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要看清题目,审好题意这次读书笔记中有好几道题就是因为没有看清题目审好题意而做错,如“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 “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原始诗歌是什么” 、“举例说明原始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 、 “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什么特色,试以晋公子重耳之亡说明”以及“比较烛之武退秦师和苏秦始将连横中烛之武和苏秦外交辞令的特色”等。2、回答问题要完整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论述题,有些在课件中可以找到完整答案的,可以按课件来回答,如“赋比兴” 、 “百家争鸣” 、 “九流十家”等;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完整答案的题目就不能单纯地将课件上的要点搬抄上去,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将上下文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如 “冯谖形
2、象分析” (见简答论述题)等。3、论述一定要充分,最好能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次的论述题除了几个同学做得比较好之外,大部分同学都是照搬课件,这是不行的。因为课件仅仅是老师的讲课提纲,具体分析大多不会体现在课件中,这就是为什么要听课。论述题是考查大家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甚至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听课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当然能依据老师的讲课和教材进行充分的论证也是可以的。这里做了两道论述题(见简答论述题文档) ,大家可以依此琢磨应该如何做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填空题1、_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_标志着我国文学的起源,在文学史上具有
3、重要的价值;原始歌谣在艺术上的特点是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原始歌谣是 和 ;原始神话主要保存在 和 等古籍中,解释日月星辰西行、江河东流的原始神话是 。2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 ;诗经的原名只叫做_或者_ ;诗经收录了从_到_长达五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于我国各地的最优秀、最美丽的_篇诗歌;诗经三百零五篇分为_三类,其中风,又称“_”; 诗经中,_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诗经的第一篇是_ ;诗经氓是一首_诗,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妇女形象;诗经采薇是一首反映_生活的诗;豳风七月在诗经中,是属于一首反映_劳动的诗;生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 大明保存在诗经大
4、雅中,被视为_民族的古老史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_四家,其中三家先后失传,保存至今的是_;“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中“跻”的意思是_, “将子无怒”的“将” 的意思是_。3、先秦散文主要分为_散文和诸子散文;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是_ ;尚书的“尚”是“_”的意思。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体的历史著作;(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因而编订_,通过一字一词暗寓褒贬,后世称这种写法为_或“微言大义” ; “十年春,齐师伐我”中“我”指_;左传原称_ ;就体例而言, 左传是_体;左传与_ 、 _合称为“_” ; 就体例而言战国策是_体;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 ;战国时代有著名的“
5、四公子” ,他们大量招养门客,冯谖便因“贫乏不能自存”而投奔于_;(秦伯)曰:“孤之罪也,大夫何罪,且吾终不以一眚掩大德”中“眚”的意思是_;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 ; 3、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者为_纵横五家;论语为_体著作,是孔门后学为记录孔子及其部分高足的言行编篡而成的;非攻的作者是_;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重要人物,被称为“_”;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_篇;_位列庄子内篇之首,堪称庄子的代表作;“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荀子的_篇;五蠹的作者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_; 诸子散文中被鲁迅先生称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6、也”的是 ;_是法家集大成者,他认为君主应以“法” 、 “术”、 “势”来治理 国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出自 。4、屈原名_,字原;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篇诗歌总集,它的编订者是汉代_;_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一篇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屈原的作品离骚与其组诗 _都是政治抒情诗;屈原作品_共十一篇,是以_人鬼做为描写赞颂对象;湘夫人和湘君是屈原_中的姊妹篇;“搦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屈原的作品_;国殇是屈原组诗 _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修”的意思是_;屈原作品山鬼描绘山鬼的形象是“若有人兮山
7、之阿,披辟荔兮带女罗。_,子慕予兮善窈窕。 ”二、名词解释神话、 诗经 、赋比兴、复沓、春秋笔法、百家争鸣、九流十家、 论语 、 庄子 、三表法、 离骚 、楚辞三、默写1、 诗经:周南关雎 、 邶风静女 、 秦风蒹葭 、 桧风隰有苌楚 、 王风君子于役 、 卫风氓第三、四章2、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血流至足”和“将说楚王盖可忽乎哉!”3、 离骚之“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哀众芳之芜秽。 ” 四、综合题(一)翻译(课堂精讲和文学史中的片段,尤其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部分)(二)简答及论述题1、从屈原、孔子、孟子、庄子、李斯、司马迁这几位作家中任选一位,谈谈其为人为文对你的启示。2、
8、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原始诗歌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3、分析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形象4、试析屈原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形象5、分析氓中女子形象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思想倾向7、谈谈儒家和纵横家对待富贵与贫贱的看法。简答: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形象:作品通过“弹铗而歌” 、 “焚券市义”和“复凿二窟”这三个情节,给我们展示了冯谖恃才傲物、奇特不凡、深谋远虑而又随机应变的典型的战国策士形象。 (1 分)首先,他是一个恃才傲物、奇特不凡的人。这从他的“三弹其铗”可以得到充分展现。 (1 分)其次,冯谖是一个具有深谋远虑政治才能的策士。这一才能可以从他的“焚券市义”得到展示。 (1分)最后,作品通过描写冯谖
9、替孟尝君“复凿二窟”表现了他随机应变的外交才能。 (1 分)论述:1、分析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形象答案要点: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只有千字左右,却成功地刻画了冯谖这个历史人物。正如古文观止中所评,此文“使冯公须眉浮动纸上” 。那么,冯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入部分 1 分)首先,他是一个恃才傲物、奇特不凡的人。这从他的“三弹其铗”可以得到充分展现。 (2 分)冯谖初到孟尝君家,他口说“无好也” 、 “无能也”遭到孟尝君及孟尝君左右的冷遇,却偏要提出过高要求,三次弹铗唱歌,要鱼吃,要车坐,要钱养家,以考验孟尝君对自己怎么样,这就将冯谖恃才傲物、奇特不凡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4 分)其次
10、,冯谖是一个具有深谋远虑政治才能的策士。这一才能可以从他的“焚券市义”得到展示。 (2 分)孟尝君出计,让门下诸客去薛地收债,因债务难收,谁都不愿去。冯谖自荐,使众人一笑。收债归来,两手空空,又向孟尝君报告什么“为君市义” ,又让人莫明其妙。直到孟尝君失位还薛, “市义”一事才使人明白。这足以表现冯谖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 (4 分)最后,作品通过描写冯谖替孟尝君“复凿二窟”表现了他随机应变的外交才能。 (2 分)孟尝君失掉相位,冯谖为孟尝君筹谋扩大在诸侯国间的影响,先西游于梁,游说梁王“虚上位”来迎聘孟尝君,结果却是“梁王三使,而 孟尝君固辞不受” 。当齐国听到这一消息,在“君臣恐惧” ,遣使
11、往聘孟尝君时,冯谖为了稳住孟尝君在国内的地位,替他立宗庙于薛,使得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 。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冯谖随机应变的文件才能。 (4 分)总之,作品通过“弹铗而歌” 、 “焚券市义”和“复凿二窟”这三个情节,给我们展示了冯谖恃才傲物、奇特不凡、深谋远虑而又随机应变的策士形象。(1 分)说明: 还可以围绕以下要点作答:冯谖这个人,贫乏不能自存,是其庸;寄食于田府,是其变;三番弹铗,是其直;富贵不忘亲,是其孝;三番歌后不再歌,是其知足;收责于薛,是其勇;以责赐民,是其仁;矫孟尝君命,是其无畏;为君市义,是其机;临难不弃,是其义;巧计复位,是其智;立庙于薛,是其识;终生效命,是其忠
12、且能久也。结合具体作品,比较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不同艺术特色。2、汉乐府诗歌与古诗(古诗十九首)有什么不同?(关键借鉴如何去阐述)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从艺术上看,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一)从内容上看,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
13、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
14、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当然这都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流行的观点。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由此可见,汉乐府民歌多反映当时社会,选题范围广泛,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狭小。当然其中也不乏共同关注的
15、话题: 1.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 汉乐府诗中有大量的游子诗、思妇诗,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这个家破人亡的游子,使我们联想到十五从军征中那个八十岁的复员老兵,可以想象,他的结局必然也是要加入流浪者的行列。游子思乡其实主要是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亲人,而家中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日夜思念着外出的游子,如饮马长城窟行写妇人对外出的丈夫日思夜想,竟成梦寐:“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固然甜
16、蜜,但梦后更添一层相思。古绝句也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揭示了当时兵役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家人离散之苦。 游子思妇的离别和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到了古诗十九首,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如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游子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采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又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
17、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孤独难耐、飘零无着,被强烈的乡愁苦苦折磨的游子形象。再如行行重行行这样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此诗抒情脉络清晰,层层加深,突出表现了丈夫出行之远,别离之久及妻子怀念之深。冉冉孤生竹写了一个新婚女子与丈夫久别的怨情,不仅抒情浓烈而且文意起伏跌宕,把女子的怨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同为写思妇之怨的其他如青青
18、河畔草以生机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来反衬相思女子的孤独凄凉;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神话故事,来写人间男女相爱而不能相会的痛苦离情,写得委婉含蓄,生动感人。 2.都表现了追求人生的享乐和及时为乐的生活观 由于生活动荡不安、祸福难测,汉乐府很多诗歌在哀叹生命短促的同时,希望通过及时行乐的方法来解脱自己。如西门行在“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的豪语之后,实际上却流露出内心无可消解的苦闷。“在人生短暂的压力下,及时行乐的宣言与其说是世俗生活的享乐,莫如说是急于把握生命的焦灼。”古诗十九首也同样如此,诗人热恋仕途追求富贵,抱怨同门友的不引荐,当这些文人不得不直面这短暂而虚幻的
19、人生时,就迫切地为自己寻找慰藉和解脱之道,而其中之一就是及时行乐。“他们希望通过及时行乐来麻痹、充塞自己虚无的人生,希望以短暂的快乐来消释人生的悲凉”。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这是来自下层文士们仕途幻灭后的真切的生存感受对生命短暂的悲叹。 除了以上共同表现的内容外,乐府民歌中余下的多是揭露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反抗情绪和歌颂爱情、抗议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作品。 1.诉说生活艰难,抨击社会不公以及人民对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20、汉代在大一统帝国强盛外表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社会矛盾。剥削阶级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班固汉书食货志)。汉代民歌中的很多诗篇诉说了生活的艰难,对不公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愤慨的情绪。其中相逢行通过童子对主人豪富的夸耀,就揭露了统治阶级奢侈淫佚的生活:“ 黄金为 君门, 白玉为 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这首诗把统治阶级用黄金作屋,狎妓饮酒,婢妾成群的腐化生活毫无忌讳地反映出来。另一首平陵东则通过官吏敲诈良民,使无辜百姓倾家荡产的描写,控诉了贪
21、官污吏的恶行:“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统治阶级生活的越是奢华,劳动人民的生活就越痛苦;在他们的那种花天酒地的背面,隐藏着千千万万无衣无食的劳动人民的血泪。如妇病行中病重的妇人在临终前放不下亲儿的命运:“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但是由于残酷的剥削,做父亲的最后还是违背了妻子的临终嘱托,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著名的孤儿行就上演了一部封建制度下的家庭悲剧:一家父母死后,为了独占家财,兄嫂用对待奴隶的办法来虐待自己的亲弟弟。不是令其外出行贾,便是令其在家挑水、烧饭、看马、养蚕、种瓜,
22、什么活都干。孤儿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在这样非人般的折磨下,孤儿喊出了“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这既是孤儿对兄嫂虐待的血泪控诉,也是广大人民对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谴责! 2.对爱情的歌颂及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抗议 在质朴、自然的乐府民歌中,有许多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上邪通过誓词表现了少女对幸福无所顾忌的追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列举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事情,用它们来宣誓,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专一。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是人的天性,可在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和钳制下,何谈美满的婚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23、中,妇女们往往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感情虽好,却敌不过代表封建权势的婆婆,刘兰芝被扫地出门,夫妻劳燕分飞,最后只能以死抗争。上山采蘼芜写的是一个被休弃的妇女与故夫相遇,询问新人情况的对话:“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流露出妇女对自己悲惨身世的幽怨和无奈之情。有所思一诗则抒写了爱情受挫前后的情感,女主人公先是为爱人精心准备礼物,出现变故之后,则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要“当风扬其灰”。前后两种态度的鲜明对比,形象地表达了爱之深与恨之切的强烈感情。白头吟通过一个被休弃的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天下妇女的殷切期望:“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
24、不相离。” 而古诗十九首余下的则是大量反映中下层知识分子伤时失意,叹息人生短促,知音难遇,要求建功立业的作品。 (二)从风格和创作特点上看,由于乐府诗采自民间,正如十五国风也采自民间一样,这些“街巷谣讴”便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汉乐府的题材、思想、艺术、形式都有一股活跃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新源头。”古诗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风格,被誉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运用的是当时新兴的五言诗形式,使古诗十九首自诗经、楚辞以来,成为一种新经典。 可以说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风
25、格迥异,各具风采,在中国诗歌史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1.表现方法:叙事与抒情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得诗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双重特征,但“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是它的叙事性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绝对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直到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已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的作品,这个比例不算低。与诗经、楚辞相比,汉乐府的叙事成分大大增加,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如孤儿行叙写孤儿遭受兄嫂虐待、辛苦劳役的
26、经历,选取了“行贾”、“汲水”、“收瓜”几件事进行描述。平陵东、孔雀东南飞等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诗则突出一定的场景或片段,如妇病行叙写病妇临终嘱托、丈夫孤苦无助两个画面;东门行截取平民男子欲铤而走险,妻子加以阻拦的片段;上山采蘼芜选取弃妇与前夫相遇的场景等等。在生动的情节中,人物形象也得到了鲜活、生动的表现。孤儿行中孤儿的委屈与苦楚,东门行中丈夫的惆怅与悲愤,陌上桑中罗敷的美丽勤劳、机智勇敢,都从字里行间表现了出来。 古诗十九首则都是抒情诗,它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深挚的感情,并且增加了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悲叹。这一点几乎贯注在所有的
27、作品中,或隐或显地得到体现。如冉冉孤生竹写的是新婚久别后的妻子对远方丈夫的刻骨相思,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感伤,使得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 2.诗体:多样化与单一化 汉乐府诗的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具有一种飞动之势和流动之美。其句式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还有少量的四言体,但主要是杂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都有,呈参差错落、不拘一格之态,显辗转流动、奔逸飞动之势。如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 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 君绝!鸡鸣狗
28、吠,兄嫂当知之。妃呼唏!秋风肃肃晨风思,东方须臾高知之。”其它如孤儿行、乌生等诗都是杂言体。乐府古辞的这种杂言体,是自由灵活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字的都有。这主要是由于乐府民歌来自民间,保留着很多民间的口语。它形式上错落参差的美感和艺术上的灵活生动,逐渐被文坛上的文人所发现,而成为后世五言、七言古体诗赖以产生的土壤。汉乐府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诗却不少,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梁甫吟、伤歌行、怨歌行等全都是五言体的。“两汉时的五言乐府新诗形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五言诗的基础,甚至在二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古诗十九首
29、全都是五言,这是文人们受乐府诗的影响并向乐府诗学习的结果。把汉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和汉末文人们的五言诗相对照,可以发现文人五言诗处处有着脱胎于乐府民歌的明显印迹。体制如前面所述,汉末文人五言诗就是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只是文人们毕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经、楚辞及其它文化遗产对他们的浸润不断,再加上他们是在民歌五言体走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后日趋成熟时,才开始五言诗创作的,因而他们能从民歌中充分吸取经验,在民歌五言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这种远胜此前诗歌史上其它形式的诗体更加焕发光彩,既有民歌的活泼与清新自然,又有文人诗特有的工致与精美。从而树立起五言诗的新典范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的
30、重要意义。 3.风格:明朗与含蓄 乐府诗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由于这些民歌唱的是自己心中事,抒的是自己心中情,饱含着自己的血泪或洋溢着自己的欢乐,感情基调是明朗的。如上邪,炽烈的感情独白式的语言,一个敢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其它如满歌行慨叹“伶仃荼毒,愁苦难为”,西门行感伤“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表达了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忧虑。这些都是直抒胸臆的典型。 古诗十九首却情思深沉,抒写蕴藉委婉。孟冬寒气至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写孟冬季节的凛冽寒气,写寒空星星的清冷孤寂,写月亮圆缺给人们无情的暗示,目的都在表现女子深闺寂寞的生活、怀人念远的离思,情景的渲染
31、烘托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并使之具有委婉含蓄、余味无穷的意蕴。凛凛岁云暮则主要是在结构的曲折上表达婉转之情,写思妇的念夫,因思之切、爱之深而产生“锦衾遗洛浦”的怀疑,因思而不眠,终于“梦想见容辉”,由现实转入梦境。梦中的描写也是极尽曲折,既写迎娶时的欢欣,又写相聚之须臾,最后写寻梦之悲哀,曲折地表达了思妇的婉转不尽的情意。 4.语言:口语的直白与文人诗语的工致精炼 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直白,多用口语,清新自然,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几句全无雕琢,但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乐府民歌中的人物语言,
32、更是富有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如妇病行、陌上桑中的人物语言。 古诗十九首语言洗炼,词彩自然生动。可以说这是学习乐府民歌,保持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平易流畅的特色的结果。但又含意深远,耐人寻味,又加之这些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比起民歌作者,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乐府歌辞之外,汉赋特有的华丽与挥洒,雅颂体的典雅与精致,都是他们语言的营养源。他们还可以吸收和运用前代典籍中许多词、成语、典故,把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融入简约精炼的语言形式里。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风格上各放异彩、独具特色,但从中仍可发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十九首中体式及风格上的特点,或多或少的是在不断学习乐府五言歌辞,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来。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它的博大精深,去研究它的文学价值,以便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高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