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0474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 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 要: 在土地革命时期, 中共中央就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划订和登记家庭阶级成分的工作, 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方法。“四清”运动时期, 中共中央在农村地区又进行了新一轮的阶级复议和登记工作, 最终形成了“阶级成分登记表”这一重要的阶级档案。“阶级成分登记表”登载了较长时段内每个家庭的变迁过程, 内容十分丰富, 也相对可靠, 是开展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关键词: 阶级成分登记表; 集体化; 农村社会; 量化历史; 作者简介:行龙 (1958-) , 男, 山西新绛人, 博士,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2、、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收稿日期:2017-10-10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山西农村基层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 (12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the CPC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delineating and registering the family class in rural area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eries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working methods.Dur

3、ing the“Four-Clean”campaign, the CPC carried out a new round of class review and registr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came to form an important class file of“Class Status Registration Form.”The“Class Status Registration Form”recorded the changes of each family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The content is ver

4、y rich and relatively reliable.It is an important text for the study of rural society in the era of collectivization.Keyword: Class Status Registration Form; collectivization; rural society; quantitative history; Received: 2017-10-10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虽已引起学界的重视, 但基层农村社会资料的搜集和利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几年前曾撰写“自下而上”

5、: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一文, 特别指出:“从自下而上的社会史视觉研究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 还有一个基础的、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基层农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1, 呼吁在这批资料快速散失的状态下, 起而行之, 抓紧抢救搜集。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近年来已经搜集到 300 多个基层农村的档案资料, 所涉内容“无奇不有, 无所不包”。本文捡取其中的“阶级成分登记表”予以介绍, 并对利用此资料开展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研究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不妥之处, 尚祈指正。一引言:“并不容易获得”的“阶级成分登记表”自 20 世纪 40 年代的土地改革, 直到改革开放的 20 世纪 8

6、0 年代, 阶级成分都是那个时代国人的重要政治身份, 或者说是一种政治标签。对于一个家庭或个人来说, 划分阶级成分或“重新登记”多数也经历不止一次, 日常生活中个人填写的各种表格也必有“阶级成分”或“家庭出身”一栏赫然在目。然而, 由于“阶级成分登记表”在那个时代属于档案而封存管理, 个人要想获取这类资料几乎没有可能。对中国农村社会素有研究的黄宗智先生曾提到:关于单个村庄的客观阶级结构的资料相当有限。现存关于每个村庄的阶级成分详细而准确的资料, 多是在土改时收集的并在“四清”中被系统核实过的。然而这些资料并不容易获得。那些我们通常在研究中使用的官方数据, 往往过于简略而且并不包括单个村庄的情况

7、。事实上, 共产党向外部世界所提供的是经过细心选择的若干村庄的数据, 这些数据被用来证明官方对农村社会结构分析的真实性。直到现在, 我们能够掌握的确实可靠的资料只有几十个村庄的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解放前完成的人类学实地调查。273是的, 对我们这些对国史和党史没有太多研究的人而言, 最初涉猎土改和“阶级成分登记表”也是源自“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各类报告和著述。2005 年春季,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曾组织“再读翻身”读书会, 并邀请韩丁的妹妹寒春等家属及张庄时任支部书记王金红举行报告会, 从韩丁那本“兼用了小说家、新闻记者、社会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的笔法”, “在风格上或内容上都很像一部

8、记录影片”的著作中, 从寒春及王金红等人的口述中, 我们开始了解张庄, 了解土改, 了解“阶级成分”, 但那毕竟是字面上的感想认识, 不可避免地有着隔雾看花的感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全体师生, 不避寒暑, 栉风沐雨, 坚持“走向田野与社会”, 广泛搜集散落在全省各地农村的基层档案。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经搜集到涉及全省南北各地 300 余个村级历史档案, 总量当在数千万以上。这批档案最早的在明清时期, 绝大多数则属于集体化时代, 内容包括农村总账、分类账、分户账、日记账、工分账、社员往来账、实物收付账、现今收付账、实物明细账等各类纷繁多样的账册;中央、省、地、市、

9、县、乡 (公社) 、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各级政府的文件、计划、总结、制度、方案、意见、报告、请示、指示、通知讲话等各类文书,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教育、卫生、社会方方面面无所不包;阶级成分登记表、斗争会、批判会记录、匿名信、告状信、决心书、申请书、判决书、悔过书、契约、日记、笔记等个人与家庭档案无奇不有;宣传画、宣传册、领袖像、红宝书、红色图书、各地不同时期的各类日报、小报、各类票证等等, 我说真是“无所不包, 无奇不有”。3“阶级成分登记表”是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收藏较多的一种基层农村档案, 是集体化时代农村阶级档案的一种类型。目前为止, 我们已以数据库的形式, 初步整理出 1

10、0 余县份、60 多个村庄、近 300 个生产大队超过 10000 户 (家庭) 的相关资料。我们相信, 随着搜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这类档案还会有更多发现。事实上, “四清”时期重新进行阶级成分的登记, 是当时一个普遍的要求, 也许没有一个家庭可以漏掉。只是事过半个世纪后, 这批档案已有相当一部分散失, 或者正在迅速的散失过程中。但是, 广大的农村基层单位, 仍然因为不同的原因会有很多存留在世, 不少县级的档案馆也保留了不少此类资料, 这些已经为近年来的田野工作所证实。那么, 我们不禁要问, 中国共产党是何时在农村进行阶级划分和登记工作的?相比其他时期而言, “四清”运动时期形成的阶级成分登

11、记表有何自身的特点?它对于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有何价值?若有, 又该如何把握和利用?二 1933 年以前的农村阶级思想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分析和治理社会的重要方法。20 世纪初, 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 阶级理论也随之传入中国。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运用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但是, 直至国民大革命失败, 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农村社会阶级的分析仍无统一的标准和认识。更何况, 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对于阶级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尚存疑问。国民党的右派十分惧怕共产党, 特别是当时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 损害了国民党在农村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梁漱溟等乡村建设派, 也始终认为中国并无阶级, 也无阶

12、级斗争, 而是伦理本位和职业殊途, 改造社会的关键在于教育农民。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两次争论, 即基于中国是否是阶级社会的分歧。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 毛泽东对于中国农村阶级的认识和分析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1925 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并将农民分成小资产阶级 (自耕农) 、半无产阶级 (半自耕农、贫农等) 和无产阶级 (雇农、游民等) 。同时, 他又将自耕农分成三种, 第一种自耕农是有余钱剩米的, 即每年劳动所得, 除自给外, 还有余剩。他们的经济地位与中产阶级的小地主颇接近, 他们“对于现代的革命在他们没有

13、明了真相以前取了怀疑的态度”。这部分人在自耕农中占少数, 大概不及百分之十, 是自耕农中的富裕部分。第二种自耕农是恰足自给的, 即每年收支恰足相抵, 不多也不少。他们的生存状况正在恶化, “对于反帝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能成功, 不肯贸然参加, 取了中立的态度, 但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大概占自耕农的一半。第三种自耕农每年都要亏本, 多数是从原来的殷实人家衰败下来的。他们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 “颇有推进革命的力量”, 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这一部分人数约占自耕农的百分之四十。一旦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 第三种“左倾”的自耕农会马上参加革命, 第二种中立的自耕农也可参加革

14、命, 第三种右倾的自耕农也得附和革命。总之, 小资产阶级的自耕农是全部可以倾向革命的。1927 年,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将农民划分成地主、富农、中农、贫农 (包括次贫和赤贫) 。1930 年,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我们调查农民成分时, 不但要知道自耕农, 半自耕农, 佃农, 这些以租佃关系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 我们尤其要知道富农, 中农, 贫农这些以阶级区别阶层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他又说, “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互相关系, 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 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 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

15、的主力, 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 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在这里, 我们看到, 毛泽东已经逐渐摒弃以租佃关系为基础的阶层区别, 代之以剥削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划分。三 1933 年的两个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前后就开始对包括农村在内的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分析, 但系统而准确地论述农村“阶级成分”划分问题却是后来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是在土地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明确起来并不断完善的。1933 年 10 月, 毛泽东为纠正土地改革中扩大阶级斗争范围的“左倾”错误, 写成怎样分析阶级一文, 在该文中, 毛泽东将农村划分为五大阶级, 即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工人 (含雇农) ,

16、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主要是两条:生产资料 (主要是徒弟和生产工具) 占有状况和参与生产劳动状况。地主“收取地租”, “占有土地, 自己不劳动, 或只有附带的劳动”;富农“一般占有土地”, “一般都占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 自己参加劳动”, 但是“雇佣劳动 (请长工) ”;中农“许多都占有土地”, “自己都有相当的工具”, “一般不出卖劳动力”;贫农“占有一部分土地”, 或者“全无土地”, 占有“不完全的工具”, “一般都须租入土地来耕”, 而且“一般要出卖小部分的劳动力”;工人 (雇农在内) “一般全无土地和工具”, “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与毛泽东此文同时颁发的另一个重要

17、文献是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进一步对阶级划分过程中的 20 个实际问题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尤其是细化了富农与地主、富裕中农的区别, 对富农的界定、富农的待遇都有了明确的规定。1933 年的这两个文件, 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上最早的重要文献, 也是中国共产党农村阶级分析和阶级成分划定的指导性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 均以 1933 年的这两个文件为底本, 进行适当修改和增删后重新发布, 中央认为其关于阶级成分的规定基本上是正确的。例如, 1947年 11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重发等两个文件的指示, 进一步肯定这一阶级分类,

18、并认为其关于阶级成分的规定基本上是正确的。1948 年5 月, 中央委员会又一次颁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的决定, 在适当删减和修改的基础上, “将这两个文件作为正式文件, 重新发给各级党委应用”。四 20 世纪 40 年代的阶级政策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执行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 即一方面减租减息一方面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942 年 1 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 2 月 4 日发布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 指导各解放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群众运动, 老区的土地改革和阶级成分的划分也同时展开。尽管抗战期间, 阶级政策

19、有所缓和, 但是仍然要削弱封建势力, 仍然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斗争。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现藏最早的“阶级成分登记表”档案, 是 1944 年阳城县“评成分底册”, 虽然内容较为简单, 但基本经济情况和成分“决定”一目了然。举其一例 (见图 1) :图 1 阳城县评成分底册 下载原图宁维祺, 卅一年:民房 32 间, 厕坑 2 个, 园地 11.07 亩, 旱地 47.6 亩;卅十二年:自己雇长工 1 人, 种园 2 亩, 其余的都是出租;卅十三年:同上。以上自己无有劳动。决定:地主。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中央的基本政策口号是“彻底平分土地”。抗战结束后, 国共内战爆发。鉴于新的国内和国际局势

20、, 以及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的阶级政策和土地政策有了调整, 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6 年 5 月 4 日, 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号召放手发动群众, 解决土地问题, 实现耕者有其田。为了总结五四指示颁布以来的经验, 进一步推动土地改革工作的开展, 并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 完善党的土地政策, 1947 年 7 月至 9 月, 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1947 年 9 月 13 日, 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号召彻底平分土地。全国土地会议确定的“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方针, 助长了农民群众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

21、农村中存在严重的过“左”倾向, 阶级划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问题。1947 年 11 月 29 日, 中共中央关于重发怎样分析阶级等两文件的指示, 作为农村阶级划分的指导性文件。1948 年1 月 12 日, 又将任弼时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也作为阶级划分的又一指导性文件。需要注意的是, 任弼时的这一小册子在此阶段的农村运动和阶级划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48 年 2 月 15 日, 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 (草案) , 目的在于纠正农村阶级划分存在的问题。但最终并未公开发表。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土改与划阶级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阶级成分的划

22、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普遍执行的标准就是在 1950 年 6 月土地改革法基础上, 于 1950 年 8 月 4 日政务院第44 次政务会议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阶级成分的决定:一、为了正确地实施一九五年六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特公布本决定。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认为一九三三年瑞金民主中央政府为着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公布的两个文件, 即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除开一小部分现时已不适用外, 其余全部在现时的土地改革中是基本上适用的。这两个文件在一九四八年五月曾经中共中央重新公布, 并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加以应用, 已证明其在

23、现时的土地改革中是适用的。因此,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将这两个文件稍加删改并加以补充后, 再行公布, 作为今后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文件。在这两个文件中, 凡系本院所补充决定者, 均加上“政务院补充决定”字样, 并于这两个文件外, 增补政务院的若干新决定。三、由本决定所公布之文件, 其文字解释如有与土地改革法相抵触者, 均按土地改革法执行。四、各省人民政府得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和本决定公布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 颁布划分阶级的补充文件。但这些文件应呈报本院备案。这一时期的农村阶级划分仍以 1933 年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这两个文件为蓝本。需要注意的是, 1951 年 3

24、月, 中共中央又通过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补充规定 (草案) 。鉴于当时农村土改工作的复杂情况, 这一草案, 最终只作为内部参考文件下发。六 20 世纪 60 年代的阶级档案在 1960 年冬到 1961 年春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 中共中央华北区就提出了在农村逐步建立阶级档案的问题, 而且在各省、市、自治区都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区关于在农村建立阶级档案的指示认为:经验证明, 在农村建立阶级档案,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每一个乡村阶级情况和革命斗争历史, 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长期的复杂的阶级斗争中, 正确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 明确依靠谁、团结谁和谁作斗争。阶级档案, 是我

25、们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 也是向广大群众, 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1963 年 1 月 19 日,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生产队和生产大队普遍建立档案的通知要求将四个方面的材料立卷归档, 第二条就是:“阶级变化情况。应包括解放前后、土改前后和合作化前后的阶级状况。历年来较大的社会改革运动中阶级斗争和阶级成分的变化等情况。”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现存运城县北相公社西张贺大队“阶级成分分户登记表” (见图 2) , 很可能就是这次试点工作中存留下来的农村档案。此档案按每个生产小队装订成册, 案宗题为“各阶级情况分户登记表”, “工作队”为“文件作者”, 不同于“四清”时期的登记

26、表一律用毛笔或钢笔填写, 本档案以蜡版刻印, 一体蓝色。时间明确在 1963 年 5 月。内设土地改革时期情况、高级社时期情况、公社化时期情况三大栏。土改时期情况含户主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成分、家庭人口、经济情况 (土地、牲口、房屋、自行车、缝纫机、猪、羊、车辆、换水工具、每人平均粮食、每人平均现金、借贷关系) 、党或团、家庭主要成员简历、参加过何种反动军警宪党会道门、当时思想态度表现。高级社时期和公社化时期增加阶级成分变化情况。图 2 运城县北相公社阶级情况分户登记表 下载原图1963 年 12 月 6 日, 华北区发布关于在农村建立阶级档案的指示, 要求“农村阶级档案, 应该包括每户的阶

27、级成分登记表, 以自然村或生产大队为单位编写的革命简史和典型人物的家史”。规定“阶级成分登记表由省、市、自治区统一制定格式, 以县人民委员会的名义印发”。“进行阶级登记的工作, 不要登报”。该指示最后一句话为“阶级成分登记表样式 (略) ”, 这大概就是后来“四清”运动中普遍使用的阶级成分登记表规定样式。41964 年 9 月 10 日, 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 (修正草案) (即后十条) 发布, 明确规定“在这次运动中, 必须有步骤地进行下列十二项工作”, 其中第六项为“清理阶级成分, 建立阶级档案”。与此同时, 中共中央华北局批转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关于农村阶

28、级档案及其他档案收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 (草案) , 规定“每户阶级成分登记表, 一律用十六开纸, 用毛笔或钢笔填写 (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 一式二份, 一份交县, 一份由公社 (或大队) 保存”。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在县级档案馆及乡村两级发现到此类档案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前夕, 也就是 1966 年前半年, 山西各地普遍进行了阶级成分的登记, 登记表纸张硬厚, 设计内容一致。手头三种不同县份 (文水县、平遥县、永济县) 的阶级成分登记表均集中在 1966 年 4 到 6 月份。表分正反两页, 正面内容为:户主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在家人口、在外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土

29、改时、高级社时、现在;家庭主要社会关系及其政治面貌;家史简述;备考。背面家庭成员简况: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是否社员、现在职业及职务、参加过什么革命组织、参加过什么反动组织、受过何种奖励与处分;主要经历和主要政治表现、备考。编号、填写人、填写日期一应俱全。只是永济县的阶级成分登记表“家庭成分”一栏, 分“现在复议评定”和“土改划分议定”两项, 与文水、平遥两县仅此区别。兹录一则永济县的“阶级成分登记表”的内容 (见图 3, 4, 5) , 以窥一斑:山西省永济县青渠屯公社西下大队第四生产队阶级成分登记表编号 22曹占宾, 男, 41 岁, 汉族。家庭成分现在复议评定上中农土改划分议定上中农在家人口 3家庭经济状况:土改时:1947 年解放时, 土地 50 亩, 房子 3 间, 大车半辆, 4 口人 (父、母、妻及本人) 。1948 年土改时, 25 亩土地, 大车半辆 (征收的) , 房子 6 间,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