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南风效应的由来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 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 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 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 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 相径庭。
(二)南风效应的生活案例和启示(〃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
《读者》刊登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 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吵闹声 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 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 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 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 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 子附近大声吵闹。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 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 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 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 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使被批评者在〃良好的心境〃下展开认 知活动,那么,批评就能收到预期效果。善意的谎言北风和南风都想 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将“南风效应” 引入家教,可以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法。 而北宋大散文家苏洵就有一段“南风”式的教子故事:苏洵的两个孩 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 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 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 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 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 切实实感觉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 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与苏老夫子相比,现实 生活中有些家长往往对孩子采用“北风”式强硬家教方式,结果事与 愿违。
南风效应案例:有个初三的女学生深深地爱上了她的已婚的 男教师而不能自拔,于是写了一封热烈的情书投入了邮箱,过后他又 自怨自恨,恐惧万分,怕家长知道责骂,怕同学知道讥讽,怕这位老 师从此鄙视她,她因此而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想到死。他想将信从邮 箱取出,但己不可能。第二天只好硬着头皮上学。但看看老师的眼光, 正常;同学的目光,正常;家长的目光和举动也没有什么异样。她的 恐惧感潮渐地减弱了。但依然未免还有些紧张。过了几天,这位男教 师借故在班上发了一通牢骚,说现在的邮局真不负责任,常常将我的 信件给弄丢了。这位女生听了,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好像一切都没 有发生。
这位男教师对这件事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它可以将信交给校长,以 表明自己的清白;可以交给家长,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这样做,核心 是一个“私”字。他也可以找学生来教育一番,但感情这东西,似乎 是不能以说教来阻止的。于是这位教师选择了善意的谎言。这是高尚 的纯洁无私的爱,处理这件事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艺术。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呢?;同时 批评耍人性化,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别人都有一颗向上、 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 忍别人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 体说来〃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可以这样:
1、夹心面包批评法。就是将批评夹杂在肯定和赞扬之中,像夹 心面包一样。先肯定和赞扬对方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待对方防卫心 理松弛下来后再开始批评,最后还要友善地予以鼓励,这样的批评方 式易于被人接受而不致引起反感。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 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一一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 全部的钮扣,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当学生犯了错误 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 ”在这种情形之下,学 生往往扣好全部钮扣,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
“护身符”,深入其心灵。因此,教育者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 力图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 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 灵犀一点通”。同样,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 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 习是有趣的事。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 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 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 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雪球式批评法。即先批评对方一些不痛不痒的枝节问题,使对方 高度紧张的情绪慢慢松弛下来后,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到问题的要 害所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实际上是一种因势利导的渐进 式批评法,适合了对那些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不准备承认错误的人 进行批评和劝导。
3、延时批评法。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当他面 对别人的批评时,嘴上就是不肯接受。对于这种死要面子,自尊心过 强的人,大可不必非要让批评〃立竿见影〃才行。你只要估计他自己心 里己经明白或有所触动,就不妨给他一点面子,不把问题戳穿,给他 一些自我反省的时间,让他有一个下台的台阶。在一定的场合,不争 论,不批评,甚至保持沉默,就是一种延时的含蓄的批评艺术。课堂 上,一位后排座位的同学又在开小差,老师的讲解他一直没听,这位 同学成绩一直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很差,为他的学习成绩,家长和老 间接地指出他的过错,要比直截了当地批评来得委婉温和,易于被人 接受。比如,一位教师给自己的学生的操行评语是这样写的:XX 同学:记不记得那次,你胳膊有伤,但仍然坚持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 那时老师看了,不知有多感动,这说明我们的义义真的很关心集体的。 还有一次,同学的桌上染满了墨水,你二话没说,就帮同学擦桌子, 可见你很关心同学。你很爱和别人开玩笑,老师其实也和你一样。不 过,老师和你不同的地方就是从来不随便动手动脚,所以老师身边有 很多朋友。你愿意学学老师的样子吗?这位老师的批评虽然轻描淡 写,但却让学生愿意接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先讲你自己的错误。在批评别人之前,如果先说一说你自己也曾 经犯过类似的错误,能够很快地缩短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缓解对方 的抵触敌对情绪。
最后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目的是为了在人 际交往之中积极地开展思想交流和必要的批评。如果为了讲究批评艺 术,弄得自己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甚至凡事专挑别人爱听的话说, 以致善恶不辨,是非不明,那就不是我们讲究批评艺术的初衷了。讲 究批评的艺术,选择合适的批评方法,决不是绞尽脑汁,隐晦曲折的 公关计谋,而是用真诚和爱心精心编织而成的友谊之歌,它温和友善 的旋律能把我们的人际关系引向一个动人的意境。
生活中有时缺少不了〃北风〃,但我们更喜欢〃南风〃! 教育学生同样如此,如果老是采用强硬的手段,往往达不到教育的效 果。而采取温和的方法反而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 学生的过程把“尊重”、“信任”学生放在第一位,和学生建立起一 种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创造优良的教学 环境,提高教育的效果。当然,我们内心其实知道,南风的角色更 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 则经典的人生悟语: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 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 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 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 任你再粗的铁杆也撬不开。惟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 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多一点人情味,面对学生的错误能心平 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那么就会产生“南风效应”,达到预 期的目的。正如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当学生犯错误时,应先避开问 题的实质,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下, 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心境,和风习习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盔甲”,然 后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呢?
对不同的人,就要吹不同的风啊。就怕有些人,任尔东西南 北风,我自强然不动,那就无奈了。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南风北风, 很有趣的两种风,确实也留给我们很多的启辿。但用于教育,也不是 吻合得天衣无缝。毕竟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会遇到 任你南风吹得他汗流泱背就是不脱大衣。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只是 追求真善美的手段、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