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10.3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docx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欢迎下载 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的中心问题是“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肺的?空气在入肺前经过了怎样的处理?” 两个主要内容是: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运动的过程复杂抽象, 学生缺乏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相互 关系,对于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样相对简单的内容, 采取阅读讨论(或表演课本剧)的 自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对于复杂抽象的呼吸运动, 主要通过直观教具和 实验的演示,化难为易, 同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引起学生的直觉分析, 从而锻炼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肺活量的测量这一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 .说出肺活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分析(或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3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结合自编课本剧和自制肺量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关注空气质量,关注健康。 教学重、源点 教学重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呼吸道的作用) 。 2 .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呼吸运动的过程。 2 .肺量计的设计。 教学池备 教师准备 1 .肺的结构模型。 2 .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3 .自制模型一一模拟膈肌运动。 4 .肺量计样本。 学生准备 1 .课前预习呼吸道的作用,自编课本剧(形式、 题目自拟)。 2 .预习实验,参照教材自制肺量计。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思考: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空气是怎样被吸入体内的?进入体内之前 经过了哪些处理呢?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点出主题: “第一声啼哭”一一呼吸一一呼吸系统一一吸气与呼 气一一空气处理,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 也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 能激起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 .活动一: 方案一:课本剧表演一一呼吸道的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和课外阅读内容, 根据呼吸道各器官的功能自编自演搞 笑版课本剧。自拟题目或参考提示: 微尘的经历、呼吸道的阻截行动、特殊的清洁工、细 菌的短暂之旅等。 教师:根据情况,酌情安排表演的组数, 首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激情评价, 补充完善学 生的认识。 方案二:自学讨论一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以下问 题: (1)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2)为什么称“咽喉要道”?这个“要”是指什么?嘴巴是发生器官吗? (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4)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 (5)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这说明 了什么?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 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 .教师讲解:结合肺的模型讲解肺的结构与功能,并对呼吸系统的功能作总结。 设计思想:安排课本剧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作欲望、培植自信与创新精神, 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展示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阅读讨论内容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 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锻炼和患病的感受)自己解决。 (二)呼吸运动 1 .活动二: 学生体验: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感受肋骨的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再深深地呼气,感受胸骨的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然后思考: 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 的? 设计思想:让学生感受呼吸的存在, 引起学生直觉分析 “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的?” 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设。尽管这些猜测和假设可能是有缺陷或不科学的, 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 形成却是一种锻炼。 教师活动: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请学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观察肋骨的位置变化、 胸廓的大小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吗?是由于胸廓扩 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设计思想:直观再现动态生理过程,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质疑刺激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2 .教学预测:由于没有物理学方面的基础, 多数学生会认为是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这不 要紧,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一步诱导分析: “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 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你能说出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 吗?” 3 .演示实验:教师利用自制模型一一模拟膈肌的运动 (模型制作方法,将大雪碧瓶去底, 套上橡皮膜,分别代表胸廓和膈肌,在瓶口处套上一个彩色小气球,并把小气球内陷瓶中, 代表一个肺。操作时,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反之胀大。 ) 4 .观察讨论: 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设计思想:模拟实验不仅加深了直观印象,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5 .概括小结: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 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三)肺活量 1 .教师讲解:肺活量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意义。 2 .活动三:学生实验一一尝试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参照教材方法) 。 教师指导实验要点:算体积,作标记,深呼吸,集气体,最大值。 设计思想:通过实践测量,感受每人在一次呼吸活动中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小小实验家 的成功体验,定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三、小结 方案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总结本节内容,并做课后练习。 方案二:师生共同总结知识要点后,教师激情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合作 精神以及智慧和勇气,以培植自信。 四、课外探究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一种与书中不同的肺量计,并再次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感悟】 1 .收获:生物课也能像语文课一样获得艺术享受, 课本剧的引入,让教和学都变得轻松 而快乐,稚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令课堂笑声不断,不经意间,演员与观众都获得了超越 知识本身的美的教育。学生尤其喜欢这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2 .经验:直观教具的使用在本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再现动态,凸显过程, 降低了难度,活跃了思维。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生理知识的教学尤其适用。 3 .改进:肺量计的制作材料,可选用小号保鲜袋( 17X25 cm) 2~3个,用透明胶带首尾 连接,中间相通,联成长筒状,再将塑料吸管用橡皮筋固定在袋口处即可。 2个袋相连容积 为3680mL 3个袋相连容积为 5520mL此方法简便易行,材料易得,可操作性强。 4 .不足:活动多,时间紧,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才能保证课堂效果。 5 6 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