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花都福强中西医门诊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花都福强中西医门诊部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福强中西医门诊 法人代表 宋* 联系人 钟* 通讯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 联系电话 135561* 传真 / 邮政编码 510800 建设地点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 V 社会事业与服务业行业类别-161、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及代码 (所、站)、血站、急救中心等其他卫生机构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450 900 22(m) (m) 总投资 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66 8 12% (万元) (万元) 总投资比
2、例 预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花都福强中西医门诊部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E113?2039,N23?3930),由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福强中西22医门诊投资建设。项目位于一栋7层建筑的1至2层,占地面积450m,总建筑面积900m,总投资6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6%。 本项目经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局(花卫医准字【2015】第39号)批准设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中医科、康复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
3、科。项目不设核医学科等科室,不设传染病房,不设住院部,不设锅炉、厨房、食堂、地下车库等。项目拟于2016年5月投产,属于新建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本)的有关规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故建设单位委托河南鑫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后,依据国家、地方的有1 关环保法律、法规,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二、工程规模 1、占地及建筑规模 2本项目租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项
4、目占地面积450m,建筑面积2900m。本项目所在建筑为一栋7层楼的建筑,项目位于该建筑的一至二楼,四楼以上为住宅楼。项目一楼为内外科室、输液大厅、儿科和医疗垃圾储存室等;二楼为妇科诊室、注射室、治疗室、B超室和检验科等。(详见附图三)。 2、与项目有关的技术指标 (1)项目主要设备 表1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台 1 1 鱼跃牌台式血压计 台 2 4 鱼跃牌听诊器 台 3 4 紫外线灯 台 4 6 血糖仪 个 5 1 优特尿机 个 6 1 牙椅 台 7 2 (2)人员配置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员工人数23人,其中医师8人,医护人员9人,其他人员6人,每
5、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300天,项目不设厨房,员工均不在项目内食宿。 (3)给排水系统 给水:项目供水为自来水,年用水量为1590t/a,由市政统一供给。 3排水:项目总排水量为1431m/a。本项目排水系统应按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设计和实施。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产生的医疗污水经二氧化氯消毒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新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天马河。 (6)电力系统 项目用电为市政电网供电,年用电量约为24000kw?h度。项目内不设备用发电机及锅炉。
6、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项目西面和北面为住宅区、商铺,对本项目影响不大。东面是建设北路,执行,项目东面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 本项目选址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所在建筑为一栋7层楼的建筑,项目位于该建筑的一至二楼,三楼以上为住宅楼。项目周边多为出租房、住宅楼和商铺:东面距项目30m处为建设北路;南面是丽盛宾馆;西面紧邻出租房;北面是住宅区、商铺。项目周边环境问题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建设北路上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尾气。 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
7、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E113?2039,N23?3930)。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四至情况分别见附图一、二。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新华街是广州市花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往的中心,中共花都区委、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花都区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106国道贯穿全街南北,水路由巴江连接珠江。街内有花都港、广州火车北站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质地貌 花都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最长52.2km,南北最宽28km。
8、东、北、西三面环山,北半部为低山丘陵,是南岭青云山脉尾端,海拔200,500m。南半部分为台地,至广花平原,海拔5m左右。最高点为北部梯面镇的牙英山,海拔581.1m,最低点为西南部炭步镇巴江河畔万顷洋,海拔为1.2m。全区地貌可分平原、岗台地、高丘陵和低丘陵四种,按各类土地面积比例大致为“三山一水六分田”。 三、气候 花都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压为1012hpa,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865mm(1992年),最小降雨量为1113mm(1916年),年平均降雨量1755mm。年降雨量多集中在4-9月,前期为热雷期,后期为台风雨,合占全年降雨量的81
9、%,降雨量最小是12月,占全部降雨量的1.4%左右。年相对湿度为77%,全年日照时数为1862hr,年蒸发量为1276mm。 项目所在地区季风分明,秋、冬季吹北风和西北风为主,春、夏季吹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全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其次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35m/s,静风频率为25%,夏季常有台风侵扰,风速可达28m/s。 四、水文 4 花都区境内有中小河流8条,分属珠江支流白坭河、新街河、流溪河三大水系,并有中、小型以上水库十七座。市区内主要是新街河及支流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3花都区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不含客水)11.59亿m,可供水量为4.1152亿33m,分布较为广泛。此
10、外,流溪河、白坭河每年还有过境客水22.5亿m。全区有大3型水库11座,总库容量为1.06亿m。 白坭河位于花都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步段又汇2入新街水,最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流珠江。白坭河干流长53km,流域面积788km,2平均坡降0.1,,其中花都干流长32.55km,集流面积628.58 km。五和断面河宽150m,中水位河槽水深2,2.3m,历年平均流量60.40m/s,90,保证率流量为4.33m/s,平均流速为0.20m/s。白坭河已成为赤坭、炭步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在赤坭以下可通航300t级船只。流溪河流经市域东南,是本区农田水利灌溉主要水源。 天马
11、河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狮岭镇,是新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属白坭水2系,干流全长22.1 km,集雨面积180.43 km,平均坡降1.46 。天马河由支流天马河与大布河在乐同汇合而成,流经三华、毕村、大陵、岐山等地汇入新街河,自北向南贯穿新华城区,担负着重要的防洪、排涝及改善环境的重任。 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新华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内。本项目排放的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新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天马河。 五、新华污水处理厂简介 花都区新华污水处理厂位于花都区新华街天马河西侧,主要收集新华街和雅瑶镇、炭步镇白坭河以北区域及花山镇铁山河西侧、花山镇平石东路以南区域污水,总2服务面积为197.4k
12、m,2010年规划污水处理厂所需规模20万吨/日,2020年规划所需规模48万吨/日。新华污水厂总用地面积18.30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占地5.33公顷,在原有4万吨/日氧化塘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处扩建为10万吨/日处理规模,采用A/A/O处理工艺,并已于2008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使用。二期工程规划用地约6公顷,污水处理规模9.9万吨/日。 六、植被、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周边植被多为人工种植草皮及绿化带,植被以落叶树种为主,生物多样性差。 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管辖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属于花都区管辖范围。广州市花都区(原花
13、县),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现花都全区下辖新华、花城、秀全、新雅4个街道办事处和花东、花山、梯面、狮岭、赤坭、炭步6 个镇,共188 个村(居)委员会。总面积969.12km2,常住人口72万;另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 二、人口分布 现花都全区下辖新华、花城、秀全、新雅4个街道办事处和花东、花山、梯面、狮岭、赤坭、炭步6 个镇,共188 个村(居)委员会。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9.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0万
14、人,农业人口46.60万人,未落常住户口1543人。 三、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4 年 1-6 月,花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 961.34 亿元,同比增长 12.7%。 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产值 624.37 亿元, 同比增长 18.6%,其中汽车整车产值 479.92 亿元,增长 20.7%,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 143.72 亿元,同比增长 12.3%,2014 年上半年累计汽车销量 47.68 万辆,同比增长 20.1%。镇(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 252.35 亿元,同比增长 6.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4 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45.63
15、 亿元,同比增长12.5%。总投资达 300 亿元花都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式签约。景区创 A 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花都湖、芙蓉度假区创建 4A 级旅游景区,中国皮具产业文化创意园(阳光 6 号)创建 3A 级旅游景区等相关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迎客,为花都区打造“天王故里”文化名片添上浓重一笔。区博物馆项目计划 11 月份花都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417.85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1.01%; 旅游总收入 18.04 亿元, 同比增长 12.55%。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新突破, 区电子商务商会挂牌成立, 引入了中国智能骨干网 (菜鸟网)电子商务项目。 6 农业经济总体平稳。 201
16、4年上半年花都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4.13亿元, 同比增长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花都区年产值超 100 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超过200 家,辐射带动 3.6 万户农民。农业生产加大投入力度,总投入 1 亿元占地 25 平方公里花卉苗木农业园建设顺利。2014 年,花都区在建农业项目 24 个,市、区级扶持项目投资资金 2459.78 万元,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四、教育事业 2014学年,花都区全区共有幼儿园100所(其中公办24所),在园幼儿29932人,教职工3715人;公办中小学119所,其中小学85所、初中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完)中9所,在校学生10629
17、8人,教职工7422人;民办中小学45所,在校学生69409人,教职工4272人。另外,有公办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0人,教职工20人;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未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7907人;普通高等院校10所,在校学生约11万人;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村(社区)文化技术培训中心187个,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50个。 五、科学技术 花都区认真贯彻广州市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稳步提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水平。2014年,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2.36 亿元,占年度财政支出比例为3.5%。2014年,我区全社会R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18、(全国共83家);2004年被批准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2008年获评“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考核验收优秀区域”;2009年被列入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2013年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22家,其中广东省2家、广州市1家);2014年通过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区验收。积极推动声光电产业发展,机场高新科技光电子产业园区、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基地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六、文化和医疗建设 文化事业:区以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7 馆、花都广场、花都湖公园时代广场为龙头,以镇(街)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社区)文化室为依
19、托,围绕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的目标,大力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为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景区,广州民俗博物馆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六镇四街文化站有5个省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其余由于新建制还没有评定;全区共建有250个村(社区)文化室。2010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称号,2013年,我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称号,2014年底,我区获得第一批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
20、体系示范区资格。 卫生:2014年,区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为45463万元,同比增长26%。花都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9 间,包括:三级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保健院1家、镇级医院(卫生院)8家、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农村卫生站196个(含分站),民营综合医院2家、民营专科医院2 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职工医院2家、厂矿、学校医疗所34间、1家戒毒所、1家疗养院、其它社会医疗机构(门诊部及诊所)111家。 8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2所示。 表2 本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 项目 功能属性及执行标准 项目纳
21、污水体为天马河,根据关于同意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水环境功能区 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29号),属?类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二类区 环境空气功能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a类区 声环境功能区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 是否农田基本保护区 否 是否风景名胜区 否 是否水库库区 否 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新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 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 否 混凝土可否现场搅拌 否 是否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否 定范围内 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 否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广州
22、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的通知(穗府201317号),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属二类区,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为了解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委托广东万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12日到2016年4月18日在项目所在地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 3表3 建设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m) 项目 SO NO PM 2210小时均值 0.0210.031 0.0150.080 标准值(小时均值) ?0.15 ?0.2 日均值
23、0.0230.030 0.0200.073 0.0230.081 标准值(日均值) ?0.5 ?0.08 ?0.15 9 从以上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NO、PM的监测结果均符合22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明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良好。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属新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项目产生污水经市政管网进入新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天马河。 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天马河,根据关于同意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29号),天马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根据花都
24、区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附近河域田美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 为了解天马河的水体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委托广东万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12日到2016年4月14日在新华污水处理厂于天马河排污口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 表4 天马河水质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L) 断面项目 pH值 总磷 DO CODcr BOD NH-N 53天马河(新华污水处理6.97 5.62 22.4 7.01 0.18 5.78 厂于天马河排污口处) (GB3838-2002)?类69 ?5 ?20 ?4 ?0.2 ?1.0 标准 从上述监测结果可知,天马
25、河监测断面水质中的CODcr、BOD、氨氮、粪大肠菌5群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其余指标达标,说明天马河目前水质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分析原因为受城市生活污水的影响以及上游污水管网尚未完善。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05号,所在地的声环境功能属2、4a类区,项目东面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南面、西面、北面三面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为
26、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委托广东万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12日在项目边界东南面、西南面、西北面、东北面设置4个监测点,昼、夜间各监测一次,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5。 10 表5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 昼间值dB(A) 夜间值dB(A) 监测点 位置 噪声值监测 标准 噪声值监测 标准 N1 项目东南边界 61.7 54.2 70 55 N2 项目西南边界 57.6 49.3 60 50 N3 项目西北边界 56.1 48.6 60 50 N4 项目东北边界 58.4 49.6 60 50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除东面边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和西面边界夜间
27、监测值达标外,其余监测点位监测值均不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说明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差。分析原因主要为项目周边社会生活噪声所导致。 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一、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该区的环境空气功能标准,保持周围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二、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使周围的水体在本项目建成后水质不受明显的影响,保护纳污水体天马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要求,保护项目附近河域田美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
28、38-2002)中的IV类标准要求。 三、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本项目运营期东面边界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要求,北、南、西面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保护目标 固体废物保护目标是妥善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医疗垃圾,使之不成为区域内危害环境的新污染源。 五、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周边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对象 方位 最近距离 规模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新华街流动人员西 紧邻 声环境质量标准300 和出租屋服务
29、(GB3096-2008)中的2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住宅楼 南 紧邻 声环境质量标准200 (GB3096-2008)中的2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出租房 西 紧邻 15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2 2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出租房 北 紧邻 声环境质量标准250 (GB3096-2008)中的2类 注:该距离为敏感点距离厂界的最近距离。 13 评价适用标准 1、项目最终纳污水体天马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即:DO?6 mg/L、CODcr?15
30、mg/L、BOD5?3mg/L、总磷?0.1mg/L、NH3-N?0.5 mg/L、粪大肠菌群?2000个/L;项目附近河域田美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即:DO?3 mg/L、?6mg/L、总磷?0.3mg/L、NH-N?1.5 mg/L、粪大肠CODcr?30mg/L、BOD53环 境 菌群?20000个/L。 质 2、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量 33标 二级标准,即:SO日均值?0.15 mg/m、NO日均值?0.08 mg/m、PM1022准 3日均值?0.15 mg/m。 3、项目所在地东面的声环境
31、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 dB(A);项目所在地南面、西面、北面三面的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1、项目外排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COD?250mg/L、BOD?100mg/L、SS?60mg/L、粪大肠杆菌?5000mg/L;生活污水执行水5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COD?500mg/L、污 BOD
32、?300mg/L、SS?400mg/L。 5染 物 2、项目东面边界噪声应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排 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其余南面、西面、北面三放 标 面边界噪声执行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准 3、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医疗垃圾的贮存、管理及处置执行医疗垃圾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4 1、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废水排放量:86
33、4t/a;COD: 0.216t/a,NH-N:0.0056t/a;项目所在地的3市政纳污管网已建成,本项目医疗废水经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处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纳污管网排入新华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总总 量控制指标纳入新华污水处理厂,无需申请。 量 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控 制 本项目无SO、NO等大气污染物产生,故本项目无需申请大气污染物总2x指 量控制指标。 标 3、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年产生量:9t/a,必须交环卫部门统一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卫生处置,不得随意排放;医疗垃圾1.8t/a,应交由有该类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工艺流程
34、及产污环节: 一、施工期 图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物位置框图 二、运营期 咨询 医疗垃圾、医疗检查、化验 废水 设计方案 医疗垃圾、医疗消毒 治疗、用药 废水 观察 医疗垃圾、医疗废水 离开 图2 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物位置框图 16 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为患者提供常见的医疗诊断服务,诊疗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中医科、康复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科。项目不设核医学科等科室,不设传染病房,不设住院部,不设锅炉、厨房、食堂、地下车库等。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员工办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病人诊断过程中产
35、生的医疗废水、医疗垃圾、废水处理设施中水泵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诊疗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等。 主要产污环节: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租用已有建筑,不需要进行土建施工,施工期主要为室内简单装修。 1. 废水 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内食宿,只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 2、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扬尘及装修用材料油漆、乳胶漆、喷塑剂、黏合剂等产生的有机废气,其主要污染物包括甲醛、甲苯、二甲苯、氯化烃等。 3、噪声 室内装修使用的电钻、刨平机、灰浆泵、电锤、喷射机等装饰工程机械产生的噪声。 4、固废 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源 (一)大气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进
36、行医疗门诊服务,在诊治各环节中均无废气产生,而且不设置员工食堂、锅炉及备用柴油发电机等,因此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废气产生。 (二)水污染源 1、医疗废水 本项目外排污水主要是各诊室、消毒间、洗手间等处排放的医疗机构污水和员工生活污水。 17 本项目拟雇用23名员工,医生8人,医护人员9,其他工作人员6人,年工作300天。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门诊部综合用水量按照医生职工人33数为基数综合定额,按180L/人日计算,则医疗用水量为4.14m/d(1242m/a),排水33量按照用水量的90,计,则医疗污水总量为3.73m/d(1117.8m/a)。主要污染物为COD
37、、BOD、粪大肠菌群等。 52、生活污水 项目有员工23人,年工作300天,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员33工均不在项目内食宿,不食宿员工生活污水按0.05m/人?日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1.15m/d333(345m/a),排水量按照用水量的90,计,每天排放生活污水为1.04m/d(310.5m/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等。 533综上所述,项目废水排放总量约4.77m/d(1431m/a)。项目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产排情况见表7: 表7 建设项目污水污染负荷一览表 排放量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L) (t/a
38、) COD 200 0.2236 100 0.1118 BOD 100 0.1118 20 0.0224 5医疗废SS 80 0.0894 64 0.0715 水 NH-N 30 0.0335 15 0.0168 31117.8t/a 139粪大肠菌1.1178105.5891071.010个/L 5000个/L 群 个/a 个/a COD 400 0.1242 280 0.0869 生活污BOD 200 0.0621 150 0.0466 5水 SS 220 0.0683 160 0.0497 310.5t/a NH-N 25 0.0078 20 0.0062 3(三)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的噪
39、声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设施中水泵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诊疗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65-75dB(A)。 (四)固体废物污染源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 (1)生活垃圾 项目拟定员工23人,均不在项目内食宿,年工作日300天。根据我国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不食宿员工生活垃圾排放系数取0.5kg/人?日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 11.5kg/d,即3.45t/a,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2)医疗垃圾 本项目医疗垃圾包括过期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手术产生的损伤性废物或感染性废物等。根据同类型项目同等规模类比,项目医疗垃圾产生量为6kg/d,即1.8t/a。 19
4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污染物 处理前 处理后 排 放 源 类型 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0.1118 COD 200mg/L 0.2236 t/a 100mg/L t/a0.0224 BOD 100mg/L 0.1118 t/a 20mg/L t/a5医疗废水0.0715 SS 80mg/L 0.0894 t/a 64mg/L t/a 1117.8t/a 0.0168 NH-N 30mg/L 0.0335 t/a 15mg/L t/a3水 7139粪大肠菌1.0101.1178105000个5.58910污 个/a 个/a 群 个/L
41、/L 染 0.0869 COD 400mg/L 0.1242 t/a 280mg/L t/a物 生活污水 0.0466 BOD 200mg/L 0.0621 t/a 150mg/L t/a5310.5t/a 0.0497 SS 220mg/L 0.0683 t/a 160mg/L t/a0.0062 NH-N 25mg/L 0.0078 t/a 20mg/L t/a3固 生活垃圾 员工生活 3.45t/a 交环卫部门处置 体 废 妥善收集后交由相关回医疗垃圾 危险废物 1.8t/a 物 收单位回收处理 项目水泵噪声和医疗器具运行噪声源强在6575dB(A)之间,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再经墙体隔声后
42、,项目东面边界噪声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噪 标准(GB22337-2008)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B(A);项目南面、声 西面、北面三面边界噪声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为现成建筑,没有新增土建工程,在建设期间没有破坏项目所在地的植被和生态,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本项目规模较小,产生的污染较少,项目运营后所产生的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经治理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周围以城市生态景观为主,生态环境良好。 20 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
43、响分析: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所在建筑物已建成,不存在基础、主体工程的建筑施工,主要为室内简单装修。 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装修设备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有机废气;装修作业时设备噪声;施工作业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对环保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防护措施,把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一)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建设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工人不在项目内食宿,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氨氮等,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新华污水处理厂处
44、理达标后排放。经以上处理,项目内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二)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装修时使用油漆、乳胶漆、喷塑剂、黏合剂等会产生的有机废气,其主要污染物为甲醛、甲苯、二甲苯、氯化烃等。 为有效防止项目施工废气污染周边环境空气,应采用环保型的装修材料、加强室内通风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小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 (三)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装修设备,如电钻、刨平机、灰浆泵、电锤、喷射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项目施工噪声会给周围声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有效防止施工期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量或者夜间停止施工;选用低噪声
45、设备;设置声屏障等。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不会对周围声环境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 (四)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员工生活垃圾等。 建设单位应对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合理存放,及时清运;尽量对固废中的有用21 成分进行回收利用;固体废物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段行驶,不得超载、沿途撒漏等。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2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无明显大气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废物主要为医疗废水和员工日常生活污水。 1、医疗废水 本项目外排污水主要是各诊室、消毒间、洗手间等处排放的医疗
46、机构污水和员工33生活污水。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医疗废水排放量为3.73 m/d(1117.8 m/a)。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原则,本项目污水处理采用一级处理工艺,其工艺为“进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消毒?排水”。医疗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致病菌,本项目拟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此污水处理器安装在位于项目一楼楼梯底下的设备间内(详见附图三)。 工艺说明:医疗污水汇总至污水处理池格栅井内,经格栅去除粗大颗粒杂质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匀水质水量后自流入消毒池,经CLO设备产生的CLO消毒22剂溶液混合消毒,停留足够的时间使污水彻底消毒,接触消毒池出水
47、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集到新华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的二级生化处理。 2、生活污水 33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员工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4m/d(310.5m/a),经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新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处理达标排放后,不会对纳污水体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项目废水进入新华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 新华污水处理厂简介: 花都区新华污水处理厂位于花都区新华街大陵村西侧,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 1月开工
48、设建设,2007年 11月 30日污水厂正式通水,2007年12月 28日试运行,2008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使用。 新华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6月建设23 完成,2010年12月试运行,2011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33资为40790万元,处理规模为10万m/d,二期工程新增处理能力9.9万m/d,远期总3规模扩大至48万m/d。 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要收集新华镇新街河以北区域的污水、炭步镇白 坭河2以北区域污水,总纳污面积为126km。二期工程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新华街、雅瑶镇、炭步镇白坭河以北区域污水及花山镇铁山河西侧、花山
49、镇平石东路以南区域,总服务面2积为197.4k m。2006年7月25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关于花都区新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 程(一期)及配套污水管网系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穗环管影 2006245 号)文同意建设新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一期)及配套管网建设。本项目广州市花都区天贵路田美村坑唇里七对一巷5号,属于新华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项目污水可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新华污水处理厂。 3新华污水处理厂原采用氧化塘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4万m/d,由于年久失修,处理能力下降,2006年新华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规划调整和工艺改进,在实施改进工艺3后,将原有的氧化塘工艺拆除。新华污水处理厂总规划设计日处理能力为48万m,其3中一期规模为10万m/d,采用的处理工艺为改良型的A/A/O工艺(见图),于2006年办理完善了相关的环保手续。 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工艺流程(A/A/O工艺) 32二期扩建规模为9.9万m/d,采用的处理工艺为改良型的AO工艺(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