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05136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300 分第 I 卷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答案】A2.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均田制

2、度的逐渐破坏 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魏晋时期因为门阀贵族占有占有奴婢,北魏均田制的做法有利于照顾门阀贵族的利益。而唐朝废除对奴婢的授田,说明了门阀贵族已经衰落,士族地主兴起,故选 A。B 不正确,土地总数量不可能减少。C 错误,均田制在唐朝初年仍然在推行。D 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奴婢地位的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名师点睛】均田制指的是实行于北魏至唐朝时期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虽然政府把土地分给人民耕种,但是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这种做法有利于缓和矛盾,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但是无法做到从

3、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因为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土地兼并现象- 2 -的必然存在。均田制实行至唐朝后期开始终止。3.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故 A 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 B 项错误;“心即理也” ,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

4、“良知”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 C 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同点. 修养论(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 )“心即理” , “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共同点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3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

5、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4. 有人指出,自秦以来, “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亡” 。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A. 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汉人的政治权力在不断弱化 D. 并未真正实现君主权力集中【答案】B点睛:由材料信息可知,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从汉代到明末,君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到明末清初发展到极点。.5. 1866 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

6、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A. 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 反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 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D. 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答案】D【解析】这里没有对“中西”之争进行讨论,谈不上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排除 A。维新派是特指维新变法中形成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人士;而郭嵩焘是地主阶级开明派,与维新派还是有较大差别,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提到要允许商民造火轮,且是郭嵩焘个人思想的体现,不能说明重商主义的思想,排除 C。由题干中“1866 年”这个时间看,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到中国此时官置已经有了“一二船

7、” ,说明洋务运动已经开展了。郭嵩焘- 4 -主张让商民皆造轮船,则是对洋务运动早期“自强”口号下发展官办企业思想的新发展,故D 项正确。6. 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 ”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A. 国民党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 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C. 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D. 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十五六年”是 1926、1927 年,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作为政治性的革命政党被大多数所倾向与关注,说明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国民革命促进了结果,D 项正

8、确。A 项错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主体上仍是资产阶级政党;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 项时间不符,而且辛亥革命也没有完全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7. 1949 年 4 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北平谈判,当年一位参加谈判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谈判时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给我的感觉并不像谈判,倒像是国民党受降的仪式。 ”导致此次谈判呈现此状态的主要原因是A. 三大决战改变国共军事态势 B. 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C. 美国已决定放弃国民党政权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当时三大决战已经基本结束,国民党的主力被消灭,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

9、区,并取得了战略优势,所以国民党才到人民解放军占领的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B 项发生在 1947 年,时间不符;美国对国民党的态度,准确的说并没有放弃,只是因为共产党政府建立后,考虑到外交和国际等影响,减轻了对国民党的支持幅度,排除 C;D 项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故答案选 A。8.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1954 年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在当时有助于A.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0、 B. 改变半殖民地地位C. 防范来自苏联的威胁 D. 实施一边倒的政策【答案】A- 5 -【解析】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打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建交,故答案选 A。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B;当时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排除 CD。点睛:根据材料及所学,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 ,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9. 有人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最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

11、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建成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C. 罗马制定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D. 罗马的法律理念影响后世立法【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故 A 错误。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是亚非两洲,故 B 错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没有突出对后世的影响,故 C 排除。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故 D 正确。点睛:从题干关键信息“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12、,罗马法成为后世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10. 15 世纪早期, “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 1-2 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 10-14克,在威尼斯 14-18 克,在欧洲各消费国 20-30 克。 ”这反映了A.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B.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C.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D. 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可知,胡椒在欧洲价格高昂,这是由于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 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A 项包含在 B 项

13、中,故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C 项错误;价格革命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背景- 6 -【名师点睛】新航路的开辟原因:(1)经济根源:15 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5)直接原因: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

14、不通,引发商业危机。11.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 “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其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所有正确的选项是 C 项,A 项是在 18 世纪时期,B 项是 19 世纪中期,D 项是 20 世纪以后。12. 1933-1934 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

15、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 3.2-9.4 戈比,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 35-60 戈比。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A. 抵制欧美国家的倾销 B. 农业为工业做出牺牲C.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同时,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 ,因而国家通过农产品义务交售、机器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农业税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途径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部分资金,材料信息中小麦交售价格和面粉零售价格的巨大差距,表明此时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故 B 项正确。AD 两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1936

1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 项错误。点睛:材料中的“19331934 年”即苏联的“二五计划”期间及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苏联- 7 -粮食产区的小麦的交售价格远远低于面粉出售价格,这反映苏联过于压低农产品的价格,通过牺牲农业及农民的利益扩大资金的积累,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

17、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 ,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编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材料二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

18、,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牛顿主义”的核心含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答案】 (1)含义:理性主义。原因:文艺复兴促进人文精神传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自然科学研究推动理性精神发展。(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思想传播;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缺乏公民意识;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不同:启蒙运动目的是推翻专制,实

19、现民主;新文化运动是巩固民主政治成果。启蒙运动继- 8 -承欧洲传统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启蒙运动由西方社会内部产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由外部传入。【解析】 (1)含义:根据“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得出理性主义;原因:根据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2)背景:根据“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 “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 ,联系新文化运动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分析总结;不同:可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原因、特点等方面分

20、析。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 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 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史称“南北榜事件”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

21、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 ,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 ,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答案】示例 1:南北榜事件处理过程体现鲜明君主专制特征。阐述:明太祖废丞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科考主考官与南北榜事件调查组成员由朱元璋选定,代表皇权意志;调查结果不符合朱元璋预期,他就突然下诏

22、,罗织罪名,主考官和调查组成员蒙受冤屈,体现皇权严酷;朱元璋亲自选定中榜考生,全部为北方人,体现皇权的专断与随意。总之,朱元璋清楚科考选拔结果是公正的,但出于稳定政局、平衡地区利益的政治需要,不惜牺牲诚实官员,以平息事端,而他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南北榜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皇- 9 -权至上与君主专制。示例 2:第一次科举结果表明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阐述: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会推动教育发展,相反,地区经济落后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影响;南宋以后,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经济进一步发展,文教事业兴盛,科考中榜

23、人数增多;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加强。总之,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南方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这进一步佐证了第一次选拔结果在考试成绩上是正常的、公平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两个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据材料提到,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 ,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找出两个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例如:科考结果体现

24、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阐述: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科举请考生在第 44、45、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淳安,地瘠民贫,所产只有茶、竹、杉、柏。田亩悉归豪右

25、,穷者卒岁不粒食,百姓“疾苦万状” , “民之逃亡者过半” 。海瑞下民间,访其故。盖由于赋役不均,浮粮数多,大户转嫁。 “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不均之事,莫甚于此。赔貱(赔垫,赔补)则困苦,困苦不堪,相继逃亡,皆虚税所压为之,不可不加意也” 。又淳安位于新安江下流,诸官舫日五六次,夫役迎往,费不可支。于是定兴革条例三十六项,悉心规划,认真清丈土地,度田定税,均平赋役。同时雷厉风行清查积弊,严行革除一切陋规,裁冗费,革冗役,息词讼,惩贪官,肃吏治,民困渐苏。- 10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瑞改

26、革的内容并予以简要评价。【答案】 (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赋役负担不均;民众贫困逃亡;官府花费摊派巨大。(2)内容:制定条例,丈量土地,均分赋役;革除陋规,解决诉讼,整顿吏治。评价:海瑞的改革立足实际,对抑制土地兼并、减轻人民负担、维护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起到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正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淳安,地瘠民贫,所产只有茶、竹、杉、柏。田亩悉归豪右,穷者卒岁不粒食,百姓“疾苦万状” , “民之逃亡者过半”可以概括出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由“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

27、,虚出百十亩税差。不均之事,莫甚于此。赔貱则困苦,困苦不堪,相继逃亡”可以概括出赋役负担不均;民众贫困逃亡。.(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正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内容从“认真清丈土地,度田定税,均平赋役。同时雷厉风行清查积弊,严行革除一切陋规,裁冗费,革冗役,息词讼,惩贪官,肃吏治”可以直接概括归纳得之。评价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矛盾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两个方面评价。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中国改革海瑞改革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 ,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

28、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摘编自朝鲜战争背后:斯大林想借三八线占领日本材料二朝鲜战争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直至今日,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摘编自徐焰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11 -【答案】 (1)原因: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排斥苏联;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和扩大;苏联在东亚的战略图谋;朝鲜谋

29、求统一的愿望。(2)影响:造成朝鲜半岛长期分裂;改变世界战略格局与新中国地位;遗留问题影响中国安全;导致中美关系恶化;东亚地区冷战对峙加剧。【解析】 (1)首先根据材料一“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 ”“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进行归纳;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冷战以及朝鲜半岛分裂的史实迁移所学知识即可。(2)根据材料“朝鲜战争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进一步恶化” “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 “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进行归纳即可。17. 【历史

30、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姚莹(1785-1853) ,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 ,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 “以命抵偿” ,否则“干戈复起” 。1843 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5 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彼此矛盾。书中对“西洋各

31、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 ,认为“知彼虚实” , “徐图制夷” ,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 “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答案】 (1)原因:晚清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2)评价: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具有忧患意识,心系民族利益;主张学习西方,促进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其阶级局限。【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积极备

32、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 “被捕入狱”得出晚清政治腐败,据材料中“鸦片战争期间” “1843 年”- 12 -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据材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得出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据材料“1843 年”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 “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得出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据材料“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得出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据材料“剿粤匪之乱”得出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结合所学,从正反角度回答即可。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原因” 、 “简评” ;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的关键信息“积极备战” “被捕入狱” “鸦片战争期间” “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原因” 、 “简评”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