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当仁,不让于师【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3、积累重要字词及、焉、斯、如,丰富自身语库。【教学重、难点】积累重要字词及、焉、斯、如,丰富自身语库。【预习案】【知识链接】(一)知识点梳理(1)为下列词语注音。 逾( )越 绥( ) 喟( )然 教诲( ) 莞( )尔 偃( )旗息鼓 箪( )食 毋( ) 千乘( ) 饥馑( ) 哂( )笑 铿( )然有声撰( ) 舞雩( ) 沂( )水 户牖( ) 恸( )哭(2)解释重点字词1、毁( ) 逾( ) 伤( ) 多( )见其2、知( ) 阶( )
2、 绥( )之斯来 如之( )何其( )可及( )也 3、仰( )之弥( )高 忽焉( )在后 欲罢( )不能 虽( )欲从之 4、抑( )为之不厌( )5、当( )仁,不让( )于( )师6、吾无隐乎( )尔7、子之( )武城 莞尔( )而笑 焉( )用 偃之言是( )也 8、子路不说( ) 矢( )之 天厌( )之( )9、堪( ) 11、子问( )之 (3)解释下列重点句,并分析句式特点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2、 (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3、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二)文本梳理1988 年初,75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
3、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东方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 1、通读全文 13 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关键句: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关键句: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关键句:2、初步领悟每则所包含的道理【探究案】1、同学们,你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段,进行简要概括。2、 “当仁,不让于师”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
4、【训练案】拓展阅读:(1)补充选文1、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 19 第 23)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19 第 22)解说: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
5、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2、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19 第 21)这说明子贡为时人所重,良有以也。3、孔子论语中“责骂”学生的记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性格和蔼可亲、态度雍容大度是公认的了,仍然有两处孔子责骂弟子的记录: 其
6、一见于论语公冶长第十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另一处见于第十三卷论语子路第四条: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为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归矣。焉用稼?”孔子是极为讲究忠恕之道的,但在对待一个学生午休和另一个学生想学种庄稼这件事上,违反了他自己“礼”的追求,违背了“闲谈多思自己过,背后莫论别人非”经某教授考证,这两句话是从论语“非礼勿言”等语
7、句中演绎归纳出来的,并为所实践证明)的道德教条,实在是有意思的事情。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
8、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
9、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 有删节) 注释:帐目清楚,收支平衡。 :官名。羖: 公羊。 累绁:用绳索捆绑。粥: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乡: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孔子遂行 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礼有才”的一组是( )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
10、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赞誉,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