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伴早期肾病且无高血压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及观察组22例。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使用胰岛素或格列喹酮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于正常范围,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厄贝沙坦的患者UAE显著减少(P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血压;厄贝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059-02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
2、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难以逆转,往往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厄贝沙坦(ARB)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已经得到多数研究的证实,但ARB的降压作用带来的肾脏获益影响到ARB对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评价,本研究选择血压正常的糖尿病并早期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ARB治疗,观察其肾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2008年12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47例,病程28年。糖尿病诊断按照WHO标准。肾损害标准选择早期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30300 mg/24 h。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157岁;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
3、12例,年龄4758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UAE定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排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患者、尿路感染及其他免疫性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选前查肾B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清蛋白排泄率。 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使用胰岛素或格列喹酮,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于正常范围。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片150 mg,每日1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时间3个月,于观察开始后每周测空腹血糖及血压,血压取平均值,观察结束前3 d每天查UAE 1次,共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4、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本组入组47例,完成研究45例,淘汰2例(淘汰率为4.3%);其中对照组1例、观察组1例因失去联系退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UAE的变化见表1。 3 讨论 微量清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主要线索1,本文以UAE作为观察指标,在排除血压、血糖的影响后对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UAE变化(xs) 与治疗前比较,P ARB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尿UAE明显减少(P0.05)。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时肾脏局部的血管紧张素表达是增高的,且患者肾局部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调节独立于血浆RAS之外2。血管紧张素(Ang)作为RA
5、S起主要作用的物质,由血管紧张素(Ang)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转换为Ang,是其产生的主要途径,也可由局部组织丝氨酸蛋白酶等非RAS途径生成。 Ang与特异变体结合后发挥生理作用,直接参与了肾脏的进行性损害。肾脏主要的Ang受体有AT1、AT2。AT1受体在肾脏表达尤为丰富,Ang参与肾损害的作用主要与此型受体有关。AT1除了通过影响肾脏局部血液动力学、升高肾小球内压外,还是一种生长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不仅导致细胞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还能促进包括转化生长因子-1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导致肾脏肥大和肾脏纤维化。因此,阻抑AT1受体,将产生肾保护作用。AT2在组织中表达较少,其介导的作用与A
6、T1相反,能够使肾小球内压降低,抑制组织细胞肥大3。 由于Ang造成肾损害绝大多数是通过AT1受体。ARB类药物主要阻断AT1受体,同时ARB也可阻断非RAS途径造成的Ang。另外,ARB的肾保护作用部分还与减少肾组织上激活的核转录因子B的表达,减少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4。虽然ARB和ACEA均有阻断Ang的作用,但其抑制环节不同,因EACI减少Ang的生成,同时影响到AT1和AT2,不具有特异性。故理论上ARB对肾局部的Ang的阻断作用更好5。 动物实验证明,低剂量的ARB在未明显降低血压时,可使肾小球的硬化率降低约50%,提示降低血压对于改善肾小球的损害并非是必需的。因此,ARB
7、的肾保护机制主要在其非血液动力学方面6。本文患者均为非高血压者,且观察期间患者血压也无明显降低。ARB仍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也提示ARB的肾保护作用是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的。 参考文献 1魏锋,张清华.微量白蛋白尿在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和早期动粥逐样硬化中诊断及预测价值J.医学综述,1996,2(12):667. 2苏彦君,马文秀,林球,等.Valsartan对糖尿病肾病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结合肾病杂志,2003,4(4):196. 3林善锬.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782. 4熊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新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9(9):553. 5王正荣,张建平.血管紧张素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2):69. 6Lewis EJ, Hunsicker LG, Bain RP, et al.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co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on diabetic nephropathyJ.N Engl J Med,1993,329(20):1456. (收稿日期:2009-09-08)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