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重点难点】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2、学法指导】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 12 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 5 个方面为例句分类。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预习
3、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基础习题。1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 和 词语。选词要做到 和 。2准确就是 ,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生动就是 ,要善于使用 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_和_。前者说的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 ;后者说的是前后句子在 和 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4选词炼句并没有绝对的技巧,一方面要在平时阅读别人的文章时 , ,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写文章的时候,也要不断思考, 。5语言表达只要能够 、 ,即使只是片言只语,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言。【探究案】探究思考下列习题。1如何进行选词?请举例说明。2如何进行炼句?【训练案】请
4、认真完成下列练习题,进一步拓展能力。1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B他知道让他去。A我赞成你的意见。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2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你走了,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骤雨华 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
5、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第三、四句中“卷” “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预习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基础习题。1狭义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格,也就是使用语句的一些特定格式。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偏重于 变化和特色的,另一类是偏重于 变化和特色的。2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包括比喻、 、 、 、 等。3比喻的基本类型有 、 、 三种,用“像”作喻词的是 ,用“是”作喻词的是 ,这两种比喻由 、喻体和 三个部分构成。4借代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 ”。在语言表
6、达上的作用是 , 。5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语句之间的关系, 、同气相求,通过排比,使得文气贯通、一泻千里。【探究案】探究思考下列习题。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比喻与象征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训练案】请认真完成下列练习题,进一步拓展能力。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2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
7、身上。 ”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3仿照下面语段的划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与示例相同。人的思维情感与看似没有生命的山水有时是相连的,尼亚加拉瀑布,我对你作种种猜测:是不是像高山断崖间悬空的匹练,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来自九天?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5用比喻的手法写上一段话,使其与引文在内容上融为一体。 (不超于 40 字)古人云:“开卷有益。 ” 第三节
8、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预习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基础习题。1语言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 、 、 等。2语体色彩是指词由于经常用于特定场合或特定文体中而形成的某种语言表现风格。分为 和两种基本类型。词的感情色彩最常见的有两类,即 和 。3从词语色彩的角度看, “顽强、怂恿”应从 的角度区分;“脑袋、头颅,商量、磋商”应从 的角度区分;“布谷鸟、葱绿、鼎立”应从 的角度区分。【探究案】探究思考下列习题。1怎样合理地调配词语的形象色彩?2毛主席写的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
9、,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请你从语体色彩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段话的修辞效果。【训练案】请认真完成下列练习题,进一步拓展能力。1色彩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反应。请你参照下面的例子,选择一种色彩,写出你能联想到的代表不同情感的四个词语。例:红赤诚、勇敢、焦躁、危险仿写: 2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
10、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预习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基础习题。1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如:2 至 3 岁称 ,女孩 13 岁称 ,男子 20 岁称 ,30 岁称 ,40 岁称 ,50 岁称 ,60 岁称 ,70 岁称 等。2礼貌的称谓:尊称对方的父亲为 ;尊称对方的母亲为 ;尊称对方的儿子为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为 ;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为 。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五行”指的是 、 、 、 五种物质。4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 。5传说中的开
11、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人物依次是同 、 、 。【探究案】探究思考下列习题。1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的主线。请找出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熟语或诗词。2请从“一”到“十” ,以及“18、36、72、81、108”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数字为例,归纳一下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心理,赋予了这些数字词语什么特殊的意义。【训练案】请认真完成下列练习题,进一步拓展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化可以分为三十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
12、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格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
13、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迅渐被雅化。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走“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 。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
14、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现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走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1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
15、而形成雅文化。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2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 ,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3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
16、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