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48504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我市36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我市 36 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配与分析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关联企业是指企业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控制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能够转移资产的利润而实现收益的企业。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逐渐盛行,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不断发展,改革了传统银行对单一法人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方式,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难度,为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对_市城市信用社 36 户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通过这个调查,进一步了解关

2、联企业和关联交易对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的影响,有效提高银行对关联客户和关联交易的风险防范水平,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调查情况具体如下:企业关联的基本形式及贷款情况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_市城市信用社目前贷款企业客户中,具有明显关联特征的企业 36 户,占全部贷款企业户数的 12%,贷款余额 22284 万元,占该社全部贷款余额的27.95%,其关联的形式主要有:(一)集团客户形式。主要是由集团的核心企业及所属子公司构成,是由其母公司分级授权、控股或取其他控制措施对其子公司施加影响的一种关联形式。该社 36 户关联企业中,共涉及 5 个集团和所属的 13 户企业,目前贷款余额 14010 万元,占到

3、该社全部关联企业贷款余额的62.87%,是目前企业关联中比较典型和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二)合作经营形式。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的规定,经营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或个人共同投资形成的企业,一般按照投资的比例决定投资权的大小,主要是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之间相互投资参股组成。在调查的全部关联企业中,相互投资参股的企业 11 户,占到该社全部关联企业贷款余额的 31.22%。(三)同一法人代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法人代表为同一个人,这些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均能够被法人代表所控制,在调查的 36 户关联企业中,同一法人代表的关联企业 3 户,涉及该社贷款余额 215 万元,占到该社全部关联企业的贷款余额

4、的 0.96%。(四)亲属关系关联。是指关联企业的法人代表为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或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该社的关联企业中,法人代表属亲属关系关联的企业 4 户,涉及该社贷款余额 547 万元,点到该社全部关联企业贷款余额的2.45%。(五)其他关联形式。是指企业之间相互进行贷款担保或经营活动密切联系形成的关联。在调查的 36 户关联企业中,相互担保形成的关联企业 3 户,涉及贷款余额的 555万元,占到该社关联企业贷款余额的 2.5%,关联企业相互担保是关联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从调查的情况看,在这些不同的关联形式当中,大部分关联企业并非单一的关联形式,而是集相互担保、相互参股等多种形

5、式为一体的多种利益关联。企业关联形成的风险隐患及其表现企业关联打破了传统的单个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借贷关系,特别复杂的关联关系和较大的副资额度,直接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隐患,严重威胁着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关联对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关联企业信息资料的可调节性(2)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把握带来风险由于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商业银行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和调查手段,很难全面掌握关联企业的各种资料,难以准确判断关联客户经营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致使对关联企业的贷款业务无法正确把握。调查中发现,关联企业的信息虚假主要有:一是关联企业为满足商业银行

6、贷款条件,可以利用关联企业相互控制的特性,通过进行关联交易来随意调节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粉饰借款人的财务报表,使各项财务指标符合各种借贷条件。二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参股,会出现资本虚增问题,可能使银行误认为公司资本厚,从而给贷款带来风险;三是关联企业客户之间相互进行担保,银行银难掌握和准确界定关联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总量,往往导致信贷风险管理失控。如_市某经贸有限公司系民营企业,企业职工总数 402人,下设控股和投资的子公司 5 个,目前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城市信用社贷款 2300 万元,但由于其总公司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资金不足,在总公司贷款超比例,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采取扩大其子公司

7、资产的方式,以其子公司的名义又办理流动资金贷款 1000 万元用于总公司的房地产开发,这样操作,绕开了银行的贷款条件,合理掩盖了贷款被挪用的事实,形成了贷款的潜在风险。(二)关联企业之间资源和利益的一致性,使商业银行对单笔贷款用途的监测流于形式,形成风险。由于关联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交易行为,银行很难掌握贷款的实际用途,对贷款的跟踪监测流于形式。一是关联企业集团通常是分头融资,从多个银行贷款,资金使用上则是统一高度,企业间资金相互抽调行为较为普遍,靠一个银行很难全面准确掌握关联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情况和单笔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传统的通过生产周期确定贷款期限的方式已不适应,对单笔贷款的风险控

8、制根本无法实现;二是由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自为战,存在沟通障碍,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无法适时、有效地监控产联企业贷款风险,为一些企业集团的多头贷款“垒大户”留下风险隐患,增加了银行对贷款风险管理的难度。如:_市某商业广场有限公司由某商贸有限公司和另一煤炭工业物资有限公司合伙筹建经营,三者为密切关联的重点企业,目前这三户关联企业贷款余额高达 4535 万元,其中三方相互担保的贷款 1872 万元,办理关联抵押贷款 705 万元,借款单位分别为三个企业,但借款用途基本上都投向了商业广场的开发,另两个企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但目前仍承担着 2305 万元的银行债务,贷款风险十分明显。(三)

9、关联企业相互担保,使担保措施形同虚设,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目前关联企业之间借款相互担保现象较为普遍,看似担保手续合法规范,但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利益相互联系,实则掩盖了贷款风险,使银行的担保措施如同虚设,盲目扩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尤其是在同一银行开户的关联企业相互提供借款担保,一旦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将形成贷款的连锁风险,担保也将无也追索,直接给银行贷款带来损失。如_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某大酒店有限公司担保贷款 160 万元,某信用担保公司为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担保贷款 547 万元,从贷款手续看,符合银行有关规定,风险防范措施有效,但经我们调查了解,房地产公司和大酒店公司两企业的法人代表为同

10、一个人,担保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法人代表为亲属关联-父子关系,这就使银行的贷款担保形同虚设,在该房地产公司发生经营危机时,导致 547 万元贷款形成不良,造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四)关联企业财产和利益的不当转移,可以将自身所造成的经营问题转嫁于商业银行形成风险。由于关联企业中很多存在控制和从属关系,当从属公司发生经营问题和市场风险时,控制公司很容易运用其控制力,凭空制造从属公司对控制公司的负债,通过制造控制公司虚假债权,来抵消从属公司的真实债权,使从属公司的资产减少,从而架空从属公司的银行贷款,最终损害银行的利益。如近年来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企业破产案件中,破产企业的资产大多数被新改制的企业所

11、接受,银行贷款大部分被“悬空”,使银行债权无法落实,不难发现改制企业与原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有密切的关联关系。(五)银行对关联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借款管理松懈,直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目前,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行为产生的风险逐步显现,但银行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风险防范意识仍然不足,认为关联企业资产规模大,与自己办理的贷款相比,资产保证相对充足,再加之目前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对大型企业集团投入的精力少,带来利润多,一些银行将贷款营销重点盯住了经营规模大、资金需求多的企业集团客户。银行在为企业集团贷款时,只考虑企业的近期经营状况,欠考虑企业的综合关联情况和长远的发展前景,并在贷款调查、审查及管理方

12、面一味的降低“门槛”,放松风险管理,在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发生风险时无法应对,直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隐患。三、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几点建议(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面广,影响范围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充分认识目前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在思想 XX 度重视,从维护存款人利益,确保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贷款的管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关联风险已经暴露和显现,各商业银行一定要对辖内所开户的关联企业进行密切的关注,对已经暴露的关联企业风险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把各种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二)深入实际,跟踪调查,掌握第

13、一手资料。对涉及关联企业申请的贷款,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每个关联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时,对一此信息不准确的要进行跟踪调查,把好“贷前调查”这一重要关口。具体要做到:一是要认真审查借款人及其所有关联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金、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担保情况及关联交易等信息,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认真判断,从整体上把握贷款在关联企业在的分布,合理确定对关联企业的总体最高贷款额度和授信额度。二是要切实掌握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在他行的贷款额度或授信情况,防止商业银行的“多头授信”或“多头贷款”。三是要详细了解借款人及关联企业中的交叉担保情况,防止关联企业多

14、头互相担保而造成担保不实的风险。通过这些调查,掌握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中的真实信息,切实构筑起防范关联企业的第一道防线。(三)加强管理,实时监测,完善防范体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尽快建立辖内关联企业贷款风险预警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一是对关联企业经营状况和关联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连续跟踪,及时掌握关联企业的信息、资金等异常变化情况,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核心主业偏离度大,跨地区盲目扩张,资产负债率及贷款集中度高,现金流量波动大的关联企业和大额借款客户,要派专人对贷款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现的风险苗头问题及进预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二是对信用担

15、保公司的担保贷款要严格进行审核,对关联企业相互担保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要严格禁止,对已经存在的关联担保风险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化解。三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已建立的信贷咨询系统,建立全国性的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共享平台。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资料,解决信息资源少,资料来源缺乏,关联企业信息难掌握等问题。同时要继续坚持对集团客户、关联企业、大额贷款客户的违规情况登记报告制度,真正建立有效防范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风险的预警体系和制度。(四)尽快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今年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则迫切的任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指商业银行对各种日常风险不仅要能够有效识别、度量、管理、监控,而且要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或产业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是银行风险文化、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组织流程三大部分的有机结合。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就是要形成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它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一种内在机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把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结合各自的风险问题,加强对包括政策风险、操作风险、授信风险、案件风险及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风险等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而尽快建立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长期、高效、稳健、安全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