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论文发表于经济地理, 1999, 19(增刊):139-155.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两个新景区为例彭 华(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 广州 510275)提 要:旅游开发策划是面对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策划,是对项目开发思路和发展战略的综合性谋划。旅游开发策划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优化方案,避免或减少投资失误,保证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获得持续发展能力。旅游开发策划是一项开拓性工作,为规划理清思路和项目内容体系,是规划的前提。旅游开发策划的结构体系包括:项目背景与开发条件、开发方向、主题与格调、开发目标、开发模式、功能定位、特色营造、内容策划、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市场战略
2、、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关键词:旅游地 开发策划 旅游规划 丹霞山1 前 言1993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根据1992、1993年所主持的丹霞山翔龙湖景区、阳元石景区开发规划和安阳城市形象策划和殷商古都旅游区开发策划提交了旅游地开发策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会议论文,认为旅游开发策划是介于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与发展战略之间的综合性谋划,是一项开拓性工作;认为策划是规划的前提,策划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并提出了旅游开发策划的内容体系。1996-1999 年,笔者又先后完成了高明深步水水库、深圳西海岸海上田园、清远龙虎园等人工为主的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使旅游开发策划的内容体系进
3、一步完善。1993-1995年,笔者直接主持了翔龙湖和阳元石两个新景区的开发建设,1995年两个新景区总投资80万元开放后,丹霞山改变了连续12年的市场停滞和滑坡,接待旅游者平均每年以26%的速度递增,从1995年的19.8万人次增长到2000年的63万人次。开发期间,为了造就景点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当时对策划过程和内容不便于公布。经过几年的运营,新景区的成功和旅游者对策划内容的认同已成定局,笔者认为公布当年的策划与规划内容已经无妨丹霞山的形象。本文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因为其案例以自然风光的利用为主,故其策划内容与人工景点或新建设项目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主要节选总体
4、构思与内容策划部分。2 旅游开发策划及其意义策划,即谋划,用心计、出点子。最早用于军事和社会领域,以后在商业、文化领域也广为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经济由产品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策划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开发策划的问题,而是面对市场的综合形象策划,包括了产品和企业内在素质策划、视觉形象设计和市场推广策略。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1页旅游开发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不同,它主要是面对市场的产品策划,是对项目开发思路和发展战略的总体谋划,重点在于开发项目的本底素质营造,同时也要考虑其形象定位和市场战略。旅游产业被认为是一项“点子”产业,
5、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旅游开发策划的目的就在于理清思路,优化方案,避免或减少投资失误,保证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稳妥制胜,并获得持续发展能力。3 策划依据与原则3.1 项目策划依据策划的前提是对资源价值、开发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对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才能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项目总体定位,才能提出潜在效益大、综合带动性强、市场适应性好的资源开发或建设项目内容。项目策划的主要依据如下:(1)选址区域的区位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条件。(2)选址区域的用地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条件。(3)主要市场区的需求分析,需求类型、需求量、行为规律、出游倾向。(4)周边
6、旅游项目的空间竞争与项目竞争分析。(5)项目投资能力和融资条件。3.2 项目策划原则(1)市场导向与引导消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主要市场区的需求特点和消费的可引导性分析,确定项目类型和投资规模。(2)根据项目创意和目标定位,在投资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力争创造名牌的原则。(3)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设施条件,确定开发方向和项目内容,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4)在同一目标下,坚持以少投资、高品位、寿命长取胜的原则。4 旅游策划内容体系4.1 项目策划流程项目创意背景分析 条件分析 机会与竞争总体构思开发方向 目标定位主题与格调 开发模式功能定位 项目特色内容策
7、划 总体布局 持续发展市场策略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规划设计图1 项目策划流程示意图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2页4.2 开发背景与条件分析项目背景:主要分析提出项目创意的背景和目的。区域旅游发展背景:围绕本项目分析区域旅游发展背景和同类项目开发背景。开发条件综合评价:选址区域的社会经济分析;与土地使用和城乡规划的关系;微观用地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环境、周边项目竞争分析;项目建设的优劣势分析;条件综合评价结论。4.3 项目开发总体构思指导思想:围绕项目创意,提出开发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开发方向:对土地利用和项目开发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出最佳开发方向。主题
8、与格调确定:确定项目主题和营造的基本格调。项目性质:确定开发项目的性质,即项目定性。目标定位:根据项目特点和开发对策分析,确定最终开发目标。开发模式:项目发展概念,包括开发方式、手段、途径及其要求达到的效果。项目功能:确定优先实现的主导功能,以及所能形成的附加功能;提出实现途径。项目特色:如果是资源开发项目,则必须充分发掘既有特色,提出开发之后所形成的特色;如果是新建设景点(如人工景点),则必须确定项目特色。围绕主题,通过不同要素的营造,共同塑造项目的整体特色,提出特色营造要点。4.4 项目内容策划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项目策划的重点,应围绕主题,优选项目内容,使各子项目共同强化主题。在保持主题
9、统一性的前提下,给各个单元以独立性。项目内容建设要点:要保证每一个子项目达到效果,给予相应的营造要求。4.5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布局主要是规划的内容,但在策划中必须有布局思路,以便将策划的内容落实在空间上。根据用地条件和营造目标,考虑游赏活动和造景需要的时空关系,考虑四维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安排各区的内容,提出小区开发要点。4.6 市场开拓与竞争方略市场需求分析:旅游需求类型分析,同类项目需求分析,区域旅游需求分析。市场竞争分析:项目竞争可比较项目的竞争(同类项目竞争);空间竞争比较空间内的竞争(主要市场区的旅游竞争)。市场定位:市场区的划分,不同市场区的有效性分析。开拓对
10、策与市场战略:本底素质营造要点,形象定位与实施形象工程战略要点,市场开拓阶段战略与开拓要点。4.7 项目实施步骤与开发要点项目实施阶段一般比较短,阶段划分也应该比较具体。近期可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并提出各阶段具体的实施意见。远期则一般提出方向性或战略性的要点。4.8 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提出项目持续生命力营造的对策,尤其注意旅游项目的持续引力机制培育,注意项目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关系协调。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3页(附案例研究节选)案例1 丹霞山翔龙湖风景小区旅游开发策划(节选)1 背景与条件分析1.1 项目背景翔龙湖原是丹霞山风景区的一
11、座小型水库。1989年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主持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期间,提出了以民俗风情旅游为主题的开发方案,彭华根据其环境特点,取名溢翠池。1992年6月彭华主持溢翠池小区开发规划,在制图过程中,发现湖面轮廓酷似青龙,并反复进行实地考察,验证轮廓,根据地形特点,找到俯视龙形湖面的最佳视点,遂更名翔龙湖。规划开发主题改为溶中国龙文化于山水风光之中,集观光、休闲、宗教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小区。同月向仁化县委、县政府、丹霞开发区、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局的主要领导作了开发策划与规划方案汇报。10月,韶关日报做了报道。1.2 景区概况翔龙湖谷地原名“龙王坑”,平面形态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水坝距离丹霞山中旅社
12、200,小区面积约1km 2。湖面常水位海拔102m,最大水深18m;总长1350m,宽50-120m,面积15ha,总库容54m 3。图2 翔龙湖轮廓与总体规划略图1.3 风景资源及评价1.3.1 风景类型(1)水景 翔龙湖是小区主景,也是水景的主体。湖面轮廓奇特,形象完整、富有动感,自东向西作腾飞状。周围群山环抱,湖中崩积巨石点布,湖面曲折迂回。泛舟湖面,有远离尘嚣,置身桃源之感。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4页水景中还有源流汇龙溪,穿行于高峡幽谷之中,林木蔽日,流水淙淙,一路清幽世界。在破军寨西坡,沿崖壁有一排珠帘瀑布,四季挥洒自在。芭蕉冲里,巨石叠
13、置,群洞连绵,溪水潺潺。(2)山景 翔龙湖位于丹霞山景区风景优美的核心区。周围第一圈层的山峰就18座,以100200米的赤壁高崖构成环湖最敏感的景物,组合为丹山碧水天然画卷。外围是大起大落,组合有序的背景山群,其沿岸的风月台、乘龙台、八卦顶等,是远眺群山的理想观景台。(3)树景 翔龙湖沿岸原属于丹霞林场的范围,山林保存完好,尤其是破军寨、九龙峰山顶,基本保持了浓郁天然次生林,沿湖竹木掩映,杜鹃遍野,充满了大自然的天成野趣。(4)其他 金龟山夹一半开石峡,湖水进入恰成龙须,故名龙须涧,峡高百米,怪石磷峋;案台山与蕉冲岩之间的雾隐峡和其后的雾隐岩,因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仙居岩位于芭蕉冲出口的崖底
14、,尚保留着清代寺庙的残墙和遗址;在风月台东端,并列两座规制较大的古墓,周围古松参天,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蕉冲岩、破军寨、案台山、师姑寨等山上还有几处保存完好的古山寨。1.3.2 风景特点(1) 湖面天然造型奇特。翔龙湖平面轮廓酷似蛟龙,其所在山谷原名又叫龙王坑,与丹霞山锦石岩洞内的变色龙、丹霞山上的龙王岩、龙王泉、僧帽峰下的龙王坪相呼应,构成可组合的天然奇景。(2) 风水结构典型。龙自东来,应“紫气东来”之意。龙止于锦江而蔽于群山,藏风界水,形止气蓄,显示一种生气周流、势不可挡的巨大潜能与动势。周围植物茂密,环境清幽静谧,是天人合一,清修静养的风水宝地,尤其适于中国道教洞天福地的风水选择。(
15、3) 阴柔与阳刚统一。碧水绿树之秀与赤壁丹崖之雄在景区形成鲜明对比。湖水的恬静,修竹的飘逸,大山的豪放,丹崖的刚烈,在对比中形成和谐,使景区富有高下、远近、开闭、驰张的变化。1.4 开发条件(1)位置优越 从位于丹霞山接待中心到龙头坝址,仅 200m,有3-4m 宽砂石公路至坝坪,可进入性良好。位于风景最优美的几个小区中心,在区内,既可观赏邻区风光,又是向纵深开发的过渡。(2)易于开发 翔龙湖原是丹霞山接待中心生活用水水源,目前已打深井替代,开辟水上旅游与用水没有矛盾。而且水库不需做基础工程改造即可利用。环湖多数路段平坦,易于开拓。从丹霞山接待中心到翔龙湖未来服务点和宗教点的供水、供电、电讯管
16、线铺设最大距离800m,投资不大。小区内没有居民,规划区土地权属全部属于丹霞山国有林场即目前的丹霞山风景管理局,便于纳入统一管理。2 总体构思2.1 开发原则(1) 有利于保护山水自然风光,防止破坏性建设,防止城市园林倾向。(2) 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赋予其文化色彩、防止对自然景观的随意改造。(3) 有利于特色的强化,抓住自然造型的象形性,以中国文化尤其是龙文化进行加强和特化,防止与主峰的雷同,而达到互补的效果。(4) 建设项目应具有乡土气息和中国传统特色,与山水相谐调,防止现代化造型和装饰倾向。(5) 要有名牌意识,防止人为降低建设格调和标准,防止与自然、文化氛围不相谐调的项目进入,景区内严禁
17、住宿设施建设。2.2 开发方向在保持自然风貌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以山水景观为载体,努力提高小区的文化层次,建成一处溶中国龙文化和道教文化于丹霞山水风光之中的风景旅游小区。2.3 主题与格调主题:融于山水风光之中的中国龙文化主题。格调:粤北传统建筑和龙文化点缀隐于丹山碧水、绿树修竹之中的清静、隐逸之格调。2.4 项目功能主导功能:奇异的丹霞地貌山水风光与中国龙文化观光旅游。通过刻龙、雕龙、书龙、画龙、说龙、拜龙等项目形成龙文化主题;开辟登山、玩水、奇洞幽谷旅游等, 实现山水风光观光旅游。辅助功能:自然生态清静之地休闲旅游,自然景观与中国文化科普旅游,中国道教文化旅游2.5 目标定位近期内依托主景区
18、,作为其补充,共享其市场;中远期形成独立品牌和较大的旅游吸引,成为进入主景区必到的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5页小区;并成为向蜡烛石和黄沙坑开发的中继站。2.6 项目特色新奇、神秘、清幽的丹霞地貌山水风光是小区的既有特色。本区的山水景观尤其是内圈层景观是最敏感的景物,项目开发应保持其既有特色并进一步强化这一特色,故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项目开发将创造新的文化特色,即龙文化和道教文化特色,但它们均不能破坏既有特色,而且只能是谨慎而巧妙的点缀。2.7 开发模式以自然风光的利用和环境培育为主,以人工点缀为辅,使建设项目融于山水之中的开发模式。该项目开发,不图一日
19、火暴,但求持续发展,故人工内容须慎之又慎。3 项目内容策划3.1 内容策划依据为 了 使 内 容 策 划 既 围 绕 并 强 化 主 题 , 能 够 让 旅 游者 喜 闻 乐 见 , 又 使 内 容 看 上 去 或 听 起 来 具 有 真 实 性 ,应 当 尽 可 能 寻 找 与 龙 文 化 和 道 教 文 化 有 关 的 依 据 。就 在 翔 龙 湖 附 近 , 有 许 多 与 龙 有 关 的 景 点 或 地 名 。翔 龙 湖 谷 地 原 名 “龙 王 坑 ”; 湖 南 面 有 “九 龙 峰 ”;丹 霞 山 上 有 “龙 王 岩 ”和 “龙 王 泉 ”; 锦 石 岩 洞 中 石壁 上 有 “
20、龙 鳞 石 ”又 名 “变 色 龙 ”; 丹 霞 山 西 侧 锦 江边 有 小 山 包 形 如 虎 头 称 “虎 头 岩 ”; 虎 头 岩 南 侧 峭 壁上 有 古 人 题 刻 的 “龙 蟠 虎 卧 ”; 僧 帽 峰 下 有 块 地 方 叫龙 王 坪 等 等 。 另 据 山 志 记 载 , 清 康 熙 年 间 , 曾 有 道 士打 理 蕉 冲 岩 ( 即 仙 居岩)。这些素材足以围绕主题为翔龙湖编制一个故事,从而使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翔龙湖风景小区在不需要任何建设项目的情况下获得文化内涵。3.2 翔龙湖的传说策划据说丹霞山原是海中一座仙山,属于东海龙太子的一块封地,龙王岩是他在这里的行宫,龙王坪
21、则是他宴请宾客,听乐观舞的场所。西方白虎是一个凶神,早对这块宝地垂涎三尺,竟带着一班豺狼虎豹强取豪夺,逼龙太子让地给他。龙太子不从,便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恶战。龙太子的一班虾兵蟹将必竟不是豺狼虎豹的对手,龙太子也被白虎从云端打落地面。而这时正好龙虎山张天师在往罗浮山的途中经过此地,他法力无边,可降龙伏虎,眼见白虎逞凶,强夺他人宝地,便画符念咒,宝剑当空一指,一道寒光起处,白虎应声落地,天师遂信手将一山压于白虎身上。这白虎头出于山前江边,尾部在山后水塘,再也动弹不得。虎头就是“龙蟠虎卧”四字前的虎头岩,虎尾就是朝阳岩下的白虎冲。再看龙太子落处,砸陷一坑(即龙王坑 ),其伤势很重,已奄奄一息。天师遂施
22、法止其七巧,保其元气,再调其经脉,运其生机。并建坛作法,呼风炼丹,丹成而龙得救。后来人们就称龙太子落地的山谷叫龙王坑。天师栖息的岩洞叫仙居岩。据说天师在为龙太子疗伤期间,有九条龙在对面山上盘定,助其功力,直到龙太子伤好,九条龙已化作顽石,构成了今天的九龙峰。后人为纪念它们的功德,在山顶建了一座九龙庙,供奉香火。3.3 建设内容策划3.3.1 景点系列(1)自然景观开发系列:主要根据龙文化主题为相应景点附会一定的文化内容。例如:龙首是翔龙湖水面最宽的地段。西南端是龙须,据说当年龙太子被白虎打落地面时,龙须一扫,劈开了山头,该峡谷取名龙须涧;龙头的东北水面是龙角,但是在观龙台看不到水面,而山下部有
23、一条斜升的岩层,正好相当龙角,在台上看起来很得体,故称之为龙角山;山下水边有一团岩块露水,其上长满草木,在观龙台看去,恰似一只龙眼,称点眼草等。自然景观系列有一涧、二峡、三岩、六洞、一十八峰(略)。(2)文化景观开发系列: 龙园寻根 龙是一种由中国古代图腾文化演变而来的虚拟神兽。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龙的图案,以后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演化,其形态更加完美、能力也越来越大,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已成为帝王的象征。进一步外延,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因而中国人又称为“龙的传人”。图3 翔龙湖附近与龙有关的景点仙居岩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6页规划在龙
24、口平台上,兴建一座龙文化园,集中国五千年龙文化精髓于一地,包括文物、图片,龙的书法、碑刻、故事、传说、典故等等。 云台乘龙 小山位于龙背上,故称为乘龙台。乘龙台的崖坡上,有一块黑绿相间的花纹,此纹状如云纹,故称云纹壁,再细看又象两条龙,两龙均乘云而上,故又称云龙壁。乘龙台是小区的中心观景台,台顶建一处青龙雕塑,形态拟翔龙湖平面,以起引示作用。4 总体布局4.1 功能分区翔龙湖小区面积较小,风景集中,距离接待中心很近,小区主体功能是观光游览,因此,内部除设两处小型服务点外,不布局接待服务区。(1)水上活动区 即翔龙湖水域,以人力划艇等游乐活动为主,另做龙舫两艘,开设水上茶座。湖区内禁止设置机动船
25、,以防噪音和掀动水面。(2)山野风光旅游区 是以山、崖、洞、峡、竹、树、花、草等为观赏内容的旅游活动区。环湖绝大部分区域属于该功能。为了强化龙文化色彩,可开辟几处龙文化内容观赏区。(3)龙文化博览区 规划在龙口前坪上建设龙园,汇集龙文化内容,系统展示有关龙的传说,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关龙的绘画、书法、工艺品等相关内容。(4)宗教活动区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小区环境尤其适应道教对风水的选择和清修静养的要求,规划在乘龙坳开辟一处正规道场。另在仙居岩庙址重建仙居观,由于地形限制,建议只建设三清殿和天师殿,以加强道教特别是张天师与翔龙湖传说的传奇色彩。 百龙演绎 在第三崖刻点雕刻古代龙形
26、演变系列图;在湖石上雕刻古代龙字演变系列和历代书法家龙字墨宝。所有刻痕均须制旧。 仙居道观 仙居岩面向西北,为后天八卦之乾位,左前方为九龙峰,前有芭蕉冲幽谷,环境封闭幽静,乃凡尘不染之地。仙居岩因张天师南游居住过而得名。后人为纪念张天师救龙王的恩德,便在此建庙,称仙居观,供以香火。据载原有道观五间,道房三间,水池一口,其基础保存至今。在此修炼,可远避尘嚣,早日得道。规划依其基址因势重建道观,并请张天师门人住持。 乘龙道观 建于龙背缓坡谷口,是本小区规模最大,结构较完整的一处宗教点。但因地形和交通限制,建筑宜精巧严谨,世俗化格调,以青瓦白墙的色调融于自然山水。 蕉冲逸情 仙居岩下的芭蕉冲又称真仙
27、谷,一路奇石异洞。尤其洞前一片芭蕉林,相传为古代道士所植。芭蕉林正置崖下,崖顶四季飞雨飘洒,自成天然奇景“雨打芭蕉”,别具岭南情趣。规划在附近建茶室,和服务点一并由道士经营。3.3.2 设施系列 3.3.3 环境系列(略)图5 建在峭壁上的仙居岩道观 双龙附壁 在第二崖刻点根据汉代龙纹雕刻双龙戏珠摩崖造像,长30m,高6m。在龙形演变中,汉代的龙线条简单、粗放、雄健,没有造作感。刻石忌磨平,直接在原始的崖壁上雕琢,刻后所有刻痕需要制旧,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沧桑感。 图4 双龙壁摩崖造像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7页(以下内容略)图 6 部分龙文化石刻内
28、容及崖刻点(已建成) 图7 翔龙湖景桥与部分建筑设计方案(已建成)图8 翔龙湖不同类型观光步道设计方案(已建成)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78页案例2 丹霞山阳元石景区旅游开发策划(节选)1 项目背景和开发条件1.1 项目创意背景1980年丹霞山主景区0.5km 2范围对外旅游开放。1986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丹霞山及周围215km 2的丹霞地貌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以后,丹霞山游客量基本停止增长,徘徊于25万人次上下。到目前为止,丹霞山风景区所开发利用的只有长老峰0.5km 2的旅游活动区,2.5km的
29、登山游览线和3km的水上游览线,资源利用率不足1%。为解决景点老化,活动空间不足,市场停滞,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1992年仁化县政府、丹霞开发区和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局决定开发阳元石景区和翔龙湖景区。阳元石景区与丹霞山主景区隔锦江相望,是丹霞地貌发育最典型、风景最优美的地区之一。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入口位于仁化县城南4公里的106国道公路附近,又紧靠锦江,开发条件优越。但因有一江之隔,小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1989年陈传康教授主持丹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时,尚未发现阳元石,该区作为丹霞山景区的一部分,划入近期开发范围,但主要限于景观保护和沿江观光旅游。1992年5月,风景区宣传干事刘家青进入拍照,带
30、出第一张阳元石照片。6月彭华在主持翔龙湖规划期间见到照片,遂进入考察,基本摸清了资源状况,认定了其将产生巨大轰动效应的资源价值,并命名主景奇石“阳元石”。在向仁化县委、县政府汇报翔龙湖规划方案时,提出同时开发阳元石景区的建议,得到支持。1992年10月,彭华编制仁化县投资环境展览期间,作为招商项目之一,完成了阳元石景区初步规划方案。1993年2-4月,保继刚和彭华完成了阳元石景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正是因为与男根相象的阳元石造型过于逼真,该景点发现后也就引起了太多人的关注,于是各种各样的名字和编造的故事一时间也铺天盖地,但大多不能摆脱低级趣味。对阳元石的介绍和宣传也就只能说其像什么,
31、便不好再讲什么了。因此,很有必要对它进行文化包装,制造某些宣传的口实。1993年6-7月彭华根据上述需要,进行了规划思路调整,重新进行了开发策划和规划设计。本案例研究是其节要。1.2 市场背景在开放后的头4年,游客增长率每年都在25%以上,1983年以后,游客总量徘徊于25万人次上下,1989年最低,降至20万人次以下,历年游客量变化见表1。表1 丹霞山历年游客量 单位:万人时间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总游客量 10 17 21 26.5 23.8 25.4 27 31.6 28.2 22
32、.3 24.6 25.3 25.7国内游客 7 12 17 23.6 20.1 21.7 24 26.4 23.4 18.1 21.3 20.9 22.9国际游客 3 5 4 3 3.7 3.7 3 5.2 4.8 4.2 3.3 4.4 2.8增长率(%) 70.00 23.50 26.20 -10.2 6.72 6.30 17.04 -10.8 -20.9 10.31 2.85 1.581989年北京大学和1993年中山大学在丹霞山的抽样调查表明,丹霞山的客源地域结构以广东省为主,含粤北在内图10 阳元石景区位置图9 丹霞山阳元石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
33、第179页约占83%,港澳占10%,内地占6%,外国人不到1% ,这表明丹霞山的客源地比较集中在广东和港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基本未开拓。市场狭小导致了游客增加缓慢和时间变化剧烈的局面。1.3 旅游资源条件1.3.1 风景资源类型与特征(1) 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是阳元石景区景观要素的主体,高离散度的峰林结构是其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在首期开发的3.5km 2核心区,相对高度在百米以上的石峰有23座,大多呈石墙、石堡、石柱形态。在玉女拦江至凉伞石一带,南北排开八面石墙,是整个丹霞山石墙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构成群象出山的意境。在石柱地貌中,阳元石相对高度28m,直径7m,造型酷似一男根,被称为天下绝
34、景。另外文星石、童子石、海豹石、仙菇石等均属造型价值极高的石柱地貌。造型地貌构成该景区风景地貌的主旋律。天生桥是丹霞地貌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目前在丹霞山180km 2范围内发现的七座天生桥有五座在该景区,最大者总长50m,内拱跨35m,拱高15m,桥面宽4 - 8m,被誉为“岭南第一桥”。(2) 河湖水景 锦江是丹霞山风景内一条重要的风景线,它在仁化城南4km切入阳元石景区,在到主景区5km的沿江地带,是整个沿江风景长廊中最美的一段。束窄处赤壁临江、山水相映,展宽处翠竹夹岸、远山逶迤。竹树丛下,小舟竹筏横泊;田园深处,黑瓦白墙相间。泛舟江上,仿佛置身于立体画丛之中。景区内还有大小山塘20多个
35、,如点点翡翠嵌于丹崖之下或绿林深处。(3) 风景植被 阳元石景区虽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但因有一江之隔,很少外人进入,致使山谷深处和崖顶山上保持着大片的亚热带常绿次生林。在首期开发的中心地区,图11 阳元石景区总体布局略图图12 阳元山口风光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80页保留着枫香、秀丽椎、木荷、乌岗栎、樟树、板粟、朴树等古树名木80多棵。沿江有几段风景价值极高的竹林,成为难得的配景植物。(4) 古文化景观 阳元石景区是丹霞山历史上开发比较早的地区,据记载隋唐时期青云岩被佛教利用,以后又传到狮子岩。北宋时期佛教开发丹霞山锦石岩之前,首先在玉女寨北坡天然岩洞修
36、庙,后因洞口坍塌而废。明清时期,狮子岩香火达到最盛,从现存遗址和墓葬情况看,曾发展到相当规模。可惜上述遗址因被后人多次盗掘,面目全非。现存较有价值的古遗存是几处保存尚好的古山寨,其中位于核心区的细美寨和文峰寨,山门及建筑遗址保存完好。其山寨的共同特点是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之优势,取红条石砌就,立于山崖之上或踞岩洞之隘口,雄浑古朴,稍作整修即可供参观。(5) 现代农耕文化景观 锦江在回波崖切入景区后,在右岸冲积出三块小平原、其上孕育了双合水和断石两个小山村。因无桥梁沟通、村庄隐于竹树丛中,保存了南方山村的朴素与静雅,没有任何机械噪声的喧啸,而充满世外桃源之韵味。沿乡村小道,水田、菜园、
37、果园、瓜园、桑园、鱼塘相间分布,河面浮鸭群,竹排停鸬鹚,山道上孩童赶着老牛,农田里时而传来农夫的声声吆喝。一幅幅田园画,一首首交响曲,烘托出一片农耕文化景观,这对城市来客,别具一种特殊的吸引。1.3.2 旅游资源评价阳元石景区属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其风景资源类型与主景区有共同的一面,即同以丹霞地貌风光为主景要素。从旅游开发角度来看,阳元石景区有着比主景区更多的资源环境优势。 除与主景区共有的风景地貌要素外,该区是石墙、石柱、天生桥、造型地貌发育最好的小区,尤其阳元石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造型地貌的绝品。 锦江在阳元石景区河段是山水竹木配置最好、风光最优美而富于变化的一段。 嵌于这山水风光之
38、中的农耕文化景观,是主景区缺乏的景观类型。 景区内疏密相生、弛张有序的风景组合,与主景区紧密、封闭的环境形成鲜的对比。 入口紧靠106国道,以其最美的山水组合向入口张开(图12) 。从这里进入景区比进主景区近 5km,建成后水路与旱路并行,一路风景如画,将成为整个风景区的主入口。因此,新景区开发不受老景区排斥或抑制,反而区位和资源占其先,并反过来带动老景区发展。1.4 开发条件1.4.1 区位与交通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周围有106国道、323国道和1949省道公路环绕,主要旅游区丹霞山景区距韶关50km。从韶关到丹霞山的二级公路改造已经动工,完成后的汽车行车时间一般只要40分钟。粤北中心城市
39、韶关是京广铁路上的大站,每天有通往全国各地的近30对旅客列车和旅游列车在这里停靠。到华南最大的中心城市和主要口岸广州与深圳均有旅游专列直达。经过韶关的京-广- 珠高速公路也将要动工,韶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立项,这两项工程完成后,丹霞山对外交通条件将更为优越。1.4.2 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丹霞山是自然风景区,农村是丹霞山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农民参与旅游经营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发展的一个补充。景区包括两个自然村,其中断石村年人均纯收入960元,双合水村年人均纯收入920元 。这两个村都是纯农业经济,农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积极,但旅游意识淡漠。因此必须把农村的改造和建设作
40、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部分,把农民利益作为景区开发效益评估的一个部分,引导农民以积极的方式参与旅游经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4.3 基础设施条件(1) 交通条件 景区入口距仁化县城4km,紧靠106国道;隔河是瑶塘平原,有丹霞进山公路经过,只需450m支线公路即可引到锦江。锦江既是一条水上游览线,也可作为交通线,沟通阳元石入口和丹霞山主景区码头到阳元石景区的交通;修通瑶塘支线后,可在断石村口设一渡口,进入阳元石景区。(2) 用水条件 据丹霞开发区以及旅游区内部的深水井钻探资料,深部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目前旅游用水基本上靠深水井供应。即区内今后解决用水的条件优越。目前在开发区已打
41、深井四口,平均每口井的日抽水量达3000m3,现仅用两口。开发区已建设一座高位供水池,计划铺设引水管道至内山门服务区,以解决内部旺季饮用水不足的问题。本区可在瑶塘接用和共享这一供水资源。(3) 供电条件 目前区内各村已全部通电。 3.5千伏主干供电线从东侧经瑶塘至丹霞山,沿途在黄屋、瑶塘和中旅社区建有配电室,供应双合水、断石、瑶塘三村和内部接待区用电。为配合开发区建设需要,已经规划在谢屋北侧丘陵上兴建新的变电站。本区的供电条件优越。(4) 通信条件 阳元石景区内目前尚没有电话交换机。旅游区内各单位与住宅电话均由县邮电局直接接入,目前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
42、181页正计划铺设从县城至丹霞山的通讯光缆。县邮电局已准备在丹霞山接待区建设无线通讯中继站,目前阳元石景区仍然没有信号,区内无线通信的问题仍待解决。2 旅游开发总体思路2.1 指导思想以保护丹霞地貌为主体的风景资源和整体环境作为开发的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然景观,以高质量的文化包装而不是以大量的建设项目实现资源价值的转化,提高景区的附加文化品位,防止景区城市化和破坏性建设,实现以自然风光的观光旅游为主导功能的开发目标,努力创造名牌,争取中远期使阳元石景区形成丹霞山的主要形象品牌,推动风景区整体市场的扩大,带动整个风景区的发展。2.2 开发方向丹霞山对游客的主要吸引是其独特的地貌类型以及以“
43、丹山碧水”为主要特色的自然风光,阳元石景区是最主要的风景小区,决定了景区的开发方向是以山水风光观光游览为主导功能的风景旅游小区。即在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保持景区基本风貌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旅游开发的文化层次,建成一处融中国古文化于自然风光之中的旅游小区;同时,在保护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美化乡村环境,推进乡村园林化,开辟农业观光和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原始文化开发围绕阳元石和玉女寨造型,发掘中国古文化中生殖崇拜和阴阳学说的内涵,使自然景观人文化。同时景区所有建设均应体现中国古文化和乡土文化特色,使游客在旅游中了解人类对天、地、人生的原始文化理念,收到宣传源远流长的中
44、华民族文化之效果。2.3 主题与格调主题:以丹霞山水为载体的“生殖文化”主题。格调:强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建设以山水田园为背景、建设项目与自然风景相协调的,山野风光与山村园林和谐统一的乡土化风景旅游小区。2.4 目标定位依托自然风光,附会相应的文化内容,通过长期环境保育,营造自然风光优美、建筑风格古朴、乡村田园气息浓郁、人与自然融合的风景旅游小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丹霞山主体风景品牌。2.5 开发原则(1) 保护第一原则。风景资源保护和环境的保育是小区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2) 景观协调性原则。建设项目必须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严禁城市化、趋同化的项目进入。(3) 乡村建设与旅游开
45、发融为一体的原则。必须将乡村作为景区建设的一个部分予以指导和规范。 2.6 项目特色(1) 既有特色发掘 造型奇特的典型丹霞地貌山水风光和粤北山村田园风光是其主要特色。丹霞山是国内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已具备开展科普旅游项目和开辟教学实习基地的条件,这是丹霞山有别于其他观光旅游区的重要特色。乡村风光为饱经都市纷扰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丹霞山水与田园风光的结合,使阳元山景区的风景结构更加丰富,这两个特色必须在开发中予以保护和强化,是风景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根本保证。防止城市化和商务酒店倾向是必须把握的原则。(2) 营造特色 一切后天的营造都必须在保护和强化既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都必须是服从于自然景观的点
46、缀;本策划强调的文化开发是一种包装,是在不改变自然风貌的前提下的文化赋予。在此原则下,本策划提出景区的营造特色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以生殖文化为主体的神秘文化特色。2.7 功能定位(1) 主导功能 本区的山野风光和锦江风景河段是一种观赏性旅游资源,乡村田园开发将使其观赏性更加突出,因而观赏功能是本区的主导功能。通过抚育沿岸园林带丰富沿江风景线;选择最佳景观控制点建设观景台,使游客从不同角度饱览景区动人之处;组织好山野化配景园林建设;建筑体量、色彩、风格设计力求达到良好的观赏性;景牌、路标的设计应具有独立构景意义;科学组织游赏系统,使旅游者对本区形成良好的整体观感。(2) 辅助功能 水上娱乐、休
47、闲度假、科教旅游、农耕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整治美化河岸;游船以简朴、慢速的人力花船、画舫、鱼船为主;游船均须配备垃圾、污水装储设备;竹筏作为辅助交通工具和娱乐摄影道具;沿河设垂钓区。以实现水上娱乐和休闲度假的功能。所有景点必须配科普与文化导游词,使游客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普及推广效果。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新景区为例第182页对划定的农田进行有效保护,并保持其传统农耕特色,对鱼塘、水田、瓜果菜园、桑园、篱笆等按乡村园林的需要加以组合、点缀,强化和特化其乡土氛围;建设民居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陈设传统农机具和农村传统生产、生活设施;乡村建筑以黑瓦白墙为基调,控制建
48、筑体量与风格,使之与环境相协调;旱地增辟园地,点缀绿篱和栅栏,增强乡村气息。相应地开展参与性栽培和收获等农耕活动。同时对其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创造更高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产出。接待设施以改造断石村为旅游村和在上下两处缓丘地建设,服务设施外观务求乡土化,以融于山水之间。断石村通过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改善村落环境,配套农民家庭旅馆,以作为服务设施的补充。2.8 开发模式丹霞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区,保护其风景资源是旅游区最首要的义务。在开发建设中,注意整体环境的营造,坚持保护性利用自然景观,以文化融入的方式实现文化开发的模式。景区内应尽量减少人工建设项目,沿江地带的旅游开发应采取乡
49、土化的乡村园林模式,使农村建设与景区发展融为一体。 3 开发内容策划3.1 文化开发方向的确定(1) 自然文化开发 是以丹霞地貌的科学内容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文化开发,使丹霞地貌命名地的形象在本景区得以体现,加深游客对丹霞地貌的印象,达到科普教育之目的。 (2) 附会文化开发 围绕阳元石和玉女寨造型,发掘中国原始文化中生殖崇拜和阴阳学说的内涵,使自然景观人文化。同时景区内的建设应体现中国古文化特色。3.2 文化开发的依据(1) 科学开发的依据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是世界上丹霞研究最早最深入的地方;是华南上垩统丹霞组地层的命名地和标准剖面所在地;目前正报批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因此在景区内开辟丹霞地貌科学旅游内容,既有必要又有基础。(2) 附会文化开发依据 本区主体自然景观一为阳元石,二为玉女寨,一阳一阴,一南一北,成为附会原始文化的风景基础。历史上,锦江自汉代起就因为河中产五彩石而称锦水;明代嘉靖年间,广东通政参议伦以琼有诗曰:“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女娲五色石,虞舜千年山。”其中“五色石”即锦江的五彩石,可认为这五彩石与女娲造人补天的传说有关。此外,在50年代修公路时,曾在黄屋村附近挖出一枚红砂岩磨制的“石祖”,现存仁化县博物馆,可见古代的生殖崇拜在此地也有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