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8016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教案春望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教案春望 ,欢迎阅读。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

2、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1、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三

3、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安史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

4、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老师先泛读一遍,认读生词溅抵搔浑胜簪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3、齐读学者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 ,无与伦比!”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古诗无与伦比的美吧!简述律诗,各联和近体诗简述平仄梳理诗意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城:国都指长安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

5、?指导学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稍慢。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感叹溅泪:落泪恨:悲伤惊心:心惊、害怕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

6、书抵万金。)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战火连:连续三复数,几个月抵:值,相当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答: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白头发搔:抓短:稀疏浑:简直胜:禁不住簪:簪子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明确: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年纪 45 岁,同学们认为杜甫年纪大吗?没错,不大,45 岁正直壮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7、命,诗人只是不惑之年却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为什么啊?没错,因为杜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忧国忧民,为祖国,为百姓白了头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杜甫是怎样一位人呢?总结:爱国,眷恋亲人。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找相应的字词来说明。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1、反衬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答:“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在

8、” ,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 ,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用反衬的手法突出战乱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七、迁移拓展:师小结: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悯的目光观照现实,用写实的笔法进行艺术创造,再现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也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七年之后,当诗人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杜甫春望与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比较练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喜极而泣归心似箭。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眷念亲人是啊,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诗人因国破而忧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因民生而落泪,这就是诗圣杜甫。他为我们后人树起的,既是文学的丰碑,亦是人格的丰碑。怀着对诗人的敬仰,我们齐背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