。 我们知道,“抱团出海”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闻。以日企抢占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铁路建设市场为例,201

10、0年以来,日本负责金融和协调的综合商社、拥有运行技术经验的铁路各公司、制造车辆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制作所、在信号和通信设备领域具有优势的三菱重工、擅长运行系统的东芝以及承接土木工程的大型承包商,组成“日本联盟”共同开展竞标活动。 前几年,美国企业辉瑞、戴尔等进入中国后,美国的相关金融、咨询、公关、人力等服务机构也都来华为其提供本土化服务保障,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条,而是一个产业集群在进行团队合作。 中国企业需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抱团出海。抱团,不单纯是企业之间抱团,而且是指各种资源的抱团,把中国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融资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抱团“组合拳”。过去是单纯的产品“走出去”,而今天要发展成带动

11、装备制造,带动服务“走出去”,带动交通、航运、金融、建材、人员等一同“走出去”。 最近,中国诚通即将在俄罗斯新建一个中国建材商品、基建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利用已长期本土化经营企业的经验优势,带动其他中资企业入驻经营。 “走出去”的路数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落地,就是在发达国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已分别与中国就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合作,签订谅解备忘录。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步入一条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也出现了不少失败的案例。企业在国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困难。 为了让我国

12、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能够走的更稳和更远,我们必须增加风险意识和提高防范水平。 首先,中国企业应该具备防范政治风险和舆论风险的意识。像政府更迭、党派之争、政策或法规变化都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政治风险。另外,我们看到一些被舆论大肆炒作的并购项目,最后多半被“搅黄了”,这些都给企业增加了舆论风险。 其次,有不少国家的政府势力相对弱势,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很差,人员频繁更替,许多行政事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时间成本高,给企业造成管理风险。 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接触到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思想行为方式、民族特性、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差异,易产生文化冲突,往往会给

13、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一定的文化风险。 第四,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取得的收益或遭受的损失,除了有市场与竞争因素外,与货币与汇率的变化也有较大的关系,在经济层面也存在一定风险。 第五,从国际化人才储备角度看,我国企业“走出去”缺乏明确的国际化人才。企业吸引、获取并成功留住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人才发展和培训机制方面也有待加强。中国企业往往难以找到既精通业务,又会外语,同时还了解当地国情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第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投资所在地大都条件艰苦,物资相对匮乏,这对企业的物资储备及生产装备调度能力是一大考验。 第七,在国际化治理能力方面,我国企业在大型投资管理、大型投资资本运

14、作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经验。在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时,往往按本土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对市场反应滞后的现象。 第八,我国企业在创造国际化品牌、创新模式等多方面能力不足,存在较大欠缺,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虽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但是在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推动下,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把中国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融资结合起来,采取集团“走出去”的方式抱团出海,一定能在促进我国能源和资源安全、保证外汇储备多元化、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有所拓展和收获。我们相信“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机遇。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