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论证- 1 -关于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论证 王苏珂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1189) 摘 要:伴随着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两国间的贸易总额快速增长,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经济互补性强,以目前两国间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和贸易、投资水平而论,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普遍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俄加紧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保证双方的贸易利益,就更显示了其现实意义。本文从两国间经贸现状、经济政策、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等多个角度论证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中俄贸易;自
2、由贸易区;贸易相关性 1. 引 言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间的关税以及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的阶段表现形式。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局限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主要是对区内商品进出口关税的减让优惠。现今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包含了更多的新内涵,除了货物关税减让外,还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自由流动,诸如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自由化等领域,并且随着自由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还扩大为不直接与贸易相关的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条款等。自由贸易区产生的重要作用就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的消除
3、,通过谋求最有效的国际分工,使成员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符合两国利益,是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必然趋势。今年是中俄建交 60 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迈向纵深,有必要促使中俄经贸战略升级,使两国经贸再上台阶。 2. 中俄经贸情况概述 2.1 贸易规模增长 中俄两国贸易自 2000 年以来连续 8 年高速增长,即使在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 2008 年,也达到 568 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比 2007 年增长 18.0%,而在 2007 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44.2%的增长率。8 年平均增长率 29.5%,超过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两国 1993 年-2008 年双边贸易情况见
4、表 1。 表 1 中俄 1993 年-2008 年双边贸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增长率/% 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顺差 1993 76.7 50.3 49.8 26.9 -22.9 1994 50.8 -33.8 35 15.8 -19.2 1995 54.6 7.5 38 16.6 -21.4 1996 68.4 25.3 51.5 16.9 -34.6 1997 61.2 -10.5 40.9 20.3 -20.6 1998 54.8 -10.5 36.4 18.4 -18 1999 57.2 4.4 42.2 15 -27.2 2000 80 39.9 57.7 22
5、.3 -35.4 2001 106.7 33.4 79.6 27.1 -52.5 2002 119.3 11.8 84.1 35.2 -48.9 2003 157.6 32.1 97.2 60.4 -36.8 2004 212 34.5 121 91 -30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2 -2005 291 37.3 159 132 -27 2006 333.9 14.7 175.5 158.4 -17.1 2007 481.5 44.2 196.9 284.6 87.7 2008 568 18.0 238 330 92 图 1 中展现出多年来中俄贸易走势良好,尤其是在 2000 年后增长迅猛。
6、0100200300400500600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贸易总额/亿美元图 1 1993 年-2008 年中俄贸易走势图 两国领导人曾提出到 2010 年两国贸易额达到 600 亿至 800 亿美元的目标,以现在两国经贸发展的良好势头,虽然这两年会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预定目标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1 2.2 贸易结构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8 年中俄双边贸易中矿产品、木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08 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分别为 119.1 亿美元、24
7、.8 亿美元和24.0 亿美元,合计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 78.4%。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 68.7%和 20.2%,而木及制品出口额减少 8.9%。在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其他产品中,贱金属制品、家具玩具和陶瓷、玻璃等的出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 38.9%、40.0%和 55.7%。而光学钟表、纺织品及原料和植物产品减少明显,出口额分别下降 39.2%、41.7%和 67.9%。具体数据、图示见表 2 及图 2。2 表 2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 编码(章) 商品类别 2008 年 1-12 月 上年同期 同比% 占比% 第
8、 5 类 25-27 矿产品 11,905 7,059 68.7 58.395 第 9 类 44-46 木及制品 2,476 2,717 -8.9 12.145 第 6 类 28-38 化工产品 2,402 1,998 20.2 11.782 第 15 类 72-83 贱金属及制品 1,138 819 38.9 5.582 第 10 类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809 665 21.7 3.968 第 16 类 84-85 机电产品 774 892 -13.2 3.797 第 7 类 39-40 塑料、橡胶 524 407 28.7 2.570 第 1 类 01-05 活动物;动物产品 1
9、30 180 -28 0.638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3 -第 17 类 86-89 运输设备 107 102 5.6 0.525 第 18 类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81 133 -39.2 0.397 第 11 类 50-63 纺织品及原料 13 23 -41.7 0.064 第 8 类 41-43 皮革制品;箱包 9 7 23.2 0.044 第 2 类 06-14 植物产品 6 18 -67.9 0.029 第 20 类 94-96 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5 4 40 0.025 第 13 类 68-70 陶瓷;玻璃 5 3 55.7 0.025 其他 4 4 2.9 0
10、.020 矿产品木及制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纤维素浆;纸张机电产品塑料、橡胶活动物;动物产品运输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及原料皮革制品;箱包植物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陶瓷;玻璃其他图 2 2008 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饼状图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制品,2008 年进口额分别为 160.0 亿美元、30.5 亿美元和 29.2 亿美元,增长 47.3%、55.5%和 40.0%,合计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 63.4%,这些产品在俄罗斯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 21.6%、39.7%和23.1%的份额。另外,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皮革箱包、矿产品和纤
11、维素浆等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 66.9%、57.5%和 70.6%。表 3 及图 3 反映了这些现象。 表 3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 编码(章) 商品类别 2008 年 1-12 月 上年同期 同比% 占比% 第 16 类 84-85 机电产品 16,000 10,859 47.3 46.2 第 11 类 50-63 纺织品及原料 3,052 1,963 55.5 8.8 第 15 类 72-83 贱金属及制品 2,922 2,087 40 8.4 第 12 类 64-67 鞋靴、伞等轻工产品 2,194 1,577 39.2 6.3 第
12、17 类 86-89 运输设备 1,915 1,705 12.3 5.5 第 20 类 94-96 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1,699 1,150 47.7 4.9 第 7 类 39-40 塑料、橡胶 1,511 1,026 47.2 4.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4 -第 18 类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900 609 47.8 2.6 第 13 类 68-70 陶瓷;玻璃 865 733 18 2.5 第 6 类 28-38 化工产品 855 599 42.8 2.5 第 2 类 06-14 植物产品 678 553 22.6 2 第 8 类 41-43 皮革制品;箱包 501
13、300 66.9 1.4 第 4 类 16-24 食品、饮料、烟草 460 361 27.4 1.3 第 5 类 25-27 矿产品 391 248 57.5 1.1 第 10 类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242 142 70.6 0.7 其他 475 371 28.1 1.4 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运输设备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塑料、橡胶光学、钟表、医疗设备陶瓷;玻璃化工产品植物产品皮革制品;箱包食品、饮料、烟草矿产品纤维素浆;纸张其他图 3 2008 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饼状图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更为单一些,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更大些
14、。这也正是俄方对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主要顾虑之一,一些人担心更自由的贸易会导致进一步的资源外流和产业结构低级化。 3. 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2009 年 6 月中旬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两个峰会,即上合组织峰会与金砖四国峰会是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版图改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秩序重组的新动向。中国、俄罗斯,既是上合的成员国,又是金砖四国的成员国。据统计,中国 2008 年 GDP 为 3.2 万亿美元,俄罗斯为 1.14 万亿美元,中俄两国的 GDP 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排名分别是第三和第十,外汇储备则分别是第一和第七。几年来两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15、高使两国都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消费市场,生产规模扩大、产业升级还导致对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两国间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动力自然很强。3 3.2 经贸合作历史条件 中俄两国的区域经贸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从 l7 世纪初中俄两国成为邻居以来,频繁的边关互市和经贸往来就始终是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清代,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封闭式跨界互市区的建立与发展曾经是维系中俄两国长期睦邻合作、互惠互利发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5 -区域经济的良好纽带。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的中俄易货贸易到现在的规范贸易,两国之间已经过了 2O 多年的贸易磨合期,双方从边境的区域贸易扩展到全境贸易,从民间贸易发
16、展到规模化、国际化贸易,双方对对方的市场需求、市场特点、消费习俗、文化传统以及对商品、企业和资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中俄贸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等也都非常清楚。 中俄边境的总长度为 3645 公里,根据中俄两国 1998、1999 年达成的关于建立互市贸易区的协议,在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市、绥芬河市和黑河市等地陆续建成了中俄互市贸易区,在布拉维申斯克黑河,后贝加尔满洲里,格拉捷格沃绥芬河等俄中边境口岸也正在建设着一系列的大型边境贸易中心,它们构成了“中国的北方开放带” 。在互市贸易的基础上,2002年 2 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签署了建立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
17、综合体协议。4 近年来中俄相互投资逐步扩大,2006 年俄罗斯在中国直接投资 6720 万美元,2007 年达5207 万美元;2006 年中国对俄投资 45211 万美元,2007 年是 47761 万美元。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地域范围逐渐从远东地区进一步拓展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并且开始覆盖俄罗斯全境。 中俄技术合作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格局,中俄已互为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伙伴。自 1999 年 10 月以来,中俄双方先后在中国的烟台、衢州和哈尔滨建立了旨在将俄罗斯的科研成果在中国实现产业化的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迅速,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企业合作意愿日益增强。在能源、
18、核能、航天、科技等领域,一批大型合作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有如此经贸合作基础,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3.3 政治、政策因素 良好的政治关系对经贸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中、俄这样两个大国的经贸关系中,政治、政策因素更是起着重要作用。两国关系从 1992 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到 1994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到 1996 年又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两国之间政治信任日益加深,务实合作持续扩大,两国领导层互访频繁,经常就重大国际问题及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与协商。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经贸领域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俄之间边界线的走向也已全部确定,从
19、而清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相对于中国与其他邻国之间的关系,政治互信的优势更为突出。互办“国家年”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信任,消除了障碍和猜疑。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为两国开展全方位和深层次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机制保障。 我国东北是发展与俄经贸合作的前沿阵地。在中国国务院刚刚批复东北振兴规划后不久,俄罗斯就出台了“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具体构想。在相邻的地区,发展的共同愿望让中俄两国同时看到了合作的契合点。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中国政府将把对外开放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以开放促发展,东北三省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而俄罗斯正在大力推行的“东部大开发”也十分看重中国的参加
20、,俄有关部门不断表达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合作开发的意愿。两大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俄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 2009 年 4 月 9 日最终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和相关的意向书,为中俄两国投资者的经营活动建立了国际法律条件和提供了保障。 3.4 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TCD)是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它反映了两国在贸易方面相互依存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表明贸易联系越紧密;数值越小,则说明贸易联系越松散。贸易结合度计算公式为: TCD= (Xab/Xa)
21、/ (Mb/Mw) 其中 TCD 表示 A、B 两国间贸易结合度, Xab 表示 A 国对 B 国的出口额, Xa 表示 A 国的出口总额, Mb 表示 B 国进口总额, Mw 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当 TCD = 1 时,两国贸易结合度为平均水平;TCD1 表明两国贸易联系松散; TCD1 则说明两国贸易联系紧密。数据及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6 -算结果见下表。 表 4 2000 年-2008 年中俄贸易结合度 年份 两国贸易总额 中对俄出口额 中国出口总额 俄进口总额 俄对中出口额 俄出口总额 中国进口总额 世界进口总额 中俄 俄中 2000 80 22.3 2492 445 57.7 10
22、48 2061 65214 1.3114 1.7421 2001 106.7 27.1 2661 590 79.6 1031 2436 59900.7 1.0340 1.8985 2002 119.3 35.2 3255.7 600 84.1 1069 2952.03 66850 1.2046 1.7816 2003 157.6 60.3 4382.3 744.96 97.2 1351.62 4128.4 77650 1.4342 1.3526 2004 212 91 5933 974 121 1832 5612 95450 1.5031 1.1234 2005 291 132 7620 12
23、51 159 2453 6601 107530 1.4890 1.0559 2006 333.9 158.4 9689 1647 175.5 3039 7915 124270 1.2335 0.9067 2007 481.5 284.6 12180 2231 196.9 3552 9558 142110 1.4884 0.8242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中俄贸易结合度基本在 1 以上,说明总体来说,两国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缓慢上升, 2004 年甚至超过 1.5,2007 年也接近 1.5,表明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俄罗斯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越来越重要。但也应注意
24、到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持续下滑,甚至下降到了 1 以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近年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速超过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增速,俄罗斯对中国的全部出口比例增加幅度与中国的进口份额相比缓慢下降。不论是从巩固还是加强联系方面来说,建立自由贸易区都是有基础而且有必要的。5 3.5 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SI)表示两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产品的相似度,用来衡量两国贸易产品结构及互补性或竞争性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 , ) 100k kan bnABK an bnX XSI MinX X= 其中kananXX 代表 A 国出口到 N 市场(此处指世界市场)中第 K 种商品所占的份额, kb
25、nbnXX 代表 B 国出口到 N 市场的第 K 种商品所占的份额。该指数在 0-100 之间变动,如果 A 国和 B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相同,则该指数为 100; 若完全不相似,则该指数为 0。如果该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说明两国的出口结构趋同,即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竞争趋于激烈;反之则表明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上升,两国贸易关系趋于互补。通过计算得中俄 SI 指数在 1998 年为 39.12, 2001 年为 39.95, 2006 年则下降到 30.01,可以看出贸易互补性加强的趋势。2006 年中美产品相似度指数为 76. 01、中日产品相似度指数为 56. 9
26、、中韩产品相似度指数为 75. 91、中澳产品相似度指数为 31. 3,与这些数据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中俄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很低,双方产品呈很强的互补性。双方产品更多的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现实中,中国生产的生活用品物美价廉,深得俄罗斯消费者青睐,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军用产品则是迅速崛起的中国需要的,的确符合互补性分析。由此看出,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双方产品竞争力同时提高,使双方受益,而不会引发太多利益冲突。6 4. 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论证可知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有着良好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完全可以实施的计划。同时下文将证明这一计划还有很强的必要性,根据现
27、今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状况,在两国间应当提升合作水平,建立自由贸易区。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7 -4.1 双方相互地位仍可提高 2007 年中俄贸易额为 481.5 亿美元,占中国该年进出口总额 21737.3 亿美元的 2.22%,占该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 4693.4 亿美元的 10.26%。中国为俄罗斯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俄罗斯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国。但与俄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占比例较小,远小于美国的 3020.67 亿美元,与同是邻国的日(2359.51 亿美元) 、韩(1598.51亿美元)相比也相差甚远。 再从俄罗斯的角度观察,也有提升的空间。2008 年在俄
28、罗斯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中,虽然中国占据第一的位置,但在总额中只占比 13.6%;在俄罗斯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中,中国位列第四,占比 5.6%。 中俄两国外贸增幅较大,很有潜力,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新生力量,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提升交流层次,提高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4.2 贸易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由前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两国间贸易结构仍相对单一和低级,尤其是俄对中出口方面,集中在初级产品。由于有着鲜明的资源禀赋差异,双方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 极少存在相似产品的双向流动,主要形式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未大规模发展起来。 为促使双边贸易结构多样化
29、,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开放新的商品市场可以开拓潜力空间,实现贸易增长。比如俄罗斯有向中国出口小麦和畜产品的愿望,却受到现有禁令的限制。另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6 月 17 日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表示打算改变贸易结构并提高机械和高科技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这也是两国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扩大双边贸易范围,开发双边贸易中的新产品,挖掘在双方在高科技和农产品等开放程度较低领域的合作潜力。 4.3 贸易结算方面应当加强合作 银行结算渠道不畅、结算秩序混乱一直是阻碍贸易发展的因素。在已有的银行结算中,结算工具较为单一,汇款结算占主导地位,信用证项下的结
30、算比例很低,且现汇结算多通过第三国银行转汇完成。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周期长、时效低、成本高,难以适应双边贸易的发展需要,许多企业和个人多通过携带现钞进行交易,或以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对打结算”等方式收回资金,造成结算秩序混乱,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还需从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的进展。 另一方面,在现在特殊的形势推动下,俄方提出面对美元的前景和对俄中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两国必须走出被美元绑架的困境。俄罗斯政府副总理茹科夫指出在全球性危机中,俄中双边贸易下降严重,正是因为双方用美元结算的结果。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应考虑在双边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 4.4 中
31、俄贸易现在仍面临众多需要消除的制约因素 俄罗斯经贸政策与措施的多变、不规范和不透明,特别是关税壁垒和“灰色清关” ,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目前俄罗斯的平均关税税率为 10.5%,但汽车、烟、酒、糖等敏感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 25%到 30%,服装、鞋、轻纺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 15%到 20%,俄罗斯征收较高关税的产品正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十分不利于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另外,俄罗斯对中国进口产品还实施歧视性的政策。例如,俄罗斯对自其他国家进口的纺织品征收 6一 7的关税,但对自中国进口的则征 11以上的高关税。这说明中国出口到俄的主要产品面临相当高的进入门槛。 跨国直销和旅购
32、贸易是中俄两国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贸易方式,其主要交易产品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轻纺产品,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进口的商品没有俄罗斯海关正常的通关手续,因此在俄罗斯被称作“灰色清关” 。它在历史上曾起过促进贸易的作用,如今却已经逐渐成为中俄双边正规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两国间应构建一整套合作框架,规范贸易秩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8 -序,为发展中俄经贸关系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4.5 有必要形成系统的双边贸易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俄贸易摩擦增加,却没有建立对双方有约束力的仲裁机构和国际法律保障机制。政府对经贸企业法律宣传不够,设立的服务机构较少。信贷、保险领域合作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双边合作的发展
33、,需要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建立和完善双边贸易服务体系。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应当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结论。此举既可行又必要,既是两国间长久贸易往来的自然结果,又是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提高区域竞争优势、引进投资和技术、扩大出口、促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承载和推动作用,既满足两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也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增长和增加贸易量,使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创造双赢的局面。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问题应逐步纳入双方的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中俄经贸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石艾馨,李
34、娇中俄贸易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 3宿丰林创建中俄沿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2(5) 4赵传君关于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1) 5喻志军,姜万军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 (12) 6徐林实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6)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Russian FTA Wang Suk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211189)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