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dreams99 文档编号:2101670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关注“农二代”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农二代”大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框架下,农村小农经济远远满后于城市大工业生产经济,在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情况下,通过个人努力,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肩负着“振兴家族、脱农脱贫”的重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1有利于社会稳定 就业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自中共十六大以来,把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农二代”大学生尽管能与城市学生平等享受高等教育,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基础教育条件、社会保障和分配

2、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能导致他们心理和生理产生障碍。“农二代”也是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高发人群,是社会的极大隐患。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对其进行就业帮扶,解决他们最迫切、最核心的问题,既能使教育良性发展,也能减少弱势群体事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1.2有利于高职院校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合适社会需求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人才。每年大批“农二代”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经过三年时间的职业教育培养与锻炼后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其能力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其能否顺利就业既是学校的首要责任,也是社会是否认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因

3、此,高职院校只有重点关注“农二代”这个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群体,通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质,才能促使学校整体就业水平上升,才能使学校职业教育在严酷的检验中脱颖而出,使学校获得更广泛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3有利于“农二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农二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千千万万农村家长的深切期望,更是“农二代”大学生本人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扎实提高职业技能,调整就业期望,适当缓解心理压力,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精神,以过硬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去参与就业竞争,并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有用之

4、才,成为国之栋梁,从而使“农二代”大学生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以自己毕生的才能服务社会,回报国家。 2“农二代”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成因 “农二代”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要素构成,大致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概括。 2.1内因方面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内因主要体现在自身原因。由于“农二代”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习投资有限,使他们的起点比较低,视野、能力培养与就业竞争力都会相对低,在某种意义上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家庭困难、学习起点低等种种原因,“农二代”大学生从小只有升学的目标,过分强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攀越高考大山后,在大学期间,他们

5、忙于争取奖学金和做兼职赚钱,过分追求减轻经济压力投入的精力使其关注职业生涯规划较少。与此同时,一些“农二代”大学生急于求成,急切希望摆脱贫困,在求职时缺乏对市场的理性认识,对工资期望更高,找工作带有盲目性,对自身定位不合理往往更容易被企业淘汰。受到家庭背景、心理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带有心理自卑,学习无力,能力自轻,人际交往自闭等心理问题,面对就业竞争,难能以一种积极进进的心态去应对。加之一些“农二代”大学生出身农村,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貌条件稍逊一筹,受到农村的传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生活过于随便,行为素质相对低,不佳的形象也致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 2.2外因方面 外因主要是政

6、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的作用。从政府与社会角度来看,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农二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之下,“农二代”大学生自身资源不多,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事业单位招聘、大型国有企业招聘时任人唯亲是司空见惯。尚未完善的社会就业保护机制,“农二代”大学生饱受户籍限制,在就业过程中得不到公平的竞争机会,相关的优惠政策也未能重点惠及。如三支一扶、代偿入伍、职业培训、创新创业等政策都是针对全体学生,没有专门针对“农二代”大学生就业政策。从高校角度来看,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在就业教育、就业保障、就业帮扶方面相对滞后,更没

7、有直接针对“农二代”大学生的专项帮扶。尽管多数职业院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但职业教育往往和流于形式,就业指导时效性低,缺乏对“农二代”大学生求职的特别引导和心理关注,更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就业指导,无法形成有效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从家庭角度来看,由于“农二代”家庭双亲文化素质不高,视野有限,为生计奔波,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把孩子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素养养完全成当成学校的责任。家庭职业教育的缺位使得“农二代”大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落后在起点,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从而产生职业迷茫。 3“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

8、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五个要素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3.1政府与社会要加快建立与完善特殊群体就业保障机制 政府要尽快针对“农二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政策,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投入,增加基础服务项目的政策帮扶力度,在当前三支一扶、预征入伍、特岗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二代大学生的鼓励力度,切实提高待遇,引导这个特殊群体到基层就业;二是建立“农二代”大学生失业求助机制,给予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农二代”毕业生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三是完善立法,建立针对保障就业市场的专门正式法律,完善保障就业,反就歧视和就业不公,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保障“农二

9、代”毕业生公平就业;四是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经济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和在线职业指导平台,有效解决“农二代”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五是社会媒体对“农二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关注,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社会角度上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六是是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大胆采用独资、合资或者股份制形式调整人才市场结构布局,适当发展城乡一体化人才市场、专业化人才市场、网上人才市场以满足“农二代”毕业生不同的就业需求,从而达到扩大就业的目的;。 3.2高职院校切实提高“农二代”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有着不

10、可推卸的责任。“农二代”毕业生又是高职院校就业的难点问题。因此,只有重点解决“农二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3.2.1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而把握市场动向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培养市场需求量大、综合素质过硬的毕业生。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当成立人才需求专家委员会,邀请一线的企业家、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资深专家以及政府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组,定期召开专家研讨会,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体系,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学

11、质量与教学方式改革,根据学生特点与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环节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3.2.2学校与家庭教育结合,帮助“农二代”毕业生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农二代”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与家庭和社会寄予的厚望密切相关。父母的引导与示范对于孩子职业的选择与职业发展作用非常大。但在现实中,多数“农二代”大学生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连孩子的活动与去向也关注不多,只知道孩子读了大学,认为读了大学就一定出人头地,这种家庭教育先天缺失会让“农二代”孩子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很有职业规划意识,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

12、要么自暴自弃,缺乏进取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农二代”毕业生就业教育过程中与家庭教育结合,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特点;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孩子的在校情况,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与职业价值观;成立由辅导员、“农二代”大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就业帮扶委员会,统一负责家庭职业教育组织、指导和协助工作;倡导和鼓励“农二代”大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实现“双向教育”,家长与孩子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2.3健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机构,配备特殊就业 群体帮扶专门人员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明确职责、权限与岗位分工,将“农二代”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就业

13、帮扶工作纳入就业服务体系。首先,改变过去整体就业工作仅是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个部门责任的观念,逐步实现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校团委、各院系等多个部门合作联动,形成统一领导、宏观指导、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上下一心的立体管理体制,将关注特殊群体就业问题的责任分担到处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指导。其次加强就业指导中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队伍建设,形成就业指导人才库,对于“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视其就业困难程度而分层次配备相应指导人员,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指导、个性化服务。再次,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部门的硬件配套设施,如购买心理咨询仪器、配备职业测试软件等设备辅助就业帮扶人员对“农二代”

14、大学生开展工作,使得就业指导软件与硬件都达到高规格、现代化的要求。 3.2.4实行全程化职业规划帮扶 长期受农村文化影响,“农二代”大学生常常也表现出较为随意的性格,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重视。在面对残酷的社会就业竞争时才发现为时已晚,不知所措。因此,要对“农二代”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就要尽早下功夫,从新生入学抓起。高职院校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要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三年全程化不间断。通过理论课形式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职业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设计与管理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二年级重点进行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较好的职业素养与创业

15、意识与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基本路数;三年级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调整就业期望、就业心态,培养面试技巧,增加职场体验、指导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流程等。通过全程化职业规划帮扶,提升“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3.3“农二代”大学生自我帮扶“农二代” 大学生永远是就业帮扶活动的主角,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有可能获得合理的帮扶效果。 3.3.1配合学校工作,转变就业观念 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下,高职院校“农二代”大学生要认清社会形势,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职业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放弃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大众化教育下的一名普通毕业生,也将

16、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放长远目光,避免盲目追求高薪优职,要适应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以从基层成长经历为荣,乐于从事基层工作。转变“一次分配定终身”的计划经济时代就业观念,树立多次择业观,将职业选择和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与自身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机遇与条件选择职业,面向中小型城市,改变非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不就业的过时就业价值观。 3.3.2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劳动者只有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才能增加就业核心竞争力。“农二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差充分认识到自身与非农学在知识面、综合素质与能力、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生存在的差距,

17、扬长避短,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注意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逐步与当代社会接轨,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鱼得水。 3.3.3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差,能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二代”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优秀学生,得到老师的重点关注。但到大学校园里,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员,心里落差较大,加之遭遇挫折或失败,更让他们心理无法承受。因此,“农二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坦然面对激烈就业竞争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保持平常心态,认真总结失败经验,客观、科学地进行失败归因,为成功奠定基础。当遇到心理问题不能自我调节时,要主动求助于老师和朋辈,尽快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以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面对新的挑战,从而造就心理素质过硬的自我,适应现代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 作者:郑晓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