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为人民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其路径以“张思德精神”为中心的探讨张苏 范璐(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教育广角 南方论刊【摘要】“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一种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思德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对“张思德精神”高度赞扬,在当代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通过探究多种路径使“张思德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运用“张思德精神”的当代价值,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有重要
2、意义。【关键词】张思德精神;时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并且毛泽东为张思德写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指出:“希望大家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同志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这里工作,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
3、,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2。习近平总书记把张思德等人作为榜样,“为人民服务”精神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继张思德之后,在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雷锋、焦裕禄等像张思德一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而“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为大多数人所知,“张思德精神”却少有人知。在当代社会,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功利主义比较突出,淡化了“张思德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了使“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探究“张思德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使“张思德精神”在大学生中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张思德精
4、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毛泽东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张思德精神”的重视体现了其时代价值。在当今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为了促进大学生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精神,养成求实、务实的实践观念,把“张思德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一)“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内涵“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号召全党全军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张思德的革命精神。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内涵”3。像张思德这样的普
5、通战士、党员,能够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其精神极其可贵。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党的长期实践和有力倡导,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准则和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基本道德原则”4。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立德树人”的对象,把“为人民服务”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二)“张思德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内涵,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奉献精神和追求理想、
6、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也是“张思德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战争艰难、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张思德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行军打仗的辛苦,艰苦奋斗磨练了他的品质,坚定了他的意志,展现了一种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现代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大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当代大学生继承与发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5。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艰苦环境下接受考验和锻炼,大学生要真正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提高自身理想信念的同时,切实关注国家利益,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
7、起。98(三)“张思德精神”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重要价值在当代社会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为人民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感不强烈。他们普遍反映出来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更多地看重自身利益,很少站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容易产生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扭曲的价值观和精致的利己主义等“软骨病”,这些“软骨病”会阻碍大学生的成长,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6。青年一代应该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重要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扬张思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8、,在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和对革命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讲话中提到的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思想性。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服务社会、奉献祖国,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供借鉴。二、“张思德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把“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增强自身理想信念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张思德精神”,养成求实、务实的实践观念,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一)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加强当今社会环境日益体现出的开放和宽容,为
9、多元化价值观的展现提供了土壤。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阻碍自身成长。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向广大青年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要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缺钙”7。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补足精神之“钙”,积极学习,乐于奉献,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生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群体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张思德精神”引导大学
10、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二)有利于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发扬2009 年 9 月 10 日,张思德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8。他不计个人名利、乐于奉献、艰苦奋斗,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青年一代要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砥砺奋斗中不断前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9。大学生要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思德说的那样:“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11、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0。积极丰富“张思德精神”的时代内涵,让“为人民服务”精神成为大学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并且积极落到实处。(三)有利于大学生求实、务实实践观念的养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要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悟真知、学本领,把“为人民服务”融入实践育人的全过程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张思德精神”。把对“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认同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观张思德纪念馆,去红色文化基地学习红色革命
12、精神,在实践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培育大学生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张思德精神”,在实践中亲身感悟和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力量,有利于大学生养成求实、务实的实践观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三、“张思德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张思德精神”对大学生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具体路径实现“张思德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大学生在新时代积极传承“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一)“张思德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
13、“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1。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指路明灯”,可以把“张思德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继承“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奉献精神。思政课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的灌输与知识的讲解,也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把“张思德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让大学生在理论层面受到教育和启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二)“张思德精神”融入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大
14、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精神落实到志愿服务中,践行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加教育扶贫、义务支教活动,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为人民服务”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将自己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班会、系列讲座等,宣传以“为人民服务”精神为代表的领袖模范,寻找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用他们的言行和精神品质给大学生做出榜样。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张思德纪念馆、红色文化基地等,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展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促使大学生养成求实、务实的实践观念。(三)“
15、张思德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对校园的合理布局,如建筑、雕塑、路标和花草等日常可见的物质实体,让大学生感受到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下转第 105 页)105完善相关的课程,构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还需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深入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在系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内涵与意义,进而真正地热爱生命,构建科学的生命观以及价值观。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尝试借助观看生命教育影片、开展绥德师范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心理成长团体辅导或者生命教育书籍阅读心得分享会等形式。除此之外,学校
16、还可以借助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到学校、医院、福利院进行公益活动,提升他们为人服务的思维以及心理,从而实现生命教育以及系统指导的深度结合。(四)完善家庭生命教育的独特功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来讲,家庭也是开展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家庭具有天然的教化功能,凭借家庭本身具有的天然性、终身性的特点,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生命的直接教育或者间接的熏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精神状态。在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并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人生发展目标。三、结论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17、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建设者,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频繁听到大学生残害生命或者不珍惜生命的例子,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该理论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赋予了生命全新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成为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优秀青年。本文为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研究构建基于微信的党建工作体系”的部分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石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生命教育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222-223.2 崔玲,王丽萍.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生命教育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18、2018,2(07):12-13.3 闫凤霞.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及高校生命教育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106-109+116.4 周惠玉,梁圆圆,高汝男,王磊,兰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生命教育探析 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25-128.作者简介:侯艳(1971-),女,汉,陕西榆林人,在读硕士,榆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家庭教育。责任编辑/吴冬梅(上接第 9 8 页)和微博公众账号等新媒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多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平台,成为“张思德精神”的自觉践行者。大学生不仅在
19、物质文化中受到“张思德精神”的感染,在精神文化中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它的重要作用。将“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精神与校风、教风、学风结合在一起,营造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认真学习、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大学生感受到“张思德精神”蕴含的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文修养。结 语“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2。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张思德等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把“为人民
20、服务”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张思德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大学生更好地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状况研究(项目编号:XJZX2010);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马院研究生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21-YJS-04)参考文献:1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06.2 习近平.十九大召开在即 在组织生活会上普通党员习近平说了啥 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
21、17-09-19.3 戴安林.论张思德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1(1):80-84.4 陈国权,王勤.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 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31-35.59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5,334,330.6 习近平.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人民日报,2014-05-04(1).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9-55.8 双百人物评选揭晓 N.人民日报,2009-09-11(01).10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作者简介:1.张苏(1998-),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通讯作者:范璐(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编辑/吴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