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一中 2018 年期中知识竞赛高一语文 试 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苏东坡发表这一评论后,“诗中有画推王维”遂成定论,申说者不乏其人。叶燮更直接说:“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今人也都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最大特色,一再加以肯定、推阐,“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主要特征,已是中外学者的共识。然而我对此一直持有不同看法,觉得以“诗中有画”来论王维诗,值得推敲。就诗中有画的命题本身看,“画”应指画的意趣,或者说绘画性。尽管谈论诗中
2、的画意不同于绘画本身,但从一般艺术论的意义上说,历时性的、通感的、移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实际上是不能充任绘画的素材,而且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 我们在杰出的诗人笔下都能看到成功的运用。我们从论述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的一些例子来看,它们能画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张岱已指出,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摩,而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这不同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粹呈示性,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而这种印象又是听觉与触觉的表现,绘画无以措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也是典型的感觉印象,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说,“这样的诗既富有画意,而又有绘画所不能得到的效
3、果。只有诗画结合,诗中有画,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艺术境界”。如果我们承认此诗的魅力在于“欲上人衣来”,那恰恰是超越绘画性的表现,怎么又可以用“诗中有画”去范围它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别说画,就是用语言 也难以解说。我在镇江焦山登塔眺望长江时有幸目睹这一景色:浩淼长江在黯淡的阳光下微微反光,视线的尽头天水相连,一片空濛;隔江的山峦似乎都笼罩着薄薄的雾霭,若隐若现。当时闪过我意识的就是王维这两句诗,这眼前顷刻的视觉形象犹是可画的,而王维的感觉印象,有无中的山色,流于“天地外”的江水,怎么着笔呢?看来,持“诗中有画” 论者所举的例子,本身也不能自圆其说。真正代表王维成就的佳句都无法入画,
4、这倒支持了张岱的观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摩诘一身兼此二妙,故连合言之。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其实,只要我们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不带任何成见去看王维诗,就不难发现他更多的诗是不可画的:他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的眼睛观察到的主观色彩,以音乐家的耳朵听到的静谧的声响,以禅人的静观体悟到的宇宙的生命律动,都融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的诗性经验,把他的诗推向“诗不可画”的瓊绝境地。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脑海中就浮现出那种伴有动态的色彩,伴有声音的静谧,伴有心理感受的景物,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摘编自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诗中有画一个被夸大
5、的批评术语)1.下列关于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是苏东坡针对王维的诗发表的评论,后来又有许多人对这一说法进行陈述说明。B. 作者认为以“诗中有画”来论王维的诗值得推敲,因为就诗中有画本身看,“画”指画的意趣,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立的。C. 叶燮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大力支持者,他认定的“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这一说法比苏东坡的说法更为直截了当。D.从一般艺术论的意义上说,历时性的、同感的、移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不宜充任绘画的素材,这些最具有诗性的素材却不具有绘画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清泉咽危
6、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例子,但作者认为,泉水、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B. 经过苏东坡及以后的古人、今人的肯定、推阐,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最大特色,已是中外学者的共识,但作者对这一说法一直持不同看法。C.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两句,袁行霈先生认为它们突出主体的感觉印象,既富有画的意境,而又有绘画所不能得到的效果。作者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感觉印象,这些有无中的山色、流于“天地外”的江水,就是用语言也难以解说,更难以画出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诗中有画”
7、论者之所以不能自圆其说,是因为真正代表王维成就的佳句都无法入画,可画的只不过是些较一般的诗句,而他的更多的诗句是不能画的。B.张岱“因摩诘一身兼此二妙,故连合言之”的说法,是指王维一身兼诗人与画家,能诗画相通,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说。这是对“诗中有画”的一种理解。C. 我们一想到王维的诗,脑海中就浮现出那种伴有动态的色彩,伴有声音的静谧,伴有心理感受的景物,是因为我们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D. 王维的诗能够达到“诗不可画”的境界,是他能够把诗人、画家观察到的,音乐家听到的和禅人体悟到的融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的诗性经验创作出的诗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
8、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于是左右皆大笑。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
9、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明宗幸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邺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赵凤极言于安重诲,重诲惊惧,入见明宗切谏,乃诏罢其行。而珏又称赞之,以为宜罢。珏在相位既碌碌无所为,又病聋,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明宗数留之,珏章四上,乃拜左仆射致仕,赐郑州庄一区。卒,赠司空。(节选自新五代史郑珏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10、分)A.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B.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C.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D.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及第者之称。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交还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
11、、休致等名称。D.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后来,“卒”成为死亡的通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郑珏的仕途之路与张全义有极大的关系。梁时他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到唐时复召为太子宾客、任平章事,都因张全义的举荐。B.郑珏是个政治小丑。唐军到来时,梁末帝诏郑珏献策,郑珏说计策时表现得信心十足,面对皇帝有多大把握的追问,却说“但恐不易了”。C.在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早已丧失人心。从“闻唐兵且至”时的“相持恸哭”到后来“左右皆大笑”,可以看出大臣并非真心为江山社稷忧虑。 D.郑珏是个不问是非曲直只知点头称是的“点头虫”
12、。皇帝要去邺都,大家反对,他却说皇帝的做法好;而当安重诲反对成功后,他又说安重诲做得好。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4 分)(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8.“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 分) 9.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13、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分)(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4)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棋痴叶仲健通州城人好下棋,闲时,泡上一壶茶,燃上一口烟,聊着天南地北,杀上一盘,是很惬意的事。下棋总有个输赢,和棋者毕竟少数。大凡赢棋者多沾
14、沾自喜,输棋者则反之,若能看破输赢无挂碍的,那是得道高僧的事情倘若下棋者都看破了输赢,下棋也就失却了味儿了。通州城的丁常青,当然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丁常青好棋成痴,怀里总揣着一盘棋,有事没事总找人杀一盘,以打败棋艺高手为荣,被当地人称为“棋痴”。日积月累,棋痴棋艺大有长进,一般人赢不了他,大有打败通州无敌手之势,也渐渐地在通州城有了名气。一日,他听闻通州城外有一处山寺,寺中有一老方丈,棋艺精湛,神乎其神,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讨教。山寺地处通州城外,隐没在一簇深山老林之深处,石阶蜿蜓,曲径通幽。寺不大,方丈连同弟子不过十人。棋痴说明来意,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和尚便说要进去通传一下。俄顷,小和尚从左侧一
15、厢房里出来,说,施主请回,师父今日身体不适,无法见客。棋痴一听,心想这老头儿架子倒蛮大,连个面都不照一下。棋痴心里虽不爽,嘴上却说,我听说大师棋艺高超,就想讨教讨教,如果大师今日不适,我明日再来。小和尚说,施主别再枉跑一趟,师父他老人家不喜与人下棋。棋痴说,这是为何?小和尚说,这是师父定下的规矩,没有原因。棋痴说,那我就不走了,赖在这庙里。小和尚面露难色,只好又去通传。俄顷又出来了,说,施主如若执意要跟师父下棋,也未尝不可,但师父有个怪癖,他不喜与对手面对面。如果对弈,可由施主先下一棋,记住棋盘上棋局;贫僧将棋盘端于屋内,由师父下;然后贫僧再将棋盘端出来如此这般。棋痴想,这还不是一样,只需记住
16、棋盘上每一局棋就行了。棋子布盘。可是刚过四分之一炷香的功夫,棋痴便骇然。端详棋盘上的棋局,不出三招,棋痴必输无疑。棋痴朝那扇门拱手作揖,说,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明年今日,在下再来讨教。说罢,下了山。从那以后,棋痴更加痴迷钻研棋艺。第二年春天,棋痴如约而至,方法如是。过三分之一炷香的工夫,棋痴已然呈输棋之势。棋痴还是拱手作揖,说,明年今日再来讨教。年年如此,如是八年了。此时的棋痴已是一个龙钟老头子,背佝偻,步蹒跚,还身患痼疾。这年开春,又是上山寺的日子。往年,棋痴总是等这一天的到来,可是今年,棋痴突然觉得疲惫。这八年来,为了钻研棋艺,他失去了很多东西。八年啊,人生又有几个八年呢。但棋痴还
17、是上了山,算是践行他的承诺。当年的小和尚已经是一个粗壮的年轻人了。年轻和尚一见棋痴,作揖道,又是一年开春,施主又来了,可是今年怕是要施主白跑一趟。棋痴说,为何?年轻和尚说,因为师父已在去年冬天圆寂了。棋痴叹了一口气,岁月不饶人啊,师父去了,也该轮到在下了。今年,在下本想跟师父说一声,我不想再跟师父对弈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这个份上,争个输赢又能如何呢?年轻和尚说,贺喜施主,倘若师父在世,定然答应跟施主下一盘棋了。棋痴听出年轻和尚话语里的异样,说,难道大师从没跟我下过棋?年轻和尚颔首道,正是。棋痴说,那前几年跟在下下棋的是谁?年轻和尚答,是贫僧。棋痴愣怔了半晌,仰天大笑,哈哈哈,这么多年来,我
18、自以为棋艺高超,没想到竟一直输给一个后生,真是惭愧。棋痴说罢,转身下山。身后传来年轻和尚的声音,施主不想跟贫僧杀一盘么?棋痴未转身,一边摆手一边走,消失在林子里。棋痴依然是棋痴,闲时,总是泡上一壶茶,燃上一口烟,聊着天南地北,邀着别人杀上一盘。只是棋痴总是下到一半,就起身走人,说不想下了,不想争什么输赢。有不知情的人不乐意了,说为何不下?下棋不争个输赢,下棋有何意思?一旁围观的人便说,别说了,这棋,你输了。(选自小小说月刊)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抒情色彩浓。在作者笔下,棋痴追求棋艺进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追求输赢,失
19、去了下棋的乐趣,不值得赞赏。B.作者在文中描写“山寺地处通州城外,隐没在一簇深山老林之深处,石阶蜿蜓,曲径通幽。”虽然写的是寺庙的地理位置,其实表现出棋痴多年坚持山上的不辞劳苦,同时也暗示了庙中和尚的高隐形象。C. 棋痴的棋艺非常高,能够杀遍通城无敌手,为了得到更多的锤炼,他多次上山讨教棋术,希望能够得到传说中高人的指点,但是一直没有如愿,最后运气不佳,高人去世了。D. 小说中小和尚善良聪慧,棋艺高超,心态平和。他怕棋痴失望,一次又一次善意的欺骗他。多年来,小和尚看得出棋痴只是想得赢,并不是真正的棋者。E这篇小说告诉我们,有理想就要坚持,执着。不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文中的棋痴就是因为坚持不下去
20、了,最后放弃,以至于连和别人下棋都不耐心了。12.小说划线句子中棋痴觉得很“疲惫”的原因是什么?(4 分)13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棋痴八年来一直是与小和尚下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你认为这个结局合乎情理吗?说说你的理由。(5 分)14小说的主人公因痴迷于下棋,被人称为“棋痴”,请结合全文分析,说说“棋痴”的“痴”在文中有哪两层深刻的含意?(6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1 分)15.依次填 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金庸就是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 ”而闻名于世。这款智能
21、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A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C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A.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 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 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 2000 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C.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
22、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 。D.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中国拥有久远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我们的文化就是电影的宝库。_,_,_,在这方面,好莱坞是很好的教材,他们能够使全世界都接受美国的故事。_,_,_,所以,中国故事还要传达中国的观念,中国的精神。另外,我们在拍摄技巧和电影理念方面与他们相比确实也有差距也就是说“将西方的技巧,融入东方精神”我们要真正打动观众,首先要找到共通的人性,只有人性才具有打动人的力量现在是中国电影发展最好的时机让更多观众看得懂
23、并且喜欢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使这些题材表述得更丰富A. B. C. D.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规定已经相对完善,_。落实的深度,要求建立起切实完备的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机制,_,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以事后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落实的速度,要求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置。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高于一切” ,_,要用行动去落实。19.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6 分)例
24、句:1. 李白的诗如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豪放飘逸。2. 高适的诗如大漠沙场的一轮皓月, “男儿本自重横行” ,豪情填膺。仿写:1._2._五、写作(66 分)20.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 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教养”一词已经深植于人们心中,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成为为人处事的需要。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班级 登分号 姓名 统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5、中山一中 2018 年上学期高一级第 一 次 段 考 语文 答 题 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选择题(共 32 分) 得分 1 2 3 4 5 6 11 15 16 17(一)文言文阅读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4 分)_ _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 分)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8.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 分) _ _ 9.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
26、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分)(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2)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12.小说划线句子中棋痴觉得很“疲惫”的原因是什么?(4 分)_ _ 13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棋痴八年来一直是与小和尚下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你认为这个结局合乎情理吗?说说你的理由。(5 分)_ _ _ _14小说的主人公因痴迷于下棋,被人称为“棋痴”,请结合全文分
27、析,说说“棋痴”的“痴”在文中有哪两层深刻的含意?(6 分)_ _ _ _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_ 。_,_ _ _, 19.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6 分)仿写:1._2._22X2022X19语文 参考答案1.B【解析】“而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的”,理解错误,从原文“历时性的、同感的、怡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毕竟不宜充任绘画素材”、“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来看,“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是“诗性的素材”,而不是“诗性”。8002.A 【解析】文中
28、强调这是“张岱指出”的观点。3.C【解析】说“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分析错误。从原文中看,“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是“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之后的感受。4.D5.D(D 项错误在于混淆了“大夫”与“士”死的称谓,应是“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6.A(A 项错在郑珏在后唐为平章事,是因为郑珏与枢密使孔循关系好,由他推荐而得到的这一职位,非张全义的举荐。 )7 (1)孔循被免去枢密使一职,郑珏心里不安,急忙借生病请求离任。【“罢” 、 “亟” 、 “以疾”各 1 分,大意 1 分。 】(2)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作歌并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叫
29、琵琶行。【“因为” 、 “歌” 、 “凡”各 1 分,大意 1 分。 】8. “绕”字好,因为它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9.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 分)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
30、,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 “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0.略11.答案:BDA. 小说语言平实,抒情色彩不浓。C。棋痴上山是为了得输赢,他希望通过一年一年的钻研,赢过老和尚。E.棋痴不是坚持不下去,他是看破了输赢,最后享受
31、下棋的乐趣,成了真正的棋者。12、(1)棋痴心里一直想着要打败老方丈,为此痴迷钻研棋艺,总是等着博弈的这一天,坚持了多年却仍然没赢,信心受挫,所以感到疲惫。(2)八年来,棋痴为了钻研棋艺,不仅体弱多病,而且人生中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所以他感到疲惫。(3)八年的博弈,棋痴屡战屡败,饱经沧桑,对人生的输赢似乎看破,所以感到疲惫。(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到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13、参考答案:这个结局合乎情理。(1 分)小说在前文中已经埋下伏笔(技巧 1 分)。最初,棋痴上山讨教,小和尚说“他老人家不喜与人下棋”,(1 分)但后来经不住棋痴的苦缠,又说“师父有个怪僻,他不喜与对手面对面”,(
32、1 分)到最后小和尚说“倘若师父在世,定然答应跟施主下一盘棋”(1 分)至此,情节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14、参考答案:第一层含意:棋痴的“痴”指他痴迷于赢棋后的沾沾自喜。(1 分)通城人都好下棋,赢者多沾沾自喜,棋痴好棋成痴,有事没事总是找人杀一盘,以打败棋艺高手为荣。(2 分)第二层含意:棋痴的“痴”转变为痴迷于享受下棋本身的乐趣。(1 分)为了打败棋艺高超的方丈,坚持八年钻研棋艺,并上山讨教,至自己古稀之年,在得知八年里与之下棋的是小和尚时,终于顿悟,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乎输赢。从而转变为痴迷于下棋本身的乐趣,不再与人争高下。(2 分)(每层含意各 3 分。其中概括 1 分,分析 2 分。
33、意思与答案相近即可。)15. 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注意三个成语各自的搭配对象。据此得出答案。16.CA.偷换主语。主语应该是众多粉丝,而不是爸爸去哪儿,把“自”放在湖南卫视之前。B.成分残缺。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D.语序不当。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后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17.B句中有“也就是说” ,这表明是对上文的解释,通读所有句子,可知是对句的解
34、释,所以应该是。再如两句,同为“让”字句,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承前省略,所以应是。中有“这些题材” ,它的上文应当谈到题材问题,通读所有文字,只有段首句中“久远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涉及题材,所以组合应当靠前。16. 参考答案:所需要的只是落实的深度和速度 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责任追究 不能仅停留于口号(大意对即可,第一、二空各 2 分,第三空 1 分。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第一句是对整个语段的概括。根据下面的内容,可知第处应填“需要的是对各项规定落实的深度和速度”等相关内容。根据“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可知,第处应填“不能等事故发生后才追究责任”等内容。根据“要用行动去落实”可知,第处应填
35、“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等相关内容。18.( 1)王昌龄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瑰丽雄健。杜甫诗是深秋高台上的一杯浊酒, “潦倒新停浊酒杯” ,沉郁顿挫。王维的诗如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新空灵。(对所选诗人诗风评价及引用要准确,比喻新颖得体,有文采)19、作文评分指导:1、围绕“教养”一词,从内涵或外延入手,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或者“有教养的人是怎样的言行” 。概念具体化。教养(内涵):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教养(外延):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等。2、记叙文重在表现“有教养的人是怎样的言行
36、” ,议论文重在阐述“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无论何种文体, “教养”二字是主题词。3、文章字数和书面按常规要求打分。缺题目扣 2 分。字数不足 800,每少 50 字扣 1 分,400 字以下不超过 20 分,200 字以下不超过 10 分。每个错别字扣 1 分,从第二个算起,最多扣 5 分。确认为有抄袭的的作文,不超过 10 分。【参考译文】郑珏,唐代宰相郑綮的本家孙辈。父亲郑徽,任河南府尹张全义的判官。郑珏年轻时依附张全义住在河南,多次考进士不中,张全义把郑珏嘱托给有关官吏,才得以考中。唐昭宗时,任监察御史。梁太祖登位,拜为左补阙。梁众大臣因张全义的缘故多次推荐他,几次升迁任中书舍人、
37、翰林学士奉旨。梁末帝时,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庄宗从郓州进入汴州,梁末帝听说唐兵快到了,惊惶恐惧不知所措,和李振、敬翔等人相抱痛哭,因而召郑珏询问有什么计策,郑珏说:“我有一个计策,不知陛下能否实行?”梁末帝问他计策怎么样,郑珏说:“希望得到陛下的传国宝驰马进入唐军,以便延缓他们的行军速度,而等待救兵到来。 ”皇帝说:“事情危急了,传国宝固然不值得吝惜,只是你这一去,能不能了结这事?”郑珏低头慢慢考虑说:“只怕不容易了结这事。 ”于是旁边的人都大笑起来。唐庄宗进入汴州,郑珏率领百官在路旁谒见。贬为莱州司户参军,酌情调任曹州司马。张全义在郭崇韬面前替他说话,又召为太子宾客。唐明宗登位
38、,想任用任圜做宰相,而安重诲因任圜刚刚进用,不愿让他单独做宰相,拿这事询问枢密使孔循。孔循曾在梁做官,和郑珏关系好,因而说郑珏是过去梁的宰相,性格谨慎而又年长,于是拜郑珏为平章事。唐明宗进入汴州,六军家属从洛阳迁到汴州,而唐明宗又想去邺都,士兵们愁闷埋怨,大臣们不断谏阻。唐明宗并不醒悟,上下议论纷纷,相互动摇,惟独郑珏称赞,认为应当去。赵凤向安重诲极力谏阻,安重诲震惊害怕,入见唐明宗急切谏阻,才下诏不去。而郑珏又加以称赞,认为应当不去。郑珏身居相位既碌碌无为,又耳聋,孔循罢枢密使,郑珏心里不安,急忙藉生病请求离任。唐明宗多次挽留他,郑珏四次上书,于是拜为左仆射辞官居家,赏赐郑州的庄园一处。去世,赠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