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一).doc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 现将今年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年工作情况 今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专业农场为引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村屯环境提升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民生;以项目建设和科教兴农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具有延边特色现代农业水平;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以强化服务为关键,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州农业农村形势研判可概括为五句话:粮食增产丰收,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取得实质成效,乡村面貌明显改观。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1元,增长12.8%;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38.5万吨,增长3.4% (一)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60.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73.2万亩,同比增长0.6%;经济作物面积77.4万亩,同比减少8.4%。今年春季全州大部分地区解冻晚于往年,4月中旬到5月份期间持续低温、多雨,致使农作物播种期比往年推迟十天时间左右。面对不利形势,全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前抓早,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资金物资准备到位、科技推广服务到位、“两抗一保”(抗低温、抗春涝、保春播)措施落实到位、农资市场监管到位,确保全州春播和插秧有序进行。进入6月下旬以后,气温上升、积温高、雨水充足,农业气象条件十分有利,农作物保苗率高,成长加快,瘪粒少,结实率高。农作物总体长势好于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州气温比往年偏高,雨水比往年偏少,初霜期在9月25日至26日,比往年晚一周左右,促进了农作物成熟、丰收。预计粮食产量可达138.5万吨,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果菜、经济动物等产业优势明显,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预计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12亿元,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36亿元,以棚膜经济为主的蔬菜产业15亿元,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3亿元,以梅花鹿、林蛙为主的经济动物产业6亿元。中药材留存面积稳定在4.5万公顷的阶段性水平,其中人参、西洋参4000公顷左右。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2亿袋,继续保持历史最高水平。棚膜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申报省级棚膜蔬菜园区11个,完成新建蔬菜棚膜任务面积3500亩。开展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参与省农委牵头的政策研究,制定了《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二)村屯环境提升工作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和全州“村屯环境提升”两项重点工作,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落实2021年村屯环境提升重点村建设任务与责任分工、包保帮扶的通知》、《延边州“十佳”魅力乡村评选办法》、《延边州“十佳”特色乡镇评选办法》、《关于开展延边州“十佳”特色乡镇和第二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对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州政府召开了村屯环境提升协调会,县(市)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和谋划,各级部门全力支持,协调配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全州新农村建设已投入资金3.0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865个。州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500万元,各县(市)财政也分别列支专项资金500~2500万元不等。同时,积极整合、集中使用各涉农资金,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目前,已完成泥草房改造1166户,新修道路284公里,新建边沟315公里,植树56万余株,安装路灯2450盏。三是强力营造氛围。在去年成功举办的首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基础上,今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十佳”特色乡镇和第二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将在州、县(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通过对候选乡镇、村屯的形象展播、专题访谈、人物宣传、培训提升、跟踪报道等形式充分展现候选单位的成就,作为观众投票和评委会的评审依据。同时在《延边信息港》开通网络投票,激励城乡各界共同参与。四是社会各界共同帮扶。由30位州级领导带头包保,安排60个州级帮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258个县(市)直部门,开展定点帮扶示范村活动,形成了全州上下合力共帮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 (三)专业农场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精神及省、州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共发展专业农场234家,专业农场总数达到685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5.1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4%,流转土地面积占经营面积的85%,平均每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74公顷,涉及土地流转农户2.2万户。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全程跟踪,切实搞好专业农场服务。由县、乡领导、农业技术干部担任专业农场联系人,帮助专业农场做好从注册到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按照“全省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对专业农场进行技术培训,全州落实9万亩高光效示范面积中,40%面积落实给了专业农场;切实做好专业农场政策性保险保费补助和项目申报工作,全州专业农场保险保费补助404万元,申报省扶持项目10个,争取省扶持资金100万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专业农场生产资金。针对专业农场生产所需资金量大而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在前两年创新土地经营权他项权证质押贷款、联合推荐担保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了专业农场贷款渠道,开展了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共为31家专业农场贷款1100万元。三是纳入立法程序,保障新型经营主体法律地位。《xx州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在xx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后,得到了今年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在法律上为专业农场发展给予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创办专业农场动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专业农场工作。州发展专业农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简报9期,特别是《条例》公布实施后,在《延边日报》开辟了发展专业农场专栏,印制《条例》小册子3000本、布告1200份分发、张贴到乡村。 (四)科技兴农力度加大。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959期,开展专题讲座1410场次,完成培训3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9.5万余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了“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邀请以李玉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就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品种选育、精准化栽培、保鲜与加工及循环发展等方面,进行授课,培训科研及生产技术带头人50多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高光效栽培、水稻抗冷综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十项重点技术。其中,高光效技术示范总面积9万亩,分别落实到敦化、和龙等5个示xx县(市)、40个乡(镇)、202个村(屯),参与农户2306户,专业农场和专业合作社122家,种粮大户64家。据测算,今年高光效技术平均增产6%以上。加强种植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工作机制,推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以专业农场为主)+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积极申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2项,获批立项9项。依托延边农科院,联合吉林农大、延边大学农学院等省内外科研单位,针对影响我州农业生产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等积极开展科研攻关,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严格规范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坚持“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扶持专业农场、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主攻薄弱环节,向插秧机械、免耕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倾斜;加快推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开展送油下乡,加强农机检修服务,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提高农机化综合能力和水平。全州拖拉机保有量发展到83014台,同比增长6%;农机总动力194万千瓦,同比增长10.9%;农业机械原值27.6亿元,同比增长23.2%;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8%,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六)农业产业化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储备、申报和争取项目。获批州本级和5个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开始组织实施。全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总投资2190万元,其中认证、监管项目设备已到位。截止目前,全州共争取农业项目资金2.5亿元。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努力提高对龙头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积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调研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帮助重点企业与银行衔接,解决融资贷款问题。启动实施2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6.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5.2亿元。可新增州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总数达到260户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231亿元,同比增长18.5%;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442亿元,同比增长14.1%。 (七)农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吉林垦区危房改造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八步程序、抓住三个节点、建立三个机制”的危房改造工作规范,切实抓好危房改造工作。今年,我州危房改造任务共571套,截至10月底,已开工571套,开工率达100%;基本建成291套,基本建成率51%,其中已竣工251套,竣工率44%,累计完成投资688.85万元。积极谋划垦区项目建设,优化垦区农业生产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水果、食用菌、水飞蓟、蓝靛果等高效特色产业。投入2100多万元,实施垦区道路、安全饮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落实惠及国有农场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656万元。垦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八)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市场信息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完成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例行检测4次,抽取蔬菜、水果样品120个;棚膜蔬菜和大地蔬菜专项检测1次,抽取样品200个;食用菌和人参专项检测5次,抽取样品170个。检测合格率为99.8%,处于高水平的稳定状态。精心组织,圆满完成”第十二届长春农博会”、“中国绿博会”和“中国农交会”的参展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三品”认证等工作;会同州食安办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州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1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3个。强化农业信息工作。组建“12316专家热线”和“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专家团队,吸纳专家91人;建立“零公里信息报”发送点1000多个。向农民发放农业信息化书籍1400本、宣传单10000份、农民信息员联系卡2021个;采编“三农”文字、图片信息资料1000多篇幅,共向各级网站、新闻部门上传稿件800余篇。通过网站等途径发布信息6000余条,回答农民咨询问题800余人次,百姓热线回复率100%。 (九)农业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会同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全州农业部门共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2688人次,整顿农资市场61个,检查农资经营单位和生产企业1458次,立案查处62起,查处结案58起,受理举报投诉16件,挽回经济损失275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规范了农资生产经营水平,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净化了农资市场。 (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国家及省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2021年,全州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55761万元,其中,良种补贴5773万元、粮食直补7979万元、粮食综合补贴23046万元、农机补贴16100万元。农民人均受益770元。参加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农户为63021户,参保面积为161621公顷,占二轮承包面积的85.5%。共收取农民自筹保费899万元,可争取国家及省补贴资金2921.8万元。全州参加专业农场土地承租费保险的专业农场数为459户,占专业农场总数的74.3%;参保面积为31090公顷,比去年增加13090公顷。议成并审批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54个,项目总投资达20219万元,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7144万元。开展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审核工作,全州垫交税费债务总额为3684万元。会同州委组织部,积极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向省申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45个,争取资金725万元。 12 二、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总体看,今年全州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农业生产克服低温、内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得以顺利开展,特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城镇化”为核心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关注、重视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合力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成效明显。同时,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从宏观形势看:国际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转型期,经济增速趋缓,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加之,农业农村内部面临着“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挑战和压力。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也严重制约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高光效技术示范成本增加,需要加大补助。农民购买高光效技术适用农机具增加成本,另外调整垄向后,水田的边角被甩出来,增加了人工插秧面积,生产费用也增加。二是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农场、农户贷款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危旧房改造等任务繁重。新农村建设工作面广、量大,规划、帮扶、项目推进等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农业安全生产面临着很大压力和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艰巨。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明年,全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六型农业”为载体,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夯实基础设施,着力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发展专业农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8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3%;粮食产量实现稳步提升,力争超过140万吨。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发展专业农场。深入落实国家试点政策和我州《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继续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和提升专业农场建设水平,更加扎实稳妥地推进专业农场的发展。新发展专业农场200个以上,全州专业农场总数接近900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把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推进专业农场发展的资产和资本。进一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继续鼓励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种田能手投身创办专业农场,加快规模型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破解贷款难题,完善政策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农场保险制度,努力为农场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强化对专业农场项目资金、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服务,统筹、变通和捆绑使用各项惠农政策,集中向专业农场倾斜。配合组织部门,结合专业农场建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抓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新一轮示范提升工程,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一是规划先行,严格建设标准。以县市为单位编制村屯布局规划,以乡镇为单位编制产业发展、住宅布局、环境整治等规划。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要求,科学规划重点整治线上的整体建设风格和色彩搭配,精心设计绿化、美化、亮化。坚持把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切实做好规划与施工的衔接,严把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把农村环境提升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加大力度,深化环境提升。在全面完成三年整治任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农村环境整治的高位操作态势,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热度不减,力度不弱,在资金投入、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倾斜。坚持建管并重,促进环境整治常态化,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三是突出重点,推进示范村建设。在第一批120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已启动第二批126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工程。计划经过三年的建设,使示范村初步具备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四是打造亮点,突出连线集中整治。以公路、铁路、旅游沿线村屯为重点,集中连线成片建设精品线路,打造美丽的乡村走廊。精心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产业基础实、文化生活丰富的精品村,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动,整体提升全州农村环境水平。同时从长远和集约角度统筹考虑,与土地流转、专业农场建设相结合,发展城镇化的节点村镇,引导人口迁移,实现产业集聚。五是创新载体,营造社会氛围。继续组织开展特色乡镇和“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启动“美丽村官”评选活动。集中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新成就、新风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让更多的人感受新农村的独特魅力,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选树一批农村基层优秀带头人,弘扬奉献精神,带动农民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 (七)推动资金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州里在争取省级支农资金的基础上,以县市为单位建立涉农资金和项目整合机制,加快村屯道路、农村饮水安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解决项目交叉重复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规模效应,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八)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好村书记,实施“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富村”,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强化农民思想意识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倡导农村新风。 (三)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我州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方向,以培育、提升、壮大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积极推动“吉林延边农业科技园”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人参、黑木耳、蔬菜等支柱产业;改良提升延边大米、延边苹果梨、延边黄牛和长白山梅花鹿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蛙、浆果、山野菜、花卉、林地经济等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特色农业提升发展意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实施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推动延边特色产业科学发展。 (四)强化农业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院校和国家级食用菌、脱毒马铃薯、苹果梨和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等4个延边工作站的作用,抓好重大关键农业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研制新设备等方面实施科技创新。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推广20项农业实用新技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监管和服务力度,增加农机总量,优化结构,大力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新启动实施一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新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8%以上。继续开展“创业杯”竞赛活动,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项目储备、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我州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和资金保障。 (六)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施重点生态产业工程为核心,迅速建立和完善“三大体系”、强化“四项举措”,从而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恶化的趋势,使全州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进而最大限度使我州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大体系: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体系、现代管理体系和科学保障体系(如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强化“四项举措”:一是强化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草原等资源的激励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强化污染治理。完善、落实农药包装物回收和地膜残留碎片科学化处理等制度,切实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治理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污染,净化农村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科技进步。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高效施肥方法、低毒农药等生态技术,有效降低农残药残,减少环境污染。继续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四是强化产品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全面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继续深入抓好州、县市、乡镇、村屯四级信息服务机构和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站点,强化息员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信息网站建设。对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升级,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延边州农业网站。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信息服务形式,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使之成为展示延边“三农”发展的重要窗口。三是抓好信息化项目。积极争取实施信息技术在生产上应用项目。包括资源整合项目、防灾减灾预警项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四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网络销售平台,吸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参与电子商务,把延边优质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出去,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八)努力推动农业开发开放。围绕深入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对外农业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会同省州相关部门协调推动与朝鲜、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国际农业合作开发项目。鼓励州内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农业、开发办厂。依托我州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域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积极开发我州农业特色资源,借助外力培育发展壮大自主品牌,提高我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2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