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模拟精选题
一、选择题
1.(2015河北秦皇岛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
解析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 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 C
2 .(2016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
解析 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 种群进化较慢。
答案 A
3 .(2016陕西西安质检)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
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2,AA和aa的频率均为15。根据 16 3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 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 进化(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 Aa的 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
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D
4 .(2016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 )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A 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
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 B 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 C
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正确。
答案 D
5.(2016福建福州模拟)华南沿海发现了电白牡蛎,与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相比,
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与环境作用无关
B. 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存在生殖隔离
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
D. 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 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
定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A 错误;电白牡蛎与
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 B 错误;两种牡
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 C 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
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6.(2016山东枣庄模拟)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 R
控制虫害, 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 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 如图是几年
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⑴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口,若 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 R使用
(填“前”或“后”)。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
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 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 因是 。从 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⑶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 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 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32
279
611
合计
510
490
1 000
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 则a的基因频率为。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
(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解析(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 遗传,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变异的产生, 则是杀虫剂的使用使蜗牛产生
抗药性,即在杀虫剂使用后出现了抗药性。 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则认为抗 药性的变异产生在杀虫剂使用前,杀虫剂起自然选择作用。(2)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图形分析, A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 密度下降,大部分抗药性个体保留了下来,故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蜗牛发生 了进化。分析图形,C点后蜗牛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因此应是从 C点开始放养 青蛙。(3)无条纹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 aa,由表格信息可知,aa的基因型频 率为(211 + 279)/1 000X 100% = 49%,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 因频率=49%+1/2X32% = 65%。由表中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数相对 较多,因此有条纹基因的频率会逐渐降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上升。
答案(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后 自然选择 (2)从A到B杀虫剂R的使 用会使蜗牛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3)49%
65% 无条纹
一、选择题
1 .(2016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 : 1的性状分离比
C.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一般不可育
D.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猫叫综合征的孩子
解析 猫叫综合征与染色体缺失有关,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
答案 D
2.(2016江西师大附中等期末)草甘磷是一些除草剂的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加入
少量的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 一种特定的基因对草甘磷具有抗性, 如果这个
基因能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农作物中,就能使农作物即使被撒到除草剂也能存
活。 为了检测转入农作物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某同学随机选取了对草甘磷
敏感的植株(A、D)、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的植株(B、E)和转入抗草甘磷目的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F),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据
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实验组叶面定时喷洒一定浓度的草甘磷溶液,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
B.实验结果表明转入植株C、F的草甘磷抗性基因已成功表达
C.自然种群中存在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植株(E)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D.长期使用草甘磷,将导致农作物中抗草甘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析 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对照组应喷洒 “ 等量的蒸馏水 ” ; 该
实验并未证明 C 体内是否成功表达抗性基因; 自然种群中存在对草甘磷具抗性
的植株,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突变”,故A、B、C所述均不正确。
答案 D
3.(2015山东潍坊质量检测)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
(Aa)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 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 区流行疟疾。已知 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4%
B.B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8%
C.变异的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解析 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是90%+8%/2 = 94%,A正确;B地区流行疟疾, 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Aa)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故 B 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8%,B正确;变异是否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 境,C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错误。
答案 D
4 .(2015大连双基测试)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
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 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 a基因频率不断 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 0.10, 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平衡定律计算,得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X0.10X0.90= 0.18,但此环境对基因A和a起作用,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
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 .(2016湖南湘潭质检)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
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 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 就很容易被飞鸟
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 (B) 对无条纹 (b) 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 基因型为 bb 的蜗牛大约占 64%,
则一年后基因 B 的频率为 ,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概率为 。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 由图可推测, 蜗牛
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
(填“增加”、 “减小”或“不变” ), 此变化是通过 实现的,
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 。
解析 (1) 由题意可知,该蜗牛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因为基因型为 bb 的蜗牛占
64%,故 b 基因的频率为 80%, B 基因的频率为 20%,则 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2 X 80% X 20% = 32%。(2)由题图可知,有条纹蜗牛被捕食的概率大于无条纹蜗
牛的,所以预计若干年后,有条纹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减小,这种变化是通过自
然选择实现的。由于这种变化只是基因频率改变,并未形成生殖隔离,所以蜗
牛将发生进化,而不会形成新物种。
答案 (1)20% 32% (2)有条纹 增加 自然选择 发生进化
创新导向题
考点一 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创新角度一 结合新情境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 绘制
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 (部分 ) 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 (图中
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解析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 ( 即种群 ① 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
面的差异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 A 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
知,四个物种中 ② 和 ③ 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 B 正
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
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 ⑥ 和 ⑦ 之间失去交配机会, C 正确;自然选
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
方向发展进化, D 错误。
答案 D
创新角度二 结合图示信息或数据考查生物进化理论
2.研究显示,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
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如图是对某区域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
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替换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属于显性突变
B.若三个地区家蝇种群均来自同一种群, 则这三个地区的家蝇都产生了不同程
度的进化
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说明种群在该地区的进化没有受到选择压力
D.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选择表现型
解析 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能说明乙地区没有受到选择压力的作
用。
答案 C
考点二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创新角度一 种群中个体增加或减少状况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3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 AA 占 25%, Aa 占 50%, aa 占 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
化,每年 aa 的个体减少 20%, AA 和 Aa 的个体分别增加 20%,一年后, aa
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 )
A.23.7% B.20%
C.18.2% D.15.6%
解析 由题知,种群中 aa 占 25%,每年 aa 的个体减少 20%,一年后 aa 为
25% X 80% = 20%, 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 20%, 一年后为75% X 120%= 90%,所以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20%^(20%+90%尸18.2%。
答案 C
创新角度二 杂合子自交且有淘汰状况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4 .用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进行自然繁殖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2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5/9
B.F2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2/5
C.Fn 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 (1/2)n+ 1
D.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解析 根据下面图示进行Fn代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比例的推导:
可见,F2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5, 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故A项错误、 B项正确;由上述推导知Fn中纯合体为(2n—1)/(2n + 1)=1 —2/(2n+1),所以 Fn 1 中纯合体为(2n—1—1)/(2n-1 + 1)=1—2/(2n—1 + 1),则 Fn-Fn 1 = [1 -2/(2n+ 1)] —[1 — 2/(2标1+1)]=2/(2标1 + 1)—2/(2n+1)w(1/2)n+1,故 C 项错误;基因频 率P=A(a)/(A + a)X100%,由上述推导中数据可知各子代间 A和a的基因频
率并不相等。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