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为例_马伟民.pdf

上传人:学资料 文档编号:207189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为例_马伟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为例_马伟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为例_马伟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旅游-139-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农村的人口达50 5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6.11%,农村人口占比依旧较大。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目的不是要将所有“农村人”都变成“城市人”,而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城乡人口收入差距,达到城乡融合发展 1。乡村旅游是集生态、经济、产业、文化、现代文明、科技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乡村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从人才、经济、政策、生态、文化、产业结构等要素综合发展,激发农村

2、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村空间发展的韧性。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要注重与外部信息、资金、市场的相互流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须放置于内外空间去深入研究分析。1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引介1.1 理论梳理马克思对空间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841年他所撰写的博士论文中,文中所论述的“感性的空间”具有物质性和辩证性的特征,突破了黑格尔描述的抽象空间 2。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以及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变异、资产阶级进行批判,他们关注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

3、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积累加速了工业城镇的增长,农业、工业和人口方面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惊人的转型;以及资产阶级通过对地理大发现、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全球化发展,揭示了人类文明空间结构由分散孤立到整体发展的演化趋向 3;同时,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农村二元对立”,城市对农村空间出现空间排斥、空间隔离、空间剥夺的问题;另外,马克思强调空间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不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空间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空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空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20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大卫

4、哈维的城市空间正义理论、爱德华 W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空间”理论不断发展着社会空间理论。1.2 中国化应用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从毛泽东思想开始,也蕴含着这方面的治国理论,空间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邓小平提出的以东部支持西部、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明确关注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5、,习近平的城乡思想、流域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为例马伟民,郭帅君,陈文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摘 要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存困境,并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后花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对后花园村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外空间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发掘地方特色和内在经济潜力,提升乡村空间价值以及增强内外空间的互联互通性。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可持

6、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25 基金项目 2022 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村风十里”少数民族智慧旅游平台(S202212620011X)。作者简介 马伟民(2001),广东肇庆人,本科生。通讯作者 陈文君(1959),男,广东梅州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旅游与酒店管理。马伟民,等: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旅游-140-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体现着空间观、系统观和全局观,对我国“三农”工作、城乡关系提出了创新性

7、的指导方向。目前我国面临的一大发展问题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历史性地把“三农”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工作的优先位置 4,并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将农业和农村、城市和农村作为有机整体,进行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做到“不丢城,不误乡,利城富乡”5。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要以要素融合为前提,习近平提出“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大学生和精英人才助力农村建设、促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下乡,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 6;要促进产业融合

8、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农村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到辩证统一;要进行体制改革,习近平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并且要加强城乡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重视乡村文化发展,正确处理好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关系 7,习近平指出了乡村文化的重要地位“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8,并且“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

9、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不要把乡情美景都弄没了,不要把乡村传统文化都搞丢了”9。习近平关于城乡发展的重要论述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空间问题上的一脉相承,并予以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国情和城乡发展现状的精准把握。2 乡村旅游的内外空间架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相关理论为城乡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农村内部、城乡关系实际上是一个空间问题,空间包含着空间内的各系统和各要素,要使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促进空间内诸系统、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将乡村旅游置于空间的视角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乡村这一主体的事

10、情,乡村旅游带来的结果是城乡融合、乡村经济发展以最终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因此乡村旅游所体现的是农村内部空间和农村外部空间的综合发展及其相互联系,这里所说的内外部空间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内外空间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图1),把乡村旅游放置于内外空间中分析,是对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信息流通、城乡大旅游市场的考量,内外空间各要素是围绕着供给方(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等)和需求方(市场、游客)这对主要矛盾展开,并服务于这对矛盾。内部空间即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基础设施、地方特色、乡村文化、组织状况等要素构成,形成“吸力”,其强弱程度取决于内部空间各要素的配合、优化程度。外部空间由政策、人才、平

11、台、科技、交通等要素构成,形成“推力”,作为外部力量拉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各要素在内外空间中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内外空间结构中,乡村内部空间各要素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所占的作用更大,“吸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市场占有优势,当乡村缺乏发展旅游的“吸力”,“推力”过大,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图 1乡村旅游内外空间结构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乡村是集自然、社会、经济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最繁重最复杂的在农村,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2、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时间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10。3.1 乡村内部空间存在的问题3.1.1 缺乏产业的依托产业发展是乡村五大振兴和乡村发展“五位一体”总要求中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而中国的农村产业,发展时间较晚,发展资金也相对缺乏。当前主要存在产业链短、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融合度低、缺乏规模经济、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 11。农村产业还停留在提供初级农产品阶段,尚未形成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融合式产业。且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不够先进,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此外,中国农村的辐射力弱,难以带动周围乡村,形乡村旅游-141-成更大的产业优势,竞争力小,呈现数

13、量少产值低的特点。3.1.2 人才空间缺乏活力城乡差距是促使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原始动因,相比于发展落后的农村,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进城务工越来越受到农村人口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也在不断升高,农村“空心化”问题加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城镇化率仅37.66%,2011年首次突破50%,2021年末,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4.72%,二十年间我国城镇成倍增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走高。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的人才空间缺乏活力,内源性动力受限,增加了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建设的难度,导致建设劳动力不足,加剧建设资金的紧缺 1

14、2,多方面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发展。尽管乡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企业的扶持,但乡村建设的最重要的主体是当地村民。但是年富力壮、掌握学识和专业技能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选择在城市打拼,农村变成老年人和青少年“留守村”,2019年我国农村人口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达到36.38%,比城市高出5.6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村建设难以开展,降低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改造的积极性,农村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大量的老年群体进一步加重农村医疗、养老的压力,挤占了乡村旅游建设的资金。3.1.3 文旅缺乏有机结合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文旅是否能实现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

15、响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旅缺乏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乡村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中无法真正展现,各类乡村休闲度假区的如法炮制,失去自己本村的特点,比如关于花海,各个乡村除了规模略有区别,其他可能缺乏辨识度和特点。再比如农家乐模式的滥用,提及农家乐无外乎餐饮、棋牌、钓鱼等。观光、体验方面也几乎是雷同的,缺乏创新,游客对乡村文化的体验感和认知不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展现出当地的特色农业和文化。其次对文旅融合把握不到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乡土文化本身的乡土性,过于注重商业化,缺乏对乡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提炼、保护与发展,导致其本土的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缺乏文化产业融合

16、发展,文化较少与旅游、农业及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各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互利共赢、相融相生的能力有待提升。3.1.4 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最宝贵的原始财富,是吸引大量城市人口参观旅游的魅力源泉 13。但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简单粗犷、急功近利、漠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短视行为,这无异于竭泽而渔 14。一方面政府和官员的乡村旅游发展侧重于GDP等硬性指标,缺乏生态维度的考核 13,乡村建设缺乏专业的环境测评;与此同时,村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压力

17、15;此外,农村缺乏保护环境的手段,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发展和应用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对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生活废气的处理方式较为传统落后。3.1.5 农村基层组织缺乏统率带头农村基层组织机构包括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农村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村民是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和核心利益主体,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村民的认知水平、参与水平有限,基层组织带头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从现在来看,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不作为或难作为的现象较为突出 16。不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投入在提升经济效应,彰显“政绩”的工程上。对于带动村民参与乡村卫生治理、维护生态环境

18、、培训村民服务意识和文明意识等工作缺乏热情。农村基层组织多数为当地人,人际关系复杂,在遇到纠纷时容易牵扯到亲朋好友的利益,往往选择漠视不作为。难作为,村委成员认知和能力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科学规划的大局观,在乡村旅游改造中难有突出作为。3.2 乡村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3.2.1 过度依靠外来投资商面对乡村内部的人才流失,资金缺乏,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选择依靠外来投资商,而外商的加入势必会牺牲乡村部分的话语权。组织涣散的村民,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在面临资本的冲击下,村民容易被“边缘化”从而失去控制权和选择性。另外,外来开发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容易忽视乡村发展的地方性和自主性,内源性发展不足

19、。乡村资源被过度攫取与破坏,抑或是乡村旅游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忽略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特征,造成文化同质化的困境。3.2.2 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落后智慧旅游的技术门槛高,乡村智慧旅游需要大量的掌握信息技术和拥有旅游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大部分的农村难以吸引相关人才的进入,即便在有技术人员支持下建设了数字化平台,也缺乏相关人员的后期运营维护,多数农村由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进行后期的运营维护,缺乏专业技术,信息获取和信息整合能力欠缺因而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并不理想。多数乡村的乡村旅游信息是陈旧的、零散的,更难马伟民,等: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旅游-14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谈“智慧旅游”。建设智慧化和维护的运营主体的缺失,是乡村智慧旅游建设的硬伤。资金问题是制约乡村智慧旅游的另一痛点。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工程。从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旧设备的升级改造,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技术人才的培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地处偏僻、基建设施本身落后的农村,大多数乡村无法负担起这高昂的费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大多数乡村智慧旅游改造的通病。3.2.3 乡村交通运输道阻且长交通运输是关系经济发展的命脉。习近平指出“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想要富,先修路,对于乡

21、村旅游的发展而言,交通的便捷与否,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有多少可能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但是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最后一公里”依旧困扰着偏远乡村。乡镇道路相对狭窄,道路规划不够全面,车辆出入较为不便,游客游览难度大。此外,乡村的公共交通落后,部分乡村尚未有公共交通通达,即使有也班次较少,部分路线规划也缺乏合理性,难以满足游客旅游和村民日常出行的需要。4 后花园村乡村旅游发展分析4.1 后花园村基本情况后花园村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拔在400500 m,全村共有360余村民,是南澳岛内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后花园村自然环境优美,山地面积高达270 hm2,山林覆盖率达90%

22、以上。2000年前,后花园村是汕头市三个特困村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2005年,广东省“扶贫双到”行动组实地调研后,引导村民探索茶叶种植和加工,摸索茶业+生态旅游业的道路。2006年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2008年注册“后花园”商标,成立茶叶合作社,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扩大。2015年1月1日随着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后花园村迎来旅游发展的大机遇。2019年底,随着该村建档立卡8户贫困户20人实现脱贫,后花园村实现全面脱贫。2020年底,村经营性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茶叶产量达10 000 kg,产值达500万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已达18 500元,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模

23、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名村”等荣誉称号。4.2 后花园村旅游发展阶段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探究后花园村内外空间要素的发展规律,挖掘普通小山村“蝶变”的发展路径,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基于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视角,结合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将后花园村的发展划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并从内外要素视角下探讨其发展机制(表1)。表 1后花园村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探索阶段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农业种植 茶叶产业集体化模式下“茶叶+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茶叶产业散户种植茶叶合作社,统一管理“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参与

24、主体部分村民、基层组织、政府村民,基层组织、返乡知青、政府、旅游公司村民,基层组织、返乡知青、政府、旅游公司、游客内外空间关系村民摸索,政府指导基层组织带领,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回归基层组织带领,政策、资金、技术、交通支持,集体化全民的参与游客类型 散客为主散客、团队、家庭、研学调研游客、学生群体4.2.1 探索阶段:20002005年从内部空间来看。该阶段后花园村处于贫困阶段,村民的经济水平不高,青壮年本土劳动力流失严重。起初该村主要由村干部和部分村民推动发展,发展主体少且缺乏热情,他们在党员的带领下,开荒辟土,尝试种植茶叶,并不断学习种植技术。后花园村的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20002005

25、年期间,后花园村的茶叶先后获得广东省、国家无公害茶叶认证。但后花园村发展主体仍未聚合成全体村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各发展要素分散,尚未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从外部空间来看,政府一直积极引导村民靠产业脱贫。2005年,广东省“扶贫双到”行动组实地调研后花园村,为后花园村引进种植和加工技术,引导村民开发近1 hm2茶园,带动全村80多农户陆续参与茶叶生产。但交通不畅仍是该村发展的一大阻力,阻碍内外部信息、经济、文化交流。4.2.2 起步阶段:20062014年从内部空间来看,该阶段后花园村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引领村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党支部将“茶叶+旅游”确定为后花园村发展路子,以村党支

26、书书记为首的党员代表以身作则“先行先试”。全村45 hm2土地种植新茶种,集体种植面积达20 hm2,集体收入逐年翻倍增长。村集体成立“后花园庄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布局旅游发展,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创建森林生态旅游村。成立茶叶协会、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把各家各户的茶叶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管理,保证茶叶质量,2008年注册后花园“宋茶”乡村旅游-143-商标,有意识地打造品牌效应。该阶段后花园村的经济支柱是集体化茶叶种植,加工的第一、第二产业。文化方面,充分挖掘后花园村茶叶文化底蕴,将南宋皇帝赵昉在这一带山区避难时曾指木为茶留传下传奇故事和优良的茶叶品种相结合

27、,打造后花园“宋茶”品牌,致力成为茶叶专业村。从外部空间来看,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后花园村的旅游开发力度,南澳县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先后编制了后花园名村规划后花园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从宏观、战略层面为后花园村指明发展大方向。市交通局和公路局为后花园村修建水泥公路,建设茶叶加工厂;省市县扶贫部门为后花园村专门开展改善山区环境的“大禹杯”竞赛,开展坡改梯工程;市扶贫部门先后拨款11万元,为后花园村发展解决资金难题。后花园村得到各级扶贫部门和挂钩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为后花园村的发展解决了资金、技术、交通难题。在开发集体茶园、修建村路、坡改梯等扶贫建设工程中优先雇用当地村民,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

28、民的收入。4.2.3 发展阶段:20152022年从内部空间来看,该阶段后花园村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整改,合理规划旅游区,建设新的旅游项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青年人在村委等号召下返乡助农,从事电商销售、茶园管理等,为后花园村发展注入活力。到2021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总共超过73 hm2,产量超过1万kg,产值将近100万元,村里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该阶段后花园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使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改造基础设施和开发旅游景点。建立了海阔天空、龙潭瀑布、百年中华楠木群、茶园观景平台等景点,健全停车

29、场、游客服务中心、便民车、公共厕所、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深度挖掘当地茶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态旅游村。从外部空间来看,该阶段后花园村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吸纳新的生产技术,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三元结合的生产格局。游客群体数量激增,游客群体种类更加多元,研学、团建、家庭出游比重大幅提高,凭借其秀丽山景,茶叶文化在小红书、马蜂窝等用户分享平台成功出圈,越来越多游客通过游客分享认识到后花园村。从外部空间支持来看,该阶段后花园村在交通、吸引外来资金、新兴技术上都有了质的提升。2015年南澳大桥的开通,游客进入南澳岛愈发便捷,后花园村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

30、时期。通过工程招标,主动吸纳企业资金。成立后花园农村电商驿站,紧抓电商时代红利。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坚持从城乡内外空间两方面谋求突破,其发展不仅仅是农村或者政府单方面的任务,乡村旅游是各主体、各要素共同参与的结果,是促进城乡融合重要的一环,对于突破城乡二元对立、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大的作用。5.1 增强各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后花园村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城乡两个空间发展主体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支持和维系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靠农民群体,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

31、,要不断有意识地培训农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新时代新农民,让他们有切切实实的参与感,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并且要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在乡村旅游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高村两委、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二是促进农村现代经济组织,例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利益;三是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村民团体的作用,例如,乡贤组织、商业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增进农村社会的团结和整合,增强村民集体意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外部主体的力量。政府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在政策和财政方面,各

32、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有基础办乡村旅游的农村,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其支持和指导,形成支持针对乡村发展的“政策群”,更大程度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倾斜。其次,政府应大力鼓励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创业就业,建设人才孵化基地,盘活农村经济活力,为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游客是城乡之间信息往来的桥梁,在乡村旅游的营运中,要避免割游客“羊毛”,需要重视游客的体验感,提高服务质量,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服务好坏程度,是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同时,要厘清社会资本与农村之间的关系,讲求社会资本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各主体作为城乡内外两个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

33、村旅游发展应把多主体凝聚成高效协作的统一整体 17,形成合力,调动各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5.2 发掘地方特色和内在经济潜力,提升乡村空间价值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作为农村地区特有的符号,能有效且丰富地表达其乡村性,是能有效解决马伟民,等: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旅游-14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习近平在海口考察施茶村农村产业时表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乡村旅游业是多产业的结合。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当地特色、如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地理

34、位置、农业类型因素等发展特色产业。在发掘乡村文化特色中,一方面要做好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和保护好当地特色文化;另一方面要做好文化的多层次开发 18,例如,推出更多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服饰等文化体验项目、增加乡村文化表演节目和乡村特色节日的创新性开发、开发农业体验项目,满足游客猎奇以及文化体验和需要,用尽可能丰富和新颖的手段去挖掘开发当地文化,并且配合农村特色产品销售,以达到经济效益。通过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擦亮自身品牌,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提升内部空间的经济价值。5.3 增强内外空间互连互通性5.3.1 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由于农村本身的地理位置的原因,交通的通达性对

35、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城乡交通建设中,应增加通往乡村地区的班次、零距离接驳换乘以及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指引。有助于打破城乡在地理位置上的隔阂,加强空间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对于游客来说,交通便利是其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游客提供一个更便捷、更通达、更智能、更环保的出行服务。5.3.2 加强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指出,加强落实数字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应利用好数字平台、旅游自助平台,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美团、途牛、携程等,借助流量,大力打造和推广高效化、数字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打造“互联

36、网+旅游”。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助力乡村旅游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农村地区也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产物,加快城乡各发展要素的流通力,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通,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6 结语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提出乡村旅游的内外空间结构分析框架,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并通过乡村旅游典型村落后花园村剖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内外空间的各要素、各主体需要有机配合,优化供给质量,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其中需要内外空间各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挖掘地方特色

37、文化和产业,提升乡村价值,突出乡村意象、差异性、独特性;加强交通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城乡互联互通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中国化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孙 琳.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重构J.农业经济,2017(12):56-57.2 杨 超.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思想视域下城市边缘区协调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3 李亚男.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 学,2 0 1 5.4 张丽琴,纪志耿.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性贡献J.经济学家,2021(7):27-34.5 习近平.知

38、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6 王振坡,韩祁祺,王丽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39(9):3-1 1.7 罗嗣亮.乡村文化振兴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 论 述 的 分 析 J.党 的 文 献,2 0 2 1(6):4 8-5 3.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 文 献 出 版 社,2 0 1 4.9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11 李

39、玉双,邓 彬.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湖湘论坛,2 0 1 8,3 1(6):1 5 9-1 6 5.12 刘爱梅.农村空心化对乡村建设的制约与化解思路J.东岳论丛,2021,42(11):92-100.13 邓谋优.我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 0 1 7(4):3 8-4 0.1 4 吴海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9(10):46-47.15 许 黎,曹诗图,柳德才.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6):106-111,124.16 盘晓愚.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72-173.17 颜苗苗,梅 青,王明康.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2 1,4 0(5):1 2 5-1 3 0.18 朱益芳.苏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 业 大 学,2 0 0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