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1课时.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51643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1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1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1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 1 课时一、基础知识过关。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诞 dn 生 刹 sh 那 撕 s 碎 缺陷 xin B.凝 nng 聚 依赖 li 典型 xng 履 l 行 C.求援 yun 专横 hng 辜 g 负 罪蘖 ni D.仁慈 c 嬴 yng 得 渊 yun 源 秩 zh 序 2.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

2、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 他不 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3、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 。_ 。 _。_ :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 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 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 B. C. D.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雪中母亲罗永常我在报社做主编时,筹划招聘一位美编。凭我的经验,选美编,学历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他的作品有没有创意。那天下着鹅毛大雪,飘飘洒洒,整个城市洁白晶莹一片。我

4、刚到办公室,前台值班的小梅2就跑来告诉我,有人找,是来应聘的。待她进来,见是一位中年大妈,穿着短装皮袄,满头华发。见了我,她赶紧把夹在腋下的一卷图纸递给我,说:“这张画是我女儿画的。我是代表我女儿来应聘的。 ”由于天气寒冷,大妈说话时有些瑟缩。我展开图纸边看边问:“你女儿为什么不自己来?”“她、她”大妈一时语塞。随后,大妈说,女儿是上海美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好。我展开画作一看,是一幅春燕戏水的国画,看得出,她女儿很有才气。老人见我看完画,试探着问:“您中意不?”我说不错,便要她留下了电话号码。最后我一挥手,说:“你去下面等消息吧。 ”中午下班,我刚走出大门,北风裹着雪花迎面扑来,我不禁

5、打了个寒噤。赶紧打开车门,正要上车,突然听到身旁有人喊我: “哎同志!”我调头一看,原来是早上那位来替女儿应聘的大妈。她站在碧松下,浑身都是雪,几乎成了个雪人!她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颤着嗓子问:“同志我女儿有有希望吗?”我惑然道:“大妈,我不是请你回家等电话吗?”她说:“是您叫我在下面等消息的呀。 ”我心头不由一紧。 “到下面等消息”是我的一句习惯语。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这一句习惯语,害得大妈在雪地里站了一个上午!一时,我很羞愧,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大妈,对不起您呀!”“什么对不起对不起呀!”大妈笑呵呵地说:“俺感谢您还来不及呢。 ”一个星期后,她女儿接到我的电话通知,便来报社面试。她有一个

6、很雅气的名字:姚若兮。若兮长发飘飘,冷艳薄凉。见面后,我发现她满脸的不如意。原来,在若兮 9 岁那年,她父母就离异了,她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母亲对她十分疼爱。她在上海美院就读的那几年,母亲便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全身心地照料女儿读书。可眼下母亲渐入老境,孤苦伶仃,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工作,好相互有个照应。然而,若兮却不乐意,她想去上海深圳发展可是,母亲就是不同意,并代替女儿来报社应聘。若兮对妈妈的“霸道”十分气愤,还玩了两天绝食呢!“若兮,今天面试,请你作幅画。 ”我说:“鹅毛大雪中,一位 50 多岁的母亲额手盼望女儿。请你用画笔将这位母亲的神态刻画出来。 ”若兮想了想,便展开白纸,先用炭条勾勒出母亲

7、的轮廓:那齐耳的短发,那脸庞,那皱纹,那皮袄可能因为她们母女长年生活在一起的缘故,所以她笔下的母亲总有些自己妈妈的影子。妈妈左手打在额头,昏黄的老眼充满了焦灼和渴望,那花白的短发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花。特别是在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也有几片晶莹的雪花作完画,若兮仔细看了看,便在画作的上额提笔写上了画名雪中母亲 ,然后交给我说:“画得不好。请老师斧正。 ”我看了看画,便说:“很好。你把雪中母亲,渴盼女儿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随后,我把那天她母亲来报社替女儿应聘时的情景如实地告诉了若兮,并说:“请你把这幅画代我转3送给你的妈妈,做个纪念吧。 ”若兮听后惊愕不已。悔恨,一波连着一波,撞击着她的心扉。她

8、对着雪地喊道:妈妈,请原谅不孝的女儿吧!若兮边跑边哭,一串串泪珠滚落到她的画作上5.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7.这篇小说对你有何启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1.B(A“刹”的音应为“ch” ;C“蘖”应为“孽” ;D“嬴”应为“赢” 。) 2. A(“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 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 ,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C(A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 ,与前面“不是”呼应;B 语序不当,应把“孤 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 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

9、“的高度” ,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 4.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是对的解说。 )5.母亲冒雪替女儿若兮应聘。若兮来应聘, “我” 让若兮作幅画,并告诉若兮她母亲来报社给他应聘的实情。若兮知道实情之后惊愕不已,充满悔恨。 (本题是对小说的情节理解和把握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文本所描写的内容,理顺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 )6.细节描写。小说写若兮母亲在大雪纷纷的碧松下等“我”消息的细节细腻地展示了母亲爱女儿的伟大形象。铺垫的作用。因为有了这个细节描写,才有了后面“我”要求若兮作画以及“我”赠画情节,才有了若兮彻悟呐喊。 (本题考查的是一道手法题,考生要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7.(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伟大的。若兮母亲为了能获得一个给女儿应聘的机会,忍受严寒,在大雪纷纷的碧松下等“我”消息,细腻地展示了母亲爱女儿的伟大形象。 (2)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在“我”告诉若兮实情后,若兮一改之前认为母亲“霸道”的认识,不理解母亲希望把自己留在身边工作,好相互有个照应的想法,此时感到万分的愧疚和悔恨,这体现了子女理解母亲。 (本题是对小说的主题把握的一道题目,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后把握小说的主题,最后结合对作品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启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