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背景1、变法前夕秦国的形势 2、孝公求治重要条件 3、商鞅入秦4、准备条件:(1)说服孝公获得支持(2)舌战旧贵族扫除障碍(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克服了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二十等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军功制: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
2、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位抵罪或赎罪。,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严肃军纪。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或者劓刑。,严肃军纪,保证战斗力,商鞅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伍的基层负责人称为“伍长”,编入什伍组织的人称为“伍人”。一伍中的其余四家称为“四邻”。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又可
3、以控制人民。,*P22 材料分析题:“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Bn)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孟贲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他在战场上总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因而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乌获也是当时的大力士,据说能举起千钧重的东西。)这是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则材料主要对比了秦国军队与山东六国军队的战斗力,说明秦国军队的强悍是山东六国所不能比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地理上讲,泰国地处西方偏僻之地,与游牧民族杂居,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有
4、很大的差异,民风剽悍。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行的奖励军功和严肃军纪的措施,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步典题讲解: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或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商鞅还从
5、三晋地区招抚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给他们田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和徭役。,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直到秦汉仍沿用。,回顾井田制的发展历程。 (1)产生:西周时产生(宗法制、分封制)。 (2)春秋时开始瓦解:鲁国的“初税亩”:提高了私田的地位。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加速了井田制瓦解。 (3)战国时崩溃:商鞅的“为井田开阡陌封疆”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同步典题讲解: 1、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A,(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1)县
6、制取代采邑制;(2)加强中央集权,重视管理,但太过严苛,容易导致暴政。,轻罪重罚,重视法制,但太过严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回忆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举措(必修一、必修三内容): 1、加强皇权“皇权至上”: (1)权力高度集中;(2)“家天下” 2、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地方设置郡县制。 3、重视选拨和考核官员。 4、重视法律(轻罪重罚)。 5、焚书坑儒。,同步典题讲解: 1、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 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D,将商鞅变法的内容按政治(军事、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归
7、类总结,1、二十军功爵制度;2、严肃军纪;3、什伍制,1、建立县制; 2、什伍连坐制度,重视法制 ,轻罪重罚,1、“为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励耕织3、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焚烧诗书,课后练习:【阅读与思考】 材料:春秋战国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集体耕作,新兴地主经济由此发展起来。 请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分析商鞅“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等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 提示: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
8、产力得到提高,个体劳动取代了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的强制性集体耕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适应社会的转型,商鞅规定“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对男子成年而不分家立户的加倍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秦国保留的戎、氐等少数民族中男女杂居、父子同住的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克服了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