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昆明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理科综合卷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B. 检测人体细胞中 ATP 合成酶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是否分化C.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 DNA 的转录D. 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所以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 正确;ATP 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属于管家基因,而细胞分化选择性表达的是奢侈基因,B 错误;衰老细胞中染色质固缩,难以解旋,所以
2、影响了 DNA 的转录,C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都是有利的,D 正确。2. 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各个阶段都有 ATP 合成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 ATP 较多的原因是该阶段酶活性更高C. 活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D. 正常人体细胞内分解葡萄糖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答案】C【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 ATP 的合成,A 错误;线粒体内膜面积大,分布有大量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所以能够产生大量的 ATP,B 错误;活细胞内 ATP 与 AD
3、P的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C 正确;正常人体细胞内分解葡萄糖的速率与体内温度有关,而与无机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D 错误。3. 下列有关 DNA 和 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病毒体内可发生 DNA 的复制B. 两种核酸都可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C. 含 DNA 的活细胞一定含有 RNAD. 细胞生物中,两种核酸都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2 -【答案】A4.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医院一般会给新生儿注射卡介苗(疫苗)来预防结核病,一段时间后,检测到相应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B. 注射的卡介苗对预防乙
4、肝等其他传染病没有作用C. 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已免疫的机体时,检测到相应抗体的量更多D. 接种卡介苗后,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有吞噬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等【答案】D【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 正确;注射的卡介苗只能预防肺结核杆菌,而对预防乙肝等其他传染病没有作用,B 正确;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已免疫的机体时,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的抗体,C 正确;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属于淋巴细胞,D 错误。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是由赖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微量有机物B. 生长素存在于植物生长
5、旺盛的部位,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生长素C. 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激素调节外,还存在其他调节方式【答案】D【解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微量有机物,A 错误;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 错误;植物的向光性只能说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激素调节外,还存在其他调节方式,如应激性调节,D 正确。6. 某实验小组统计一块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的平均高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3 -A. 由图可知,种群的 K 值(环境容纳量)为 160B. 通过样
6、方法可调查得到该农田玉米的准确数量C. 玉米种植 45 天左右,植株株高的增加速率达到最大值D. 该玉米种群的空间特征既包括垂直结构,也包括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80 天左右玉米平均高度达到 K 值 160,不是种群数量,A 错误;通过样方法只能调查得到该农田玉米数量的估算值,B 错误;由图可知,在 045 天曲线斜率越来越大,即植株生长速率逐渐增加,而在 45 天之后,曲线斜率却逐渐减小,即植株生长速率逐渐减小,所以玉米种植 45 天左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 正确;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D 错误。二、非选择题7. 为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对叶片光合作用
7、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生理状态一致且具有 10 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数量的棉铃,3 天后对棉花叶片进行相关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4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2)由表可知,随着去除棉铃个数的提高,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逐渐_,本实验中对照组植株 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为_。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除受上述因素外,还受_(至少答两点)等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3)由表可知,去除棉铃后,植物叶片中_增加,从而可推测正常植株叶片的光合产物会被转运到_中,从而被利用。(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其光合作用的进行。【答案】 (1). 叶片
8、 CO2固定速率及淀粉、蔗糖的含量 (2). 降低 (3). 28 (4). 光照强度、温度、CO 2的浓度 (5). 蔗糖和淀粉 (6). 棉铃(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7). 不利于【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随着去除棉铃的个数的增加,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降低,即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 28;随着去除棉铃的个数的增加,蔗糖和淀粉的相对含量之间增加,说明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而光合速率在降低,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去除的棉铃的数量,因变量是叶片 CO2固定速率及淀粉、蔗糖的含量。(2)根据
9、以上分析已知,随着去除棉铃的个数的增加,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降低,即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 28。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去除棉铃后,植物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增加,说明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到棉铃的量减少,从而可推测正常植株叶片的光合产物会被转运到棉铃中被利用。(4)根据以上分析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不能运输到棉铃,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点睛】解答本题应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并分析表格数据,了解去除棉铃的个
10、数与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蔗糖和淀粉的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8.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图 1 表示 GABA 正由突触前膜释放,图 2 为图 1 中突触后膜的局部放大):- 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图 1 中表示的内环境组成部分是_。(2)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突触前膜释放 GABA,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3)由图 2 可知,GABA 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_通道,当 GABA 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对 Cl-的通透性_,此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膜两侧的电位差_
11、(填“未发生”或“发生” )变化。(4)突触后膜除了可以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外,还可以是_细胞的细胞膜。【答案】 (1). 脑和脊髓 (2). 组织液 (3).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4). ATP 中的活跃化学能 (5). Cl (6). 增大 (7). 内负外正 (8). 发生 (9). 肌肉或腺体【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GABA 作为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Cl-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1)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图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
12、2)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则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 GABA 的方式是胞吐,需要 ATP 水解供能。- 6 -(4)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树突膜或者胞体膜,也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突触的结构,确定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后会引起氯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从而抑制兴奋的产生。9. 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短刚毛(D)对长刚毛(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三种纯合果蝇,甲丙为雄性果蝇,乙为雌性果蝇,进行的相关杂交实验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灰身与黑身、直翅与弯翅这两对
13、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2)乙果蝇的基因型为_。若用实验一 F1中的雄性果蝇与实验二 F1中的雌性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有_种,请在如图中画出实验二 F1灰体弯翅短刚毛果蝇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只要求画出相关染色体,用“|”代表染色体,用“-”代表基因) 。- 7 -_(3)某同学偶然在一群黑体果蝇中发现一只咖啡体果蝇(且咖啡体果蝇能将该新性状遗传给子代) ,黑体果蝇中出现咖啡体果蝇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不遵循 (2). 实验一中的 F2只有两种表现型(若遵循基因的自由自合定律,则实验一中的 F2应有四种表现
14、型) (3). aabbdd (4). 8 种 (5). (6). a 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实验一子一代和子二代全部是刚毛,说明甲乙都是刚毛 dd;又因为子一代全部是灰体直翅,子二代灰身直翅:黑身弯翅=1:1,两对性状都是测交类型,但是比例不是 1:1: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乙的基因型为 aabbdd,甲的基因型为 AABBdd。实验二子一代为灰体弯翅短刚毛,则丙的基因型为 AAbbDD。(1)根据以上分析,实验一中的 F2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灰身直翅:黑身弯翅=1:1,说明灰身与黑身、直翅与弯翅这
15、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的基因型为 AABBdd,乙的基因型为 aabbdd,丙的基因型为AAbbDD,则实验一中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Bbdd,实验二的子一代基因型为 AabbDd,由于有两对基因存在连锁现象,则两个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分别是 2 种和 4 种,两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应该有 24=8 种。实验二子一代基因型为 AabbDd,其中 A、a 都与 b 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3)某同学偶然在一群黑体果蝇中发现一只咖啡体果蝇,说明果蝇中本来不存在控制该性- 8 -状的基因,则该基因应该是基因突变产
16、生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实验一的分析,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判断连锁的基因,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10. 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表示_(填“能量流”或“物质流” ) ,图中所示成分_(填“能”或“不能” )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由图中可以看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进入到生物群落,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图中 A 的能量流动去向为_。(3)食草动物依据食肉动物留下的气味进行躲避,食肉动物同样依据食草动物留下的气味进行追捕,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答案】 (1). 能量流动 (2). 能 (3). 生产
17、者的光合作用 (4). 生物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 (5).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 (6). 信息传递【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由于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所以图甲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由于每个营养级释放的热能是不能再利用的,因而能量的流动是不循环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图中 A 表示的是大型肉食性动物。(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表示能量流;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
18、落的,由于生物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能被循环利用。图中 A 是大型肉食性动物,其固定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 9 -失、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3)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这是化学信息,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11. 研究人员应用生物技术改造改造酿酒酵母菌的过程中,需进行酵母菌发酵能力测试实验,测试可通过若干个图示装置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酵母菌发酵能力测试时,每个装置中分别接种改造后的酵母菌并密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19、每个装置中_,即可初步判断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能力,原因是_。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应将实验温度设置为_。(2)为进一步研究装置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情况,可定期取样进行统计分析。实验需要统计活菌数目,常使用的纯化菌种方法是_,统计样本的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原因是:_。(3)一次实验中对 101、10 2、10 3倍稀释液计数的平均菌落数分别是 760、295 和 16(所用稀释液体积为 0.1mL) ,则培养液中的菌体数为_个/mL,该估算值通常比活菌的实践数目_。【答案】 (1). 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 (2). 酵母菌发酵能力越强产生的 CO2越多,密闭容器中压强越大,彩色液滴向右移
20、动的距离就越大 (3). 1825C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需要 (6). 通过空白对照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7). 2.95105 (8). 低【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据图分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越多,密闭容器的压强越大,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越大;反之,则移动距离越小。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往往选取 30300 的平板,取至少三个平板的平均值,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平板的平均菌- 10 -落数涂布的体积
21、)稀释的倍数。(1)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发酵能力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密闭容器的压强越大,则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越大。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 。(2)可以由于活菌计数的纯化菌种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设置对照组,因为需要通过空白对照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三种不同浓度下计算得到的菌落数分别是 760、295 和 16,其中只有 295 在 30300 之间,所以培养液中的菌体数=(29510 2)0.1=2.9510 5个。【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第(3)题的菌落计数法,注意是计算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首先选择平均菌
22、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当只有一个稀释倍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12.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患者先天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乏。患者不能抵抗任何微生物的感染,只能在无菌条件下生活。下图表示运用现代技术治疗 SCID 的过程:请回答:(1) 过程表示从携带人正常 ada 基因的细菌群中获得并扩展 ada 基因。PCR 扩展与细胞内DNA 复制过程中解开 DNA 分子双螺旋的方法不同,前者通过_解旋,后者通过_解旋。(2)在上述实例中,携带人正常 ada 基因的细菌相当于_,充当“分子运输车”的是_,受体细胞是_,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23、_。- 11 -(3)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基因是_的片段。(4)由于过程 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_的特点,因而可以分化为包括造血干细胞在内的任何一种组织细胞。【答案】 (1). 高温 (2). 解旋酶 (3). 基因文库 (4). 病毒 (5). 患者体内分离出的 T 淋巴细胞 (6). 体外基因治疗 (7). DNA (8). 发育的全能性【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过程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然后将目的基因与病毒 a 相合形成病毒 b,由此可看出运载体是病毒 a,基因表达载体是病毒 b,目的基因是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T 淋巴细胞) ,常用显微注射法。过程表示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细胞分化。(1)DNA 复制过程中解开 DNA 分子双螺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而 PCR 技术中不需要,而是依靠高温解旋。(2)携带人正常 ada 基因的细菌相当于基因库,可以从中获取该目的基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运载体是病毒,目的基因是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最后将运载体导入到淋巴细胞,故受体细胞是 T 淋巴细胞。这种将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基因治疗。(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的片段,不同的基因都具有相似的结构,所以可以拼接起来。(4)过程 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分化为生物体内多种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