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62623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5-2016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30 分)1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2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你正在作答的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100 gB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4.5 h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cm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0 m/s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城市夜空的光柱 B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C公路转弯镜中的像 D透过鱼缸看到水中的鱼4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 “水缸穿裙子”是指盛

2、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6在下列温度 T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物质凝固特点的是( )A B C D7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 100 mm B小于 50 mmC等于 50 mm D大于 5

3、0 mm 小于 100 mm8在夏天,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瓶内物质的体积不变化 B瓶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化C瓶内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D瓶内物质的密度不变化9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上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11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速度 v 向镜走去,人的像对人移动速度是( )AV B2V C D v212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

4、体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13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A能成虚像的特点B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 2 倍的特点C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D能成正立像的特点14用能装满 500 克水的瓶子去装 500 克酒精,则( )A装不满 B装不下C恰好装满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5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A A B B A= B C A B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

5、空 2 分,共 34 分)16有一种树能发出笑声,这种树叫做笑树这种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壳壁 而发声;课间做健美操时,喇叭发出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17即使在 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由于冰直接 成了水蒸气,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18如如图所示是一款家庭常用的数码照相机,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 19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 (选填“声源” 、 “人耳”或“传播过程” )20

6、桥在平静的水中形成的倒影(如图甲)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在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如图乙)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2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km,平均速度为 km/h22装在杯子中的盐水被倒出一部分后,杯子中剩余盐水的密度 密封在钢瓶中一定质量的氧气被放出一部分后,钢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是小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 ,乙物质的密度是 g/cm 3,物质甲可能是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共 2

7、7 分)324 (1)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在乙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5完成下列基本测量的读数:(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单位是) ,温度计的示数为 (3)如图丙所示,量筒的程是 0 mL,最小分度值是 mL,所测水的体积是 mL2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适当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 )移动(2)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8、是 cm(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使烛焰向右移动 4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清晰实像,这种成像特点的典型应用是 27小华的妈妈有一块非常漂亮的翡翠挂件,为了知道这个翡翠挂件的密度,小华设计了如下步骤来测量翡翠挂件的密度测量步骤:A把翡翠挂件放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测出翡翠挂件的质量为 m;B把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 V1;D把游码拔到标尺的 处;E将翡翠挂件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并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这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V2;F调节横梁上的平

9、衡螺母,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请回答:(1)请你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2)翡翠挂件的密度表达式是 = (用 m、V 1、V 2表达)(3)在完成上述 F 步骤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一点(如图甲所示) ,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选填“左”或“右” )在按操作规范完成上述实验 A步骤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仍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4)按照合理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完成 A 步骤时天平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翡翠挂件的质量为 g;完成 C 和 E 步骤时,

10、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如图丙所示,则翡翠挂件的体积为 mL,翡翠挂件的密度为 g/cm 3(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华是先测出翡翠挂件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其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他测出的翡翠挂件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 四、计算题42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的 0.45km 处鸣喇叭,经过 2.5s 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声音的速度为 340m/s)29将一个质量为 5.34kg 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做,可减少质量多少?( 铜=8.9103/m 3, 铝 =2.7103/m 3)30一个装满食用调和油的瓶子标有“2kg/2.5dm 3”字样,由此可知

11、这种油的密度约为多少 kg/m3?当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装水,则最多可装多少 kg 的水?五、B 卷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3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A28.33 m/s B13.60 m/s C14.78 m/s D14.17 m/s3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B只

12、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3如图,凸透镜的焦距为 5cm,在透镜左侧 10cm 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 AB,在透镜右侧 15cm 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 AB 的成像情况是( )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C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34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 ,属于凝华现

13、象B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 ,属于汽化现象C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 ,属于液化现象D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 ,属于液化现象35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六、B 卷综合题36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 2 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象,(1)在图中 1 标出物距(2)画出图 2 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3)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 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5620

14、15-2016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30 分)1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考点】响度【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选 B2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你正在作答的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100 gB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4.5 h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cm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0 m/s【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

15、度的估测;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张试卷的质量比较小,不到 1g不符合实际;B、一节物理课的时间在 45min=0.75h 左右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 左右,接近 75cm符合实际;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m/s1.1m/s 左右不符合实际故选 C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城市夜空的光柱 B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C公路转弯镜中的像 D透过鱼缸看到水中的鱼

16、【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城市夜空的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公路转弯镜中的像,属于凸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透过鱼缸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 A74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 “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

17、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从水缸外表面小水珠的形成去入手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水缸中的水蒸发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固体冰,不会是液态的水故错误;C、水缸中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错误D、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正确故选 D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

18、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A6在下列温度 T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物质凝固特点的是( )A B C D【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

19、是熔化还是凝固【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C、D 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 CD 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 A 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 B 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综上分析,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7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 100 mm B小于 50 mm8C等于 50 mm D大于 50 mm 小于 100 m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0、,2fvf【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 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50mm 小于 100mm故选 D8在夏天,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瓶内物质的体积不变化 B瓶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化C瓶内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D瓶内物质的密度不变化【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分析】在体积、温度、质量、密度、四个量中,只有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体积、密度、形状都与温度有一定关系,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解答】解:A、把一杯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其体积会变大;故

21、A 不符合题意;B、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温度降低;故 B 不符合题意;C、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故 C 符合题意;D、水结冰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为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导致密度变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9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故据此即可鉴别不同的物质【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鉴别物质的种类应该利用密度的不同故选 B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

22、容器底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上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解答】解:当向容器中加水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会靠近法线,因此光传播到容器底时会向左移动故选 B11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速度 v 向镜走去,人的像对人移动速度是( )9AV B2V C D v【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连线与

23、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解答】解: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是相同的人若以速度 v向镜走去,像以以速度 v 向平面镜靠近,所以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 2v故选 B12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小明伸长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则物距大于 2 倍焦距,由凸透

24、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C13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A能成虚像的特点B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 2 倍的特点C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D能成正立像的特点【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在这些选项中都是平面镜的特点,但根据可以让狭小的空间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可以对每个选项进行一一排除【解答】解:ACD 选项的内容只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并不能让狭小的空间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而平面镜正是利用了 B 选项的特点,使空间增大,故选 B14用能装满 500 克水的瓶子去装 500 克酒精,则( )A装不满 B

25、装不下C恰好装满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能装 500 克水的瓶子能否装下 500 克酒精,主要是看酒精的体积是否会大于瓶子的容积,因此,利用公式求出瓶子的容积与 500 克酒精的体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解:求出水的体积 V 水 =500cm3,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再求出酒精的体积 V 酒精 =625cm3625cm 3500cm 3,所以这个瓶子装不下 500 酒精故选 B1015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A A B B A= B C A B D无法确定【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的

26、大小比较;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解法一:在图象上取一体积值,比较对应的质量大小,得出 A、B 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解法二:在图象上取一个质量值,找到对应的体积,得出 A、B 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解法三:可以根据 =,用倾斜度的大小直接判断【解答】解法一:在横坐标轴上取一体积 V1,作出对应的 A、B 质量为 mA、m B,可以看到mAm B,则有 A= B=故选 C解法二:在纵坐标轴上取一质量 m1,作出对应的 A、B 的体积为 VA、V B,可以看到 VAV B,则有 A= B=故选 C解法三:图象中纵坐标为质量 m,横坐标

27、为体积 V,由 =可判断出倾斜度越大的密度越大故选 C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16有一种树能发出笑声,这种树叫做笑树这种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壳壁 而发声;课间做健美操时,喇叭发出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解答】解:笑树的果实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壳壁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喇叭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17即使在 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由于

28、冰直接 成了水蒸气,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11故答案为:升华;吸热18如如图所示是一款家庭常用的数码

29、照相机,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实像19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 (选填“声源” 、 “人耳”或“传播过程”

30、)【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故据题目的情景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人耳;传播过程中20桥在平静的水中形成的倒影(如图甲)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在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如图乙)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筷

31、子在水杯中会变弯等【解答】解: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答案为:反射;折射2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km,平均速度为 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图求出汽车的运行时间 t 与路程 S,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时间:t=12h25min9h25min=3h,12汽车行驶的路程:s=27582km27462km=120k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

32、40km/h故答案为:120;4022装在杯子中的盐水被倒出一部分后,杯子中剩余盐水的密度 密封在钢瓶中一定质量的氧气被放出一部分后,钢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 (1)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2)氧气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利用密度公式=判断密度的变化【解答】解:(1)烧杯中的盐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盐水的密度不变,因为密度不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2)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剩余气体的质量减小了,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还等于容器的容积,所以剩余气体的密度

33、变小故答案为:不变;变小23如图所示,是小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 ,乙物质的密度是 g/cm 3,物质甲可能是 【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质量相等时的体积关系,根据 =可知,体积小的密度大;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的密度大小,然后确定甲可能的物质【解答】解:由图可知,当 m 甲 =m 乙 =m 丙 =25g 时,V 甲 =25cm3,V 乙 =50cm3,V 丙 =10cm3,=,丙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乙物质的密度: 乙 =0.5g/cm3;甲物质的密度: 甲 =1g/cm3,则甲物质可能是水故答案为:

34、丙;0.5;水三、作图、实验探究题(共 27 分)24 (1)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在乙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分析】 (1)先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要作出反射光线必须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按反射定律的内容作出反射光线;13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2)要正确作

35、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解答】解:(1)已经画出了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右侧斜向上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9030=60;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25完成下列基本测量的读数:(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单位是) ,温度计的示数为 (3)如图丙所示,量筒的程是 0 mL,最小分度值

36、是 mL,所测水的体积是 mL【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

37、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0 刻度线对齐,右侧在 2.6cm 和 2.7cm 之间偏向 2.6cm 一侧,估读为 2.6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63cm;(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90”在“10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 0,为 97;(3)在量筒上,最大示数为 50mL,所以其测量范围为 050mL;10mL 之间有 5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2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 2mL;液体的体积为 34mL故答案为:(1)1;2.63;(2)97;(3)50;2;342

38、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适当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 )移动(2)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使烛焰向右移动 4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清晰实像,这种成像特点的典型应用是 1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

39、成在光屏的中心;(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解答】解:(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图中的蜡烛向上调整或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物距为 30 厘米,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要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使烛焰向右移动 4cm,此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像必须将光屏

40、向右移动到另一位(大于二倍焦距) ,此时光屏上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故答案为:(1)上;(2)15;(3)右; 放大; 幻灯机(或投影仪) 27小华的妈妈有一块非常漂亮的翡翠挂件,为了知道这个翡翠挂件的密度,小华设计了如下步骤来测量翡翠挂件的密度测量步骤:A把翡翠挂件放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测出翡翠挂件的质量为 m;B把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 V1;D把游码拔到标尺的 处;E将翡翠挂件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并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这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V2;F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请回答:(1)

41、请你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2)翡翠挂件的密度表达式是 = (用 m、V 1、V 2表达)(3)在完成上述 F 步骤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一点(如图甲所示) ,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选填“左”或“右” )在按操作规范完成上述实验 A步骤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仍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4)按照合理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完成 A 步骤时天平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翡翠挂件的质量为 g;完成 C 和 E 步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如图丙所示,则翡翠挂件

42、的体积为 mL,翡翠挂件的密度为 g/cm 3(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华是先测出翡翠挂件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其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他测出的翡翠挂件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根据天平调平衡的原则补充实验步骤中的缺项:一放(放水平台) 、二拨(游码拨0) 、三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1)先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据此排出正确的测量顺序;15(2)利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V=V2V 1,利用公式 =写出密度表达式;(3)根据天平调平衡的方法(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回答;使用游码的时机: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

43、最小砝码又偏少;(4)使用天平测质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值;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读出量筒水的体积 V1,物体和水的总体积 V2,则物体的体积 V=V2V 1再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 =求出密度(5)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其质量,这样物体上会沾有水,使得质量的测量值偏大,再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密度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解答】解:天平调平衡时,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拔到标尺的零刻线处;(1)正确的测量步骤:B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把游码拔到标尺的零刻线处;F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A把翡翠挂件放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测出翡翠挂件的质量为

44、 m;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 V1;E将翡翠挂件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并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这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V2;可见正确顺序为:BDFACE;(2)翡翠挂件的体积 V=V2V 1,翡翠挂件的密度:=;(3)天平调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一点,即指针右偏,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测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仍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此时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故选 C;(4)翡翠挂件的质量 m=砝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20g+5g+2.2g=27.2g;量筒水的体积 V1=30ml,挂件和水的总体积 V2=38ml,挂件的体积V=V2V 1=38ml30

45、ml=8ml=8cm 3翡翠挂件的密度:=3.4gcm 3;(5)若先测出挂件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其质量,这样挂件上会沾有水,使得挂件质量的测量值偏大,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故答案为:(1)水平;零刻线;BDFACE;(2);(3)左; C;(4)27.2;8;3.4;(5)偏大四、计算题2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的 0.45km 处鸣喇叭,经过 2.5s 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声音的速度为 34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16【分析】 (1)根据 s=vt 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距离;(2)汽车行驶的路程=用总路程声音传播的距离;(3)根据 v=计算出汽

46、车的速度【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 =vt=340m/s2.5s=850m;(2)汽车行驶的路程:s 车 =ss 声 =2450m850m=900m850m=5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20m/s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20m/s29将一个质量为 5.34kg 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做,可减少质量多少?( 铜=8.9103/m 3, 铝 =2.7103/m 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已知质量、密度可求体积,铜和铝的体积相同,再由 m=V 求的铝的质量,二者的质量差就是减少的质量大小【解答】解:已知铜的质量,m 铜 =5.34kg, 铜 =8.9103/m 3,铜的体积

47、等于铝的体积,V 铝 =V 铜 =0.6103 m3;铝的质量,m 铝 = 铝 V 铝 =2.7103/m 30.6103 m3=1.62kg;用铝替代铜,可减少质量,m=m 铜 m 铝 =5.34kg1.62kg=3.72kg答:可减少 3.72kg30一个装满食用调和油的瓶子标有“2kg/2.5dm 3”字样,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多少 kg/m3?当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装水,则最多可装多少 kg 的水?【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 (1)由调和油的铭牌可知调和油的体积和质量,根据 =求出其密度;(2)因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所装水的体积和油的体积相等,根据 m=V 求出最多可装水的质量【解答】解:(1)油的体积:v=2.5dm 3=2.5103 m3,调和油的密度: 油 =0.8103kg/m3;(2)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所以所装水的最大体积 V 水 =V 油 =2.5103 m3,最多可装水的质量:m 水 = 水 V 水 =1.0103kg/m32.5103 m3=2.5kg答: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 0.8103kg/m3;当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装水,则最多可装 2.5kg 的水五、B 卷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31交通部门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