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是核心,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现实局面,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理念、队伍、载体、内容四个方面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使相关的教育工作开展能够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为社会发展增添力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创新 作者简介刘培培(1980-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许宁(1979-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讲师
2、,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大学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XSK05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47-02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党中央在2004年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
3、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做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科学培养和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开拓的思路和创新的视角,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宽广,信息灵通,政治热情不断提高,政治态度积极向上,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基本保持一致,思想状况总体呈现出稳定、健康的
4、良好趋势。但是在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思潮时,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茫与困惑,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学生对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漠不关心,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信心不足。有些学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心态失衡,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缺失,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意识;过分强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意志消沉、行为懒散,厌恶责任义务,反感奉献精神。面对当前的就业局面,学生们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心理压力较大,缺乏直面挫折、解决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同时,在国内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对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滞后、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师资缺乏、队伍不稳定,经费投
5、入不足等问题。 二、以“以人为本”为理念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调对人主体地位的尊重,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征出发,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使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提出的新的要求, 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在思路和方法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根本宗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从观念、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搞好观念创新 观念创
6、新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实践。“以人为本”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利益出发的工作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有机结合,准确把握学生内心的价值需要,对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针对不同个体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指导服务,既符合大学生的整体利益诉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谋求如何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为
7、基本的价值取向,高度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其潜能的充分展现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要改变以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以管理为主要手段,在方式方法上缺乏思路创新的旧认识。充分发挥高校第一课堂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第二课堂的综合育人优势,体现对受教育者的了解和尊重,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他们平等、自由的参与机会,通过启发和诱导正面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继而达到从自我管理到自我发展、从自我认知到自我完善、从对自己负责到对社会奉献的教育
8、目的,从而培养各具所长的综合性人才,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全面接轨。 (二)育人先育己,搞好教育者队伍创新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科化、专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思政队伍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的窘迫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教师思想保守陈旧、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等新生事物缺乏了解,自身的业务能力已跟不上学生的发展现状。从事高校思政工作的专业教师和相关人员不仅要准确地掌握党的政策和政治教育理论,还需要清楚地判断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需要对当前社会经济转型阶段下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有着准确的洞察和判断,需要建立起系
9、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知识系统。 高校要确立政工干部的严格准入机制,明确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等岗位的职责和定位,人员选择时应当优先从思政类、心理学类、管理学类等学科专业中选聘。要建立和健全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行岗位培训制度,坚持实行政治素养培训、教育方法培训、心理辅导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等相互结合的培训机制,优化政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规范化程度,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来增强政工群体的职业归属感和队伍的人员稳定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职业
10、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只有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人员稳定、富有奉献精神的专业化的高水平政工队伍,才能实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目标。 (三)完善教育形式,搞好载体创新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础,依靠相应的载体来实现。 1.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等传统学生社团表率作用的同时,应当为学生文化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以学术、文化、艺术类社团为载体,在学生基于浓厚兴趣而自主参与的社团活动中穿插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11、,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作用使大学生在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2.要创新新媒体教育载体。要善于运用现代媒介和传播工具,建立学校思政工作的新媒体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实际范围广泛的特点,建设好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移动手机客户端深入学生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政工教师使用飞信、 、 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加入学生组建的校友录和网路群体,在虚拟世界中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思想交流中建立了解和相互信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12、3.要创新宿舍教育载体。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在不断地扩展变化,学分制的推行使得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除课堂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自然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占领的一个重要阵地。新时代的宿舍管理工作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出入安全管理和卫生考评,应当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习、门饰装饰大赛等多种宿舍文化活动,构建宿舍文化建设为主导、以安全教育为保障、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宿舍管理模式。 (四)把握核心价值体系,搞好内容创新 1.要搞好“两课”教学的内容创新。高校“两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两课”课堂教学在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及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诚信教育为核心内容。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以国内外局势与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社会现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遵纪守法意识的同时还应加强诚信教育,强调自律与他律并重,加强对贷款学生和受助学生的信用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履行承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诚信度。 2.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社会赖以存在、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部分学生面对学习考研任务、生活经济压力、交往障碍、感情困扰等诸多不利因素出现了不
14、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业和自身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对心理沟通和疏导教育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以利于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同时还可以组建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聘请熟悉青年学生心理活动特征的高水平心理指导教师,积极开展诸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人际交流能力,解决心理困扰,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3.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搞好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当前国内就业困难的不利局面给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成为就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其
15、中的重要一环。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当中以便于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在加强各个行业共同遵守的诸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公共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可根据不同专业所对应行业的职业需求有重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工程中了解职业背景,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付国华.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初探J.职业时空,2009(2). 2.在2004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26. 3孙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赵杰义.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J.新西部,2009(4).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