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让生命沉思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为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思维领域万千景观。本单元所选以阐述作者对人生、世界的看法、感悟为主要内容,但讲究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经常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相结合,在启人深思的同时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纪伯伦的奴性以散文诗的形式,借助于比喻、排比等手法,严厉批判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劣根性,也就是奴性,振聋发聩。懒惰哲学趣话则以一则寓言故事的形式,把渔夫与旅游者的人生理想与处事方式进行比较,反思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弊端,启发读者自己品味
2、其中的人生哲理。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说理散文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文中的人生道理。奴性学案精析知识梳理1识记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谿(x)谷 髑(d)髅(lu) 幽(yu)灵 卧榻(t) 河畔(pn)(2)字形辨识2补充词语解释(1)词语释义淹没:(大水)浸没。幽灵:灵魂(常用作比喻) 。怪癖:古怪孤僻。藏匿:隐藏。雾霭:雾气。(2)熟语积累金科玉律:原形容法律条文完美无缺;后指必须遵守、不能更改的法令或信条。奇形怪状:奇特怪异的形状。积年累月:经过了许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不是那样。形容心口不一。世世代代:一代又一代;许多世代。3了解作家作品抹
3、(m)布抹(m)杀镣(镣铐)缭(缭乱)霭(雾霭)蔼(和蔼)驯(驯服)训(训练)癖(怪癖)辟(开辟)藏(cng)匿宝藏(zng)(1)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 (1905) 、 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 (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
4、章 (1905) ,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 、 暴风雨 (1920) ,诗集行列圣歌 (1918) ,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 、 与灵魂私语 (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 (1918) 。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 (1920) 、 先知 (1923) 沙与沫 (1926) 、 人之子耶稣 (1928) 、 先知园 (1931) 、 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 、 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2)作品简介奴性采用散文化的形式,以优美的语言揭示了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奴性,指出奴隶主义是一个“永久性的灾难” ,它使人们的岁月充满屈辱和卑贱,提出打碎奴性锁链、结束跪
5、拜偶像的历史。精析整体感知1 欣赏作品的形象散文的叙述人是“我” ,通篇的内容都是由“我”的讲述引出的。 “我”仿佛引领着读者不断穿行在数千年人类文明中的每一个时期,读者也因此获得了观察人类文化的广阔视角。在通篇散文中, “我”基本上代表着一个纯粹的视角,他并没有参与他所叙述的人们的行动,仅仅是在第三部分才发生了“我”与幽灵的简短对话,这是一种超脱的姿态。2分析作品的结构第一部分:描述奴性之随处可见,无时不存,它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第二部分:描述奴性的类型及特征。第三部分:借助“我”与“自由的幽灵”的对话,表明自己对于打破奴性的前景的认识。3赏析作品的内涵本文作
6、者放眼历史,胸怀世界,以畅达睿智的语言,借助比喻、排比等手法,严厉地剖析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愚昧、盲从、软弱、守旧、强权等等,并归结为一个核心概念:奴性。作者借奴性主题进行的是对人类文化的批判,矛头直指人类文明的种种弊端。作者具有游走在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宏大视角及胸怀,并且了解不同文化的共同弊端。于是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精神都在文中结合起来,服务于写作的主旨。精析重点解读1. 品味语句奴性的最后部分, “自由”这样陈说他的孩子的遭遇:“一个牺牲在十字架上。一个得疯病死了。第三个还没有降生” 。怎样理解。这句话包含着对人类文明中蒙昧一面的批判:“牺牲在十字架上”代表自由的希望遭到暴力的
7、扼杀, “得疯病死了”代表自由的希望不容于传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而解体, “还没有降生”则代表自由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可以用历史人物来比附作者的阴喻,那么耶酥基督就是一位为了追求宗教自由而“牺牲在十字架上”的人,而尼采则是一位为了追求思想自由而“得疯病死了”的人。2.鉴赏评价旧约式的笔法奴性的手法和风格作者受旧约的深刻影响,他不仅吸收和利用了圣经特别是旧约中的许多主题和表达方式,而且十分成功地利用这些主题和表达方式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来服务。圣经旧约为了强调神教神权的至高无上,对历史上人类社会的罪恶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作者继承了这种批判的精神,并将对人类历史的批判引向了对现实的批判。如“人们自相残杀,却把这种行为称做爱国” , “人们遵从奴性的愿望焚房屋,毁村庄,却说这是平等和友爱”等等。在奴性一文中列举奴性的种类时,作者列举出“盲奴性” “哑奴性” “聋奴性”等种种类型并逐一评说。这种排比的段落,能够造成宏大的气势,使文章所进行的文化批判更加犀利和深刻,这是圣经旧约中的很多篇章经常使用的方式。另外, “盲奴性”“哑奴性” “聋奴性” “跛脚的奴性” “白发的奴性”等的表达方式,更是凸现出圣经旧约式的隐喻色彩,即使用人的身体特征来隐喻思想和观念。在描述“自由”的时候,作者更是使用了圣经旧约常见的手法,将自由比作人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