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 1、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有代表性的描写音乐的诗文。2、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品味诗歌的能力。3、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其诗文中内在的独特体验。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 讨论法 诵读法 品评法 归纳分析法教学用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礼记乐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琵琶行中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泪洒青衫。韩愈在听了颖师弹奏的琴
2、声之后亦潸然泪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动容?中国古典诗歌中如此多的伤感情愫为何在音乐上有如此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为描写音乐名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看看李贺又是怎样描写音乐,又在音乐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二、下面我们来回顾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诗文。1.我们大家来朗读这段诗文(屏幕投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请同学们回忆学过在描写音
3、乐的这一段落诗人从音乐的那几个角度来写描摹琵琶女的高超的技艺?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音乐声音和音乐的效果,以声写声和以形喻声,化抽象的乐音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运用摹声手法和比喻通感修辞手法及对比的修辞手法,音效上的侧面烘托手法。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字幕上打出运用的手法)三、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李贺的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4、教师范读诗文,之后学生齐读并做点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请同学们阅读思考并讨论:1.哪两句诗文是直接描写乐声?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明确: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声音比拟声音,用表情形象喻声音,唤起一种形象感,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字幕打上:,以声类声,以形写声)2.哪些诗句是描写音效?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明确:“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
5、中国弹箜篌”写乐器的精良和铺垫演奏者出场。而“空白凝云颓不流”和“江娥啼竹素女愁”以及诗歌的第七句以后的诗文都是作者对音响的效果的描写。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及侧面烘托手法,写音乐的声响由人寰写到仙府,意象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音响效果被渲染的淋漓尽致。3教师小结:清人方扶南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同为描写音乐的名篇,在音乐描写的手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也有些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首先是诗人们听的乐曲不同,更重要的是因审美个体的差异,听曲时诗人的主观心境不同。左传有云“诗以言志
6、”,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慨,那么李贺李凭箜篌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诗人描写音乐时选择的奇特的意象入手来找寻答案。四、(如有时间再读诗文)探究学习,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情感。1讨论分析诗人选择了那些意象来表现音乐?明确:白云、秋雨,香兰,芙蓉,老鱼、瘦蛟,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2这些意象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一组是自然景物,一组是神仙世界。内涵上的悲 弱 愁 凄的真情实感。诡奇的世界,没有人的出现。可以让学生谈:“湘娥素女”的内在表现力。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如“泣” “啼”湘娥素女的悲愁:啼与泣。老兔寒蟾泣天色梦天
7、冷红泣露娇啼色南山中田行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 诗歌中鬼怪神仙意象“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 )“南山何其悲,鬼语洒空草”(感讽五首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 ) (这么多鬼怪奇特的意象,而众所周知他被后人誉为“诗鬼” )3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 明确:(1)诗风:艳丽诡奇,沉郁凄冷我们先来看李贺的诗风。李贺被称为“诗鬼”本人认为鬼,鬼斧神工。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无论写神写鬼写家国和人生,少用白描,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冷艳新奇瑰丽的境界,走入他的诗歌
8、中,那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奇冷艳的诗境便会迎面扑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风,我们来了解其人。)(2)孟子有云“诵其诗,知其人,习其句读。 (孟子)上节课我们布置了查李贺的个人生平的作业,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李贺的了解。诗人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晋”与“进”同音。韩愈替他求情但无济于事,后被荫举只做过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 27 岁。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 雁门太守行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
9、天若有情天亦老”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唐中朝是一个崇尚门第出身的时期。李贺也算得上是一位皇室的裔孙,他的家世一直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因此李贺的心态变化与时代的变迁有些微妙的联系,他将自己的感情倾向自觉地与唐王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常以“唐诸王孙”、 “皇孙”和“宗孙”自称,李贺也很得意于夸扬自己的才气和身价, “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 ”(许公子郑姬歌 )他认为只有曹植才能和自己这位贵公子诗人等同起来,有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被人誉为:贵族诗人精神上的慰藉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多病,自认为丑
10、陋,抑郁而终,被誉为苦闷诗人性格上的悲剧。教师小结: 李贺特殊的艺术创造力来源于他心灵苦闷极至而生起的幻想,他从诗中找到了片刻的调和与宁静,找到了一个圆满体现人生憧憬的理想乐园, “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成尘”。李贺这位奇特的诗歌天才是人生的悲剧、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他性格怪异,感情胜于理智,他缺少一种理性的气质与充实坚强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的诗歌中有大量的奇特瑰丽的意象也就不足为奇了。(3)作者在诗歌中选用了一组悲感的意象,一组自然景物,一组神仙世界,为何除了李凭,唯独没有人的出现呢?乐曲上天入地,给人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之感,我们来分析时任从九品奉礼郎得李贺在其文中
11、到底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明确: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的抒发。 文心雕龙知音开篇就慨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五、总结: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其乐音可以“响遏行云”可以“感天动地” ,李贺读懂了李凭,何人来懂李贺呢?李贺借李凭的琴音所表现的则是一种“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无人体察李贺的情思,面对着苍穹,李贺不得已只能用诗歌用音乐“问天,问地,问自己。 ”所以,诗歌蕴涵了李贺不平凡的坎坷多难的人生感慨,用诗歌用音乐的这一情感的载体,承载了李贺复杂的情感内涵在诗歌的音乐当中,也就是其人生的真实写意。同时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音乐描写的诗歌意象中所涵盖的内涵是丰富的,也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鉴赏中从多角度去挖掘探究诗歌的情感内涵提供了启示和帮助。七作业:背诵本首诗歌版权所有: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