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089247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语文期中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饿而 ,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 了,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 了。A. 褪去 囫囵吞枣 虚弱 气息 B. 退去 狼吞虎咽 虚弱 味道C. 褪去 狼吞虎咽 衰弱 气息 D. 退去 囫囵吞枣 衰弱 味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 项, (褪去,脱掉(衣服等);退去,去除,离开。退去一般强调的是退出这个行为的过程或结果;褪去一般表示形象、外表或颜色的变化;这里“褪去”的用法带

2、有比喻性质。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囫囵吞枣,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虚弱,空虚薄弱不结实,侧重于“虚” ;衰弱,侧重于由强转弱。味道,侧重于味觉;气息,侧重于嗅觉。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月 15 日,公安部发布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电信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吴春燕在广西宾阳县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B. 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 上个周末,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雾霾污染。C. 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港自主运营开发了环渤海支线,集装箱班轮航线达 120条,每月到港航班超过 550 班。D. 神秘建筑由两座细长的

3、尖型结构和分布在四周的若干圆环组成,造型很像出现在类似星球大战这种电影中的外星飞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项,结构混乱, “通缉电信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吴春燕在广西宾阳县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句式杂糅,在“通缉”后加“的” ;B 项, “黄淮、江南大部分地区”有歧义, “大部分”与“都”矛盾;C 项, “运营” “开发”对调。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A 句

4、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3. 下面相关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请您于明天上午 8:00 参加总结会,切记!(通知)B. 新居落成并乔迁之庆,特备佳酿,烦请届时光临。 (请柬)C. 祝你家宝宝长命百岁,健康成长!(生日祝福)D. 今天代表政府看望您老,望您牢记党的恩情。 (看望老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缺少地点且“切记”不当;B 项, “佳酿”应改为“薄酒” , “烦请”不当;D 项“望您牢记”欠妥。4. 下列选项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B. 那是淡绿色,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C. 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5、。D. 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对比;B 项,无修辞;D 项,无修辞。5. 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B. 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临黄鹤楼,遥想当年的文人雅会,历史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

6、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

7、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

8、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6.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蕲:通“祈” ,求。B. 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俨:庄重。C.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仿效。D. 用与舍属诸人 舍:不用。7. 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B. 笑之则以

9、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C.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其观于人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9. 对于著书立说(立言)韩愈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6. C 7. B 8. (1)树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2)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任用就把道传给弟子, (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被后世效法。 (3) (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 (

10、只是为了)用这样的方法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 9. 对于著书立说(立言)韩愈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 。【解析】6. 试题分析:肖:相像。7. 试题分析:A 项,于/句中停顿;B 项,把当作;C 项,助词,定语后置/指示代词;D 项,被/从。点睛: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8. 试题分析:注意重

11、点词语“其实”译为“它的果实” 、 “膏之沃”译为“灯油充足“、 “晔”译为“明亮” 、 “诸”译为“之于” 、 “垂”译为“流传” 、 “亟”译为“一再” 、 “所以”译为“某种方式” 、 “劝”译为“勉励” 。同时注意第(2)句被动句的翻译。9.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你所说的要“立言”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

12、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 (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 (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庄重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

13、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嘲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

14、去写。虽然如此,但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 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任用就把道传给弟子, (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被后世效

15、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 (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 (只是为了)用这样的方法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三、古诗词鉴赏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小题。卜算子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

16、害。(1)词的前两句是如何描写海棠花之美的?(2)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 ,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 ,自相矛盾吗?(3)请分析这首词所包含的复杂情感。【答案】 (1)运用叠词从花之态和花之色两方面来描写的。 (2)不矛盾。上阕“道是天公不惜花”是名抑实扬,下阕“道是天公果惜花”是名扬实抑,前后对比形成欲抑先扬的效果,突出天公对花的不惜。 (3)词中明写天公对花的惜与不惜,实际是用比喻手法写当权者对人才的态度,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解析】 (1)试题分析:抓住“轻” “小” “片片” “点点”分析运用叠词突出“轻”

17、 “小”的特征。(2)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指出“抑扬”的手法,再分析效果:突出天公对花的不惜。(3)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比喻”的方式和注释中“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分析“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的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比喻的手法和诗后的注

18、释分析情感。四、名句名篇默写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敏而好学,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八则)(2)_,都护在燕然 。 (晏殊使至塞上 )(3)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有所广益。(4)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 )(7)金樽清酒斗十千,_。 (李白行路难 )(8)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 (1). 不耻下问 (2). 萧关逢候骑 (3). 必能裨补阙漏 (4). 樯倾楫摧 (5). 云

19、归而岩穴暝 (6). 濯清涟而不妖 (7). 玉盘珍羞直万钱 (8). 俄顷风定云墨色【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裨” “楫”“暝” “濯” “涟”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下列小题。华阴老腔邢小俊这一群人,似乎刚刚从田地里疲惫归来,在自家的院落里放稳锄头,把牛儿拴牢在槽上,身上分明还沾满了泥土的新鲜和芬芳。他们静默地在那里歇息,或蹲或站,横七竖八,像一群姿势各异的泥塑,神情沉稳。身后,是大片的玉米地,更远处是连绵的像馒头一样的黄色土丘,丘与太阳平行,中间是死一样静寂。“繁花似锦地,八水把城绕!”猛地,似乎天上滚过一声惊雷!一

20、人啸起,满世界帮腔。这些人像忽然惊醒的兵马俑,全都充满力量地扭动起来。从无到有,之间没有一点迹象,从无到盛,之间没有一点过渡这小小的场地瞬间就蒸腾起巨大的势能,静谧的空气也立即变得燥热不安起来,先前困倦的世界突然变得亢奋异常,浑圆连绵的黄土沟壑似乎也被激活了,黄尘漫天吼叫中,扭动中,他们成了当年汉唐帝国的子民。青布裹头,悬汉罐烹调,独尊儒术,吼老腔自娱,显古国的荣耀和自信。定睛看,他们手中分明操着家伙自制的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等乐器,粗糙、简易,却有力。那个精廋的老头,没有乐器,却坐在那条四尺长的四腿木板凳上舞动着他的铜烟袋,像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

21、笑女人哭都在炕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说不尽生活的简洁而厚重,命运的斑驳与苍凉。“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才。灵芝反叫蓬蒿盖,聚宝盆千年土里埋”说不尽的英雄落魄,明珠暗投。 “将令一声镇山川,人披盔甲马上鞍,大小三军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链环,胸前狮子扣,腰上跨龙泉”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紧锣密鼓的敲击,恍惚间髯口黑面的将军上了阵,刹那间,重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剑戟撞击,马蹄踏踏,尘烟弥漫,人喊马嘶。你看,这些歌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全投入进去,容不得羁绊,容不得压抑,容不得委屈,容不得平庸!所有人都在表现,所有人都是主

22、角!观者无不惊愕!小小的心胸无不被强烈激荡和震撼着。被俗世生活压迫而变得逼仄窄狭的心胸,瞬间开阔舒坦,英雄之气喷薄而出,恨不得挥刀催马与贼厮杀!此时,领首者情绪愈发激烈,他仰天长啸,唱词激昂,豪迈奔放,像在倾诉,似在号哭。受到感应,那位蹲坐在板凳上的精瘦老人猛地跳将起来,疯了一样抄起板凳,抡过头顶,举起,举起,再举起,像竭力要用四腿长凳撑起天。板凳再放下来时,一手狠狠地摁着,腾出来另一只手,抓起一块惊木狠狠地击打板凳面,那令人惊诧的哐哐响声不啻惊雷轰鸣,围观者、帮腔者齐声吼叫。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观者的眼睛睁大了,头发竖起来了,额上的青筋跳蹦,视觉、听觉都在经受着最大的冲击和撕扯!

23、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千里的乌云万里的闪电,千军万马冲撞与撕咬,嚎叫,乞求,呻吟,大笑,哭诉,痛苦抑或快乐,悲欣抑或麻木,世界在战栗着你已听不到了唱腔,你已看不见了人,你只感觉一团躁动的热量和能量在呼啸,在聚集,在奔突,在疯狂而执拗地寻找某一个出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不知天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像一阵狂风骤雨猛地刹住了阵脚,说停,它就戛然停止了,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在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静!世界似乎毁灭过了,又似乎重生过了!“姓姚,家住桃园桃花坞,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耄耋老翁分开众人,走到人前,穿青衣,面容清秀,身材精瘦,吱吱呀呀,唱词寥寥,简洁而意味深长。他描述的家在渭、洛、黄河交汇处,

24、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路码头,千帆竞进,逆水行舟,千百纤夫,光膀赤脚,拉纤曳船,叩舷而歌这些来自生活最本源的歌吟,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人如蝼蚁,河流滔滔!他们世世代代站在这厚土上呐喊、啸叫,直起直落、宽音大嗓,这中国古代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啊好一个华阴老腔!朝代更迭,人事兴覆!他们一茬茬出生、茁壮、老去,重归泥土,好一个黄天厚土啊好一个华阴老腔!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摘自 2015 年 9 月 5 日第 8 版人民日报 ,有删改)12. 开头两段文字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13. 本文中间画线部分写的“精瘦老人”属于“歌者”还是“观者”?文中是怎样刻

25、画这一人物形象的?14. 文中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华阴老腔”的演唱场景,请简要概述“华阴老腔”的丰富内涵。15. 文章最后说“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作者为什么说“悲欣交集” ,试结合全文探究。【答案】12. 交代本文叙写的对象是一群普通庄稼人,写出了这群人劳作之后的疲惫慵懒及所处环境,和下文演奏华阴老腔时的充沛酣畅形成对比。 13. 老人起先属于“观者” ,但由于“歌者”的激昂演奏,老人受到感应,也成了“歌者”一员。主要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老人的激情投入,一系列的动词极其传神,极富画面感。 14. 展现了生活的本源状态,简洁而厚重;呼喊出命运的

26、斑驳和苍凉;再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激情豪迈;叹惋了朝代更迭、人事兴覆。 (一点 1 分) 15. (1) “华阴老腔”来自生活最本源,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是中国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 ,让人觉得欣喜。 (2) “华阴老腔”塑造了人借歌势,歌借人威的艺术形象,调动所有人的热血、激情,蕴含了激昂勃发的生命力量,让人觉得欣喜。 (3)目睹朝代更迭人事兴覆,美丽的传唱中包含对历史人事的深沉叹惋,对芸芸众生沉浮荣枯的悲悯。美越真,伤便越痛,作者隐匿在美丽背后的悲悯可想而知。 (一点 2 分)【解析】12. 试题分析:答出语段的内容“交代本文叙写的对象” “写出劳作之后的疲惫慵懒及所处环境” ,然

27、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和下文形成对比”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注意答出内容后分析和下文的对比关系。13.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意答出起先属于“观者” ,后来成为“歌者” ,手法注意答出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14.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

28、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概括物象特征,注意“简洁而厚重” “斑驳和苍凉”等。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悲欣交集”的原因,实际就是对文章的主旨的概括,注意答出“华阴老腔” “是中国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 ”“蕴含了激昂勃发的生命力量”这是“欣”的原因;“同时传唱中包含对历史人事的深沉叹惋,对芸芸众生沉浮荣枯的悲悯” ,这是“悲”的原因。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下列小题。大巧若拙朱良志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 “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

29、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 ,自然而然,不劳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从天的角度看,它又蕴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

30、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生命的破坏。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追求浮华。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所说的:“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那就是:不刻意求取,一刻意即落有为,一有为就破坏物我之间玲珑微妙的契会,破坏冲和淡雅的意致。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诗人是以心去“遇”无意乎相求,不期然相遇,而不是去“即”孜孜以追求。拙,在老子看来,就是素朴。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以天为徒(徒:同类)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赋予天自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

31、的至上神地位,成为人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天的角度寻找智慧的根源、生生的根源。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 ”在老子看来,人企图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拙,是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老子看透了五色、五味、五声等对人的真性破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他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老子时代的繁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

32、。文明所带来的虚荣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乃至繁缛的礼节,巧言令色的风行,等等。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 ,重视人的欲望享受,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 ,这样的所谓文明,是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的“为腹” ,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 ,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悠游,不是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守拙的哲学,是一种存在之道,它促进了中国人关于人的存在状况的思考。 “拙”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一切技巧都是为了某种欲望而启动的破坏本性的行为。人的本性是生活在“拙”的状态

33、中,而不是在巧中展示的,不是在绚烂的色相世界中展示的。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去的是他生命的园田。并不是农耕牧歌更适合他,而是自然率真的境界更适合他的生命栖居。大巧若拙,明道若昧,见小若明,糊涂中有聪明,痴心中有智慧。16. 为什么老子会认为“慧智(聪慧机智)出,有大伪(虚伪欺诈) ”?请根据上下文作答。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18. 本文阐述了“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请分点概述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主张。【答案】16. 老子认

34、为技术之巧,出自人的机心,即伪饰,不能自然而然;技术之巧是局部的、矫情的,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对生命和谐的破坏;对巧的追求包含着对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人企图用知识改变世界,很愚蠢,对文明的追求伴随着虚荣与奢华,不符合人的真性。 17. 首先解释“大巧若拙”的内涵;然后分析“大巧若拙”的美学意义、哲学思想及其源头;最后阐释“大巧若拙”理念的现实意义(或人生意义) 。 18. 要追求素朴纯全的美,讲求认知的神会;提倡从天的角度认识智慧和事物;反对欲望、享受和机心,提倡融于世界;追求合乎本性的存在之道(人生境界)【解析】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内容主要集中于文中的第二

35、和第三节。“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生命的破坏。 ”找到相关的点再加以概括就可以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所谓“筛选” ,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所谓“整合” ,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在表述题中,

36、 “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本题答题区域二、三段,仔细筛选,概括即可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者对全文整体思路的把握。一篇典范的论述类文本必然有它的中心论点,此篇文章的题目是“大巧若拙” , “大巧”是重点,文章的思路应该就是围绕此展开,“巧是什么” , “为什么大巧若拙”等等【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内容是本文论证的中心。归纳概括能力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和信息筛选基础之上,是理解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也是较难的认知活动。试题通常要求

37、概括文本的核心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对要点进行归纳。【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所谓“筛选” ,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所谓“整合” ,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在表述题中, “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概括即可。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查有上升的趋势,命题者稳中求变,不断创新题型,但总的来说是考查学生

38、的筛选与概括的能力,在这一考点上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有的试题答案往往还有字数限制。如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就需要我们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画出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等进行分析理解。除了圈画,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作一些批注。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筛选信息,通过理解、分析、排除,最终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一般就文章本身而言,重要信息主要有: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文中的

39、概括句、过渡句,文章的标题,文末的注释等。七、作文19.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常常与心理状态有关,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预设就是苦,对事情的预期都是坏,他就会沉浸在愁苦里。反之,他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快乐。【答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有时不能让我们满意,总是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不好的事情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以后的发展。所以我说,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不能总是抱怨着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从而是我们失去了做好每一件事的信心,所以这个时候乐观是必不可少的润滑

40、剂。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每天都要面对这个现实:生来就没有四肢,只能靠一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小脚趾)来活动,但是他没有沮丧,而是乐观的正视这一切.在学校里,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运动,他会踢足球、打高尔夫、钓鱼、玩打击乐、滑滑板,骑马,游泳好像他跟正常人一样,没有人记得他是一个残疾人。进了大学后,他还成为了校学生会主席。19 岁他做了一次公开演讲,讲述了他的故事,让许多人感动。就在这时他决定当一个演讲家。他的演讲:没胳膊、没腿、没烦恼制作成了视频,遍及网络。尼克就是乐观的面对了生活,他成功了。设想一下,如果他就此颓废下去,还能有这个演讲的产生吗?还能鼓舞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吗?这就是

41、乐观面对生活。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大家应该都知道。李阳当时是读兰州大学,英语是他的硬伤,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大学第二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阳已经是 13 门功课不及格。但是他也没有沮丧。后来他为了学习英语在一个四周没有人的地方开始大声喊英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最后他从大声喊英语成为了人生激励老师。这就是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也就是笑对人生。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烦恼,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乐观和坚持去打败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乐观的面对生活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才能成功,这就是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重要性。【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系性的材料作文

42、,分析的是“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通过后面的句子“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预设就是苦,对事情的预期都是坏,他就会沉浸在愁苦里。反之,他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快乐”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立意为“心态影响状态”等。点睛:关系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

43、“纪律” ,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 ,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 ,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44、,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 。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 ,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 ,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 ,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 ,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 ,又要做到不同 ”,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 本题主要要学生阐明“欲望”和“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理性,欲望就会泛滥,导致“事息人亡”的恶果;没有“欲望”的理性,只能使事物“就地打转” ,止步不前。此题属于“并列共存关系” ,行文时注意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