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苏武的八个为什么1、匈奴为什么不杀苏武?苏武是汉朝使节,用今天的话说,是外交官,代表国家的。针对使节的行为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一个国家,匈奴不能轻易处置,所以, “单于怒欲杀汉使者” ,也必须“召诸贵人议” ,不能想杀就杀。 “议”的结果是采纳左伊秩訾的建议, “宜皆降之” 。苏武背后的大汉不比匈奴弱小。杀了汉使,汉焉能不复仇,所以苏武在怒斥卫律时说,“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苏武的表现也让单于对苏武没有了杀心。苏武为了尊严自杀,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表明已由怒转敬。后来卫律威逼利诱,遭到苏武怒斥,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单于“愈益欲降之
2、” ,即是更加尊敬苏武。苏武一直坚守节操,决不投降,单于当然更加敬仰。君主最喜欢的是永不背叛的忠臣,苏武越忠诚,单于越喜欢,越想降服而为己所用。2、卫律为什么不杀苏武但折磨苏武?卫律自然要遵照会议精神“宜皆降之”来办理,同时劝降汉使也是功劳一件,所以苏武自杀时他“自抱持武,驰召医” ,赶紧施救。后来苏武态度强硬,坚决不降,卫律为何不杀?一是单于对苏武有好感,不想杀,卫律得不到杀的命令。二是卫律自己也不想杀,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他的行为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苏武和卫律一样是汉朝的正使,如果苏武也降,他遭受的指责就会被苏武分去一些,古人的说法叫“分谤” 。苏武不降,反衬他变节的丑恶,并
3、且在劝降时,还被苏武大骂一顿,所以卫律对苏武有恨意。卫律和单于一样,都特想让苏武叛降。而苏武不降,单于“壮其节” ,是敬;卫律则是恨。所以,卫律狠狠折磨苏武,既想让苏武忍受不了而降,又泄心中之恨。3、匈奴为什么非要苏武投降?就文中具体情节而言,单于“壮其节” ,喜欢苏武,想收降;卫律欲“分谤” ,想劝降。就当时社会的大背景而言,匈奴愿意收降汉人。汉朝官员有政治斗争的智慧和经验,会在匈奴内部及对外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汉人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掌握汉朝军事情报,在对汉朝的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汉人归降还能推动匈奴思想、文化进步。投降者带去大批中原将士和百姓,能推动匈奴农业、手工业及建筑技术等的进步。所
4、以,匈奴愿意收降汉人。4、苏武为什么坚决不降?首先,苏武就像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一样,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哪儿来的?教育。任何时代,爱国的教育都是主流的教育,苏武自然不会例外地接受过爱国教育。苏武那个时代,忠君等于爱国。苏家世受皇恩,苏武父亲被封侯,苏武“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经历,都会让他树立牢固的忠君思想。其次,苏武是一个意志坚强、执着坚定,把名节看得高于生命的人。那些降者则是把生命看得高于其它。苏武为了名节,要面对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活得极艰苦但心中无愧,大义凛然。而降者过着富贵的生活但心里不安,看看李陵的心里“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就清楚了。为名节而死、而活,就将流芳百世,2永垂不朽,这也应该是苏武的精神支柱之一;而降者只为眼下活着,为生命而变节苟活。第三,降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却连累了在汉朝的家眷,降者的家眷一般都被灭绝。不降自己的生命没有保障,却不会连累家人。5、苏武是愚忠吗?苏武不是愚忠。愚忠通常是忠于个人。而苏武,强调的是忠于大汉,或者说是忠于国家、民族。即使是对汉武帝的忠诚,也难说是愚忠。上文说过,苏家世受皇恩,苏武父亲被封侯,苏武“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西汉的贵族世袭制是只有一个儿子有资格,苏家哥仨都“以父任” ,做了郎官,皇帝对苏家是格外恩宠的;郎官品
6、级不一定多高,但是是皇帝身边的官,显示了皇帝对苏家格外信任。皇帝与苏武存在恩义关系的。苏武的兄弟苏嘉和苏贤的自杀,很难说是皇帝的责任。哥俩都有严重失职的行为,我不懂汉律,但那个时代涉及皇帝的事,法律极其苛刻是没错的,或许哥俩犯的就是死罪,于是自杀。看苏武的个性,发现苏家兄弟身上有“侠”的品格,宁死不辱。苏武也曾为了不受辱而自杀,只是卫律动作快,未遂而已。苏家哥仨刚烈、不受辱,以死来承担责任,是有个性因素的。至于苏贤“惶恐饮药而死” ,也许是李陵挑拨的话,况且,怕的是皇帝还是法律(受辱)也难说。所以,苏氏兄弟的死,账算在皇帝身上应该是李陵的挑拨说辞。苏武即使忠于武帝也应该,算不上愚忠。更何况那个
7、时代是家天下,忠于皇帝大致等同于忠于祖国。6、为什么那么多人投降?第一,活命哲学,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第二,意志不坚强,信仰不坚定。第三,受匈奴器重。卫律、李陵封王。单于还将女儿嫁给李陵。对于一些大人物,原因要更复杂一些。比如李陵,投降大约有对汉朝失望的因素。李陵祖父李广功高不封侯,李陵降后全家被族灭,汉朝的政治环境不好。比如卫律是胡人血统等等。把尊严、信仰、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能够经受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可以说是超人。苏武就是超人。常人毕竟远远多于超人,投降的人大都是常人,所以多。本文写投降的人多,也有写法上的考虑,让众多降者反衬苏武。如果苏武那样的人并不罕见,苏武还是苏武吗?7、苏武为什么
8、先自杀后又顽强求生?一言以蔽之,为了祖国的尊严。死,可以维护尊严,就自杀;活,可以维护尊严,就强活。先说两次自杀。第一次,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 。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自杀可避免审讯也就避免了耻辱。因为这时是推断,还不是摆在面前的事实,苏武的自杀还不是坚决的,所以“胜、惠共止之” 。 (谁愿意死啊!)第二次,“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这回接受审讯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了,苏武就断然自杀,不是卫律动作快,苏武就活不成了。苏武的自杀,不仅维护了尊严, “单于壮其节” ,还赢得了单于的好感。再说顽强求生。前面是“单
9、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接受审讯,后来则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单于按外交礼节正式派使者通知苏武,参加对虞常的审判会议,对苏武是尊重的。所以苏武这次没有自杀。在审判会上,卫律斩虞常,降张胜, “杀鸡儆猴” ;对苏武以“相坐”3诬陷,以剑威胁,以富贵诱惑,欲降苏武,都毫无效果。苏武义正词严,大义凛然,既表明了坚决不降的决心,又成功地表现了汉使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匈奴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的反抗也由求死而变为求生。他求生的前提与支柱是汉使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苏武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考虑的只是汉朝的荣誉和利益。8、
10、苏武是怎么活下去的?显然,苏武主要是靠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活下去的。虽然他的物质生活极其困难,但精神生活可谓充盈。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苏武受到最严重的折磨当在初到匈奴时, “始以强壮出” ,表明那时苏武身体正壮,苏武能够活下去也有身体原因。另外,苏武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主要是开始的一段时间,并非 19 年一直那样。苏武,是民族的脊梁。任何一个民族对本民族这样的人物,都会崇敬有加。我们做苏武,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会被全民族记住、敬仰。做不了苏武,起码也要做一个崇敬苏武的人。试想,中华民族遍地苏武,小日本敢对我猖狂?补记:有朋友问,1、苏武在流放中与一个匈奴女子结婚并育有一子,对苏武的忠于汉室有影
11、响吗?除了可以从他作为一个自然人的需求去理解外,还有别的吗?2、常惠与苏武同在匈奴忍受了 19 年的折磨,皆矢志不渝,甚至苏武能成功回到汉朝,都是常惠的智慧,可为什么苏武的名气流传千古,妇孺皆知,而常惠却几近湮没无闻?难道仅仅是因为职务的关系吗?答:关于问题“1” 。第一,宋明以前婚姻比较自由, “跨国”婚姻常见,倒是国内贵族与贱民之间常常不准通婚。第二,苏武的外交使命和外交思想都是汉匈和解。第三,就是你说的“他作为一个自然人的需求” ,这个需求不只是生理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我想,苏武与匈奴女子结婚生子,对他忠于汉室应该不会有影响的。后来汉朝皇帝得知苏武在胡地还有一子,就让汉使带了回来,也封了
12、官。看来,皇帝并没有在乎这事。关于问题“2” 。第一,正像您所说,职务关系。苏武是正使,常惠是“假吏” (临时充任使臣属员) 。匈奴针对的人主要是苏武,经受严峻考验的就也是苏武;汉使的责任也在苏武。班固的记述也必然突出苏武。第二,苏武的事迹被编为民间故事和戏曲(秦腔、昆曲、京剧等等都有关于苏武的曲目) ,广为流传。就像宋江起义虽然历史影响很小,但因水浒传而家喻户晓。历史人物一旦进入文学作品,尤其戏剧小说这种适合大众传播的形式,就会广泛传播,妇孺皆知。历史上常惠归汉后,一直受尊敬和重用,苏武去世后,代苏武作典属国,负责外交;后又做右将军,同时兼任典属国。仅供参考。有学生问:黄老师,我看过一种说法
13、,说苏武不算民族英雄。听说有一个版本的教科书把苏武划出了民族英雄之外,理由是现在各个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苏武只是两个民族纠纷的正义者.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答:什么是民族英雄呢?那些在重大的民族矛盾中,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而做出了重大的牺牲或重大的贡献,本民族就奉这样的人为民族英雄。首先,民族英雄应该是个历史概念。岳飞、文天祥等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他们在汉族与女真、蒙古族的矛盾斗争中,成了汉族的英雄。可今天,女真(满族) 、蒙古都成了中华民族的4一员,他们当初的英雄壮举,能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理解成“窝里斗”吗?何况匈奴族后来只有部分人入汉,即使今天看也难说苏武是“窝里斗的英雄”而非民族英雄。其次,民族英雄这个称谓是有特定立场的。比如,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永远的民族英雄,但却是他征服地民族的侵略者;南宋汉族绝不会像今天一样认他为民族英雄。站在汉族立场上,苏武是永远的民族英雄。说到这儿,苏武是不是民族英雄,你就有自己的判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